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西域东行记 作者:陈继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纪晓岚西域东行记 作者:陈继光-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巴彦弼与俞金鳌、舒赫德的上边都是乾隆。
  纪晓岚像剥笋壳似的一层层深入到内核。
  这次钦差舒赫德来,非同寻常,舒赫德是军机大臣,身处枢要。看来也决非是又发生叛乱,这几年新疆已有好几年没有大的战事了。——有一次,差一点挑起边衅,被纪晓岚机智地解决了。那是乾隆35年庚寅冬(公元1770年),去今一年前,纪晓岚奉檄与乌鲁木齐城督粮王永庆一起率队在乌鲁木齐以北数百里的地点,选一驻重兵的要塞城营。纪晓岚与永庆顶着风雪,带着一支队伍去踏勘。他们在万山丛中,在草原牧地,在瀚海沙丘踏勘。行程在千余里方圆,但一直选择不定。一天,他们来到了特纳格尔,这里原是唐朝金满县地,如今是满目荒凉。只是一片废城,除了断垣、残壁、记墙外,惟有一荒寺。寺内的石佛,自腰以下已陷人士内,一座大铁钟也深埋在土内,露出的部分,还高出人头。钟上的铬文都锈涩模糊了,刮除锈蚀,渐渐露出钟鼎的铭文。纪晓岚仔细地辨认,原来这痤古城是唐代名将李靖所筑,并为唐代的北庭都护府。据钟鼎文记载,护城曾广四十里,筑土垒起城垣,井在城东南山冈上又选设了一小城,与大城构成犄角之势,成为固若金汤的边庭重镇。——也不知在何年这城废记了,以至后人把这座废城又叫做破城。
  纪晓岚在这里踏勘后,发现这座城初看,似乎是孤立在丛山之外,但纵横踏勘,这城却是万山丛杂中中千蹊万径必经之地,扼住了要害,像一把锁住万山的锁钥。纪晓岚感叹,古代名将的选地,真是大有目光。就建议在废城之处作为新选的营城的地址,改名为古城营。永庆也表示赞同。于是,就在坛寺的大殿中宰羊以示庆贺。人夜,燃起羊烛,纪晓岚与永庆在便殿中燃烛对弈,飞车走马,架炮挺卒。士卒奔来急报,随队的把总际力奇,伍卒盖木尔等十余人叛逃入俄罗斯。接着又有军吏急报,阿力奇与盖木尔等与俄罗斯边关守军正密谋要来袭击。永庆不由惊慌起来,现在他们总共只有数十人的队伍,如来奔袭,必然被对方聚歼。纪晓岚表面上不动声色,依然催永庆下棋。当军吏们再三加急报告,纪晓岚故意叱斥:“不要大声喧哗,——我这是故意派他们去伪降的!”仍然下他的棋。黎明时分,又一探吏来报,那批叛徒,已被对方斩首,并将首级掷入我方境内。
  永庆不由赞叹:“纪购兄下了一盘好棋!”
  纪晓岚笑着说:“这是受了李卫公(李靖)灵犀的点拨……”
  巴彦弼闻讯,欣然整撰为纪晓岚治安,你左营城要塞选得好,对叛军智用得妙。
  席间,纪晓岚还建议为麻痹对方,不致警觉,先不大规模构筑要塞,先修复古寺,并在古寺中新建一塔,又称七级浮图,这塔,就可充代烽火,站在塔顶,可远望数十里,连对方的营垒动静也一览无遗。古寺内除大钟外,还在佛殿设一架大鼓,平时,念佛撞钟,一旦边境有情况,则可用钟鼓报讯,在战时,又可伐鼓撞钟,指挥战列。古寺建好后,举行朝拜,甚至不妨也邀请对方来参拜神佛……
  然后,在靠近对方界石与界河附近,筑植树林,这样既可遮断他们的视线,又可设屏障阻碍他们的骑兵横冲我方,另又为我方袭击反击对方构筑了伏兵的阴蔽地,还挡住了风沙,使这古城营不为风沙掩埋……
  巴彦弼边听边颔首,抚着纪晓岚的背,说:“你不仅是一代文杰,还是一员大将的入选。”——三十年后纪晓岚果然还任过兵部尚书。
  这两件事,也被乌鲁木齐虎峰书院掌院陈执礼密札报往乾隆。乾隆为此,还从御书房调来新旧唐书,在暖阁依枕夜读《李靖传》,并在陈执礼的密札上批了:大见识力量。
  纪晓岚想,他与巴彦弼将军一向相处不错,为什么这次要如此对付他呢?
  那封信上到底说些什么?
  篝火跳动,似乎又燃旺了起来。
  纪晓岚看去,只见篝火边正坐着一人,在怡然自得地烤着虎肉,就着葫芦喝酒,还歌以咏之——
  世人多道功名好,
  长枷万里捆树捎;
  世人多道聪明好,
  阴错阳差搞颠倒;
  世人多道朋党好;
  卷入漩涡逃不了;
  世人多道蟒袍好,
  算机争斗何时了;
  前鼓一曲酒一杯
  白云悠悠乐逍遥。
  篝火边喝酒嘲歌的人,就是雪岭见到的那位神秘的骑瘦骡的老王。
  纪晓岚又一次听到他提起“白云”两字,这人如果确是陈白崖的弟弟陈白云,那么,他有种预感,这个人的出现,对他不会是坏事,说不定还能给他以帮助,——他但愿这次不要再估计错误。
  那老王还在边喝酒边啖虎肉,吃得很有滋味的样子,全然忘却了周围还有这些处于困境与险境的人们,——纪晓岚知道,这人是在故意调侃着。从这人的嘲歌中,不仅给他以讽喻,而且似乎还了解其中的奥秘。
  纪晓岚急于想揭开这个谜底,以便自己从这万分繁杂的困境中摆脱开来。
  多年的官场经历,滴戌乌鲁木齐的宦海风波,使他明市争斗越是牵动高处,越是直接连着乾隆,则愈加危机万分。正如苏东坡在中秋词中所写的:高处不胜寒。
  他来到乌鲁木齐这几年中,再三注意不要因为盼望早日解除滴戌,而投入派系之中,卑躬屈膝。甚至不断地警告自己,千万不要卷入朋党与派系的斗争中去,对巴彦弼将军也好,对俞金鳌提督也好,都采取不亲不疏,不卑不亢。不迂阔,也不板滞;不糊涂,也不处处炫智。能曲能伸,他与乌鲁木齐虎峰书院掌院陈执礼相处日久后,一次,陈执礼对纪晓岚说起乃祖陈廷敬的一句座右铭:“得意时毋太快意,失怠时毋太快口”这是陈执礼对他的婉示。纪晓岚是个豪迈之士,在失意时,易犯故作旷达,纪晓岚的高祖也有一副对联,下句就是:“旷达是牢骚”。总之,纪晓岚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他做到了以智解困,有智有识有节。他在乾隆丁卯十二年(公元1747年)在顺六乡试中得头名举人,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成进士取为二甲第四名,被授予庶吉士,以后乾隆已卯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在山西任试官,以后又迁福建学政,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授编修,以后固才学得到乾隆赏识攫升为侍读学士。本来,在纪晓岚的前程上是一片“锦绣”。因帮女儿亲家卢观察免遭没籍家产之灾,而被乾隆夺职滴戌,自乾隆三十三年戊子秋至乾隆三十六年辛卯春(公元1771年)赐环东还。他如今已是48岁的中年人了。他熟读书史典籍,加上半生经历,使他悟到官场的险恶,——这是一片风波跌起的大洋。他对乾隆也颇有些了解。历代帝王中有不少人都惯于用平衡术与牵制术,而乾隆对此运用得娴熟万分。在新疆,乾隆也采用这样的策略。按例,新疆的大小军务应由提督总辖,然而,乾隆将此一分为二由提督与镇边将军各分其权,着相牵制。又将下面的各民族部落,也分成势力相等的群体,各封以权力相同的台吉。这样,乾隆便于操纵与控制。但也隐伏下了下层的争斗不息,疑虑无穷,互相告密,朋党与派系的斗争也就越来越尖锐。——强化了皇帝的权力,分化了下属的权力,其结果往往激化了矛盾斗争。
  如果说,宦海斗争是个风暴洋。那么,在边庭新疆,则是个台风眼。
  纪晓岚在乌鲁木齐这三年多时间,在不亲不疏中做得可以说是很有点艺术,提督府与将军府对纪晓岚都不错,连与通天的陈执礼也相处得很融洽。因此而能早日得到乾隆的赐环东还。但他没想到,在东还的途中,因为提督与参赞舒赫德的一封密信,却使他又卷入进去,这真是避不开的风暴。
  “我猜得出,你此刻在想什么?”老王喝了一口酒,又说,“你想想,在巴彦弼给你送行的宴会上,他问了些什么?”
  巴彦弼给他的饯行搞得很丰盛,都是大漠珍奇,有戈壁沙漠的大蝎虎。这种大蝎虎有一人大小,在沙漠中还会作直立行走状。巴彦弼在沙漠行军时发现这个大蝎虎正在沙际快步跳跑,巴彦弼连射三箭。中第一箭时,这蝎虎仆倒又跃起,连射中三箭,仆倒跃起依然飞奔,直至第四箭洞穿蝎虎之首才僵仆沙海。然后抽去毒腺,烘焙烤蒸,别看蝎虎面目可惜,其肉有一种异香味。平时指晾在将军府的山墙之上。这堵山墙长有数十步,墙上一列地挂着虎皮、豺皮、野牛皮、野猪皮、野牛头、野猪的獠牙,山魈、天山雪豹皮等等,都是巴彦弼亲自捕猎的猛兽。巴彦弼只是在迎头号贵宾时,才割下一块供品尝。又一王珍品盛在锡盘中,那是驼峰。这是野驮峰,平常的骆驼是双峰,单峰的野驼之峰,才是八珍之一。这峰肉极其肥美,杜甫在《丽人行》中曾写:“紫驼之峰出翠釜”,就是指的这种野驼。此外,还有熊掌、鹿尾,用火盆托出的带着獠牙的野猪头,烤野乳猪等。那副餐具也是巴彦弼亲自设计的,是缩小了的十八般兵器:十八般兵器分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钺(大斧)、义、镋、钩、槊(矛)、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在巴彦弼与纪晓岚面前的桌子上,各摆上一套小型的齐齐整整的十八般兵器,这些兵器都像一支支笔插在架上森然而立。于是,用刀切驼峰,用斧砍野猪头,用锤砸扁鹿尾,用钩串起蝎虎,——仿佛在进行着一场围歼,一场扫荡。——吃得威风凛凛。酒器也是性格化的,仿周代南宫尊,又依战场专款的形状,共端上八尊,最小的半斤,最大的一尊可盛烈酒三斤。谁能喝完这八尊酒,巴彦弼也陪饮八尊,然后,趁着酒的豪兴,已彦弼用十八盘兵器中的锐与锤,杵与鞭,敲打这八尊酒器,八音共鸣,奏出了相传庄子曾称是黄帝轩辕氏作的“咸池桐鼓之曲”中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