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石上流 石绍河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泉石上流 石绍河著-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责任编辑:梅山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2年元月第1版第I次印刷
  开本:850x11681/32
  印张:6.5字数:130,000印数:1-1,000册
  I5BN7-5404-2701-9I·1929
  全套定价:672.00元(本册定价:18.00元)

  作者简介
  石绍河,苗族,1964年2月出生,湖南省桑植县人。现任桑植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在《民族文学》、《散文百家》、《文学报》、《湖南作家》等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余万字。与人合作主编过《故乡魂》、《世纪风铃》等,作品多次入选有关选集、丛书或获奖。


  总序
  刘鸣秦
  文学,是时代的记录,生活的画卷;文学,是心灵的折射,情感的结晶;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人民奋进的号角;文学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离不开文学艺术。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更离不开文学艺术。而文学创作与文学艺术事业的建设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它需要坚守,需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
  我们湖南,这片流寓过屈原、贾谊、李白、杜甫、柳宗元;诞生过王夫之、毛泽东、田汉、丁玲、周立波、沈从文等文学大家的神奇土地,山川灵秀,人民勤劳,湖湘文化根底深厚,文学传统悠久,从来就不乏甘于寂奥,默默耕耘,坚忍前行的创造者和建设者。我们欣喜地看到《湖南作家》杂志社的一班编辑们,怀着弘扬湖湘文化,重振湘军雄风,再造文学辉煌的信念,敏锐地感应生活的脉动,投身于时代的洪流,坚守文学的独立价值,为扶植和推出一个个中青年作家而热情奔走,在潇湘这片热土上,将文学之火烧得格外旺盛,于是便有了这套屈贾之乡的文学丛书,我为他们的这种激情、执着和勇气而叫好!
  这套丛书的出版可以说是我省中青年作家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这一部部作品令我们感受到一阵阵新鲜的气息扑面而来,如沐春风,如饮甘泉。这里没有所谓的“体制外”和“私人化写作”,没有什么“身体写作”和“绝对隐私”。有的是强烈的时代开拓精神和艺术创新意识;有的是潇湘风骨,屈贾文气。
  一个有责任感的青年作者生逢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置身于澎湃向前的生活洪流,实在没有理由不尽自己的全部心力去描述和展示多彩多姿的现实生活,去为伟大的时代歌唱。这是一群安于寂寞,默默地埋头耕耘的年轻作者,他们不慕短暂虚名,不求一时红火,也不热衷于形形色色的旗号,从这一篇篇刻意求精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一股股幽泉在涌动,一簇簇地火在燃烧,他们的身上显示着无穷的潜力和无限的希望,他们正是我们重振湘军雄风,再造文学辉煌的希望所在。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必将激发屈贾之乡作家们更大的创作激情,一定会有更为丰厚的创作实绩回报这个时代,回报这块土地。“乱花渐欲迷人眼”,面对这套丛书,这群年轻的作者,我们充满祝福,充满期待
  是为序。
  二○○一年十月
  (序作者系国家一级作家、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

  序一
  ·陈美林·
  日前,绍河告诉我,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清泉石上流》行将问世,我说:好啊,可喜可贺!哪知他就接着索要贺礼——嘱我为序,尽管我深知为序之难,却也慷慨地一口应承。
  明知为序不易,何以还如此爽快答应?这并非我好为人序,而是言出有因,确有话说。
  从1993年回桑植工作起,我就与绍河相交相知,工作、事业、感情交织在一起,构筑了同事、朋友的真情友谊,不知何缘故,随着年轮的更替,日月的辉映,彼此编织着个性非常特殊的情结,时愈久而交愈厚知愈深,犹之陈年老酒年愈长而味愈醉。这与绍河的为人正直、勤奋工作、虚心好学是分不开的。这些年,绍河一直从事办公室工作,近几年还担任县政府办主任,其工作丛脞繁忙可想而知。多年来,绍河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之余,也不忘他所酷嗜的文学创作。于是,他一手撰写公文,一手进行文学创作。两手协调谈何容易,而绍河一如钢琴高手演奏,两手配合自如,每每流出美妙动听的旋律。前者总如桑植大山般浑厚稳重,朴实无华,很得领导赏识;后者俨然澧水灵动多姿,淙淙作响,深为同道瞩目。我常常用一个也许拟于不伦的比喻说绍河,既种好了“责任田”,又没有荒芜“自留地”。这话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其实很难,对于绍河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若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断不能卓然有成。我常思索,在并不平坦的道路上,是什么使绍河沛然莫乎能止,不懈追求?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绍河对家乡的父老乡亲,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挚爱之情,同时也从他们中间汲取了无穷力量。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良有以也。文如其人,这可从绍河的作品中览之可察,无需赞言。
  桑植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地处湘西北,为湖南四大水系之一澧水的发源地,民族风情浓郁,文化特色鲜明;桑植又是贺龙元帅的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人们还传诵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享这里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藏,有待广大文学爱好者去发掘;这里应是产生大作家好作品的宝地,有待广大文学爱好者去努力。近年来,桑植的文学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桑植文化建设的一支主力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好的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在此,我希望绍河,也希望桑植广大文学爱好者,在这块大有可为的文学土壤里,奋发努力,耕耘不辍,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无愧于这神奇的土地,无愧于这伟大的时代。
  常言道:相交以信,相与以义。既然答应为绍河写序,难写,也得勉为其难,否则将失信于绍河;与绍河同事有年,适值其处女集付梓,写几句话以示祝贺,理所当然,义不容辞,故乐为之序。
  2001年8月23日于澧水之源
  (作者系中共十五大代表,桑植县委书记)

  序二
  多情的乡村歌手
  彭学明
  绍河的作品已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了,感受最深的,还是他笔下的那些乡亲。无论富贵贫贱,无论男女老少,他笔下的那些乡亲都让人莫名的感动和亲切。这种感动和亲切,不但因为他们纯朴善良、至真至爱,更因他们于纯朴中不乏个性、善良中不乏思想、平淡中不乏追求、寂寞中不乏理想,他们都在以自己不同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绍河的妙处,是以生他养他的云龙寨为基点,把一个小小山寨放在时代的大背景里,让一个小小山寨的些许痛楚和欢乐与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的欢乐忧戚紧密相连。更为独到精妙的是,山寨与时代的这种亲和力,他不是以纯层面的山寨为主题的,而是以一个人物为核心,以一个小小人物的小小变化来解说这个山寨与时代、反映这个山寨与时代,从而让我们感到这个时代吐故纳新的强大力量,感受到个人、社会、时代、村庄的休戚相关。
  享有烹调盛名的二叔,曾经为乡亲们的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乐此不疲。然而,他却忽然间就不干了,原因是他不愿意看着乡亲打肿脸充胖子,不忍心乡亲们的血汗钱一夜间付之东流,都日子紧巴,都要节俭。二叔观念的转变,带动了乡亲父老的转变,“打肿脸充胖子的少了”、“二叔还担任了寨子里红白喜事理事会的会长”(散文《二叔》)。辣椒嫂过去是泼辣出名的,可“一骂三个钟头娘不翻重”,人见人畏,但她突然摇身一变,成了村妇委会主任和民辜纠纷调解员。何也?过去穷,心窄心烦,如今好过了,心宽心甜(散文《辣椒嫂》)。一不知姓名的老妇人,丈夫在湘西剿匪中光荣牺牲后,政府每年都派人送去一份年画以示慰问,因此,她年年春节等待的就是一张年画。
  这种等待,不仅仅是一种最为朴实的愿望,也是一种坚贞、一种执著、一种寄托(小说《年画》)。质朴而不甘于平庸的大哥在工厂破产后,回到老家栽种了一山梨树,这一山梨树便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在他日夜守护梨树的过程里,我们读到了他对土地的热爱,看到了他对人生平朴而顽强的乞愿和求索(散文《永远的梨花》)。一生慈祥勤劳的母亲,喂养了一条温驯可爱、极通人性的黑狗,但因相信算命瞎子的胡言乱语,真以为孙女常常生病是黑狗带来的祸,便要人打死了黑狗。从中,我们既看到了母亲对孙女的深切痛爱,也看到了文化滞后的悲凉(散文《黑狗》)。正因为有了二叔、辣椒嫂、大哥等等这些人物,小村才有了变化,有了进步,有了时代列车在这悄然走过的竟音。
  在平淡而朴素的讲述中,他笔下的这些乡亲个个显得栩栩如生,真实可信,亲切得就像自己的亲人。这一切,其一,要归功于他简练老道的文笔。这支笔,就像一把凿刀,留给我们的是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的木刻木雕,而不是平铺板直的手书或工笔画。其二,要归功于他对这片土地和乡亲的情感。他是沿着这种情感出发,去与乡亲们同眠共枕,同生共死,为他们树碑立传。只有真实的感情,才会有真实的声音。这种对土地和乡亲的人际关怀,是每个有艺术良知和艺术责任感的人所必需的。
  纵然,绍河的作品还有很多不足,但对于一个政府办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