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守潼关以西。
武德三年(620)李世民主动请缨,并率兵三万,东渡黄河,一举击败了刘武周的精锐部队宋金刚部,并收降了骁将尉迟敬德和寻相等。接着,李世民又麾军北进,终于在四月歼灭了刘武周,收复了河东全境。五月,搬师回长安。
李世民在外征战,蓉儿在宫里的日子也不好过。呆在宫中的蓉儿怎一个闲字了得!只是,这种闲中所带来的各种麻烦也只有她自己体会了。
她一直想不明白,聪明如她父皇这般的人,怎会想不到把她留在宫中的种种。可还偏偏要把她留在着红墙之内。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齐王妃,她才明白,如若不是留在这红墙之内,她的日子恐怕就不是百无聊赖,而是心烦了。
“呦,这不是秦王妃嘛!看看父皇多偏心啊,秦王殿下在外征战,秦王妃非但不用留在秦王府,反而可以这么舒舒服服的呆在宫里面啊!哎呀,看来我们的秦王妃真是命格比我们好啊,我们齐王好歹也征战沙场多年,怎么就没见父皇对我这么好过呢?还是因为这次是秦王主动请缨,再加上我们的秦王妃生下了承乾,所以父皇对秦王府的人都另眼相看啊?看看我们承乾小侄子的百日酒宴啊,那个盛大的场面任谁也望尘莫及的呀,能得到父皇这般待遇的恐怕也只有我们的秦王妃了,真不知道是承乾小侄子沾了我们秦王妃的光,还是我们的秦王妃沾了小承乾的光啊?”齐王妃一个人像是在讲单口相声一样噼里啪啦的讲了一大堆,语调还阴阳怪气儿的!怎么听都觉得来者不善啊!
虽然蓉儿很不喜欢她讲话的语气,但她还是暗自在心里令自己谦恭的一只听下去。她知道现在她所作的一切,都将会影响到相公。而她现在所能做的就只有尽量取消除每个人的误解,她秦王府的误解,对亲往的误解,只是不知道她的这种谦恭是否有效果。但是,尽量吧!
展开笑颜,蓉儿没有任何的不快之色,看着齐王妃,蓉儿缓缓地说:“齐王妃说笑了,父皇将我留在宫中,也只是怕秦王府太冷清了,我一个人在没有人相陪罢了,并不像齐王妃所说得那样。再说了,倘若父皇当真是因为王爷主动请缨而将我留在宫中的话,那也只是对王爷和我的错爱。况且整日呆在宫中,连宫门都出不去,那里比得上齐王妃在自己家的逍遥自在呢,要真地说到羡慕的话,我羡慕齐王妃那才是真的!”
这最后一句话一说出口,终于看到齐王妃略显嫉妒的脸上有了一丝浅浅的笑意,但很快又消失不见了。
“这是哪儿的话啊,我哪里有值得羡慕的东西了?秦王战功不断,父皇的赏赐也是接连不断的,而且就连承乾尚在襁褓之中也被封王加爵。这般的好事,我想也就只有你秦王妃有这种福气了吧!”又是一串的阴阳怪气!
忍吧!这是蓉儿不断告诫自己的话!是的,现在只能忍,以求得一时的风平浪静了。
“说到承乾封王,我也劝说过父皇多次了,只是父皇每次都那世袭制来压我,说就算现在不封王,将来等我们都百年之后,这亲王的位子还是他的。要是齐王妃能够为齐王府添丁增口的话,封王还不是迟早的事。就凭借着父皇对齐王和王妃的喜爱,将来的满月酒宴就定能比承乾的盛大了。所以齐王妃要努力了!”蓉儿绕人的工夫还真是不赖,这一绕,将齐王妃绕的满脸的绯红。
顾不得再说些什么,就低着头急急的害羞的离开了。还差点一不小心撞上了迎面而来的宫女。
看着迎面走来的紫鸾,蓉儿也迎了上去。这个紫鸾是张贤妃的贴身婢女,看到她蓉儿知道张贤妃定是又找她了。
“参见秦王妃,贤妃娘娘请你倒凤仪亭去一叙!”紫鸾笑笑得说。她就是喜欢秦王妃,总觉得她和别的王妃或是娘娘们不一样,可是她也说不上来那里不一样。但是就是喜欢她!所以每次见到她,她都不觉得害怕!总是笑着的。
刚刚齐王妃故意刁难蓉儿的时候恰好被张贤妃看见了,于是就遣紫鸾来替蓉儿解围了,哪知道还没等到紫鸾到呢,蓉儿就已经化解了。远远的看这一切的发生,张贤妃笑笑的点点头。难怪在众多的儿媳之中,陛下最喜爱的就是秦王妃了。也难怪在众多的妃嫔和王妃之中,她和蓉儿最投缘了,最亲近了。
随着紫鸾来到凤仪亭,蓉儿欠了欠身,“蓉儿见过贤妃娘娘!”
伸出手扶着蓉儿的手臂,张贤妃柔柔的说:“秦王妃免礼!以后要是没有外人在,你就不用这么拘礼了,我不是早说过吗,我们的年纪也差不了多说,虽说身份有别,可都是自家人,就不用分的那么清楚了,怪别扭的!”
蓉儿摇摇头,“回娘娘,娘娘不把蓉儿当外人,那时蓉儿的福分,有了这等的福分又怎么能不知道感恩呢!要是蓉儿还要不尊崇宫中的规矩的话,那就是不识抬举了。”
又是这些话!张贤妃无奈的叹了口气,刚准备说什么,却听到了一阵掌声。
“说得好,不愧是朕的好儿媳,蓉儿,很识大体啊!”原来是李渊。刚到凤仪亭就听到张贤妃的话,他也很想知道蓉儿会怎么回答,所以示意太监们没有通报。果然没有白疼这个儿媳,听到蓉儿的话,李渊也暗自高兴,能替世民娶到这么好的媳妇,也算是一件功德啊!正所谓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只是他这么悄然的出现倒着实将张贤妃和蓉儿吓了一跳,再加上他的话,蓉儿则更是惊讶了。不过还好,蓉儿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和张贤妃一起给李渊请了安。
礼节过后,李渊满脸的喜悦,“刚刚前方传来捷报,世民歼灭了刘武周,收复了河东全境。不久就可以班师回朝了!”这是其一,还有就是蓉儿刚刚的一席话。
“恭喜陛下,也恭喜秦王妃啊!”张贤妃听到后,也不顾忌,竟开起了蓉儿的玩笑。
“贤妃娘娘言重了,我有什么好恭喜的。倒是恭喜父皇才是真的。”
“哎,爱妃说得不错,蓉儿啊,世民越来越长进,这里边你是功不可没啊。爱妃说要恭喜你可是一点都不错啊。”只是,这样一来,他的实力就越来越强大了,建成恐怕不是他的对手啊,如果世民当真要做上这龙椅……
看出李渊喜悦下略显凝重的表情,蓉儿也知道他在想什么了。唉,连父皇都在堤防着了,她以后在宫中可要更加小心了!
“回父皇,王爷这次能够战胜班师回朝,怎么能说是蓉儿的功劳呢。应该说是父皇从小的教导起的功劳才对啊。蓉儿只不过是一届女流,能够帮得上王爷什么忙呢?对于王爷来说,父皇的教诲才是最铭记于心的啊,父皇不是经常说为人臣子的,要能够想人之所想。王爷这么奋力的征战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能够想父皇之所想,替父皇分忧解难,希望父皇能过在宫中安心的处理国之大事,让大唐的子民能够不要再像以前那样生活的颠沛流离,能够安居乐业。或许在外人看来,王爷这样的拚命,只是为了自己。可是,他们都忘了,王爷除了是大唐的秦王,还是父皇的儿子,这才是最根本的。只是别人都不明白!”最后一句是说给李渊听的,不管前面的话他是否听得进去,这最后一句相信他一定会明白的。因为他不但是大唐的皇帝,他还是她相公的爹。知子莫若父。一定会明白的。
蓉儿想对了,正是这最后一句话触动了李渊,或许前面的那一大篇对于李渊来说可能是废话,但这最后一句却让李渊彻底的放下了戒心。
只是,这番话只说动了李渊。至于那个视李世民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李建成,却始终无法放心对他的戒备。对于李建成来说,李世民的存在只能是个威胁,有了他,他将永远无法坐稳他的太子之位。只是他的眼睛只盯着李世民了,还有一个人他忘记了,那就是李元吉。
这个齐王显然也知道李世民的存在对于他称帝来说是个多么大的阻碍。至于李建成,他是丝毫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因为在他看来,李建成的弱点太多了,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不过为了能够除掉李世民,他只好暂时“委屈”自己和李建成结成一派,因为出去了李世民,再来对付李建成就容易多了。
这个和历史上有名的合纵连横,可以说是如出一辙了。所以秦国在合纵连横的状态下,最终统一了六国。而李世民——秦王,在这样状态下,也胜利了。这就是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李世民率秦府幕僚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在宫城的北面玄武门内,一举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这就是「玄武门之变」。两天以后,唐高祖下诏将李世民立为太子,秦王妃长孙册拜皇太子妃。八月九日,唐高祖禅位而为太上皇,李世民登上帝位,是为唐太宗。二十一日后,立长孙为皇后;十月八日,立承乾为皇太子,封李恪为汉王,李佑为楚王。第二年年初,李世民改元贞观。
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转载请保留!
执掌凤印(一)
多好,像这样看着埋头批着奏章的李世民,蓉儿的心里满是浓浓的爱意。
现在的他,是那么的成熟,他的认真他的勤奋,在她看来都是那么的成熟,让她越来越喜欢他,越来越爱他。
自从他被父皇册封为太子,就开始了这样的生活,每天都要那么努力的批阅奏折,看着各方官员的进谏。都快让她觉得现在的他有些不真实了。可是不管怎样的他,都是她的夫君,都是她这辈子要牵手走完一生的人。
将茶轻轻的放在李世民的桌案上,蓉儿又轻轻的准备退下,却被一个声音叫住了:“被册封为皇太子妃了,还抢着做着些事啊!”
给了一个灿烂的笑容,蓉儿淡淡的说,“看你那么辛苦,想替你亲手泡杯茶。再说这种事只是举手之劳罢了,让我每天在宫里闲着也没什么事啊!”
“辛苦你了!”忽然的一句话,让蓉儿有些不知所措。只能愣愣的站在原地。
“宁馨都告诉我了,你还想瞒我多久?这样做真的值得吗?”起身抓住蓉儿的手,李世民有些期待的问着。
“为什么不值得,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