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人物百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秦人物百态-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以治我的罪,可以把我用开水煮了。”这段话叫反客为主,您想,堂堂秦王,哪里能跟一个给阴阳人打杂的下人一般见识呀,况且自始至终,秦王根本没拿蔺相如当回事,他在乎的只是那块和氏璧而已。于是,为了显示秦王的大度,他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现在有个成语叫“完璧归赵”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但是秦国并没有得到和氏璧呀,所以始终不甘心,于是又想了个招儿,约会赵惠文王在西河渑池相会。赵王惧怕秦国,本来打算不去,但是蔺相如认为不去,就表示赵国懦弱,打肿脸也得充胖子呀,说什么也得去,而且他跟着。于是,赵惠文王和蔺相如就跑到渑池和秦昭王约会去了。另外,派遣廉颇领着一大队小弟在外面看场子,万一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好救济一下。赵王和秦王在渑池喝的酩酊大醉,借着酒劲,秦王让赵王鼓瑟助兴,赵王哪里敢不从呀,于是就吹了一段。还真不赖,虽然没到音乐家的水平,但是作为君王有这水准就不善了。但是这是一种奇耻大辱,奏乐那是宫廷乐师也就是下人们干的勾当,他一介国君何等尊贵,如何能干这等事情,于是蔺相如不干了,他得为主人找回脸来。中国古代有‘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说法,如果自己的主人受到了侮辱,那么仆人就该死了。所以蔺相如必须把这个耻辱找回来,他的恐怖行为开始了。
蔺相如要求秦王击缻助兴,秦王当然不干了,蔺相如跪倒在地,膝行于前再次请求,这叫什么,这叫先把脸给你足了,你要是再不识抬举,那哼哼,哥们可就不客气了。果然,秦王还是敬酒不吃吃罚酒。蔺相如把眼睛一瞪道:“秦王,你我就在五步之内,我脖子上流血,可以溅到您的身上了。”意思是要是玩命,你可要倒霉了,如此近的距离你现找人都来不及。这个举动太突然,也太大胆,只有这个超级恐怖分子才想的出来,也只有他才敢玩的出来。太史公的原话是‘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怎么样,猛吧。秦王的侍卫们本想一拥而上,但是蔺相如毫不畏惧,大声呵斥他们,侍卫们看蔺相如果然是不要命了,他们也就软了。于是秦王不得已,随手击打了一下缻,蔺相如令史官记录‘某年某月,秦王为赵王击缻。’
这下秦国的臣子们不干了,于是要求赵王用十五城池为秦王祝寿,蔺相如马上回击,要求用秦国的都城咸阳为赵王贺礼,两边剑拔弩张,酒宴完毕,蔺相如始终不落下风。秦王又考虑到廉颇还有一帮小弟在外面看场子,也就犹豫没有动手,两边不欢而散。
办完这件事情,回到赵国,以蔺相如的功劳最大,被封为上卿,就是很大的官职了。位列廉颇之右,意思是比廉颇的官职大了。古人以右为大。这下子廉颇可不干了,他认为自己身为赵国大将,有出生入死,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不过靠了两片嘴皮子,居然也能封为上卿,况且他小蔺的出身不太好,原来是给阴阳人打杂的,这就更是不应该了,于是放出话来若见到蔺相如‘必辱之’。在中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话就跟一阵风一样传到蔺相如耳朵里了,于是蔺相如闭门不出,成天装病。所以,你们单位要是有哪个领导请了病假,千万别信他,这里头准有猫腻。
一次,蔺相如的马车在路上,远远看见廉颇的马车过来,他是掉头就跑,回家躲难。蔺相如手下人看不惯了,说道:“我们不远万里来跟随您,是因为您的高义,如今您惧怕廉颇惧怕成这个样子,实在是很让人失望呀。”诸位读者看见了吧,这就叫挑事儿,中国人往往爱干这个行当,挑拨是非,幸灾乐祸,好像哪里都少不了他,唯恐天下不乱。可是蔺相如说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厉害?”手下人都说秦王厉害,蔺相如又道:“秦王之威势我尚且不惧,难道能害怕廉颇吗?秦国不敢进犯我们赵国,是因为我和廉颇一文一武在朝为官,我们两人相斗,如同两个老虎相争,必然便宜秦国了。我是先考虑国家的利益,然后才是个人的利益呀。”太史公的描叙是‘吾之所以为此者,乃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这番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你也许要反驳我,这也是好话呀,为什么这次传的快了?其实这还是有些人想看笑话,只不过蔺相如比较聪明,笑话看不成了于是调转枪头,该看廉颇的笑话了。果然,笑话让他们看到了,廉颇听说后,脱成了光膀子,拿荆条捆绑住自己,亲自到蔺相如家里请罪。现在有个成语‘负荆请罪’,京剧里面有一出戏叫‘将相和’都是说的这个故事。
故事讲到这里差不多了,看看蔺相如从事恐怖活动的历程,司马迁对他的评价是‘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意思就是智勇双全。蔺相如为了国家大义,君主安危,置自身于险地而不顾,大智大勇,完璧归赵,逼秦王击缻,与廉颇将相和,无一不显示出他的过人胆识以及博大胸怀。
太史公认为:对死亡有明确认识的人必定是勇敢的人,这并不是说去死很难,而是说怎样对待死这件事情很难。所谓‘知死者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见恐怖主义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哦。现在颁布了劳动法,从业人员可以通过正当途径维权了,不过你要是嫌诉讼费太高或者流程太复杂的话,你大可以学蔺相如,玩一把恐怖主义,拿半拉砖头往老板办公桌上一放,我保证两个月工资肯定开给你,不过代价是以后你又得换老板了。
第四章 超龄干部 廉颇
    现在的中国社会是个年轻化的社会,干个啥事情都得讲个年龄段。考研的年龄段是40岁,竞选国家主席的年龄段是45岁,退休的年龄段男的是60,女的是50。(当然包括内退)一些特殊的部门,上限也不能超过70岁。可是在战国年间,就有这么一位浑然不拿自己年龄当回事的老头子,廉颇。
廉颇这厮是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十六年就成为赵国的杰出将领,尤其是对付山东人,也就是当时的齐国人很是有一套。曾经攻取了齐国的城池阳晋,被封为上卿,凭借勇敢在诸侯中闻名。要知道那时候齐国,楚国,秦国这都是大国,很强大的,以廉颇所在赵国的渺小居然敢老虎嘴里拔牙,已经是非常不易了。史记描述‘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为赵将,伐齐,大破之,以勇气闻于诸侯。’可见这家伙打仗是很有一套的,但是思想上未免有点钻牛角尖,上一章我们已经讲过将相和的故事了,不过这家伙也算是知错能改,正所谓善莫大焉嘛。
话说将相和事件同一年,廉颇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比蔺相如差劲,率领兵丁再次攻打齐国,干掉了一支军队。过了两年,廉颇这个家伙得寸进尺,得了甜头又来了,照方抓药,再次攻打齐国,这次占领了齐国的城池几邑。可是你也不能老是欺负齐国呀,总得显示你还有其他价值,不然的话,只怕要被转会了。于是以后三年,廉颇专门捡软柿子捏,攻打邻国魏国,魏国也是小国,于是廉颇攻占了防陵,安阳。
此哥们可谓是风光一时,但是好景不长,若干年后,赵惠文王死了,他的继承者孝成王继位。赵孝成王七年,秦国和赵国在长平对战,这次战役意义重大,赵国任用了老将廉颇,想凭借他以往的战功,镇住秦国人,其实也实在没什么别人可以派遣了。别看廉颇搞搞齐国风光无限,欺负欺负魏国游刃有余,但是要和秦国过招,他还是差很多。一路让秦国打的闭门不出,只知道坚守,这也好,这就是姜是老的辣,何必跟年轻人一样逞匹夫之勇,要知道这可是随军作战,关系一国的安危,弄不好就可以死很多人的,可不能随随便便就抢着出战。一时间秦国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是着急的肯定是秦国,套用孙子兵法的话‘攻城拔寨,日费千金,国耗过巨,是以兵贵胜不贵久。’所以总耗在长平可不是什么长法子,于是秦国就派间谍散布谣言,说廉颇拥兵自重,年龄太大,胆小如鼠,不会用兵。这孝成王也是年轻人,经不起念道,想想廉颇也确实是岁数大了,再者说老是坚守不出,也太损赵国的威风,于是就把廉颇换了下来,用现在时髦点的名词叫做下岗。
年轻人跟年轻人大都说得来,所以孝成王重用了赵国另外一个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这个小子有点邪性,居然夸下海口说能击退秦军,大概孝成王也是急于出点成绩,结果让赵括走马上任。这个故事我们留到下一章讲。最终是赵括被秦军杀得大败,还活活被坑杀了20万的生力军。你看,你看,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小毛孩子考考试,做做题目,高谈阔论还可以,真要是来点真格的,还不如一个频临退休的老家伙呢,起码说来社会经验丰富,坚守怎么啦,总不至于这样全军覆没吧。所以现在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眼高手低,嘴上说的一套头头是道,真干起来百嘛不是,对面小文印店就有卖打印纸的,很便宜,15元一包,又是单位的老关系,欠个钱什么的没问题。可是这事你别找刚毕业的大学生去干,他准保打个的,跑到电脑城去买,回来还要找你报销,然后一脸立了多大功劳的样子,下午找个借口就开溜了。能怨你们找不到工作吗?实在不能,相信没哪个老板愿意用这样的员工。
现在再回过头来说说赵国,刚被坑杀了20万年轻人,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那时候全中国才多少人呀,一下子20万没了,而且都是青壮年当兵的,这下子战斗力大减。于是,燕国看到了这点,有个叫贾腹的狗头军师给燕王出了个注意,撺掇燕王攻击赵国,用狗头军师的话说是‘长平之战赵国死了过45万的官兵,他们的孤儿还都没有长大呢,能有多少战斗力。’结果燕王被说动了,照办了。这下子赵孝成王没法子,只能又搬出老将军廉颇,这已经是长平之战七年以后的事情了。但是燕王也是个糊涂蛋,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