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将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斗将三国- 第2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一个乡农模样的道:“那你去行刺那什么赵常侍的干儿子,哪还能有命在?”

    麻衣汉子叹了一声:“谁说不是呢?当时就被擒了,一开始我还不招,毕竟食人之禄,我哪能卖了主家?不就捱几下打吗?我撑得住!可最后,是那赵常侍义子的一个心腹之人跟我说了事情原委,我想想有理,便只好跟他说了。”

    后生笑道:“原来你还是招啦,怎么?他许你重利了?”

    麻衣汉子脸色一怒:“我岂是为利所动者?其实根本不用我招,人家早知道是大将军内侄做的了,那人跟我说的明白,无论我们那次刺杀成不成,还是得被大将军灭了口,左右没个活路,而且你们知道那何刚为什么派我们去刺杀赵常侍干儿子?”

    乡农道:“这我知道,不是说十常侍和大将军两派斗的厉害吗?必是那何刚要为他叔叔除去这些个敌对之人。”

    “呸!”麻衣汉子一啐,一脸愤愤不平:“哪是为这个?却是这何刚和赵常侍的干儿子要争一个娼妓,互不相下,恼怒之余,让我们过去杀了他泄愤的!”

    旁听众人都叹了起来:“原来是为个娼妓,倒让你们这些人去送死,未免太不值得!”

    “谁说不是呢?不过我倒是因祸得福,还捡了条命回来。”麻衣大汉唏嘘道。

    “怎么捡了条命?跟大伙儿说说。”众人都很感兴趣。

    麻衣汉子笑笑道:“我前者不是说,那赵常侍干儿子有个心腹之人吗?他说的,只要我说出主使,便放我一条生路,还跟我把其间的道理一说,我想想是这么个理,况且家里还有妻儿老小,为这个事送命太不值得,就跟他说了。谁知道,那赵忠听闻此信,竟然要把我们这些被擒的刺客都送还给大将军。”

    立刻有人插口:“这是好事啊。”

    “好什么?我们活着便是大将军内侄遣人行刺的铁证,可怜我那十几位兄弟,一回大将军府便被全部坑杀灭口。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大将军内侄鞍前马后的竭力操劳,结果没死在敌人手里,倒被自己人尽数杀了!”麻衣大汉面色甚是悲痛,众人一时也默然无语。

    麻衣大汉继续接着道:“我命好,那赵忠干儿子的心腹倒也真是言而有信,一听说我们要被赵忠送还大将军处,就知道事情不好,亲自出面说情,保了我下来,便把我放了,还送了些银钱给我。”

    众人赞道:“这人倒还不错,可算是你的救命恩人。”

    麻衣大汉神色一朗,笑着问众人道:“你们可知,我所说的那赵忠干儿子的心腹是谁?”

    众人都催促:“别卖关子,是谁?”连那青衣男子都不自禁地竖起耳朵,等他说出下文。

    “便是此间五将军,肖毅肖文龙大人!”那麻衣汉子道。

    众人一阵喧杂,谁不知道涿郡五英最小一位,肖毅肖文龙?此人能文能武,徐州之地,盗患皆平,百姓富足,便多拜这位肖文龙施政所致。

    有个人提出疑问:“肖将军我见过,端的好相貌,为人正气,那时怎么会做了十常侍的心腹?”

    麻衣大汉嘿嘿一笑:“我也是后来方知,原来是这位肖文龙心系朝堂社稷,易容化装,混入十常侍之属,与当时还身为西园校尉的徐州牧刘玄德大人暗里呼应,欲剪除十常侍之患呢。可惜,功败垂成,十常侍是除了,却被那国贼董卓得了便宜。”

    麻衣大汉顿了一顿,将碗中凉茶一口气喝完,抹了抹嘴,又道:“天幸刘大人和肖将军都到此处治理地方,我的命是肖将军救的,我本就是徐州人,家里老母妻儿都安顿好了,这样的大灾,也没挨着饿,我稍晚些,便去下邳城内投军,我也该报恩不是?”

    众人一阵哄笑,闲谈了一会又说到别的去了。

    青衣男子听了这些人的议论,倒是对肖毅很是好奇,他见母亲并妻子都已饮食完毕,便又将她们扶上了牛车,自己收拾了一下,又赶着牛车直往下邳城中而去。

    与路但见官府士卒与黎民百姓夹杂其间,确实徐州军士奉州牧之令,下得民间,相助百姓,扶危济困的。

    青衣男子暗暗点头,沿途所见官府士卒多为穷凶极恶,压榨百姓之辈,独有徐州,军士融于民间,与百姓好一番鱼水之情。

    牛车到了下邳城外,早为了重重百姓在一厢观看,青衣男子上前问时,才知道徐州军士出城列操,百姓可旁观见识,一认军威之盛,今日却是赵云引军操练。

    青衣汉子倒是颇感兴趣,向母亲告罪了一声,便下了牛车,在一旁专心观看,徐州劲卒名不虚传,操练的一板一眼,显见得训练有素,单以个人所见,天下实无他军及得。

    过不多时,一名银盔银甲的年轻将军排阵而出,操弓引箭,直上前来。

    就听到百姓议论纷纷:“这是四将军赵云赵子龙,真是武艺高强,天下罕见罕闻。”

    赵云走至近前,弯弓搭箭,弦响箭出,例不虚发,三箭齐齐整整,尽钉子箭垛红心之上,四下里顿时采声雷动,尽皆夸赞:“子龙将军神射无双!”

    那青衣男子亦是大声叫好,看到赵云如此精湛箭术,不禁技痒,大声喊道:“鄙俗之辈,愿与赵将军一试箭术高下!”

    赵云看向那发喊之人,见这青衣男子气宇轩昂,神采飞扬,倒也不敢小觑,将弓箭直递了过来,口中言道:“壮士但请射来,”

    青衣男子微微一笑,接过弓箭,却不就射,而是举首望天,好半晌不曾言语。

    “壮士在看什么?”连赵云都深感诧异。

    青衣男子忽然一指:“可见空中孤鸿乎?”

    空中一只大雁远远展翅高飞,在青天白云间渐渐化作一个黑点。

    “我射此雁,直钉与百步之外杨柳树上。”青衣男子斩钉截铁地道。

    赵云意似不信,若说单射大雁,犹还可信,这已是难得的箭法了,怎知此人还说要将大雁钉于百步开外的杨柳树上,这未免也太耸人听闻了。

    那青衣男子弯弓搭箭,忽然清叱一声,箭去似流星,早将那半空飞翔之雁穿了个对过。

    那雁直突突往下而坠,青衣男子不慌不忙,又是一箭射出,箭至雁身,将大雁下坠之势稍减,整个的雁身却被箭矢撞击,退了一退。

    青衣男子不做稍停,双手交错动作,一箭一箭似漫天云雾,一枝枝的射到大雁身上,大雁下坠的身体每中一箭便是稍一迟钝,直至落在杨柳树前,青衣男子又是微叱一声,箭矢直穿过去,射断了一丝垂落之柳,而后直入雁身,毫无偏差,将大雁直钉在杨柳树干之上。

    赵云色变,着士卒上前一数,大雁身上整整齐齐一十七根箭簇,竟是这男子与雁身下坠之际,直接命中,此等猿臂善射之弓术,骇世惊俗,平生所见,唯南阳黄忠可堪比拟。

    赵云瞠目惊舌,那青衣男子却淡淡一笑,将手中鹊画弓抛给赵云,轻声道:“献丑了。”

    赵云看向那男子,不过二十六七岁年纪,颌下微留髭须,形貌古朴忠毅,摆手道:“且住!”

    赵云说着,从边厢兵器架上取出两杆木枪,将其中一杆木枪直抛入青衣男子手中,口中道:“箭术我不如你,你我比试枪法一番。”

    青衣男子接枪在手,似是极为诧异:“你如何知我惯使长枪?”

    赵云一笑:“但看足下身法,故所知耳。”

    那青衣男子亦是哈哈一笑:“某所遇之人,无一人是我枪法敌手,今日蒙幸,得与赵将军一较高下,幸甚至哉!”

    二人再不多话,各挺长枪,斗在一处,赵云枪法攻守兼备,奇巧精良,实是极为难当,可那男子的枪法竟也别成一格,招式绵密,全无半点疏漏之处,二人你来我往,竟斗了五六十合,兀自难分高下,旁观的百姓一阵阵叫好之声,似此等比武,能得几次相见?

    赵云越斗心里越是佩服,斗到八十余合,赵云再也掩饰不住钦佩之情,忽的将手中长枪一摔,纳头便拜:“壮士何许人也?竟这般了得,云得与见,三生有幸。”

    那青衣男子止住枪势,见赵云这般重礼,亦是还礼道:“赵将军神勇无匹,为某平生仅见,小可姓名不足一哂,东莱太史慈是也。”

正文 第二章 东莱子义

    “东莱太史慈?足下表字莫非子义乎?”赵云问道,面上遮掩不住的兴奋之色,这个名字他可是听肖毅提的多了,特别是那天异人来贺赵云新婚时曾对肖毅说过徐州要再得良将,肖毅琢磨了半天,隐隐也想到了太史慈,还特地与赵云说起过此事。

    “正是在下,不知赵将军如何知我表字?”太史慈有点奇怪。

    “哈哈哈哈,子义兄可知涿郡肖文龙之名?”

    “肖毅肖文龙名满天下,为赵将军之弟,天下又有谁人不晓?赵将军何故提起他来?”太史慈问道,不自禁的想起前番路边茶肆几人的对话。

    “子义兄的表字正是文龙告诉我的,他久慕兄台英名,还言到兄乃当世虎将,绝不在我兄弟之下,本就准备亲往东莱寻找子义兄,未料那袁本初突袭北海,因此未能成行。”赵云说道。

    “在下这两手庄家把式岂能与各位同列?不胜惭愧耳。慈虽处穷乡僻壤,也曾闻听涿郡五英的勇名。”话虽如此,可太史慈面上也有得色。

    “呵呵,子义兄不要说笑了,你那要是庄家把式我兄弟又何处自容?今日与子义兄一战,方知文龙所言不虚,赵某与子义兄一见投缘,不如同入大营一叙,也是人生快事。”赵云伸手肃客。

    “既蒙将军相请,慈安有不从之理?只是尚容安顿一下老母妻儿。”与赵云这番争斗,太史慈心中也有惺惺相惜之意。

    “此事简单,子义兄高堂也为云之长辈,李昆!你速备车马,将子义兄家眷先送往我府上,让夫人好生招待,不得怠慢,待我守军之后再与子义兄一同前去拜见。”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