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登海:登海种业最重要的是抓住了品种创新和种子产业化,从1980年代起,就实行科研、生产、开发一体化,育种、繁育、推广一体化,产、供、销系列化,但重中之重是抓住了科学研究并获得成功。科研是企业经济的增长点,品种是开发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我们登海种业集团发展的坚实后盾,坚定不移地抓好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批优良的新品种可以带动一个行业。在当今的种子市场竞争中,谁拥有优良品种,谁就掌握了种子市场的主支权。展望未来的种子产业,必将是育种家的天下。我们要加强科学研究,增加研发投入,增强种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在我们公司已经拥有几十个玉米自交系和几十个掖单号、登海号优良杂交种,每年全国种植面积都在1亿亩左右,公司每年营销玉米4000多万公斤。登海公司现为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等23项奖励。登海公司注册资本5000多万元,总资产1。7亿元,拥有占地60多公顷的实验农场、一个高科技园艺区,有海南建有一个30公顷的育种基地,在全国设有14个玉米育种工作站。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科研合作关系,主持承担了国家863“转基因抗虫玉米育种”等重大科项目,在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和航天育种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几年推广的优良杂交种有登海11、3号、9号、1号等,种植地区遍及全国各主要玉米产区。
第三章 海南岁月
    第三章海南岁月
一、入驻引河村
1978年秋收后的一天,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骑着一辆“大金鹿”牌自行车急匆匆的往莱州市赶,他满头大汗,脸膛被太阳晒成了紫红色。
这个人就是李登海。这天清晨,他骑上自行车,去镇上找党委书记汇报去海南岛育种的事,不巧书记进城了,他又追到市里。书记看着这个执着的年青人,禁不住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便同意了。
1978年,正是李登海培育的掖单2号杂交玉米良种诞生的前夜。由于在家乡后邓村试验田一年只能繁育一季玉米,李登海心里特别着急。正在这时,有人说,海南岛在中国的最南端,一年四季树林长青,何不到那里去种玉米去。
说者也许无意,但听者却有心了。
李登海记住了海南岛这个地方,他查看地图上海南岛的位置,并悄悄地准备各种育种材料,准备时机一旦成熟就立即到海南岛去进行玉米育种。
不知是谁透露了李登海要到海南岛加代繁育玉米的消息。村民们都觉得好奇和兴奋。后邓村要出大事了,有人要到海南岛去种玉米了。
后邓村自古以来只有人闯关东,还没有听说有到遥远的南海岛寻求发展的呢?
善良的乡亲们不仅为李登海捏了一把汗,这人生地不熟的,背井离乡走那么远,能行吗?
李登海是个说了就干的人,他才没有考虑那么多的问题。他最关心的就是一年能多繁殖几代玉米,好尽快实现他的宿愿。
收完莱州的玉米,已是9月份,李登海怀揣刚刚收获的玉米种,与四个从未出过远门,但却是志趣相投的伙伴一起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他们从西由坐上短途汽车到了莱州,然后又从莱州坐汽车到了潍坊,再从潍坊上了火车,途经郑州、武汉一路南下,直到堪江,从海安乘船到海口,再换乘汽车到三亚荔枝沟。
一行四人,乘车换船,整整8天8夜,才来到黎族人聚集区——三亚市。
三亚市地处中国海南省(海南岛)最南端,全市面积1919。6平方公里,境内海岸线209。1公里,有19个港湾。
这里气候独特,由于地处低纬度,受海洋气候的影响较大,属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候25。4℃,最高的7月,平均气温21℃;全年日照时间256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279毫米。这里四季如夏,可谓三冬不见霜和雪,四季鲜花常盛开,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很适合农作物生长。
三亚古称崖州,其悠久的历史和多民族聚居铸就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也孕育了极有浓郁乡土风情的工艺精华、宗教文化。黎苗歌舞是三亚舞蹈艺术的代表,每逢丰收,新春佳节,三月三,黎苗同胞不约而同,携妻带子,来到村寨开阔之地燃起火把,敲响铜锣,舞起“打柴舞”、“鹿回头”、“椰壳舞”等欢庆舞蹈,自娱自乐。
三亚市是一座依山傍海,充满椰风海韵的园林城市。在南山文化旅游区,有以生态和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雕塑精品;在天涯海角游览区有伴着不息涛声的历史名人雕塑群;鹿回头山顶公园那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在诉说鹿回头美丽的爱情故事;亚龙湾中心广场,一座荣获国家建筑鲁班奖的现代园林广场及雕塑群,将把您带回久远的历史,一切的一切让您目不暇接。
现在,中国的旅游业已成为新的高收益产业之一,海南三亚是热门旅游区。然而三十年前的海南岛决不是风光宜人、游客云集的旅游圣地,至于黎族兄弟聚居的陵水县荔枝沟,则更是人迹罕至、蛇窜鼠跳的不毛之地。这里除了适宜玉米育种的充足阳光外,还有许事先并不知晓的困难。李登海有一次提到海南的自然情况时说:“海南岛和莱州市的差别实在太大了。比如讲,莱州的蚂蚁都在地下筑穴,而海南岛的蚂蚁却在树上,而且有毒,一次我站在树下,忽然觉得脖子里有什么东西在咬我,用手一摸,原来是几只蚂蚁,我抬头一看,在我头顶的树上有一个蚂蚁窝,一群蚂蚁正在搬家。”
由于李登海他们四人都是初次出门,再加上语言不通,到了海南岛时,他们连路也也问不清楚。四个人不管是在城市的大街上行进,还是在乡间的小路中跋涉,都感到别扭,连走那滑不溜湫的田间泥路也不会,搞不好就会摔个仰八叉。
在三亚市由于人地两生,他们要寻找一块育种地十分艰难。转悠了好几天,最后才在距三亚市15公里的荔枝沟镇落笔洞引河村,花几十块钱租到一块荒地。
引河村是海南省三亚市荔枝沟镇一个仅有11户人家的黎族小村,小小的引河村,连一处象样的落脚点也找不到。他们只得住进一座黎族人废弃的破烂茅屋里。茅屋四面透风,没有门板木床,他们就在门口顶个破粮囤挡风,砍些木棍、茅草支铺当床。深夜,屋外野兽嚎叫,屋内蚊蝇叮咬,还要时时提防着毒蛇的袭击。吃啥呢?用泥巴支起一口铁锅,锅底烧水,锅沿贴饼子,燃起篝火,可谓野炊。开饭了,白开水、夹生饼子,再加上那从家乡带来的海带和萝卜丝,总算填饱了肚子。
从1978年起,李登海与伙伴们在这里落脚后,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经营。每年都带领着他的科研班子,利用海南岛南部典型的热带气候条件,在冬春两季来到这里开展玉米种子繁殖、制种、加代、鉴定等科研生产活动。
李登海说:“多少演算纸也算不出一个良种,条件再优越的实验室也代替不了酷暑严寒,如果你不甘心做一个庄稼汉,像养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年年月月的伺弄它,机遇随时可以从你身边溜走。”
与李登海同时代的一位玉米育种工作者,最清楚登海的成果是怎样出来的:“那是一年365天,天天想玉米、琢磨玉米、拱在玉米地里,拱出来的。”
但是,成功的桂冠和荣耀不总是每个想得到的人都能得到的。还是这位育种者,为了心爱的玉米育种事业,也曾放弃了与妻儿老小的团聚,大过年的到海南岛育种,不分昼夜的钻玉米地,用了整整10年时间,培育出一个高产杂交玉米品种,然而,由于在杂交繁育时他选则了不抗病毒的育种材料,有关部门不予审定。使10年的心血付诸东流。
在一次与朋友的交谈中李登海说:“搞玉米育种很难很难,光靠吃苦和撞大运是不行的。”
业内人仕说:“成千上万个育种材料中经过‘自交分离’、‘杂交组合’后的内部,又会产生千奇百怪的变化。要选育出一个出类拔萃的良种,成功的几率只有十二万这一,确实一点也不为过。
在中国,培育一个品种,最快也需要五,六年时间,好的品种出来了还要经过预试、区试、生产试验才能最终确定,走完这一套最少又得三,四年时间,然后通过政府部门审定,才可以推广种植。
“现在,我们有了温室大棚,在莱州一年可以繁育两代玉米,试验田一代,大棚一代。在海南可以繁育三代。”大大提高了育种速度。李登海显得异常兴奋。
玉米的生长期一般为90——120天,李登海他们每年的9月份到海南岛三亚之后,立即将带去的玉米播种一季,到11月份收获;接着11月份再播一季,到来年3月份又收获一季;3月份再播一季,到6月份收获后,李登海就带着海南培育的种子和全班人马赶回莱州,正好赶上夏播。这样一年就能播种四到五季,总在不停的种和收。就是这样,李登海已经连续28个春节是在远离家乡的海南岛玉米育种基地度过的。硬是将28年变成了100年。
二、二十八个冬春的坚持
1978年的冬天,对于李登海来说是个最不平凡的冬天。
在山东莱州老家,此时正是白雪飘飘、北风啸啸的日子。对于习惯了北方寒冷干燥气候的一行几人来说,海南岛的烈日宛如烧红的烙铁,日复一日,强烈的倮晒,“把他们背上的皮一层层揭去”,疼痛难忍。然而,李登海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对事业的追求,带领三名队员顶烈日,战酷暑,开始了新的玉米育种试验。
在海南岛,当地居民以水稻为主食,好地都用来种植水稻了。李登海他们租来的地块,大都是山坡地,东一块、西一块,最大的地块也只有一亩左右,最小的地块仅有几分,而且大多地块从来未开垦过,自然条件极差。与后邓村平展、肥沃的大田相比,其种植难度真有天壤之别。
李登海与伙伴们在租来的地上边开荒,边播种,种子破土而出了,一天天过去了,绿油油的玉米苗煞是喜人,李登海心里象喝了蜜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