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远古的汉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那些远古的汉子-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了齐国的鼓励,太子平邀集同党聚合徒众,在将军市被的带领下包围了王宫,攻打子之。但是这个什么狗屁将军也缺乏军事才能,打了好久居然没有攻克。将军市被和百官又翻过头来攻打太子平。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历史书上没有记载,其实我也非常好奇这一段历史,是什么让两个同盟者翻脸?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将军市被战死,被陈尸示众。汗……这个将军也当得够窝囊的,打谁都打不过,死得还那么窝囊。国内政局动荡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这大家都知道,不知道的去看看非洲和中北美小国政变的记实就知道了。这次政变造成了几个月的动荡和混乱,老百姓死去了好几万人,民众都非常恐惧,百官也都离心离德。
孟轲出现了,也就是历史上儒家的另一个圣人,被称为“亚圣”的。他对齐王说:“现在去讨伐燕国,这正是周文王、武王伐纣那样的好时机,千万不能失掉啊。”这一席话真是讽刺,投机就投机了,还拉上周文王、武王垫背,这儒家可真够虚伪的。当了婊子还非要立块牌坊在那里,够恶心的。
齐王于是命令章子率领五都的军队,并且偕同北方边境的士卒,一起讨伐燕国。燕国的士兵不迎战,城门也不关闭,等于是敞开大门欢迎来搞。糊涂蛋燕王哙死了,齐军大胜。燕子之死后两年,燕国人共同拥立太子平,这就是燕昭王。这一出由儒家思想导演的闹剧,至此,终于轰轰烈烈地落幕了。
昨天中午陪老板喝酒去了,烂醉,所以忘记传新章节了,罪过啊醉过。
————————————————————————————————————————————————————————————————————
另:周末接到朋友告知,有别的读书网站转了这本小说,然后我上百度一搜索,起码找到无数个读书网站都在转这本书。深切地感谢大家的厚爱,不过以后转载什么的最好还是告诉鄙人一声,谢谢了。本书现在是自由身,如果有谁看上了,可以msn:flower651230@msn。联系,价钱谈得拢就卖。请转载的朋友不辞辛劳,把这一段也转过去,谢谢。
第五十九话:妙人儿齐宣王
    齐宣王田辟疆是个妙人儿,纵观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史,见得够多的是各种阴谋诡计在泛黄的书页间散发着霉味,很少见得到齐宣王这样好玩的君王,想来也只有后来的宋太祖堪与之比拟。
齐国有个大夫叫邾石父的,谋反不成,被齐宣王给杀了,按当时的条例是要诛灭九族的。今天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九族,我给你们解释一下。九族就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自己一家子人,以及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大家子人。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明白了吧?就是基本上你能知道的亲戚全都在这个被杀的范围内,算得上是斩草除根了。这样子杀法,当然很让人害怕了,邾家的人商量后就贿赂了当时的一个宠臣艾子去齐宣王那求情。
齐宣王是好样的,板着脸说:“求情就免了吧,这可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我就是君王也没法啊。”艾子也不恼,嬉皮笑脸地说:“你Y别跟我玩这一套,照你的说法,那去年大王的母弟公子巫向秦国投降,还献上了邯郸,大王你可是标准的叛臣之族,应该首先受到诛连的。你说今儿个是私了还是公了,我可是给你拿来了短绳三尺,请大王自裁。先说好,你可不能怜惜自个儿的身子而违背了先王、先王的先王的法令哦。”
齐宣王大惊:“哎呀哎呀,我就开开玩笑而已,你那么当真做什么啊,这事私了,私了。我都听你的还不成么?靠!以后这类破事你就别再来烦我了!”
这里看得出来,齐宣王实在是个很可爱的君王,有原则但是不拘泥于原则,有权势但是不滥用权势,很灵活的一个人,而且非常地好玩。对于艾子来说,有个这样的老大实在是福分啊。有了这样的老大,下面的人也很开心,于是历史书上随处可见齐宣王的笑话。
齐宣王是君王,平时疏于体育锻炼,某天没事去考察军队,装模做样地拉弓,但是平时锻炼不行,只能拉开三十斤力的弓,然后觉得很得意,就张着弓给周围的臣子们炫耀。其意义大概不过就是在于我们没事能做10个俯卧撑啥的。臣子们都很配合君王的虚荣,也纷纷来拉这张弓,都拉了一半就拉不开了,呲牙裂嘴地感叹:“哎哟,好重啊,真拉不开啊,大王真好神力啊,这弓起码有九十斤的力啊。”
齐宣王笑眯眯地说:“靠!你们这群马屁精。这弓就只有三十斤,小孩子都能拉得开,你们的这马屁拍得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不过我还是爱听,哈哈啊!”
你看,这个妙人儿君王实在是没得说。有点小成绩,很开心地要炫耀,很有普通人的乐趣。知道臣子在乱拍马屁,说明头脑清醒,不会被蒙蔽。坦白承认自己就喜欢听马屁,能直视自己的小缺点,引以为乐。这样的君王实在是个好玩的主。
除了好玩,齐宣王还做了一件让后世的读书人都感激不尽的大事:他开办了当时的远东第一大学——稷下学宫。史料记载,稷下学宫,设在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稷门附近,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术活动和政治咨询中心。齐宣王扩置学宫,招致天下贤士近千人,任其“不治而议论”,其中76人被尊为上大夫。著名的有彭蒙、田骈、慎到、宋钘、尹文、兒说、邹衍等。鼎盛时每天都有这些大理论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学者教授名人院士登台演讲,风光无限,精彩纷呈,纵横捭阖。听众达数千人,乃至上万人。那激昂澎湃的场面,就像现在的港台著名歌星大型演唱会。
稷下学宫因此汇集了道、法、儒、名、兵、农、阴阳等百家之学,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历时约150年。各家在稷下自由讲学、辩论,立言、著书,言治乱之事,向君主提建议,真正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昌盛文化繁荣的局面,煞是好看。
至于齐宣王,说是比较烦,内心还是喜。表面上是为知识分子提供个舞台,实际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扩大礼贤的规模,达到广招人才的目的。
他也不是说着玩的,只要他认准的人,不仅在政治上给他们以相当高的地位,在经济上也给以丰厚的工资福利待遇。来稷下的学者,都要经过齐王召见,或伺机觐见,通过问答及对其学术水平、社会名望、带徒多少、资历深浅等条件的了解,授予不同的等级称号,按等级享受不同标准的待遇。
譬如号称“稷下之冠”的淳于髡有功于齐,被贵列“上卿”,赐之千金,革车百乘,与之共评诸侯之事。那个唠唠叨叨的孟子被列为“客卿”,第一次离齐,威王以“馈兼金一百”与之;第二次离齐,宣王以“养弟子以万钟”为条件来挽留;孟子后来混得像个大腕,出门时“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了。荀子则是“三为祭酒”、“最为老师”。
这真是个知识分子的黄金年代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啊。在齐宣王的眼里,这群知识分子可是比金银钱财贵重一千倍的国家的瑰宝和灯塔,光照齐国,辉映历史,璀璨中华。文化史上最灿烂的“先秦文化”,就在那个时代形成了。
荀子当时曾长期占据着稷下学宫的领导岗位,提出了“天、地、君、亲、师”的观点,率先把“师”提到了一个高度,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师道尊严有着深远的影响。齐宣王自然不是太满意这样的提法的,天地自然不必说了,君王号称天子,是受天之命来治理国家的,而“亲”在生殖崇拜祖宗崇拜的古代,血亲传承的重要自然也可以考虑,至于老师……怎么也排上号了?不过齐宣王也不恼,笑眯眯地由得他闹,心想:“多大一事啊,你怎么开心怎么着吧。”
传说中那个娶了著名丑女钟无艳的也是齐宣王,让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混饭吃的也是齐宣王,那个被知识分子颜蜀随便摔摆的也是齐宣王,乱表态免除国家税收的还是齐宣王……一个君王能有那么多趣事流传民间,那么至少说明了一点,他起码不是一个可恶的君王,然后,肯定是个好玩的君王。遗憾的是那位妙人儿的齐宣王没能活到今天,否则他看到那么多光怪陆离的新鲜玩意,不高兴得睡着了都要笑醒,才怪呢!
————————————————————————————————————————————————————————————————————
另:周末接到朋友告知,有别的读书网站转了这本小说,然后我上百度一搜索,起码找到无数个读书网站都在转这本书。深切地感谢大家的厚爱,不过以后转载什么的最好还是告诉鄙人一声,谢谢了。本书现在是自由身,如果有谁看上了,可以msn:flower651230@msn。联系,价钱谈得拢就卖。请转载的朋友不辞辛劳,把这一段也转过去,谢谢。
第六十话:养闲汉的孟尝君
    历史上有这么一类人,钱多得没地花,于是就要找一群人来帮他花。这种傻叉行为的始作俑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孟尝君田文。
先更正一点,跟后来那些养闲汉的傻叉们不同的是,孟尝君田文不是傻叉。但是孟尝君出生的日子不好,是5月5日,在当时这可是个大大不好日子。因为传说5月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很高,能有一扇门那么高,会害死父母的。看到这里,我真为姚明捏一把汗,还好他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要是早生个2000多年,还NBA呢,估计早就被掐死在襁褓中了。孟尝君的爹也是这么吩咐孟尝君的母亲的,叫她赶紧把这孩子给处理掉,但是儿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孟尝君的母亲就悄悄地把他抚养大了。看到生米煮成了熟饭,孟尝君的爹也只好长叹一声,接受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