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雄师:华野档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雄师:华野档案-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目 录
引言 军委直属的机动兵团
第 一 章 风雨雄师
第 二 章 平原大转战
第 三 章 呼啸清风店 
第 四 章 撞开石门
第 五 章 晋中鏖战
第 六 章 大势平津
第 七 章 华北大决战
第 八 章 浴血太原
第 九 章 决战黄土地
第 十 章 鏖兵大西北
第十一章 西南大追歼
第十二章 入朝第一战
第十三章 喋血北汉江
第十四章 钢铁部队
第十五章 压轴“戏”
第十六章 尾声
附录 华北野战军序列
引言:军委直属的机动兵团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征战史上,有一支曾与四大野战军齐名的英勇之师,它与四大野战军一起,构成了我军五大野战主力。这支英勇之师,就是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的我军惟一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华北军区野战军。
华北军区野战军是由抗战时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主力和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一部编组改建而成的。抗战初期,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一一五、一二○和一二九三个师,其中一一五师尤以平型关大捷而名扬天下。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国民党正面战场出现了大溃败,日军长驱直入,日伪敌占区出现大量的真空。为打击敌后、发展壮大自己,毛泽东高瞻远瞩,号令八路军深入敌占区,广泛开辟敌后战场。八路军一一五师兵分两路,其中一部在师政委聂荣臻的率领下挺进山西五台山区,以此依托,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与日、伪、顽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艰苦较量。
八年抗战,聂荣臻指挥晋察冀军区广大军民,活跃在广阔的敌后战场上,扬威百团大战疆场,黄土岭痛歼千余日军,击毙“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军史上,留下了他们一串串辉煌的记录。他们不但消灭了敌人,而且发展壮大了自己。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被毛泽东及中央军委赞誉为“模范根据地”,甚至多次受到关心中国抗战的世界爱好和平的国际友人的光顾和赞扬。影响更深远的是,晋察冀军区抗日武装力量的空前发展,为华北军区野战部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日后扬威华北战场的十九、二十兵团铁军,便是晋察冀抗日武装的历史延伸。从红一方面军到一一五师,从一一五师到晋察冀军区,从晋察冀军区再到华北军区,不同的历史阶段赋予了这支主力师不同的历史使命。艰难曲折的发展壮大史,构成了我军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一支支主力部队,一个个英勇的前身,这便是我军主力部队的特点。一支支主力部队,便有一连串辉煌的胜利印迹,这也是主力之师的一个特征。
在华北军区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分支,这便是来自刘邓一二九师麾下的晋冀鲁豫军区一部。抗战时期,晋冀鲁豫军区随八路军一二九师主力坚守太行山区,与晋察冀军区相互支援、积极策应,出色地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战略任务。翻阅十八兵团前身的各部队战史,那一串串门光的胜利记录同样令人赞叹。我军许多著名的将帅,也都在这支英雄的部队里留下过征战的印记。解放战争中,十八兵团克太原、战平津、伐西北、征西南、扬威朝鲜战场,一路所向披靡、无敌天下,以辉煌的骄人战绩令人信服地入列我军主力兵团阵营。
他们同样是华北军区野战军的中坚。他们同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王牌。
从解放战争开始直至1949年全军正规化大整编,华北军区野战军的番号、编成虽然数度调整变化,甚至令人眼花缭乱,但部队的基干力量却基本如此。
变化的只是形式。但愿这有限的文字能让读者弄清这支英雄部队的来龙去脉。时势缔造英雄。战争是人与人之间你死我话的生死较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支英勇之师也难免磨难。但战争也是成就英雄的沃土,磨难之后便是令人振奋的成就。
三年解放战争,华北军区野战军如同我军各兄弟部队一样,也经历了种种曲折和困难,流血和牺牲,但更多的是他们战胜了困难,昂首走了过来,并最终发展壮大起来。三年解放战争,该部队以伤亡近二十四万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一百零一万三千余人的辉煌胜利。至1949年2月全军整编,华北军区野战军已有二十七万二千余人,辖三个野战兵团,十一个军。此外,军区还有地方部队二十一万人,可谓兵强马壮,是一支担负重要战略任务的机动部队。
这支英勇的部队也是一支人才辈出的部队。聂荣臻、徐向前、罗瑞卿、萧克、杨得志、杨勇、杨成武、耿飚、胡耀邦。。一个个声震中外的著名将帅出自这支英雄的部队。
这支英雄的部队也是一支英雄群涌的部队。仅三年解放战争,该部队便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像“特等功臣、连获八次战斗英雄称号的李国英”、“屡战屡胜的战斗英雄樊宝库”式的先进个人。更令人注目的是,“临汾旅”、“太原连”的等闻名遐迩的英雄集体也出自这支部队。他们是部队的灵魂,是部队战斗力的支柱。
当我们顺着这支英雄部队的足迹,迈进解放战争和朝鲜战场的烽火中时,一个个血肉之躯,一支支英雄的部队便赫然在目。回溯历史既为回顾过去,更为展望未来。
我们有必要让世人充分了解这一支特殊历史时期所产生的特殊的英雄部队。
中国雄师华北野战军
一、风雨雄师
大同、集宁,煮熟的鸭子飞了,主帅聂荣臻痛感我军经验不足。蒋介石政治上略施小计,一向颇有主见的傅作义立刻拔寨增援。骄狂的南京报纸、电台发表致毛泽东公开信,公然挑战!毛泽东要求华北我军打大的歼灭战。正太破击出奇闻,华北我军打阎锡山却打出了日本兵。曲终人未散,正大大捷实现华北我军大转折。
如同中国人民解放军其它几支英勇的部队一样,华北野战军也是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中成长、壮大起来的。从抗日战场走上解放战争的疆场,他们也经历过战争的波折坎坷,品尝过战斗失利的苦涩。
重庆的谈判桌上,毛泽东面对蒋介石,坦然承认:“现在打,我们打不过你们,但我们可以用对付日本人的办法对付你们。”
战争,毕竟是双方实力的较量。直言不讳的毛泽东,似乎比恃强骄纵的蒋介石看得更远,更充满自信,但毛泽东清楚,战争初期部分战场部分战斗的失利在所难免。
军史记载着,解放战争的第一仗,首先在华北打响。这一仗是由贺龙任司令员的晋绥军区和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的晋察冀军区联合作战的。遗憾的是,华北我军的一员名将、门出黄埔军校的徐向前当时正生病住院,没能参加对这一仗的指挥。
战争史上,第一仗历来难打。但聂荣臻和贺龙指挥的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联合作战的第一仗并不难。
7月上旬至8月中旬,我军果断地发起晋北战役首战告捷,华北我军一战歼敌8000多人,把战略要地大同之敌孤立起来了。晋北高原,聂荣臻并未满足己到手的胜利。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他又提出了发起大同、集宁战役的设想。
8月2日,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在山西阳高举行联席作战会议。聂荣臻司令员从河北张家口赶到山西阳高,出席这次联合作战会议。刘澜涛、杨成武、陈正湘、郑维山、胡耀邦等当时我军在华北的军政首长也出席了会议。
大同是我国著名的煤都,平绥、同蒲两铁路的交汇点,城西北山岳拔起,蜿蜒至城东,山岳像一把圈椅似的把大同拱卫起来。城东有一条护城河,四季流水不断。从军事上说,大同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国民党军把大同当作“巩固华北、屏障绥宁,呼应热察、支撑太原”的战略要地。
作战会上,一听说要举行大同、集宁战役,与会众将热情很高,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
“敌人在大同经营多年,工事复杂坚固,城垣和周围的据点都筑有明暗堡垒,战役发起前,一定要把敌人的工事搞清楚。”
“别看大同及其外围有近2000敌人,都是些七拼八凑的部队,成分复杂,战斗力不强,我们不能把它想象得那么难啃。”
“两个军区联合作战,关键是要配合好。”
会议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但从众将的发言中也能明显地感到有些战将的轻敌。最后,主持会议的聂荣臻司令员站起来说:“这次作战,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还是由晋绥军区张宗逊副司令员和晋察冀野战军罗瑞卿副政委组成大同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两个军区的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现在已有6个旅的兵力和一些地方部队集结完毕,我们准备用10天左右的时间歼灭大同外围的敌人,完成攻城准备,尔后用半个月至20天的时间攻下大同。”
聂荣臻还特别强调:“大同这个城市,阎锡山和傅作义都很重视。中央军委特意来电指出,攻打大同必须精心计划,充分准备,同时要注意傅作义部队的增援。”
阳高会议后,大同前线指挥部正式成立。由张宗逊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的主力及地方部队各一部共30个团的兵力,夺取大同。会后,聂荣臻打马返回张家口。
7月31日,进攻大同的外围战斗打响了。
第一阶段战事还算顺利。经过5天激战,我军歼敌2000多人,肃清了外围,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胜利面前,有的部队甚至提出“进大同,吃月饼”的口号,准备攻城。但关键时刻,蒋介石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使力量对比的天平发生了重大变化。
南京。蒋介石舍不得大同这个战略要点。我军围攻大同时,蒋介石多次催促傅作义发兵增援,傅作义却迟迟不动。大同是阎锡山管辖的地域,傅作义岂肯为圆滑的“阎老西”做嫁衣。一名幕僚见蒋介石为此苦恼,就献计说:“总裁,傅作义并非不肯用兵,而是不想同阎锡山打交道。如果把属于阎锡山第二战区的大同划归博作义的第十二战区管辖,傅作义就不会不调兵了。”
蒋介石听了,脸上不为所动,心里却暗暗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