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1984》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决战1984-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4师嘛!我是李祖康,你们怎么搞的!我再给你们1个小时的时间,如果还不过了凉水河,打不进城来!你这个师长不用干了,直接提头来见我!”李副参谋长的声线在封闭的地下掩体内显得格外的刺耳,当然在此刻早起打红了眼的警卫第4师师长潘安东的耳中更无疑于一根根钢针。

应该说警卫第4师的行动并不算慢,在苏联伞兵在北京城区空降的消息,师部便立即命令全师火速集结,向城区方向前进。应该说同属北京卫戍区麾下两支机械化劲旅,相比警卫第3师而言,警卫第4师无论是部队编制还是装备情况都毫不逊色。但是在警卫第4师官兵的心中面对来自昔日三野的百战雄师却始终有一种“低人一等”的错觉。

毕竟中国人讲究“先入为主”,虽然警卫第3师和警卫第4师各自从野战部队调入北京卫戍区的时间相差无几,正要考据起来,警卫第4师的前身―第63军第189步兵师根据中央军委所下发的“辰157号”命令移驻北京是在1966年的5月间,比1966年6月15日,改隶北京卫戍区的第24军第70步兵师还早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呢!

但是最终“英雄排座次”,第189师还是排在了第70师之后成为了北京卫戍区的第4个警卫师。究其原因,警卫第4师的官兵总会强调警卫第3师是地地道道的红军师,而且是朱、毛红军的直系后裔。当年的国家主席便是知道第70师便是当年秋收起义的三营才将其调到身边。这一点当然是无从考证的了。但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之上没有什么东西比红军精神和红军团队更值得宝贵的了,要珍惜和发扬红军精神不是一句空话。眼看着一支支打过反围剿、打日本、过鸭绿江的子弟兵队伍不见了,对于众多老帅来说真是如同挖自己的心肝一般。

但是警卫第4师的前身是晋察冀军区察哈尔军区独立第11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众多老牌名师劲旅之中的确只能算是小字辈。因此在警卫第3师的眼中,第189师之所以可以调入北京卫戍区无非是因为第63军老军长担任过北京卫戍区司令员,这支晋察冀军区的部队才有缘分拱卫京畿。而就在这样两支拥有同样光荣战史的部队这种微妙的心态之下。一直以来大家各级指战员心中都憋着一股劲。渴望在训练、评比乃至未来可能爆发的实战中超越对方。

调入北京卫戍区以来,警卫第4师的驻地从昔日的河北石家庄获鹿地区进抵北京市西南郊的丰台车站、长辛店、南苑一线。根据总参谋部对北方假想敌的防御预案。一旦燕山山脉被突破,警卫第3师和第4师的任务便是拼死挡住对手的装甲洪流,同时杀出条血路,掩护党中央及其其他政府机关冲出顺利向山西和河北转移。

而其中警卫第4师的任务是守住河北平原进山西的通道西南侧,掩护从北京撤退的单位顺利的从房山地区向西进入山西,其次则是作为第38集团军的前卫,阻击穿城而过进入河北平原的敌军快速纵队直到第38集团军的主力赶来战场,展开反突击。

对于自己的部队所肩负的使命,师长潘安东早已烂熟于胸,在他的心中甚至早已千百遍的模拟过了自己指挥全师官兵拼死阻止敌军重兵集群的场景,就象33年前他的前辈在朝鲜半岛的铁原,在25公里的防御正面、20余公里的纵深,抗击了优势装备的敌人4个师、44000余人的轮番进攻,长达12个昼夜那样。但是当战争真的降临之时,情况却完全和预想的不同。他们的任务不是死守而是进攻。

对于一支枕戈待旦的部队而言,硝烟便是命令。警卫第4师所下辖的3个步兵团、1个坦克团、炮兵团和高炮团在一个小时之内便完成了集结。并且迅速向北京城区的方向开进。而师长潘安东跟随着师部一起从朱家坟出发,紧随着自己的部队全速前进着。北京叫“坟”的地方很多,如,公主坟、八王坟、铁家坟等等,难以计数。作为千年古都,历朝历代埋葬了多少王公贵族,高官显贵,坟自然就少不了。以坟演变为地名,也就顺理成章了。朱家坟就是这众“坟”中之一。出广安门,过丰台路口、卢沟桥、长辛店,再往西南一拐,就到了这个叫朱家坟的地方。

从到警卫第4师报道开始工作的第一天开始,潘安东就觉得这个地名有些不吉利。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不得不为自己的这种唯心主义的想法感到好笑。但是今天这种长久以来积累在心中的不祥的预感终于得到了印证。警卫第4师的部队从出发伊始便并不顺利。苏联空军为了阻滞中国方面野战部队进入北京城区,在北京城北和城南均通过空中布撒的方式迅速建立了大规模的雷场。

俄罗斯人对地雷有着格外的偏爱。俄国军队使用原始地雷―电起爆方式的炸药原始于1833年,比欧洲其他国家早了近半个世纪。而在卫国战争中苏联红军更埋设了7000多万枚地雷,炸毁了德国军队1万多辆坦克和其他车辆。60年代兴起的机械化布雷风潮中。苏联的布雷车技术更大大超越了北约方面。不过在发展空中布雷技术领域,苏联则大大落后于美国。因此在警卫第4师的前进道路上所大量出现的PFM―1型反步兵地雷,事实上便是在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过的美国BLU-43型地雷的仿制品。

(苏联生产的PFM―1型反步兵地雷,江湖人称“蝴蝶雷”)

BLU-43地雷曾被广泛用于对胡志明小道的封锁。驻越苏联专家在缴获这种地雷后立刻回国仿制。这种地雷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雷体上带有蝴蝶状的对称翼片,这种设计使得这种地雷主要是可以由轰炸机直接在空中投放,甚至装入火箭战斗部抛洒。一旦被抛出机舱,这些地雷就会在翅膀翼片的作用下旋转着下落,这样即使不用降落伞也可以大大降低地雷着地时的冲击。所以布雷成本将变得非常之低。

翩翩飘落的死神在空中犹如起舞的蝴蝶,因此这种地雷还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蝴蝶雷。但是尽管这种地雷的装药量只有70克左右,似乎不足以致命,但是可够把人炸成残废。而且其引信上的压力传感器异常灵敏,只要5克左右的压力就可以引起爆炸!所以不要说直接踩上,就是地面震动,有些时候也会引起爆炸。加上落地后因为外形小而且有伪装色而不易被发现。因此警卫第4师在开进途中便已经平白无故的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战斗减员。

而首先与苏联伞兵部队发生接触的是由丰台火车战向石门村方向前进的第14团。在黄土岗村该团的先头部队遭到了苏联第98空降师第318团一个营的伏击。团直属装甲侦察连促不己防,在对方布设的火力网中几乎全军覆没。相信传到师部,潘安东又气又急,严令第14团立即就地展开,迅速合围黄土岗方向的苏联空降部队,力求全歼。

但是实战并不是下军棋,苏联伞兵部队显然有备而来,面对第14团的凶猛攻势,苏联伞兵迅速退守黄土岗村附近的北京桥梁厂。北京桥梁厂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军工企业,1954年成立于广西黎塘,1973年由昆明市搬迁至北京市房山区大件路1―7号,距北京市区36公里。工厂占地面积达136万平方米,其中工业生产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由于是大型国有企业,工厂建设的异常坚固宛如一个巨大的堡垒。第14团虽然组织了多次进攻,但均被对方以稠密的火力击退。

从南苑出发的第15团方面从一开始便遭遇了在南苑机场方向空降的苏联伞兵第345独立近卫空降团的远程火力压制。许多部队还在营区集结便遭到122毫米D30牵引式榴弹炮的炮击。第15团曾向师长潘安东请示,要求先向南苑机场方向展开进攻,全歼侧后之敌,然后再向北京市区挺进。但是这一建议被师长潘安东所拒绝。

尽管潘安东的决定后来被战史研究者们诟病不已,大多数人都以“事后诸葛亮”的态度认定,警卫第4师没有先集中优势兵力吃掉南苑机场方向的立足未稳的苏联第345独立近卫空降团是后来北京保卫战打得如此艰苦的重要原因。但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来看,潘安东的决定却无可厚非。毕竟保卫党中央的安全是警卫部队压倒一切的优先任务。何况以第15团一个团的兵力要啃下一个旅级单位驻守的机场,在当时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对其他各团的情况来说,从长辛店出发的第16团的进展是最为顺利的。由于得到师直属坦克团的支援,该团顺利的沿着公路已经抵达了广安门外大街。但是却意外的受阻于广安门外。



第六章:长空死线(五)

广安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算是北京的发祥地。大约在3040年前,周天子分封的小国―蓟便建城于此。逐水而居,是古人定居的重要原则。广安门西,有一个叫莲花池的地方,当时是京城的泱泱泽国,在莲花池边选址定居,是蓟城人最理想的选择了。但是莲花池毕竟存水有限,随着北京的发展,人口的增多,莲花池的用水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于是城市逐渐向有水的北部――前三海后三海一带发展,以致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广安门竟只是北京的外城,冷落了很多的光阴。

但是今天这片曾经是中原先民抵挡北方游牧民族的要塞,此刻再度成为了战场。在北京城南空降的苏联第98空降师最初并没有对北京城西的防御投入太大的精力,在第98空降师师长博连佐夫少将看来,他们师的防御重点是石门村、右安门、永定门方向。而对于警卫第4师迂回广安门方向的可能,博连佐夫少将当然也作出了相应的部署。但仅仅是从已经拆散的第318团中抽出一个营的兵力由正在修建之中北京大观园景区前往担任警戒而已。

但是当这个营抵达广安门之时,却发现在他们的防区之中存在着一个位于莲花河东岸的巨大桥头堡―北京钢厂。而更为可怕的是这个巨大的桥头堡此刻已经由上千名全副武装的中国民兵所控制。第98空降师在北京城南的防御体系主要依托莲花河、凉水河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