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那些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秋那些事儿-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今湖北郧县西北)、罗国(今湖北宜城县西)、郧国(今湖北沔阳县境)、州国(今湖北监利县东),并将这些部族与小国全部收作自己的小弟,从而形成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军事集团,其势力范围覆盖了整个湖北江汉平原,并一步步向中原推进,到了楚成王即位时(公元前671年),荆楚联盟的势力范围已经推进至河南境内的郑国地界,这里距离周之王都洛阳,只不过二百余里,华夏的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可以想见,当诸夏之间内乱不止鸡飞狗跳的时候,猛抬头一看,却发现楚国这个地方千里,带甲十万的庞然大物已跃马挑枪在眼前,直逼天子脚下,这其间的心旌震荡,实在难以言述。
另外,与野蛮落后且无严密政治组织与领土野心的戎狄不同,荆楚民族拥有着极度发达的文明与国家机器,不管是政治、军事、文化,还是生产力水平,它都不比诸夏差多少。可以说,楚国完全拥有统一天下的野心与实力。如果中原各国还像从前那样一盘散沙甚至互相攻伐的话,华夏实在危险之至。
我们都知道,荆楚最后没能统一天下,反而被华夏给同化融合了。但是,如果没有齐桓公以及后来的晋文公,谁融合谁还不一定呢!
所以,无论齐桓公内心有多么的不情愿,身为华夏联盟的盟主与霸主,他必须带领大家去阻止强楚对中原的疯狂入侵,这是他的责任,也是诸夏的当务之急。




第二章 —幽之盟(10)

现在,中原最危险的两个国家,是蔡国(周文王子叔度始封)和郑国(宣王弟桓公友始封)。这两个国家都是周王室的直系宗亲,地位非常重要,但又都临近楚国,经常受到楚国的侵扰,他们一旦坚持不住被楚国征服,楚国的气焰将更为嚣张,华夏各国的抗楚信心也将受到极大的打击。
所以,齐楚争霸,关键的关键,就在蔡与郑。
楚国对郑国的侵伐开始于齐桓公八年(公元前678年),当时齐桓公因为郑国侵宋的原因也在对郑用兵,当知晓楚国也在攻打郑国后,齐桓公及时调整战略,与郑讲和,楚文王知难而退。
接着,在齐桓公二十年(公元前666年)秋,楚国令尹(掌握楚国军政大权的最高官职,相当于宰相)子元带领战车六百乘,大举侵郑,齐宋联军赶紧救援,楚军连夜遁走。
四年后(公元前662年),楚成王又率军攻入郑国,齐桓公与宋桓公联手,再次拯救了郑国。
齐桓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59年)秋,楚国人贼心不死,再次进攻郑国。齐桓公于是在荦地(今河南淮阳县西北)这个地方与鲁、宋、郑、邾等国举行了一次大型盟会,谋划对付楚国的大计。这也就是齐桓公“九合诸侯”的第四合———荦之盟。
第二年秋,比郑国还靠近楚国的两个嬴姓(虞舜之臣伯益之后)子爵小国江国(今河南正阳南)和黄国(今河南潢川)主动来找齐桓公,要求加入华夏联盟,这是因为楚国经常欺负他们,他们不堪忍受,故遣使来寻求齐国的保护。
远人来归,这是大好事儿啊,齐桓公当然答应。然而管仲却对此表示反对:“江、黄远齐而近楚。楚,为利之国也。若伐而不能救,则无以宗诸侯矣。”他认为江黄二国与郑国不同,江黄的实力太弱,又太靠近楚国,很容易被楚国吞并,如果我们当了他们的保护人却没来得及救他们,这对齐国的霸业有大害,所以千万不能接纳此二国。
可是,齐桓公终究没有听管仲的,他认为争取楚国的周边邻国,可以孤立楚国,并能为军事打击楚国做准备,他看不出这样做会有什么问题。
于是,齐桓公与宋、江、黄三国在贯地(宋邑,今山东曹县南十里)与阳谷(今山东阳谷县)接连举行了两次盟会,正式成为江黄二国的保护人与带头大哥。
齐桓公错了,大错特错,他第一错就错在太低估了楚国的野心,他以为举行几次盟会,拉拢几个小国楚国就会收手了?怎么可能呢?就在齐桓公忙活开会的时候,楚国又是连续两次攻入郑国,屡败郑军,并将郑国大夫聃伯俘虏,郑文公(郑厉公之子)支撑不住,差点就向楚国投降。
齐桓公错了,大错特错,他第二错就错在太高估了江黄二国的抵抗力,九年后,楚国伐江灭黄,齐国路远不能救,大失人心,霸业从此衰落。这是后话。
至于蔡国,楚国对它的侵伐开始于齐桓公二年(公元前684年),也就是齐鲁发生长勺之战的那一年,这一战,楚文王大败蔡军,并将蔡哀侯俘虏,改立哀侯之子肸为蔡缪侯。
蔡哀侯最终孤独地客死在了楚国。
四年后(公元前680年),也就是齐桓公“甄之盟”齐国始霸的前一年,楚文王借为宠妃息妫复仇,再次率军攻入蔡国,痛扁了小蔡一番。
没办法,蔡国就如它的名字般,太菜了,楚国揍它,就跟砍瓜切菜那般容易。
事情过后,蔡缪侯也知道自己菜得很离谱,于是将自己最宠爱的最小的妹妹蔡姬嫁给了齐桓公为三夫人,以结好齐国,寻求强援。




第二章 —幽之盟(11)

齐桓公的“野蛮女友”
楚国连年北侵,中原诸侯不堪其苦,水深火热。据《管子》一书记载,当时,郑蔡二国城池崩毁,屋宇遭焚,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楚国还阻塞河水,淹没宋国四百里良田,以至宋民无以为生,冻死饿死无数。他们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投降,只因为齐桓公,那是他们最后的一缕希望。
正如《公羊传·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所言:南北两方面的戎狄蛮夷等异族交相入侵,中国虽还不曾断绝,但已宛如丝线(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看来,齐桓公必须与楚国来场硬仗,与楚成王来场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对决了,因为它不仅关系到齐国霸业的成败,而且关系着整个华夏民族的生死存亡。
这便是历史赋予齐桓公的伟大使命。
面对历史的重托,齐桓公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接受了这个使命,只不过完成的过程有些搞笑,他竟然在这里将一部气势恢弘的史诗长剧,完全演绎成了一出轻松诙谐的八卦喜剧。我只能说,齐桓公,你是一个演员,出色的喜剧演员。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前面我们说过,蔡缪侯把自己的妹妹蔡姬嫁给了齐桓公,这当然是一场政治婚姻,但政治婚姻未必就代表没有任何的男女感情,特别是对于齐桓公这样的*种子来说,他的一颗色心永远不老。
齐桓公生命中的女人里,正妻王姬,端庄贤惠,不苟言笑,有点像金庸笔下的木婉清,美则美矣,却不免有些冷冰冰,齐桓公对她的感情属于敬爱;另外还有个许穆夫人,美貌与智慧并具,有点像金庸笔下的王语嫣,可惜她与齐桓公有缘无分,只能下辈子再结连理了;唯有这个蔡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有点像金庸笔下的钟灵,齐桓公这个老段誉,于是把一腔的博爱,分了大半给蔡姬这个小美眉,经常带着她四处游玩。
有一次,齐桓公见天光明媚春色无边,于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带着蔡姬去园子里划船。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湖光山色携手泛舟,这本是一件浪漫之极的美事,然而蔡姬毕竟是个小女孩儿心性,她玩得兴起,竟开始朝齐桓公身上泼水,桓公笑着回敬几下,两人便宛如初恋的少男少女般,嘻嘻哈哈地打闹起来,直把肉麻当有趣。
岸边的随从们一个劲地摇头,这世上恐怕只有蔡姬一个人敢朝桓公这个中原最有权势的男人身上泼水了。老天保佑,可千万别闹出什么事儿来。
好死不死,这还真的出事儿了。
原来,蔡姬的玩兴大爆发了,她嫌泼水还不过瘾,竟开始大力摇晃小舟,要跟齐桓公玩那游乐场里海盗船的游戏。
主意不错,可惜齐桓公消受不起,他可不再是从前那个动不动就深入险境追敌千里的热血青年了,他老了,脆弱的小心脏可受不了这样激烈的刺激。蔡姬玩儿过了。
“小姑奶奶,别玩了,这一点儿都不好玩。乖,宝贝,住手,住手好不好?”齐桓公紧紧抓住船沿,可怜巴巴地求饶。
原来威风八面的一代霸主也有求饶的时候,这很可爱,也很可笑。特别是齐桓公那吓得发白的老脸,以及那哀怨迷离的眼神,简直让小蔡姬乐坏了,于是她不仅没收手,反而笑得花枝乱颤,摇得更加起劲。她这完全叫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老公的痛苦与狼狈上。
“快他妈的别摇了,你想谋杀亲夫啊!”齐桓公情急之下,破口大骂。




第二章 —幽之盟(12)

蔡姬使小性子,撒娇发嗲,嬉戏顽皮,逗弄老公于游船之上,这画面想来本也挺可爱的,然而岁月不饶人,性命攸关,齐桓公哪里还有与小美眉在一起大肆疯闹的本钱,所以请不要责怪他这个不解风情的老男人。
小蔡美眉见事情大条了,这才害怕起来,慌忙把船划到岸边。齐桓公上岸后,只觉五脏离位,胸口阵阵波涛汹涌,哇的一声,狂吐不止。
看来,老夫少妻还是很难和谐相处的啊,这年龄有代沟不是?
就这样,蔡姬忽视游玩安全、任性调皮捣蛋罪名成立,齐桓公于是把她赶回了娘家蔡国,让她闭门思过,好好认识一下自己的错误,以观后效。
一切都是为了暂时摆脱这个甜蜜的烦恼。其实齐桓公内心还是蛮不舍得蔡姬的,所以并没有跟她办离婚手续,顶天也就是小两口赌气闹分居而已。他这么做,也是为了等待小蔡美眉长大,等她变成熟些,两人再交往吧!
齐桓公另外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想让蔡缪侯好好教育一下他这个妹妹,教育好了再送回来。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而蔡姬的父亲蔡哀侯早死,这个教育不当的责任,理应由蔡缪侯这个哥哥来负。
然而,齐桓公错了。蔡缪侯根本就不想负这个责任,反而把一切过错,全部推到了齐桓公头上。他看着哭哭啼啼日日夜夜泪水洗脸的小妹,心里气坏了:“你齐小白也忒不厚道了,一丁点儿小毛病而已,又不是不能用,咋能说退货就退货呢?”又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