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孔雀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载孔雀梦-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了灵儿的解释,我也只当是平常邻居来往,没有多想。有了灵儿的肯定,我信心十足的把菜端了出去。
堂屋里,餐桌早已摆好。除了婆婆、仲卿哥哥、我和灵儿以外,象婆婆说的,只有本家的两位长辈在。 两位长辈是焦仲卿的叔祖及叔祖母,他们也是焦家为数不多的长辈了,昨天来参加仲卿哥哥的婚礼,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加上天黑,未及回去,经婆婆再三挽留,才住下来的。 几个人吃了我做的菜,都连声称赞。 老祖母更是拉过我看不够的看,一边看一边夸道,“这媳妇,菜做得这么好,手一定巧”,一边把眼睛看向婆婆,“你有福,就等着抱孙子吧”。 一句话,把婆婆说得眉开眼笑,把我臊得满脸通红。 虽然我出嫁了,可还是新媳妇啊,什么孙子不孙子的,那还是以后的事呢。
吃过饭,虽然再三挽留,两位长辈还是走了。 正如婆婆所说,我刚把早饭用过的杯盘碗碟归拢好,还没来得及休息,附近的大姑娘小媳妇儿,都已经赶过来看新娘子了。 昨天是新人进门,大家都没看仔细,现在只有女眷,她们可以进入新房参观。 我微笑着把大家让进新房,我时我的仲卿哥哥已经躲了出去。 我打开几个自己陪嫁的箱笼,首先拿出了一幅精美的刺绣图,那是我及笄那年曾让我获得七夕魁首的孔雀双飞图。
七夕乞巧是我国古代很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像当时最常见的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就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我们当地的乞巧风俗是怎么样的,我又是怎么获得七夕魁首的呢?
第七章 孔雀双飞七夕夺魁
    我所在的庐江镇上,多年来形成了这样的乞巧风俗:在每年七月初七前,各家已到了及笄年龄而未嫁的姑娘们要拿出自己最好的手艺,做成一件福寿袍,完成一件刺绣作品。到了初七那天,所有的作品都拿到妇女们聚会的场地,让全镇的父老乡亲们参观,从中选出最优胜的作品,优胜者就被公认为是镇上最巧的姑娘,如果这姑娘还未许配人家的话,那这以后,那姑娘的家门就会被求亲者踏破了。参加赛会的福寿袍会成为这女孩子出嫁后送给婆婆的贺礼,刺绣作品呢,会作为姑娘的陪嫁带到婆家去的。
正因为刺绣要做为陪嫁,所以每一位参赛的姑娘往往都选择龙凤成祥、鸳鸯戏水一类的图案,容易造成类似的造型。
我虽然生日未到,但是那年已是及笄之年,所以那年是我第一次有资格参加这类赛会,毫无疑问,我相当重视那次赛会。
当时福寿袍我早已做好,选的是松鹤延年的图案。袍子已经挂在衣橱里好几天了,可我精心选择的孔雀双飞的刺绣却总觉得有些缺憾。
我从小就喜欢孔雀,我觉得孔雀就是我的化身。我喜欢看那孔雀开屏、孔雀起舞、孔雀双飞,所以在这个重要的赛事上,我选择了孔雀双飞的图案,用它来代表我的梦想。
屋内,桌上,静静地躺着一个花撑子。
放眼看去,一幅刺绣作品已接近完成,或者说,在外行人看来,那作品已经完成了。
那是一幅活灵活现的孔雀双飞图。雄孔雀昂首挺胸,振翅在前,那眼神却关爱地看着稍后些的雌孔雀。雌孔雀娇小温驯,与其说她赶不上雄孔雀的速度,不如说她宁愿随在夫君身后,享受那被关照的乐趣。两孔雀眼神相对,领情注目,大小相益,颜色相配,堪称完美。
可这作品的主人——我,却没有丝毫喜悦的表情,眼里有些不甘,有些遗憾,似乎要垂下泪来。
“姐,我看你绣得已经够好了,为什么你还不高兴啊?”妹妹进来了。
“你懂什么?孔雀尾是孔雀最漂亮的地方,应该更醒目些才好,可我换了几种颜色的线,都觉得不够亮丽,唉,真烦人,我买的已经是最好的丝线了呀……要不,这次的乞巧赛会我还是不参加了吧……”我当时是越想越不开心。
“姐,为什么不参加呀?你可准备好久了。我看过咱镇上好多姐姐的刺绣作品了,都不如你的呢!”
“可我想成为最好的,现在这样,不是最好。”
看到我不开心,香儿也很难过。不过,很快,她的眼睛亮了起来。
“姐姐,刚才我和妈妈出去,看到秋姨了,她问起你,说怎么好长时间没去她那了,我说你在准备乞巧赛会的事呢,她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话,可以去找她。”
妹妹这一说,我仿佛才想起来,是有好多天没去看秋姨了。暗自责怪自己,为了赛会,忘了师傅了。
可按规定,这作品是要少女们独自完成的,不能找人帮忙。
“姐姐,我也没说非得让你找秋姨帮忙啊,你只是去看看秋姨,顺便提一下,看秋姨有没有好的丝线,来解决你的问题呀……”香儿忽闪着一对大眼睛,笑着说。
真是我的好妹妹。
***                ***
虽说到晚上乞巧赛会才正式开始,可刚过晌午,姑娘们的作品就被摆在了镇中心的空地上,福寿袍成排的挂着,刺绣作品也被精心的挂了起来。
来来往往的人们挨件抚摸、欣赏着作品,不停的赞叹着,姑娘们的活是越做越好了。
傍晚时分,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了同一幅刺绣作品前,那是一幅孔雀双飞的作品。
天色大亮的时候,所有的作品都艳丽夺目,随着天色渐渐变暗,别的作品不再闪亮的时候,这幅孔雀图在晚霞的映照下,却越发的耀眼了。篝火渐起,两只孔雀金光闪烁,似乎要与火苗共舞。
一直在暗处观察人们的我终于偷偷地笑了。没人知道我作品成功的秘诀,那在火光下依然耀眼的金丝银线,正是最喜欢我的秋姨送给我的。
那日,当我提出自己的作品不够鲜亮后,秋姨看了我一会儿,然后走进里间屋,拿出了一个小包,层层解开,从拥有者重视的程度,可见小包里物件的贵重。
小包打开的刹那,我就觉得眼前一亮,从没见过这么华丽的丝线啊。
秋姨告诉我,那是她多年的收藏,由于数量不多,所以珍贵,自己也不轻易动用的。
我想推托不要,秋姨却说自己年龄也大了,以后也用不着这些东西了,正好送我——她这个最好的学生,也是这几年里她最亲近的人。
刺绣的魁首我当之无愧,可真要获得全镇人的承认,这晚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仪式,那就是:拜仙之后,姑娘们要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
为了这个穿针孔的仪式,我也是练了很久的,连续穿过七枚针孔,说说容易,可着实不易做到,在每年的赛事中,能连过六孔就已经是不错的了。
练归练,真正成功的机会毕竟只有一次,在前面多位姑娘功亏一篑的情况下,我上场前,心里也是怦怦直跳。火苗窜动,那一刻别人听到的只有柴火的噼啪声,而我的耳中却连自己的心跳也听不到了,那一瞬,如一个世纪那样久。终于,人们欢呼了,我,刘兰芝,成了当之无愧的乞巧赛会魁首。
人们竞相向我及我的母亲道贺,都开玩笑地对母亲说,这么巧的姑娘,恐怕你留不到年底了……
高兴之余,那一夜,我也像许多少女一样,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静听着牛郎织女的悄悄话,我也期望着能得到千年不渝的爱情……
第八章 织绢巧手箜篌悠扬
    出嫁前,对那幅孔雀双飞图,我已经再度加工,刺绣图变成了一幅床幔,我请几个女孩帮忙把床幔在床边挂好。
床幔引来了啧啧赞叹。对我来说,这并不意外。
接下来,我请进自己的婆婆,把自己裁剪、缝制的福寿袍双手献给婆婆。
感谢婚前的那次意外相亲,它让我对婆婆的身高、体型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在出嫁前,我把福寿袍改制得更加合身。
穿上了祝寿袍的婆婆笑逐颜开,身边女人们的夸赞更让她喜上眉梢。
人人都夸她娶了一个巧手媳妇。
我只低着头,平静地接受着人们的祝福。
随后,我又取出一些各具特色的绢帕,绢是我自己织就的,绢帕上的图案则都是我自己绘制的。可以说每一幅都极为精美,更引得这些大姑娘小媳妇们连连赞叹,哪件也舍不得放下。
后来我声明,这些绢帕原都是拿来送给大家的,每个人都可以选一件拿走,全当是兰芝给大家的见面礼了。众人才纷纷选定自己最喜爱的绢帕,小心地揣在怀里。
乡邻们更加称赞这个会来事的媳妇,我只感谢哥哥与母亲,对我陪嫁的慷慨。
这时候,又有一位姑娘发现了我带来的箜篌,便竭力邀请我弹上一曲。我的箜篌声再次引来人们的惊叹。
惊叹声里,我向大家讲述了我学习箜篌及裁剪、制衣的点滴经历。
***       ***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唐代诗人杜牧的这两句小诗,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我们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的稚美可人: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 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的一朵豆蔻花。 
这豆蔻年华一词从此流传至今,她既不是唐代少女的专利,也不是现代的少女的独有,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个院落里,这样的一个少女正在做着她每天都要重复的事情——
“天青青兮云淡淡,
风轻轻兮鸟贪欢,
蝶儿舞兮花轻颤,
机儿转兮白绢艳
……”
一阵悦耳的歌声,从一个开满桃花的院落中发出,在院中的桃树下,坐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雪白的织物正随着她双手的拨弄、织机的运转,慢慢的堆在她的脚下。
歌声,正是从这劳作的少女口中发出的,看来,她的织工已极为熟练,歌也是唱熟了的,似乎一切都是信手拈来,辛劳的蜂儿不停地为她喝彩,感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