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1984》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决战1984-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所周知,佛朗哥以统率驻守摩洛哥的西班牙军队发动针对共和政府的军事政变而起家,在血腥的内战之中这位法西斯领袖而在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的支持之下击败由来自54个国家的大约3。5万名志愿军组成国际纵队。但是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佛朗哥不可能把世界上最后一个法西斯独裁政权维持了近40年。

1953年,佛朗哥与美国签订了《美西协定》,根据这个协定,西班牙向美国提供海、陆、空四个军事基地。从而获得美国经济、技术上的援助,打破联合国对西班牙的制裁。依仗美国的势力和影响,佛朗哥在外交上有了更宽的活动空间。对英、法两国,佛朗哥也一直在寻找改善关系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同美国交往中讨价还价的实力。

1963年,美西协定十年有效期已满,按规定重新讨论延期的条款。正值此时,美法关系十分紧张,佛朗哥又利用这一机会,发展与法国的关系,双方外事活动频繁,委员互访,发表联合公报,签订海空军联合演习协议等等。这样做,目的是为美西协定延期谈判作准备。在1963年签署的美西延期协议中几乎反映了西班牙的所有要求,通过这个协定,西班牙共接受40多亿美元的援助。佛朗哥又利用这些美元,购买美国的先进武器,武装西班牙军队。在70年代,西班牙是世界上六个进口武器最多的国家之一。

西班牙北邻比斯开湾濒临大西洋,东北同法国接壤;东面和东南面向地中海,隔直布罗陀海峡便能达到非洲的摩洛哥。由于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出大西洋的要道,因此西班牙可以说是扼守着地中海及大西洋咽喉。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尽管直接控制着地中海与大西洋唯一通道的直布罗陀海峡仍是英国的飞地。但是西班牙政府却从未放弃收复直布罗陀主权的要求。1961年以来,西班牙政府多次与英国政府进行对话和谈判,希望解决直布罗陀的地位问题。

因此对于美国而言,就象佛朗哥需要美国一样,华盛顿同样需要佛朗哥。因此从艾森豪威尔政府开始美国奉行扶持佛朗哥独裁政权的政策,以稳定西班牙国内的政治经济秩序。因此美国对西班牙的政策比起其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的政策更为优厚。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美国提供的主要是经济复兴援助,共同防卫援助居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从1959年开始,当美国面对国库黄金储备急剧减少的困境,甚至不得不削减美国共同防卫援助开支,要求西欧盟国分担美国的共同防卫援助开支和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而美国政府对西班牙的政策与对南斯拉夫的政策相比也是不同的。在东欧国家中,南斯拉夫是惟一与美国缔结共同防卫援助协定的国家。自从苏联与南斯拉夫的关系破裂以后,美国政府始终以提供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作为诱饵,保持和扩大苏南关系的分裂态势,并且极力将这种局面扩大到波兰。如果说,美国对南斯拉夫的援助不仅数额巨大,而且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并重,那么美国对西班牙援助则是呈现逐渐单一化的趋势。

美国对西班牙政策与其实与其在远东对于韩国政策最具有相似性。李承晚政权与佛朗哥政权一样,都属于军事独裁政权,其政权性质与美国的民主价值观念是截然相反的,但在遏制主义的驱动下,美国与这些军事独裁政权结成了战略盟友。美国对西班牙政策的核心是“美援与军事基地的交换”,西班牙军事基地的价值在于遏制苏联的军事战略需要,这既是杜鲁门政府转变对佛朗哥政权的态度、推动缔结《美西共同防卫援助协定》的原因,也是艾森豪威尔政府继续维持美西军事合作的动力。对于西班牙来说,美西军事合作关系的长期存在恰恰是佛朗哥独裁政权得以延续的重要国际原因。

但是今天曾经血腥镇压西班牙人民反独裁运动的铁腕领袖死了。尽管马德里有人用香槟酒来庆祝。西班牙当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阿尔维蒂说:“西班牙史上最大的刽子手死了,地狱的烈火烧他,也不足解恨”。但是大街上却空空荡荡,悄然无声,人们长期的积怨倾泻在这种空荡和安谧之中。这是一种令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感到不安的平静,因为这种时候往往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夜。

佛朗哥当然预见了自己终究会拥抱死亡。因此他在1964年便利用自己“摄政王”的特权指定了流亡海外的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的的孙子胡安。卡洛斯。虽然这一点似乎获得了军队的认可。但是美国却并敢担保西班牙人民可以买帐。毕竟早在60多年前马德里人便曾经驱逐过胡安。卡洛斯的爷爷。而佛朗哥本人则曾一再拒绝过将自由主义者、王位的法定继承人胡安亲王推上王位。因此为了防微杜渐,美国甚至制定了在必要时采用介入西班牙政局的计划。

但事实证明胡安。卡洛斯虽然年轻却是一位合格的开明君主。他于1976年11月17日通过了关于政治改革的法律,佛朗哥的独裁政体被彻底结束,重新在西班牙实行两院制。1978年在对政治犯进行大赦后,君主立宪制宪法被人民所认可。为了能从现行的君主专制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胡安。卡洛斯甚至主动剥夺自己的权力。为此,他在世界范围内达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赏。华盛顿对西班牙的局势多少松了一口气。

但是好景不长,1981年2月23日下午,以国民卫队军官特赫罗斯为首的一批对改革不满的军人突然袭击议会,发动了政变。大批支持政变者的军队和坦克开往首都,占领了马德里的国家电台,要求恢复佛朗哥的独裁制度,新生的西班牙君主立宪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但是胡安。卡洛斯一世却成功的在政变部队包围萨苏埃拉王宫之前成功逃脱。并令人匪夷所思的重新控制了国家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向西班牙人民宣布自己不能容忍民主的倒退,政变想成功除非把他杀了。并以惊人的效率当天夜里亲自向各省的军区司令打电话,警告他们同叛乱分子保持距离。事后人们将这一场军事政变可以消弭于无形,归功于国王亲自披挂上阵,而军队的许多高级领导人又曾是胡安。卡洛斯军校时的同学。而在那个夜晚,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苏联方面进行了何等惨烈的搏杀或许永远都只能被尘封在机密档案里。

尽管在KGB方面绚烂的“鲜花革命”面前,中央情报局似乎被打的全无还手之力。但是最终他们还是为美利坚合众国在欧洲大陆保留了荷兰、西班牙和意大利着三个最为重要的桥头堡,而接下来的战斗则要靠五角大楼的将军们去博弈、去拼杀了。

美国在欧洲大陆驻军主要由陆军第7集团军组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最早参战的集团军级单位,这支部队1943年7月10日,在向西西里岛航渡途中以第1装甲军为基础正式组建。首任集团军司令便是赫赫有名的小乔温。史密斯。巴顿。作为战后是美国在欧洲的主要地面作战力量。事实上第7集团军虽然表面上兵强马壮,但是在1974年之后却始终处于危如累卵的地位。

正如前任美国陆军第7集团军司令、欧洲联合部队最高司令官―亚历山大。梅格斯。黑格在1974年10月上任时所说。“美国陆军目前在欧洲大陆已经没有一条称得上连贯的战线了,每一支部队都事实上处于被包围之中。”这并非危言耸听,翻开任何一张1974年之后的北约军事地图,人们都不难发现北约方面所处于的不利地位。

美国陆军第7集团军的司令部从联邦德国埃森撤出之后,便搬迁到了荷兰的阿姆斯特旦,直接指挥着从联邦德国境内撤到荷兰的美国陆军第7军。与他们一起在荷兰地区并肩作战还有英国陆军的莱因集团军以及必须保卫自己家园的荷兰军队。如果仅仅从兵力上来看这一方面,北约方面可以说是重兵云集,集结着超过40万以上的地面作战力量。但是如果放眼四周却不难发现,北约部队在荷兰的重兵集团事实上处于苏联的三面合围之中。

在北约荷兰集群的正面是苏联红军兵力最强的西方方面军群,这个拥有5个合成集团军的庞大怪物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便足以用一次冲击便将北约部队赶下海,何况在其身后还有数量更为庞大的华约仆从军。而在北约荷兰集群的侧面正是已经倒向莫斯科的法国军队,在比利时的分裂过程中,西方世界已经目睹了一个醉心于恢复昔日荣耀的法国所表现出来的野心和实力,他们毫不怀疑当苏联采取攻势的同时,法国陆军会从瓦隆和卢森堡一线向北部的弗拉芒地区推进。

而背后的海洋对于北约荷兰集群而言也并不安全,尽管美、英都是海军强国,但是面对着这几年来日益强大的苏联波罗地海舰队,北约方面并没有自信第一时间完全掌握制海权,而苏联方面所透露提出的计划更令北约方面如芒刺在背―苏联红海军计划在地面进攻打响的同时,以海军陆战队在北荷兰省和弗里斯兰省沿海登陆,尽管兵力有限且缺乏重型装备,但是这一支奇兵一旦出现在战场之上势必切断北约荷兰集群的海上补给线和退路,最终英、美联军即便象重演敦克尔刻的大撤退也恐难以实现。

因此后来出任里根政府首任国务卿的黑格将军不仅急切希望把卡特时期建立起来的美中两国的战略关系发展成一种“战略联系”,加强对华军事援助。更主张美国陆军应该改弦易章,将原先在欧洲地区所奉行被动防御的战略彻底推翻,采取先发制人的主动进攻。

事实上并非所有美国将军都认为苏联是不可战胜的。将自己的作战思想概括为一句:“进攻,进攻,再进攻!”的巴顿便曾说过:“谁也不能成功地守住什么。部队进入掩体就等于失败,在战争中,只要奋勇在先,就会无往不胜。只有迅速勇猛,无休止的进攻,才能保住优势和安全。否则,把主动权交给敌人,我们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而今天第7集团军便将重新按照他们的首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