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彷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湖边彷徨-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不要生气吗?我不要求了,只要你带我去北京,我什么也不要求你了。”她很乖地退缩了,面颊羞的通红。
他看着她,多么好的一个女孩,这样简单的要求我却拒绝了她,我真不知该怎么打自己?他放低声音:“到北京再说,走吧。”
北京的六月天已是很热了,连丝毫的风气都没有,更显的憋闷不已。
贾剑风带着母亲东找找,西寻寻,才好不容易地找到了那家医院。
“妈,这就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贾剑风喜滋滋地说着,“我们终于找到了。”
而她早已心灰意冷,就是天塌下来,地凸上来,她也不会再去动什么求生的意念,可以说心完全死去了。唯一支持她活下去的意念,就是在死前能够看一眼自己的小儿子剑平,可到现在他还没有出现在面前。
贾剑风看着妈妈凄楚可怜的神情,心中不禁的涌出一股股酸水。默默地说:“妈妈,你放心,儿子一定给你找一个很好的医生,把你的病给彻底治好。”眼里的泪水却已打湿了眼眶。
办好住院手续,挂了号,就开始做各种各样的手术前测验。
主治医生的办公室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正凝视着一个脑部片子,嘴里不时地发出小小的叹息,神情肃然,无忧也无喜。过了一会,才转过身子来,对着剑风和他妈妈说:“从片子以及很多实验的情况来看,你这个病呢是由炎症引起的。因为你左半部分的头皮已不长头发,也就是说已死去,无法从这里散热,也无法从这里吸气,导致聚集在这里的病毒无法被杀死,久而久之,就成了细菌繁衍的良好场所。”
“医生,那还有得治吗?”她听的模模糊糊,也不懂医生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在治疗之前,我们得做一些研究,共同商量,共同会诊,才能够去治。你先回去休息一下吧,我和你的儿子说些事情,会对你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剑风把妈妈送回病房就快速地回来了。
“医生,我妈妈的情况到底如何?你不用瞒我的。”他神情慌张地问到。
“刚才我也说了,也许她听不懂,但你应该听的懂吧。”
“难道这个病不好治?”
“是的。她患的是脑细胞癌,又是恶性的。的确很难治。”
“很难治,也就是说有法子治。求求你了医生,一定要把我妈妈的病治好,多少钱我都认。”
“这不是钱的问题就能解决的事,世上多少腰缠万贯的人,对于病却束手无策,只有等死的份。钱在关键时刻能解决问题,也不能解决问题,要分清对待的是什么事?你明白吗?”
“我当然明白。你是个医生,我也是个医生,病人是否能逃过一劫?钱并不是说了算数的。”
“哦,你也是个医生,那这种情况你也要看开些,对病人的病情还是要好好隐瞒的。我们会尽量尽力地去治,你放心好了。”
“那需要多少钱的手术费呢?”
“手术费吗?一般在两万到三万之间,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
“哦,谢谢你医生。”
“不用客气。”
病房中,住的病员是五花八门,有的是大人,有的是几岁的小孩,有的则是体力不支的老人。他们都在默默地喘息,都在默默地等待治疗,无论这结果是好是歹?其实,谁又能知道将来的事呢?
剑风他妈仰躺在病床上,两眼紧密地闭着。从医生的神情及语气里,她也能辨别个几分真相,是的,她的病会很难治。这病根是什么?她心中也是再清楚不过了,这还要回到三十多年前。
在她十八岁那年,正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不仅是国家穷的滴油未有,普通的农民家庭就更不用说。
一大早,她积极主动地上山砍了些柴就背回了家,本想着吃点早饭后,就可以和同村的女孩一起出去玩了,而妈妈又说让她去压棉,家里的棉被、棉袄需要填点新棉绒。她就顺从的答应了,背着半袋不算沉的棉花心有埋怨的去了五里之外的一个村庄,是有专门压棉厂子的村庄。
到得压棉厂的地方,已经快接近中午了。她排着长队耐心地等着,无论是耐心与不耐心,都必须等,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完不成母亲交给的任务,恐怕回家吃饭也成个问题。
太阳偏过了正上方,向西边斜靠了不少,她才真正地等到了。棉花不多,也是她自己曾经一个桃一个桃地摘下来的,想想过去,那种辛酸之苦无法自控,上了个小学三年级就被迫退学了,干起大人的活,累的要死要活,也没人可怜、安慰一声。她上边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下边一个妹妹,兄弟姐妹多,有她没她都是一个样,没有,倒是清闲,也不会在人间受诸多般的痛苦,有,还真当不如没有,没有父母的一点疼爱,连个玩艺都不如,让人无不心痒当痛。
她前面的那辆车终于开走了。她提着袋子向前挪了几步。压棉的人不屑地看了她一眼,提起棉花就向机器里面猛倒,机器立即发出难听的嗡嗡声,似乎机器的助威也是显示对她的不屑不睬。压棉人倒的过快,棉花洒落出一小堆,落在了迅速转动的胶带下面,她瞪了那人一眼,弓腰便去捡。在这时,千钧一发之时刻,厄运出现了,两个长辫中的一个搭上了皮胶带,头发辫子瞬间滚进了机器里面去了。她还来不及思考,来不及正视一下周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一眨眼就昏晕在了当场。
排队的人轰的一下围了过来,压棉人紧张地关上了机器,胶带啪叽几声,不动了,无息的叹息也没了。
“出人命了。”一个胖胖的中年妇女看到仰躺着的人头发去了一半,满头满脸尽是鲜血淋漓,拼命地叫了起来,“出人命了。出人命了。”
大家围成一团,紧张的气氛吓人。
她昏了过去,在有点知觉的时候,只感到身体一颠一颠的,犹如在山上挡秋千一样,来回摆动。她挣扎了一下,浑身无力,嘴里呻吟着:“棉花……棉……花……”声音太小,谁也听不清,就是听到了,也不会有人去理会,现在最为重要的是送往医院。
核桃园医院给她止住了血之后,立即叫了辆快车,把她送往了嘉祥县人民医院。一要补血,二要动手术,这在小医院是做不成的。
母女二人住进了像大杂院似的病房,连个床铺也没有了,只好在地下铺了个凉席,当个床了。平常,没给女儿多少温暖的母亲,现在泪流满面,心痛的很。
家里的高粱、小麦、玉米全都换成了看病的票,但仅能够治疗一下头皮,动手术根本不可能,连人都快要挨饿了。就这样,在县城住了个一个多月,体质恢复了几成,就回家养了。
就是这样,一半头皮没了,永远不会长头发了,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姑娘,那么年轻的姑娘,就这样没了健康完美的头发,让人痛惜,让人垂叹。
时过境迁,有了两个儿子,儿子也快长大了,而这头上偏偏出了毛病,“为什么早不出,晚不出,偏偏这个时候出呢?”问谁呢?老天能回答吗?
她想着想着,泪花打湿了脸颊。这一切谁能预料呢?人间祸福本来就难预料!
巨野永封湖依旧是耀眼光芒,那“天和亭”暗处的几行小字平添了几分苍茫之感。
“此地相会必有期,年年朝朝是今时。
它乡奔走徒留念,惟有此亭最相思。”
这四句话是临时的告别,还是永生永世的尾声;是临时的安慰,还是永生永世的留念。无人可知,岁月的歌声不能将它泯灭,时间的流水不能将它抹去,人的内心更不会让它变成追忆,而是要变成现实。为了这个期待,为了这几句话,为了这一天,齐雯雯早已等的不耐烦了。
六月十七日这天一大早,齐雯雯乘坐菏泽发往巨野的最早一班车,急切地来到了永封湖。
她怀着殷切的希望,希望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剑平,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她踏着木板桥,飞快地窜了过去,苗条的身姿在湖水上方就这么灵气一闪,就上岸了。她张开双目,失望的眼神凝固了。“天和亭”里哪里有人在?空荡荡无人影。她的心寒透了。在天和亭周边环看了一下,也是没有他的踪影,心更加寒了。她心中时时想着一句话,“我会坐在天和亭等你来。”可是,人影呢?“是不是我来早了?他还没到呢?”想到这,有那么点希望,她便进了天和亭,坐在椅邦上望穿着小道。
这种期待一直持续到烈日当头,还是没有他的人影。她恍惚地站了起来,扶住木柱,镇定了一下精神,又向前方望去,空落的木板桥似乎在摇晃,也在为她的痴呆麻木叹息生悯。脚步迈出天和亭,她围着亭子周围转了个圈,那几行小字模糊了,模糊的失去了任何迹象,她傻痴痴地摇了摇头,不相信地看着,深情,执著地看着,岁月的痕迹已经空白了,如一张白纸,如一潭清澈的湖水,什么也不见了?人生的长路已经断层了,她就被卡在这个关口上。
日光猛烈地刺痛了她的双眼,给了她一个晴天大雷,把她刺激醒了,脑子中盘桓着一个不祥的念头:“是不是他出事了?或者他家里出事了?”眼睛眨巴了几下,很感不妙,伸手掏出手机,便拨了剑平的号,一等二等,无人应答。挂死之后,又拨了他家的号码,也是一等二等,无人应答。她的心跳的更加厉害了,犹如火苗时熄时旺,犹如沸水时平时开,起伏荡漾个不停。现在的她,有点晕头转向了。为了他,她必须强支撑住身体。电话不通,他家的地址倒是记的一清二楚。她把包胡乱地整理了一下,也顺便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头发和衣服。完成这些之后,她就向汽车站跑去,做现在的汽车,到傍晚时分还能赶到那个青龙山脚下。
青龙山时阴时晴,飘忽不定。几朵黑云匆匆赶来,遮挡住了西下的红日,大地微显暗影,几秒过后,黑云渐渐远去,西下的红日又勃发红光,映照的西半空格外火亮,映照的山脚下的村庄似如深陷火海,一片红光。
齐雯雯打听来打听去,终于找到了门。她深深地舒了口气,提起勇气拍响了贾家禁闭的大门,心脏却仿佛跳到了嗓子眼上……
街坊邻舍却耐不住寂寞,七口八舌地瞎猜瞎议论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