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演义-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脱脱道:“各地平贼不效,臣以为其因有三:其一,今天下承平日久,兵不常用,以致兵惰将钝。今日兵将,已非世宗时的兵将;其二,将帅袭其父祖旧部,例皆膏粱纨绔子弟,唯声色是务,盘剥是习,诸部军中有膏粱子弟连十石的弓都拉不开。士卒不是老病便是幼弱,器械颠倒都不知道,更何谈上阵去搏斗击刺?其三,将官不知存恤,百户千户以上的将官日复侵削,困苦疲弊,军需又不能及时供给,因此兵无斗志,将少战心。江淮有一撮盗贼,算起来不到一千人,聚集山中一道宫,纵横出没,略无忌惮,前后三月余。三省拨兵,竟不能收捕,杀伤官军无数。天下盗贼都将官军看成是朝廷养着的废物。”
皇上听了大为不乐,问道:“难道就等着盗贼杀到大都来么?”
脱脱之意在恐吓皇上,皇上一怕,就会全盘听他的平贼之策。脱脱不失时机地抚慰道:“皇上不必深忧,依愚臣之见,盗贼虽众,其实不过是饥不能食,寒不能衣的汉人与南人。他们平时是田野村夫,一哄而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不过是乌合之众,蚁聚之兵,万难挡得住王者之师。臣之弟也先帖木儿,现任御史大夫,颇知兵书,付他精兵十万,数月间便可平息。”
皇上轻吐了一口气,点点头说:“丞相这一句话,朕心甚慰,就等着他能大唱凯歌之时,朕定将于都门之外迎接。”即着翰林院草诏,命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知枢密院事,与卫王宽彻哥时率大军十万出征河南妖寇,各赐钞一千锭,从征者将士皆有赏赐。河南卫辉路是朝廷封给卫王宽彻哥的食邑,此次让他同去,是想让他与当地官兵共助征伐之事。朝上有几个省、院、台的官员有异议,听了皇上如此一说,也都不再说话了。
脱脱在丞相府中摆了几桌酒,请了卫王及从军诸将等。席间,脱脱对众人说道:“卫王携舍弟此番远征,不比寻常,朝廷安危,河南存亡,皆系于此。用兵先须谨慎,不可大意。朝廷上想必已经有人在议论我们兄弟二人,或说下官所用非人,或说下官心存偏袒。下官也不计较,在此酒席间只说两句:古人所云举贤外不避仇,内不避亲。此时正是国家多事之秋,下官顾不得物议了。况且出征关乎生死成败,不是到蓬莱去寻仙,可以长生不死。朝廷上有人争着要去,下官向皇上举荐,让舍弟与他置换。”
卫王宽彻哥笑道:“丞相多虑了。令弟熟读兵法,胸多谋略,与他同征河南,小王放得下心。朝廷上的是非,不必过多挂怀。年初修治黄河,本是利家利国的好事,廷议之时听说也有人不赞成,何况此次用兵哩。”
脱脱道:“朝廷是非,下官所见多矣。只是征战之事,让我挂怀不下。舍弟是下官举荐的,胜了自是皇上的恩威所在,败了则不才知罪。我以薄酒一杯,敬献诸位。”
也先帖木儿站了起来,将酒饮尽,慷慨地说:“在下初征,志在必胜,王师所到之处,便是皇威降临之时。昔者《司马法》云:‘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朝廷兵马便是天子仁义的正师,讨伐的人不过是盗贼的汉人和南人而已,何所惧怕!”
脱脱看了看弟弟,微笑着说:“你有斗志便好,不过征战之事,不比纸上谈兵。皇上亲口对我说了,你得胜之日,皇上将在都门外迎接你们。”
也先帖木儿道:“贤兄请宽心,愚弟当不辱使命。”
在座有集贤殿大学士、中书平章政事柏颜,知枢密院事亦怜真班,中书参知政事玉枢虎儿吐华,宣政院使月鲁不华等人,听了也先帖木儿的豪言,私下议论起来。柏颜却与玉枢虎儿吐华耳语道:“此次出征胜了便好说,败了一定有人弹劾丞相,且等着看热闹便是了。”
玉枢虎儿吐华道:“皇上如今都听丞相的话,败了一回也好,让皇上知道甚么人可用,甚么人不可用。”
却说也先帖木儿与卫王领了十万兵马,雄赳赳地出了大都城门,一路上车辆数千,带着无数金银布帛。到了河南江北行省,地方又供给军需巨万。
大军在河南行省境内行军十余日,隐约望见了上蔡城。上蔡城守将是韩咬儿,城内不过数千民兵,几百户人家。咬儿本是一个田野村夫,不知守战之法。平时城门洞开,贾客出入不断。也先帖木儿兵临城下,咬儿才着了慌,下令关闭城门。也先帖木儿想起兵法有云“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早就令几百兵士化作客商混入了城中,到了攻城那天,城中几百人一发夺了一道城门,城外兵马涌进去,不消一个多时辰,上蔡城被官兵占领。韩咬儿无处可逃,被官兵拿住。也先帖木儿骑马入城,心中得意。他下令将韩咬儿在军中斩首,将人头装在一只木盒中,以快马速递朝廷。不多日,人头传到大都,至正皇上惊喜异常,忙传旨犒赏。一时朝野大悦,脱脱也松了一口气。
脱脱以为中原之乱,从此可以一城一池去收拾。但他如何知道,他个人与大元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如今且说邳州 有一个豪杰,人称李二。他长得浓眉巨眼,虎背熊腰,嘴边挂一部落腮胡须,生性豪爽仗义。他臂力很大,腕力惊人,善使两条虎眼铁鞭。至正四年因那场黄河大水,河南、山东饥民拥入邳州,沿途饥死病死无数。李二世代务农,家财虽然不多,却慷慨将家中所剩的一仓芝麻拿出来,煮成稀粥,救济饥民,一时义名大振,众人都唤他“芝麻李”。
他不安心务农,又不会经商,生于末世,总想图个出人头地。颖州刘福通举兵一反,他估计大元朝的气数快要尽了,决意也要反了朝廷,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芝麻李有一个邻居,名叫赵均用,三十七八岁,身长七尺,单眼皮,长着一副黄骨查脸,微有些髭须,小时识得《千字文》,还在村塾里读过几年《四书》,因有些智识,被村里几十户人家推为社长。平时,芝麻李与他颇有往来,论议时弊,无话不说,意气十分相投。芝麻李听说刘福通举事,去找赵均用,想试探他的意图。芝麻李先说了一番大道理,半天后才含糊地说:“我听说刘福通起了兵,官军奈何他们不得。你我都是汉子,生在当今,当有一番作为,博取半生富贵——”
赵均用早听出芝麻的言外之旨,笑问:“你向来快言快语,今日怎的说话支吾起来了?我且问你,想反,有甚么好计策?”
芝麻李拍案大笑道:“赵社长果然是我知心人,要反,先得交结一帮豪杰才是。”
赵均用笑道:“老李,我想只有你有这个胆量,我却无这个胆,你出来首倡大义,赵某不才,愿意相从。我与当地人颇熟,你要何人入伙?乡中某人可用,某人不可用,我大多知晓。”
芝麻李说:“村里樵夫彭早住,听说有一身好武艺,使得一把好斧,有万夫不挡之勇,他不入伙,我不敢动手。”
赵均用说:“这事好说,我可以去请来。”
芝麻李说:“请来他便动手。”
赵均用说:“不难不难。”
当天赵均用便来到彭早住家,一进院门,彭早住赤着上身,露出浑身好肌肉,卷起裤腿,黑毛蒙茸,正蹲在院里磨斧。赵均用问他:“老彭,你磨斧做甚?”
彭早住站了起来,答道,“官府不足靠,我日夜在州县衙门前等待赈济,快饿死也,一口粥吃不着。家中早绝了粮,不得不磨斧去砍柴到城中换米吃。”他叹一口气又说:“唉,如今的官府实在信不得。”
赵均用笑道:“官府如今信不得,你几时能信得?你一身本事,勇力过人,到何处弄不到一顿饭吃?与其砍柴换米,不如反了!”
早住怔了,张眼看着赵均用,忙问:“反了?”
均用附着他的耳边说:“不如用斧子杀了官军,夺了城子,哪里还用得着砍柴换米粟吃。”
早住道:“造反可是诛九族的勾当也。”
均用说:“老彭怕甚么?造反不成被诛九族,成了便得天下。如今天下已有乱象,我和你带着人拿起刀斧一同造反,攻州夺县,岂但衣食而巳,荣华富贵也任你挑。”
彭早住反问道:“芝麻李也去么?”
“是他首倡。”
“最好,最好,如他去,我也去。”彭早住将大斧在手中挥了几下,作杀人的模样,笑道:“我这几下子可使得?”
均用抚掌大喜道:“使得,使得。老彭端的好手段!难怪李二定要你入伙他才动手哩。”
赵均用与彭早住约了日子去见芝麻李。三人商量半日,说得投缘。彭早住的父亲彭大知道儿子想造反,心想在家务农大半生,没有出息,与其早晚饿死,不如造反,兴许还能博取一生富贵,于是嚷着也要入伙。芝麻李和赵均用拉来了八条粗汉,不知天高地厚,夜间在家中歃血为盟,密谋起事。
不多时,附近乡间就有儿童唱起歌谣来,歌云:“挖出石佛眼,当时木子反。”歌中的木子,乡民都知是芝麻李。歌声能长翅膀,很快传遍了邳州。
再说也先帖木儿初战大捷,在上蔡城里庆贺了几天,整顿兵马,打算取了西南面真阳城后,再东取确山城。行军距离确山二十三四里,到了一个名唤五里冈的地方,地势平衍,林木疏薄,三面多山。也先帖木儿率部来到此地,看看已近黄昏。他记得兵法所谓“必居高阳以待敌”,驱马四面一顾,择了一处高地,让大军在此处安下寨栅。晚饭后,有探马来报,确山城内盗贼不过一千多人,尚不知大军已经进驻此地。先帖木儿想既然盗贼人马如此少,即使夜间来偷营,没有甚至好惧怕的,可以安心睡眠。他陪着卫王吃了酒饭,回到大帐中,看了一会兵书,连日行军,早有些困乏,抛书就睡了。
半夜三更时分,军中许多士兵因连日行军,既惊且疲,晚上恶梦不断。一个小卒做了恶梦,大叫道:“魔兵来了!”他这一呼将同帐的兵士都惊醒了,帐外天黑,兵士们不知真假,也都发声喊“红魔来了”,又将旁边几帐的兵士惊醒,接二连三将连营数十里的兵将都惊醒了。营外黑团团的,远处树影摇动,象是人马奔走,兵将们都以为无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