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莽王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莽王朝-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里风水比原来的好的多。因此,他不顾朝中群臣的强烈反对,力排众议,废弃了了原先以及建了一半的陵墓,改在新址重新建设。
当时,朝廷里负责建设工程的将作大匠,叫做解万年。此人是个利欲熏心的家伙。他觉得这是一个肥缺,真是个难得的大捞一把的好机会!他以重金贿赂大臣陈汤,让陈汤替他上奏,提出要为刘骜的新陵墓迁徙居民,建立县邑。
解万年的目的显然是为了邀功请赏,博得皇帝的欢心,为自己升官发财铺路。贪财的陈汤与解万年一拍即合,二人竭力鼓吹这样做的好处。解万年拍着胸脯对刘骜声称:“三年之内,臣一定会把陵墓建设好,请陛下放心!”陈汤则在一边帮腔说:“如果陛下决定在陵墓周边设立县邑,臣愿意举家搬迁到新县邑去居住,累世子孙,都为陛下守墓!”
二人信誓旦旦的慷慨陈辞,说的刘骜心花怒放,感到这二人真是大大的忠臣。刘骜不顾其他大臣的强烈反对,力排众议,下诏在曲亭以南重建新陵墓,定名为“昌陵”,并决定从各地向这里周边移民,为建立县邑做准备。建设陵墓的全部工程,则由将作大匠解万年全权负责。然而,由于刘骜对于陵墓要求异常奢华,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标准和难度,导致此项工程的计划庞大无比,造价翻了几番。
拿到皇帝的指令要求,解万年、陈汤二人当时就傻了眼。如果按照这个计划,莫说是三年,就是十年时间也够戗!这个结果,是原本想借机升官发财的解万年、陈汤二人没有料到的。但是,牛皮已经吹出去了,到了此时,后悔是一点用也没有的。解万年只好硬着头皮上阵,日夜施工,加班加点地干活。
果然,正如他们二人预料的一样,工程的进展情况异常缓慢。由于昌陵选址于平地,将来起陵时需要大量的封土。昌陵附近又没有刘骜要求的好土,只能征发民夫从外地搬运。搬运的费用极高,造价甚至超过了同等重量的粮食。千里迢迢地运土,民夫饥寒交迫,倒毙于道路者比比皆是,民间怨声载道。更要命的是,国库中已经没有足够的金钱来支付高昂地运费了。
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此时,莫说是全部完工,就连陵园中必备的司马门还没造好。至于完成的总量,甚至连一半都不到!这项规模浩大的工程,旷日持久,耗费了无数的金钱,却成效甚微,竣工之日遥遥无期,逐渐引起了朝臣们的强烈非议。
永始元年(西元前十六年)六月,光禄大夫刘向上书,逐条列举事实,强烈呼吁:“陛下!昌陵工程必须立即停工!”刘骜看了他的奏章,觉得他说的有几分道理。然而,昌陵工程已经投入了无数资金,如果现在停止的话,造成的损失就太大了。可是,刘骜也有些怕了:如果继续建下去,什么时候能够建好?也许自己都等不到那天了。要是到时候两眼一闭,该往什么地方埋?
面对如此棘手的难题,刘骜决定将此事交给群臣们公议。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必须立即停止此项建设。七月,刘骜下诏,宣布昌陵建设工程正式停止。
在商议昌陵废置一事的决策过程中,淳于长也参加了。但是,主要意见还是薛宣、翟方进、刘向等人提出的,淳于长只不过是附和而已,基本上没他什么事。
可是,由于淳于长在帮助赵飞燕成为皇后一事上立了大功。刘骜想封赏他,又找不到恰当的理由,就对外大肆宣扬淳于长在此事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他让群臣拿出一个赏赐淳于长的意见。光禄勋平当,实在看不过去,直言上奏:“淳于长虽然有建言献策之功,但却不至于封侯!”刘骜大怒,将平当贬为钜鹿太守,将他赶出了京师长安。至此,再也没人敢多嘴。
刘骜遂下诏,称赞常侍王闳与侍中、卫尉淳于长首先提出至善之策,对国家有大功,将王闳、淳于长赐爵关内侯。刘骜还认为,将作大匠解万年佞邪不忠,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将他流放到敦煌郡。
朝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王莽一直在冷眼旁观。对于淳于长的荒唐晋升,他心中更加愤恨。为了扳倒淳于长,他开始了秘密调查。这一调查却令王莽极为震惊:他发现了淳于长不可告人的秘密……

(三)蛇蝎之心

永始元年(西元前十六年)七月,就在淳于长被赐爵关内侯不久,心怀私愤的王莽,利用入宫当值的职务之便,开始了专项秘密调查。结果却令王莽大吃一惊,将他下出了一身冷汗:除了与许孊私通、凌辱许废后之外,淳于长还在暗地里进行着如下秘密活动:
其一,淳于长与王氏家族的死对头——丞相翟方进的关系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们在朝中接为朋党,一唱一和,处处与王家作对。
其二,淳于长仗恃着当时在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在朝廷里胡作非为、收受贿赂,数目竟至数百万之巨。
其三,淳于长私自与地方官交通往来、卖官鬻爵。他不仅在朝廷里违法乱纪,又与诸侯王、州牧、太守们暗中来往。地方官们有的想晋升,有的想调到京师长安来任职。淳于长明码标价,索取贿赂。
王莽了解到了这些,如获至宝,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微笑:“好你个淳于长,真是狗胆包天!你吃里扒外,大逆不道,真是活腻味了!”就凭他掌握的这些材料,一旦把这些兜出去,淳于长即便不死,也得脱层皮!不过,王莽觉得现在时机还不成熟。不如将这些证据捏在手中,引而不发。到了关键时刻,他会向自己的这位姑舅兄弟发起致命一击,除掉这块绊脚石!
 再说赵飞燕。在与外人私通一案东窗事发之后,她靠着妹妹赵合德的全力帮助,总算摆脱了噩梦。姐妹二人虽然从此没了被谮之忧,却有着无法满足的心愿:孩子!最终二人总算明白了,由于滥交无度,她们永远丧失了生育能力。这下该怎么办?她们商量好了:我们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得到!很快,她们就开始了秘密的计划:杀婴!
一天,宫女朱氏生了一个男孩。宦官李守光急忙来到赵合德宫里报喜。此刻,刘骜正在与赵合德吃饭。赵合德伏地大哭:“陛下口口声声说只爱臣妾姐妹二人,誓不相负!如今朱氏生子,将来必是太子。朱氏贵幸,哪里还有我姐妹的活路!”刘骜无语,良久下榻,亲手扶起赵合德。赵合德索性撒起泼来,高喊:“蔡规何在?”侍卫蔡规应声而出:“去!取朱氏之子来给我看!”不一会,蔡规抱着襁褓中的孩子来到殿中。赵合德道:“替我宰了他!”蔡规迟疑,他害怕了。赵合德破口大骂:“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不用你,要你何用?要是你不动手,我连你一起杀了!”蔡规无奈,将孩子抱起,用力扔到门口的大石上。可怜无辜孩童,当场脑浆崩裂,气绝身亡!
从此之后,赵合德称霸后宫,宫人产子,无论男女皆杀之。
到了永始元年时,刘骜登基已经十六年,年龄也超过了三十六岁。可是,他膝下却一直没有任何子女。不是因为他有生理疾病,而是自己造孽!赵合德居然胆敢当着刘骜的面,杀死宫人之子,刘骜本人居然熟视无睹,简直与禽兽无异。自己没脑子,活该他绝后!
赵合德杀婴,方法很巧妙。除了蔡规当面杀子的特列外,其余的婴孩一律都上报刘骜不是说“丢了”,就是诈称“病死”,反正没一个活下来的。
自古以来,帝王的后宫都是暗无天日的世界,都是丛林一般的战场。在这个完全封闭的世界里,每天都在发生着难以想象的悲剧。刘骜在位时,这种黑暗似乎更加浓重。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刘骜对于自己的儿女不断丢失,竟然从来没有派人严厉追查。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她们疯狂地摧残宫人。后宫之中,一片凄风苦雨。后宫怀孕的宫人,生下孩子的立即处死,堕胎者则不计其数。当时民间曾流传有这样一首童谣,对赵氏姐妹的一生做了预言,童谣中说:“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琅,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意即:“燕子飞来尾涎涎,多么的美丽。风流俊雅的张公子,与她在那个时候相见。燕子飞来,啄死了皇孙。皇孙死了,燕子只好去啄屎了!”宫女曹氏生一男孩,竟被逼死,皇子也被扔出门外活埋。许美人生一子,赵合德哭闹不已,刘骜竟然亲自下诏将曹氏母子活活杀死。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 色迷心窍的刘骜,在年已不惑,膝下尤虚,江山后继无人之际。为了讨好赵氏姐妹,竟置江山社稷于不顾,竟然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杀害,真是狼心狗肺、禽兽不如。
当时就有人怀疑,这幕后的黑手就是赵氏姐妹,告到刘骜面前。然而,当刘骜责问之时,赵氏姐妹辩解说:“我们姐妹没有进宫之前,废皇后许氏、班婕妤不是也丢过儿子吗?这一定是有人嫉妒,有意陷害,请陛下哀怜,一定为我们姐妹作主啊!”刘骜相信了她们的话,不予追查。
在赵氏姐妹的荼毒之下,刘骜再也没有得到儿子,这就给大汉王朝带来了继承人断层的巨大危机……

(四)王立倒灶

永始三年(西元前十四年)十一月,丞相薛宣、御史大夫翟方进因在太皇太后的丧事操办中不够尽心,薛宣被免职为平民,翟方进则被降职成了执金吾。二十多天后的十一月二日,根据群臣的强烈推荐,刘骜被迫任命翟方进为丞相,加封高陵侯,又任命光禄勋孔光为御史大夫。翟方进为人深刻细密,好用刑罚,手段残酷。王商、王立等几个草包,岂是翟方进的对手?王氏后继无人,日渐萧条,翟方进在朝中的势力逐渐压住了王家。
转眼到了次年(西元前十三年)三月,大司马、卫将军王商因患病被刘骜免职回家养病。朝政由丞相薛宣、御史大夫翟方进负责。元延元年(西元前十二年),王商病体稍愈复职,重新出任大司马、卫将军。可好景不长,数月后王商却再次病重,不能理事,王氏家族又一次面临危机!
在这这个关键当口,红阳侯王立却“犯了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