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中华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异时空-中华帝国-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志远的指出:此文章文笔颇佳,用作骟情非常好,但没有任何意义。这个文章决不能允许作为任何决策的依据,只能作为一种意向性的文章参考一下。而国家政策或者重大决定必需要明确的情况说明文件才能作出来,而此文章作为重要的说明文件,或者实际情况的汇报文件绝对是不合格的。
情况说明文件应该怎么写呢,比如考察汇报一县的土地兼并情况,就应该实际列出该县名,位置,调查时间,该县现有田地多少,现有多少户,平均每户多少亩地。有多少大户,实际上有多少亩土地集中在多少大户之手,平均每大户有多少亩,而其余小户平均多少亩等,这样一来,该县的土地兼并情况一目了然,这样为政之人才能确实看清实际情况,才能采取相应的操作。作为政府文件就要数据清楚,哪怕是估计也得有个数字,否则就只是文人煽情之作。
后来这份李志远亲自选定的范文不但出现在行政管理学校课本中,而且在各种培训教材中到处可见,几乎成为帝国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也为帝国政坛走向务实作风立了功劳。
培训新官员虽然麻烦,但并不难,学习的内容其实也简单,就是用具体的方法管理、汇报政府工作,因此在一开始的忙乱以后就慢慢走了上良性循环。
与培训新官员相比,发展工商业才是难事,说起来“守夜人”经济好象很简单,这个理论说的是政府就象守夜人,什么都不用管,只要看好商人的财富就可以了,商人自然会追求利益,进入良性循环。但是真正的在操作时,李志远才明白,守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考虑到马克思的名言:“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家敢于践踏人世间的一切法律。”所以在提高工商业者地位的同时,在给工商业大开方便之门的同时,李志远也没忘了给这匹烈马加上些缰绳。由于现在法规不完善,而且在先前的时代里李志远本人对于法律也只是一知半解,因此,李志远对于所谓的“法无明文规定即为合法”这一后世的法律基础持沉默态度,也默许各地法官在需要时可以继续按以往的规则即主观合理性判断作为司法依据。
当然了,李志远也作了一些努力,比如编写了《反垄断法》、《商业道德法》等,对于造假、出售劣质产品等加以严惩。至于垄断法,李志远只规定第一不得涉及粮食、水、燃料等几项重要生活物资。第二不得利用垄断地位强迫消费者购买额外的产品。
很多官员对第二条非常不理解,李志远不得不专门给大臣们讲解第二条的危害性,比如某家砖场的砖瓦又好又便宜,结果当地只有他一家的砖瓦,他就形成了垄断。但这是合理的,因为他家的东西好,其它砖场做得差的自然就没人买了。但是接下来这家砖场看到这种情况后,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便规定,要想买我家的砖瓦,必须由我家的砖瓦匠建房才行,要不然,不卖砖瓦给你。这样一来,这家砖场就获取了不应得的利益,甚至影响当地其它所有人的生意。所以要严厉禁止这种垄断行为。
作者注:这份文章是俺从网上抄的,搞不清是谁写的。在宋代时,甚至在上世纪初,由于没有自来水,也不是每家都有水井,城市里很多人以卖水为生,从井旁挑水,沿街叫卖。至于守夜人经济理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起到过重要作用,当时政府权力过大,为了摆脱制肘,当时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是一种自然的本能,并不需要政府的过多干涉,因此政府仅仅起到保护的作用。在上世纪初,这种理论已经完全被凯恩斯的国家经济理论取代。
第二十四章 西北
    在西北的陆富贵也没有闲着,将西北原宋军全部整编完毕后,便开始不断进攻,用一个个小胜利来练兵,每战必集结重兵,务必一举全歼,消灭其成建制的部队。
虽然西夏军甚是勇猛善战,但是由于皇帝李乾顺重伤未愈无法决断国是,而且精锐丧失大半,新兵征召训练不及的情况下只能勉强支撑,只能指望固守待援。但面对中华军的强大的火器,以往的城防战的方法大多失去效果,结果陆富贵在半年时间里,先后攻克卓罗和南军司(今甘肃永登)、西寿保泰军司(今甘肃靖远),在静塞军司(今宁夏同心)大破来援的西夏禁军,斩首三万余人,俘获四万,夏国精锐几乎荡然无存。陆富贵趁势夺取咽喉要地应理城(今宁夏中卫)、鸣沙城(今宁夏中宁),兵锋遥指西平府(今宁夏灵武),远远威胁着西夏国都兴庆府,西夏国举国震动、一片恐慌,李乾顺在病榻上挣扎着主持国事,一边派人向辽国求告,一面除去皇帝号,重新向中华帝国称臣,并献上美女百名,求李志远罢兵。
辽国出于压制中华帝国的目的,再加上李乾顺娶了辽国公主也算是女婿之邦,因此派出使节,态度强硬要求中华帝国罢兵。
一个个捷报传来,帝国上下一片欢腾,虽然宋对夏也有胜绩,但多是小胜大负,所得不如所失,在关键的战局上一直没有大胜利。而现在陆富贵连连大胜夺得西夏多座城池的消息令臣民们认识到帝国的强大,感受到帝国的荣光。
鸣沙城在军事上极其重要。鸣沙城位于西夏中南部黄河岸边,扼制西夏国都兴庆府通往南部和西部的咽喉要道,因为西夏兴庆府西部是沙漠(今腾格里沙漠),虽然当时沙化不算太严重,但是穿越沙漠或半沙漠地带还是很艰难的,因此鸣沙城才是主要的通道。
所以控制鸣沙城也就意味着西夏国的西部如西平军司(今新疆安西)、甘肃军司(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失去与国都的通畅联系,形势岌岌可危。
打了胜仗虽然很高兴,但是要不要继续打,这可是个重要问题,许多大臣都被接连不断的胜利感染,纷纷上书请求皇帝陛下御准消灭西夏国。
朝廷里争吵声闹成一片,西夏和辽的使节也上窜下跳,到处联络。李志远一开始是不想表态,想让大家习惯一下争论,但是到后来,他也开始头脑发热,打算更改以前定下的和平发展国策。满脑子都想着打通灭国无数、丝绸之路这种无名的火焰。
在这紧要关头,刘之华、李新等几位冷静的帝国要员一力主张停止对西夏作战以防辽国卷入战争,刘之华在朝堂上质问李志远:
“陛下以前曾教导过微臣,打仗其实就是拼金钱、拼武器、拼士兵,最终其实就是拼实力。而我国初建,政局尚在动荡,各地仍有小叛乱不时发生。就象一个大病初愈的人,应当调养为主,怎么能马上去跟人拼命呢,那不是犯傻吗。
也许西夏会得到这个机会休养,但是看看我国与西夏的发展的速度,根本不需要担心。目前我国经济正在有计划地迅速发展。据估计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将增加近五成,钢铁、火器的产量提升四倍,而且按预计这种发展势头还将保持四年。按这样的发展速度,我国只会把西夏、辽国远远抛在后面,将来收拾它们易如反掌。而今天为了出一口气,将战争扩大的话,只会破坏国内的正常发展,所得不如所失。这有必要吗!”
李志远被说得脸色一会红一会白的,一开始还嘴硬,到后来心里也知道自己错了,只是给刘之华说得不爽,不愿意低头服输,于是很郁闷的结束了御前会议。
没想到,回到宫里,皇后王倩得知后,居然师法长孙皇后的故智,穿着朝服来给李志远朝贺,李志远很是感动,知道王倩是怕自己一生气犯了错才故意借古人之名来提醒,于是第二天便宣布自己的想法不对,夸奖了刘之华的坚持,并重赏了他。李志远尤其说明,这份赏赐并不仅是因为刘之华的建议是对的,而是奖励他在面对皇帝时也能坚持已见,不为皇权左右,并号召中华帝国的臣民都应如此。
最后,李志远同意了西夏国的请求,表面上是给辽国的面子。但是在实际的条款上,李志远一方面是漫天要价,拖延时间,一方面指令陆富贵在鸣沙城对岸筑城,取名为定远城,彻底断绝西夏的希望。最终西夏被迫同意割让凉州以换取和平。
永乐三年春,对西夏作战结束后,李志远便将陆富贵调回京城,举行盛大的庆贺仪式,免去陆富贵的西北方面军司令和第一师师长之职,任命为帝国副总参谋长,帝国军事指挥学院副院长(院长由李志远兼)。封陆富贵为二等武英公,晋升为陆军上将,是目前中华帝国唯一的一个上将。
感谢读者
    感谢读者
一直以来,俺总觉得自己的小说虽然写得不太好,情节不生动,但是还是不错的,合理性等相当好。总以为凭什么起点不给咱强推,凭什么点击率这么低,凭什么推荐这么少。
总在怨天由人,总以为明珠暗置,直到今天,仔细看了一下自己的小说,思考了一番,突然间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己的东东真的很烂,烂到没资格称为小说的地步。
一部小说,重要的是塑造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些活生生的人,读者眼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会站在角色的地位去思考,去代入。
而俺的东东,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称为有生命的,里面的人物呆板,情节无趣,其实说起来整本书仅仅是俺的一些YY,乱七八糟的YY堆积在一起而已。能有这么多读者大大肯花时间来看已经是额外的荣誉了,俺居然还很不知足,惭愧啊!
虽然很差,但一定会写完它,要不怎么对得起读者大大们的赏识,再次感谢你们的支持!
第二十五章 海洋
    在庆祝的那几天,开封成了欢乐的海洋,城中到处悬挂着各种彩旗,表现优异的军官代表获准在开封大街上披红挂彩游街,所有的戏台都演出,用各种方式赞扬着英明的皇帝、勇敢的将士,军官家属也由国家出资接到开封亲眼目睹授勋仪式。李志远也不吝重奖,大把的撒钱出去,连西夏送来的美女都一个不留赏了下去。之所以这样,是为了激起国人对军功的向往,对开疆柘土充满渴望。
一个没有野心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