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1984》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决战1984- 第2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核狂热”。对核战争的问题显得更为理性和谨慎。而这一点将会令苏联方面更为有恃无恐。

在刨除核武器的因素之外,正在埋头进行“国防现代化”的中国军队目前仍无力抵挡苏联军队的进攻。一旦战争爆发,安德鲁。马歇尔认为中国庞大的战略预备队或许并无法真正的发挥作用。他的理由是苏联对中国的国防体制和动员能力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在发动战争之前必然会规避战争长期化的风险。尽管中国有着辽阔的疆域,但是其工业基地和政治枢纽却在位于中苏边境不到1000公里的范围之内,因此在一场标准的苏联“闪电战”面前,中国很可能在一周甚至更短的时间之内被彻底打垮。

当然也有美国军方的代表认为中苏之间不存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对抗,中苏之间恶劣的关系将会随着毛主席和勃列日涅夫等老一代领导人的先后过世而趋以缓和,华盛顿应该担心的并非是中苏战争而是中苏联手。但这一观点被安德鲁。马歇尔嗤之以鼻。所谓的意识形态在马歇尔眼中不过是一个人尽可夫的妓女比历史高尚不到哪里去。

在同样的意识形态之下,不同的历史时期莫斯科即可以和纳粹德国共舞,将英美视若仇寇。斯大林和罗斯福也可以谈笑风生,亲若兄弟。同样中国曾经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武装保卫苏联”,也可以和尼克松握手构筑国际大三角战略。而趋同的意识形态之下,同室操戈的先例也并不显见。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武装干涉,亲手扼杀“布拉格之春”。中国对越南的自卫反击之战,难道不是在共同的意识形态之下发生的吗?

而相同的意识形态反而会成为苏联肆无忌惮发动战争的一个最好的理由,身为曾经的“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胜地”、“共产国际运动的领袖”,莫斯科早已习惯了祭起“共产主义正统”的旗帜对同一个信仰的邻国上下其手,甚至党同伐异,中国作为一个敢于违抗其意志的自主政体更是被早已打成了“异端邪说”。“维护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可以成为最为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在莫斯科看来用一场有限的军事行动,促成中国政府的内部剧变,推翻北京方面目前相对强硬的最高领导人,成立亲苏政府许无疑是迅速解决中国问题的最佳途径。

而作为曾经对中国革命有着深远影响的莫斯科而言,可以展开合作甚至对苏联俯首帖耳的代理人并非难事。无论是在莫斯科还是在中国国内,苏联方面都有不错的人选。因此安德鲁。马歇尔曾断言,在苏联发起军事进攻的同时,必然会在中国首都制造相关事端。而根据最坏的情况所制定的“紫金方案”便要求驻守冲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武装侦搜连要第一时间机降北京,从政变部队的手中救出中国领导人并将其带往相对安全的南方。

当然温伯格尽管认为中国常规武装力量将在第一时间遭遇重创,但仍认为情况恶化到要实施“紫金方案”的可能性并不大。他们认为在苏联地面部队突破中苏边境之后,美国方面完全可以通过武器援助和海、空军的局部介入便可以帮助中国将战线稳定在燕山到沈阳一线。美国地面部队只需要有限的介入。比如派遣第25轻步兵师在青岛登陆,建立一个稳固的桥头堡阵地便足以解决问题了。

而一向以好战而著称的拉姆斯菲尔德则更看重中苏战争爆发之后,苏联由于兵力调动而是否会在欧洲方面出现防御空虚。根据五角大楼所指定的“颜色”方案之中的“蓝色”方案。如果苏联方面抽调驻欧方面1/3之上的兵力投入远东战场的话,北约应抓住这一难得的计划,在欧洲方面发起主动进攻。尽管在KGB方面绚烂的“鲜花革命”面前,中央情报局似乎被打的全无还手之力。但是最终他们还是为美利坚合众国在欧洲大陆保留了荷兰、西班牙和意大利着三个最为重要的桥头堡,而接下来的战斗则要靠五角大楼的将军们去博弈、去拼杀了。

美国在欧洲大陆驻军主要由陆军第7集团军组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最早参战的集团军级单位,这支部队1943年7月10日,在向西西里岛航渡途中以第1装甲军为基础正式组建。首任集团军司令便是赫赫有名的小乔温。史密斯。巴顿。作为战后是美国在欧洲的主要地面作战力量。事实上第7集团军虽然表面上兵强马壮,但是在1974年之后却始终处于危如累卵的地位。

正如前任美国陆军第7集团军司令、欧洲联合部队最高司令官―亚历山大。梅格斯。黑格在1974年10月上任时所说。“美国陆军目前在欧洲大陆已经没有一条称得上连贯的战线了,每一支部队都事实上处于被包围之中。”这并非危言耸听,翻开任何一张1974年之后的北约军事地图,人们都不难发现北约方面所处于的不利地位。

美国陆军第7集团军的司令部从联邦德国埃森撤出之后,便搬迁到了荷兰的阿姆斯特旦,直接指挥着从联邦德国境内撤到荷兰的美国陆军第7军。与他们一起在荷兰地区并肩作战还有英国陆军的莱因集团军以及必须保卫自己家园的荷兰军队。如果仅仅从兵力上来看这一方面,北约方面可以说是重兵云集,集结着超过40万以上的地面作战力量。但是如果放眼四周却不难发现,北约部队在荷兰的重兵集团事实上处于苏联的三面合围之中。

在北约荷兰集群的正面是苏联红军兵力最强的西方方面军群,这个拥有5个合成集团军的庞大怪物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便足以用一次冲击便将北约部队赶下海,何况在其身后还有数量更为庞大的华约仆从军。而在北约荷兰集群的侧面正是已经倒向莫斯科的法国军队,在比利时的分裂过程中,西方世界已经目睹了一个醉心于恢复昔日荣耀的法国所表现出来的野心和实力,他们毫不怀疑当苏联采取攻势的同时,法国陆军会从瓦隆和卢森堡一线向北部的弗拉芒地区推进。

而背后的海洋对于北约荷兰集群而言也并不安全,尽管美、英都是海军强国,但是面对着这几年来日益强大的苏联波罗地海舰队,北约方面并没有自信第一时间完全掌握制海权,而苏联方面所透露提出的计划更令北约方面如芒刺在背―苏联红海军计划在地面进攻打响的同时,以海军陆战队在北荷兰省和弗里斯兰省沿海登陆,尽管兵力有限且缺乏重型装备,但是这一支奇兵一旦出现在战场之上势必切断北约荷兰集群的海上补给线和退路,最终英、美联军即便象重演敦克尔刻的大撤退也恐难以实现。

因此后来出任里根政府首任国务卿的黑格将军不仅急切希望把卡特时期建立起来的美中两国的战略关系发展成一种“战略联系”,加强对华军事援助。更主张美国陆军应该改弦易章,将原先在欧洲地区所奉行被动防御的战略彻底推翻,采取先发制人的主动进攻。

事实上并非所有美国将军都认为苏联是不可战胜的。将自己的作战思想概括为一句:“进攻,进攻,再进攻!”的巴顿便曾说过:“谁也不能成功地守住什么。部队进入掩体就等于失败,在战争中,只要奋勇在先,就会无往不胜。只有迅速勇猛,无休止的进攻,才能保住优势和安全。否则,把主动权交给敌人,我们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而今天第7集团军便将重新按照他们的首任指挥官在1945年的设想―主动向苏联控制的欧洲发起进攻。

“第7集团军已经作好了准备,只要苏联与中国的战争继续下去,莫斯科便注定会削弱他们在欧洲力量。”和巴顿同样喜欢进攻的拉姆斯菲尔德向里根总统建议道毕竟仅在战争打响之前,苏联便已经将其民主德国的精锐部队陆续抽调向远东。“总统先生,根据我们刚刚收到情报:北京方面发生了异动……”但是就在里根陷入沉思和犹豫之时,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突然带来了最坏的消息。



第十章:角逐大洋(三)

“你的意思是说目前在中国政府的高层之中有人倒向了莫斯科?”对于中央情报局所传递到的情报,包括美国总统里根在内的绝大多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都表现出了空前的惊讶。尽管以强大的武装力量为后盾,配合其在国内的代理人对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邻国的政权进行颠覆早已成为红色帝国屡试不爽的手段了。但是华盛顿方面始终不认为曾在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生活的事情会在中国重演。

在美国看来尽管同处于社会主义国家,但是苏联对中国以及南斯拉夫的影响力远非其东欧卫星国可比。对于依靠自身努力领导人民实现民族解放的中国和南斯拉夫共产党人而言,苏联尽管曾经提供过无私帮助,但这并不代表着莫斯科便可以从政治、经济乃至军事领域全面的控制这自己的国家,成为高高在上的“太上皇”和“宗主国”。在这一点上中国和南斯拉夫都曾经甚至不惜用武力来捍卫来之不易的独立自主。

因此尽管铁托死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于国内民族和宗教矛盾激化而不得不寻求苏联的帮助。但是与足以令所有民族学家崩溃的南斯拉夫相比,中国国内并不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华盛顿从来没有设想过在目前的政治局势之下。中国内部会萌发出亲苏的政治势力。

“那么中央情报局是否已经掌握了确凿可信的证据了呢?还是仅仅是一些捕风捉影?”对于现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凯西,副总统乔治。布什的语气颇为不客气,这或许缘于他曾经有过一段在中央情报局不愉快的经历有关。1975年底,当时的总统福特招时任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联络处主任布什回国,并任命他担任中央情报局局长。

他的前任是1973年被尼克松总统任命为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科尔比。这位仁兄曾是一名极为出色的特工,被誉为“残存的间谍大王”。但是科尔比在任期间,中央情报局深陷于“水门事件”旋涡之中,这位“间谍大王”自然成了各界穷追猛打的对象。国会指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