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伴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市场的竞争,玉米种子更新的速度正在逐步加快。所有种子公司未来收入和利润的增长都来自于种子的更替。只有能够不断推出新品种的种子公司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近而维持高盈利和持续增长。登海种业是当前国内唯一拥有科研与生产经营民科研实体,三十年积累形成雄厚的杂交玉米育种实力,业界素有“南袁北李”的说法,因此其发展前景是广阔的,然而,“更可贵的,还是李登海对玉米育种几十年的由衷热爱和孜孜不倦地追求。”使他成为登海种业名副其实的核心和灵魂。
二、玉米“大王”身价10亿
玉米种业产业化是二十一世纪国际化生产的大势所趋。然而,登海种业要实现产业化经营,资金瓶颈如何突破?在各方面人士的参谋下,李登海想到了资本运作,并最终得以完成。
2005年4月18日,由李登海亲自创立的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成功上市。“一个农民带着一个由农民组成的企业,昂首走进了国内资本市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日的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登海种业上市的消息。
通过上市,登海种业一举募得资金3。5亿元。这些资金对急于拓展发展空间的登海种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但更为重要的是,登海种业的业绩,证明了他是一家优秀的上市公司,其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均排在1370多家上市公司的前十位。这对登海种业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尤其是对今后的科技创新,它是一个机遇,意味着将有更多的资本来推动科技、生产和销售的发展。
登海种业上市后,不仅实现了科学技术与资本运作的完美融合,也成就了李登海个人财富的最大化。随着登海种业的上市,中国“杂交玉米之父”,第一次被资本市场衡量出身价。作为中小板和询价发行以来的第一高价发行股,登海种业18日上市后,股价最高攀升至25。76元,全天成交均价24。36元,收盘23。91元。仅以收盘价计算,登海的纸上财富已达到11。84亿元。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栏目宣称他是:“中国最富有的科学家。”
“说到登海种业,就不能不提隆平高科(000998)。”在登海种业上市之前,隆平高科是沪深股市唯一一个以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之名命名的上市公司。
袁隆平与李登海素有“南袁北李”的美誉。尽管两家上市公司都是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但二者本质却有很大差别。
隆平高科在当年上市时,其主要股东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是在许多人做了多次工作之后,才同意用自己的名字作为公司名字的。他本人既不担任公司任何职位,也不参与公司管理,只是持有“隆平高科”250万股股票,占2。38%,并获得“姓名使用费”580万元。另外,财务报表也显示,隆平高科目前的主营业务在蔬菜种子领域,其利润的50%以上是由辣椒等蔬菜种子业务贡献的,其2004年度的杂交水稻种子的毛利润率只有30。31%。
而登海种业则是在李登海一手操办下创建并成长起来的科研型企业,登海种业就是做李登海擅长的玉米种子。2004年登海种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97亿元,主营业务利润为1。54亿元,毛利润为51。91%,其中玉米种子收入占90%以上。
作为登海种业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李登海也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他除了直接持有公司8%的股份之外,还通过第一大股东莱州市农科院(李登海拥有82。9901%的股权)间接持有公司48。27%的股份。当年隆平高科上市时,尽管当天收盘价达到40。37元,但由于袁隆平只持有250万股隆平高科的股票,所以即使按收盘价计算,袁其时拥有的股票市值也只不过1亿多一点。
在目前沪深两市1000余只股票中,以名人做股票简称而上市的公司仅有三家:一是1994年上市的兰生股份(600826。SH),以全国劳动模范张兰生命名;另一个是2000年上市的隆平高科(000998。SZ),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命名;再就是登海名义命名的登海种业。从这个层次上来说,李登海作为一个名人,其意义远远超出了育种界,其产生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
登海种业的上市之旅,发端于2000年12月8日。当天,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5182。551万元。随后,在东方证券的引领下进入辅导,并在第二年7月5日刊登了“拟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告。
但上市之路并不平坦。2002年12月,公司上市到了最紧要的关头,为方便和证监会打交道,李登海在北京派驻了一批人马,“董秘于洪发需要经常进京督战。”
直到2004年3月8日,排队近三年的登海种业才在证监会发审委顺利过会。此时,适逢暂停发行新股,又过了一年,在询价制实行以后,《登海种业招股说明书》才于2005年3月18日得以与投资者见面。
登海种业上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就是曾经导演了同仁堂高科分拆上市好戏的赵炳贤。赵炳贤1991年创建中证万融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
“登海种业上市是我给出的主意,我为这家公司的上市融资设计方案,并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股票发行。”赵炳贤后来透露说。
赵炳贤和登海种业接触始于1996年,赵炳贤从那时起就开始给李登海灌输资本运营理念,鼓动登海种业上市。“但李登海迷恋于科研,对企业上市融资并不感兴趣。”赵炳贤提起这事仍然有点激动。
经过1997年的大收购,李登海意识到,如果公司要扩大市场,通过收购、兼并一些科研机构或企业,将会有更大发展,但这一切都需要钱。最终他转变了对上市的认识。
李登海说:“上市是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将事业做大。对一个科技型企业而言,既然融入社会就需要社会的支撑,通过上市融资来解决制约发展的资金问题,是一条很好的路子。”
2000年9月,登海种业为上市而进行的股份制改造开始进行。莱州市农科院将其持有的登海种业部分出资权益转让给莱州市高新投资公司、毛丽华、赵炳贤、红塔创新投资股份公司、宋同明、董树亭,其持股比例分别为5。5%、3%、2%、0。92%、0。18%和0。18%,农科院和李登海的股份为77。55%和10。67%。
对于赵炳贤而言,当初2%出资额的出资权益仅为60万元,经过评估增值和送股,其已经拥有了132万股登海种业的股份,按照开盘后每股20元计算,那60万元将变为2640万元,增值率达到4300%。
沪深两市共有7家种业上市公司,但其盈利模式并不相同。大多数的种子公司通过购买科研单位研发出来的新品种经营权来销售各类种子,比如华冠科技、秦丰农业等。敦煌种业的主业是为其他种子公司繁育种子。而登海种业是集研发、繁育和销售为一体的种业上市公司,其销售的主要品种均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具有资源的独占性,根据我国的《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任何非授权企业销售受保护品种的行为均是违法行为。同时,它的经营涵盖了从种子出生到农户手中的整个过程。
拥有植物新品种权的种子因具有资源的垄断性,其售价往往较普通品种高出不少,比如:非授权品种掖单13号,2005年售价为3。2元/公斤,授权品种登海11号的售价为8。6元/公斤。为获得高盈利,登海种业未授权品种的销售数量正在不断减少,事实上,从全国的玉米品种推广面积看,由李登海研发出来的授权品种的推广面积已远远超过未授权品种。业内人士说:“因而,登海种业的盈利模式最具发展前景,也最持续稳定。”
今天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为每一个有决心有能力创造财富的人提供了机遇。李登海代表着中国新一代农民的智慧和荣誉,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情结。
“登海种业上市不仅是经营成功并获得发展资金,更重要的是标志着中国农民的胜利,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鞭策下负债前行。我感到自豪的同时,又感到压力很大。”李登海如是说。
“好多人都觉得李登海成了亿万富翁了,然而,我一点也没有这种感觉,这是真的”。“过去,毛主席说,节约每一个铜板,为我们的革命和战争事业,现在我说,节约每一个铜板,为了登海种业。”
从北京开会回来,或者到海南科研基地,按李登海的身份,他应该坐头等舱,但那样,仅一趟海南,就得三千多块钱。李登海每次都坐晚上的飞机,打打折机票才七百多块钱。李登海说:“一个科学家或者企业家也好,都应该有这种艰苦朴素的美德,我是一个投资者,也是具体搞科研的带头人,绝不能乱花一分钱,这样才能对得起股民,对得起投资者。”
莱州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登海种业集团事董事长毛丽华说:“我们的投入大都用在科研上,每年约一千多万,在全国的种业科研单位中这个数目是最大的。”
李登海称,“从不想上市到要上市”!“公司绝不是为了圈钱,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我并不想让企业上市,因为上市后其他股东要分享收益。但从公司长远发展来看,又必须上市,要通过上市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登海种业的“钱途”
登海种业上市后有两大热点引人瞩目:第一是融资去向,上市融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扩张。扩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专业多元化投资,即与登海种业发展成为垂直或横向的链条。另一种是非专业多元化投资,如旅游、房地产、物业等等。
李登海表示:“登海种业最大的优势是玉米育种,融资主要投向为玉米杂交种的研发,不会重蹈其他上市公司旧路,搞非专业多元化投资项目”。
第二是现代企业管理。李登海曾高屋建瓴地向业界点评登海种业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