《心灵写作 作者:[美]娜妲莉·高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灵写作 作者:[美]娜妲莉·高柏-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用写作来修行,帮助自己洞察生活,使自己心神清澄。学习写作不像顺着一直线走下去,并没有从A至B至C。
  练习写作意味着你最终得全面探讨自己的生命。
  娜妲莉.高柏的这本《心灵写作》是教导创意写作的经典之作,出版后就成为北美所有教授写作及写作治疗的人必读、必引述的一本书。这样一本小书,篇幅短少、文字直接、朴素,看似平凡之作却在出版后成为畅销名着,销售超过一百万册。是教导写作书籍中的异数,占据同类书中的顶端。本书谈写作,也谈到用写作来修行,帮助自己洞察生活,使自己心神清澄。学习写作不像顺着一直线走下去,并没有从A至B至C、可以让人变成好作家的逻辑演进过程,并没有一个简单明了的真理足以解答所有疑惑。练习写作意味着你最终得全面探讨自己的生命。作者过去十一年以来,在许多地方教写作班,一遍又一遍地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教学生,所教授的是一项基本知识,那就是相信你自己的心,对自己的生活经验培养出信心。
  【作者简介】
  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大学时迷恋文学,毕业后正逢七○年代初期的嬉皮风潮,跟朋友合开健康食品餐厅,在做菜和阅读间,突然体会到写作可以从生活出发,从此投入文字创作的世界,并于一九七四年开始静坐、修禅,持续至今。
  她经常在全美巡回带领写作班课程,教过各式各样的学生,包括嬉皮、修女、喇嘛、男同志、大学生等,并曾担任明尼苏达州的校际诗人。
  她认为,写作跟修行一样,都要学习相信自己的心,珍惜并洞察生命经验的种种精髓,以专注、自我纪律、活泼创意和开放的态度,让心中的回旋之歌,从笔端流唱而出。
  多年来,娜妲莉?高柏力行简朴环保的生活,屋舍用回收的啤酒罐再制为建材,并运用太阳能系统,每日晨起打坐、创作不懈。
  这本《心灵写作》也可称为「禅及写作的艺术」,因为书中所谈的不只是写作本身,更包含了日常生活的哲学,和对生命的智慧。
  【译者简介】
  韩良忆,毕业于台大外文系,曾任报社编译与记者多年,目前旅居荷兰,专事写作与翻译。着作有《罗西尼的音乐厨房》、《流浪的味蕾》、《青春食堂》与《郁金香厨房》(二○○二年十月下旬出版)等。译作有《认识爵士乐》、《天才 的阴暗面──紧张大师希区考克》、《第四双手》等多本。 用写作来调心 
  ◎ 吕旭亚(吕旭立文教基金会董事、淡江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研究所助理教授) 与娜妲莉的书相遇是在我开始论文写作的初期。每天一人孤独地坐在书桌前,面对巨大的写作计画和成百上千的资料。脑中思绪四处流窜,可是一提笔就胶着不能动弹。越是想写,越不知从何下手,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动笔,但是太多想法纠结缠绕,要想清楚却怎样也无法做到。书越看越多,笔却越来越沈,「想清楚再写」是我当时的信念,只不过脑袋被越来越多的阅读填满,书写的勇气却日益消退。我求助于我的写作老师,她告诉我,当她遇到写作困境的时候最常用的一本书是娜妲莉的《心灵写作》。对她而言,读一小篇她的文章,就好像得到一剂强心针,有能力在停滞的地方爬起来继续进行一段,多写一些。既是老师的圣经,我当然赶快到书店取经。从此之后,这本书也成了我的手边书。在我论文写作最沮丧、面对最巨大的自我怀疑时,它成了一盏照明灯。
  娜妲莉.高柏的这本《心灵写作》是教导创意写作的经典之作。一九八六年出版之后,就成为北美所有教授写作及写作治疗的人必读、必引述的一本书。这样一本小书,篇幅短少、文字直接、清楚、朴素,看似平凡之作却在出版后成为畅销名着,销售超过一百万册。是教导写作书籍中的异数,占据同类书中的顶端。
  成名后的娜妲莉一个人住在新墨西哥州沙漠里的小城道斯。仍是每天跑步、教写作,和不停的做自由书写练习。她很老实的告诉人们,她的方法不会把一个没有写作天分的人变成大文豪,可是她却可以教导一个接触、探索自己幽邈世界的方法。她的方法可以帮助人找到创作的勇气和热情,打破僵化的写作形式。
  对娜妲莉而言,写作就像修行、坐禅。喜欢就写,不喜欢也写;有灵感写,没灵感照写;快乐、痛苦、刮风、下雨都要写。一旦决定写作,不管外境如何,都要找出时间来写。写得好坏不重要,写出来的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坐下来开始做,有没有允许自己写到心底去。「写」这一个动作,成为我们唯一的目标。写出来的文字只是「写」这个过程的纪录而已。
  写作的难,娜妲莉最清楚。她常要诱骗自己去写作,就像父母和孩子谈条件,功课写完了才可以看卡通、打电玩。娜妲莉的巧克力布朗尼就是她引诱自己写作的饵,写完了今天的份才可以吃一块布朗尼。写作的阻挠太大,待在家里藉口诱惑又太多,娜妲莉带着自己在所住的城市里,到处流浪找咖啡馆写作。她想尽办法要让自己创作的热情可以持续,许多年下来她发展出了自由写作的一系列工作方法。这些都是她调伏心灵的法门。
  娜妲莉曾说过这本书的书写时间极短,只花了她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并且是一次定稿,几乎完全没有更动原创的文字,也就是说这是她以自由写作的形式下完成的作品。可是在此之前的娜妲莉用她摸索出来的方法独自书写了七、八年持续不断。因而这本书的理念早已像堆肥一样层层叠叠的在心底累积、酝酿,并且在她每日的自由书写,与每次的写作教学中反覆锻鍊,这本书才得以一气呵成。一如修行的过程,辛苦而漫长,其中各种阻挠丛生,可是觉悟却是发生在剎那之间。悟性开了之后,修行的功夫仍是每日要做的功课。对娜妲莉而言,写作就是一个这样的练习,不管写作成就多大,写作练习的功夫仍是要持续做下去。
  娜妲莉对待写作的态度,其实是一种学禅的态度,她的方式就是一个修行的方法。她跟随她的老师片桐大忍禅师学禅,然后再将坐禅的方法及意念运用在写作上,因而在写作上有了大突破。写作和坐禅一样都要面对难以驯服的心,坐在蒲团,静观数息有什么难?笔写我口、笔写我思有什么难呢?真正艰巨的是面对心的抗拒、心的恐惧、心的狂野。所以,自由书写就是展现心灵的历程。她强调,持续的练习,不等待灵感,不问结果,只重视过程的态度,让写作的笔带自己进入「写」的未知。向未知领域探索,正是创造的精神。
  娜妲莉要你坐下来打开本子就写。在纸上快速奔跑,不要回头看。不要字斟句酌,写错字不打紧,一边写一边哭也不要停,让笔快速的在纸上滑过。在写的过程中,要说的、要想的会慢慢清楚,写作的主题才会渐渐展现。不要回头修改,只要继续向前,把空白的页面填满。预先计划得太细微的写作计画,常会形成一个大网罩住自己,而让心无法自由,笔不能尽情。如果你预先订好了主旨、大纲,流畅与灵感就被挡在规则之外了。
  娜妲莉用她自己所发展的写作方法,实践了她自己的禅修,用她熟悉且热爱的写作找到了一个驯服自己与释放心灵的方法。任何人拿起纸和笔,依循着她的指示,都可以领会体验娜妲莉书中的字句。这本书,会是你孤独写作、自我陪伴的私房老师。
  〔前言〕
  创作的精神
  ◎茱蒂丝.盖斯特
  几年前,我在清扫祖母的阁楼时,找到一只橡木画框,里头框着一句格言:「竭力工作,心存善念。」记得当时我哈哈大笑,心想,这两句话八竿子打不着边,竟被相提并论,实在可笑。如今我却觉得,这句格言大有道理了,真不懂当年我怎么没有体会到这一点。
  「让整件事如花一般的绽放:诗和写诗的人,并对这世界常保善念。」娜坦莉.高柏在〈再谈星期一〉这一章中如此写道。这一章谈到该如何找到工作与日常生活的目的,以及我们自已的声音。这本文集对写作有着睿智且洞澈人心的观察,并向读者提供可靠又实用的诀窍:文笔生动有活力,句句诚实真挚,令我泫然欲泣。好的写作带给人的就是这种感觉,本书让人自始至终都有这种很棒的感觉,真是不简单!
  起初,当我接到邮寄来的书稿,并被询以能否为这本书写前言的时候,心想:「天哪,不要吧,我从来没写过前言,不知道该怎么写。」我同时也相信,这项艰巨的任务涉及某种特殊的公式(H2O?NaCl?),而我并没有适当的经验或资格,因此无能为力。我在搭机飞往底特律为亲戚送葬途中展阅书稿,那一回是我们家族在一年当中第三次举行葬礼。我的伯父吉姆六月过世,祖母在十一月撒手人寰,堂兄巴德则在三月的一个星期六身故,而那天是我五十岁生日。在那之 前的一年多期间,我埋首创作一本小说,故事大致上脱胎自我的家族史。可是那一阵子我却感到意志消沈,好像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说什么。我知道我不想光是堆砌各种事件和轶事,我多多少少想挖掘出家族的真相。然而,又有谁了解真相呢?我自己好像并不很了解,因此无法掌控手上的题材;我陷入这个令人乏味又沈重的故事题材当中,但觉前途茫茫。这就是我开始阅读这本书稿时的所有心情。然而才看了十页,我就知道我有办法写前言;看到第二十六页,我已经写了起来;到了第三十页,我已经写满了两张纸(我上飞机时带了纸笔),而且忙不迭地在娜妲莉的信纸背面,为自己潦草地记下更多的笔记。
  对我而言,本书最成功之处,也就是它所采讨的重点,便是让人得以随心所欲地思索脑袋里油然而生的想法,而后将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