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人物百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秦人物百态-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群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关其思曰:“胡可伐。”乃戮关其思,曰:
“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而不备郑。郑人
袭胡,取之。此二说者,其知皆当矣,然而甚者为戮,薄者见疑。非知之难也,
处知则难矣。
昔者弥子瑕见爱於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
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
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
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
馀桃。”故弥子之行未变於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故有爱於
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於主,则罪当而加疏。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
后说之矣。
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韩非一直就主张建立一个法治国家。他认为人治是国家的大敌,也正是由于他的这种观点导致了他的灭亡。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不可能让你纯粹法治的,连太史公都说韩非的法治过于严苛,导致了自身的灭亡。可是本来依法执行,就有执法必严的意思,又怎么谈得上“苛责”两字呢?秦王朝施行法治,故秦只有二世而亡,更何况小小的韩非子呢。小胳膊想拧动大腿,他还嫩着呢。
第十八章 残疾人代表(二) 孙膑
    ‘膑’字在汉语词典上的通字是‘髌’,这是当人身体上的髌骨讲。那个时候有一种残酷的刑法,就是挖去犯人的髌骨,使之成为残疾人。本章的主人公孙膑,就不幸地被挖去了髌骨,不过他身残志坚,成为了残疾人的表率。他的祖先是春秋末期吴国的大军事家孙武,其代表作是《孙子兵法》,被历代兵法家推崇。而孙膑本人也是著名的军事家,曾经和庞涓一起跟随鬼谷子先生学道。这个鬼谷先生一生充满了传奇,有的小说上甚至把他评价为神仙一样的人物。他总共教授了四个徒弟,都是大大的有名。这四位仁兄是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我们以后会一一介绍的。这次先来看孙膑和庞涓。
孙膑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子孙。他曾经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庞涓奉事魏国以后,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却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就秘密地把孙膑找来。孙膑到来,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掉他两只脚,并且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他隐藏起来不敢抛头露面。要说庞涓也真是愚蠢,大多超凡脱俗的人怎么能因为你这一点鬼蜮伎俩就隐藏起来,不敢抛头露面呢,你这样做只会激起他更大的愤慨罢了。
齐国的使臣来到大梁,孙膑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进行游说。齐国的使臣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有的电视剧上戏说了这个部分,认为孙膑是服用了一种能够让人假死的药,蒙骗过了庞涓,让齐使者把他当作死人运回齐国,然后又复苏了。不管什么方法吧,总之他是跑了。
齐国将军田忌不仅赏识他而且还象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田忌经常跟齐国贵族子弟赛马,下很大的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你尽管下大赌注,我能让你取胜。”田忌信以为然,与齐王和贵族子弟们比赛下了千金的赌注。到临场比赛,孙膑对田忌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让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次比赛完了,田忌败了一次,胜了两次,终于赢得了齐王千金赌注。于是田忌就把孙子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把他当做老师。小学有个课文叫做“田忌赛马”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打算任用孙膑为主将,孙膑辞谢说:“受过酷刑的人,不能任主将。”于是就任命田忌做主将,孙膑做军师,坐在带蓬帐的车里,暗中谋划。田忌想要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孙膑说:“想解开乱丝的人,不能紧握双拳生拉硬扯;解救斗殴的人,不能卷进去胡乱搏击。要扼住争斗者的要害,争斗者因形势限制,就不得不自行解开。如今魏赵两国相互攻打,魏国的精锐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你不如率领军队火速向大梁挺进,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正当空虚的地方,魏国肯定会放弃赵国而回兵自救。这样,我们一举解救了赵国之围,而又可坐收魏国自行挫败的效果。”田忌听从了孙膑的意见。魏军果然离开邯郸回师,在桂陵地方交战,魏军被打得大败。
十三年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王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率师撤离韩国回魏,而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兵被称作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应着这样的趋势而加以引导。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折损上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争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队。命令军队进入魏境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庞涓行军三日,特别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开小差的就超过了半数啊!”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部队,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当晚可以赶到马陵。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适合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约定说:“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上边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不接应。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成定局,就拔剑自刎,临死说:“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原文是‘遂成竖子之名!’,这也是魏晋名士嵇康说过的一句话,千古流传。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后世社会上流传着他的《孙膑兵法》。
这里一共描写了三个故事:田忌赛马,围魏救赵,孙庞斗智。这些故事都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思想。围魏救赵,是体现他战略思想的典范,也是孙子兵法的精要所在,原文是‘避其实而攻其虚,攻其必救’。他准确地把握形势,认为魏军的精锐部队在外精疲力尽,国内老弱残兵疲惫不堪。他让田忌率军火速挺进大梁,占据要道,冲其方虚。果然迫使魏军回师自救。这样不仅解了赵国之围,又挫败了魏国的军事行动,可谓是一举两得。毛泽东同志在《游击战争的战略防御》一文中,就引用了“围魏救赵”的打法。马陵道孙庞斗智极为精采,与其说是传统战争,不如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齐兵的心理,运用兵法,精心谋划,巧妙布署,掌握时间,利用地形,设下埋伏,终于迫使庞涓自刎于树下。
关于孙膑的最终结局,《东周列国》志里面给了答案,那就是他追随鬼谷子当神仙去了,当然这是一种戏说。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残疾人千万不要自弃,像孙膑这样的成就和地位,即使是四肢健全的人也比不上呀。
第十九章 变态狂 吴起
    吴起这个哥们儿有很严重的心理疾病。他嗜好杀人,仿佛不杀人他的人生就没有了乐趣。他喜好当官,不当官他宁愿去死。这里看一下他的‘劣迹’。
他是卫国人,善于用兵。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天呀,太可怕了,连自己的一半都要杀,尽管这是奴隶社会,女人没什么地位,可也不能如此变态无情吧。不知道鲁君错了那根筋,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的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是猜疑残忍的。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荡尽了,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他和母亲决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绝不再回卫国。’于是就拜曾子为师。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奉事鲁君。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爱好女色,然而要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