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军史评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彭氏军史评论-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文系原创撰写,版权归作者彭志文所有,文中观点系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转载请署名作者。谢谢!)
北宋四大奸臣之杨戬到底是何许人?
    《水浒传》中描述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落草为寇,大都因为是四大奸臣当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才啸聚山林,权且聚义水泊梁山栖身。但历史上却不是这么回事,在北宋历史上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历代皇帝吸取了唐以来的藩镇割据,祸害亡国的教训。为了防备节度使拥兵自重,篡夺皇位。北宋朝廷任命不懂军事的文官甚至宦官来执掌兵权。因此北宋在对异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是历代封建王朝中最懦弱的一个朝代。徽宗年间确实奸臣当道,但并不是蔡高杨童这四大奸臣,最著名的权臣应该称为“宣和六贼”,是蔡京、王黼、蔡攸、童贯、杨戬、梁师成这六个人。
其中高俅高太尉确实是苏轼的学生,他并没有进入徽宗年间的朝廷的决策层,权力自然有限,他的恶行更还远算不上什么大奸大恶,连“宣和六贼”都够不上份量。许多的学者写下的为高俅鸣怨叫屈的文章已经不少了。我这里给大伙介绍的是各位不太熟悉的与神话传说中二郎神同名同姓的北宋末年的大太监杨戬。
在北宋的历史上关于杨戬在《宋史》中还专门有列传。杨戬很小的时候就做了太监,因为善于揣测皇上的心意,用现在的话叫是比较会来事,成为太监中的主管,深得徽宗的喜爱。被调到崇宁宫后,杨戬的地位及被宠信度进一步得到加大。帮助徽宗实现各种梦想,谄媚功夫堪称一流,什么搬运花石纲,大兴土木建造各种宫殿、杨戬都非常积极和卖力。
徽宗是一个风流皇帝,据《宣和遗事》中介绍,精力旺盛的徽宗时不时在东京城里逛逛窑子,当时叫瓦肆。徽宗勾搭上东京名妓李师师据说就是杨戬在中间拉的皮条。徽宗每次逛窑子大都是由杨戬作陪或打前站。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友谊是很容易在玩女人方面被进一步的强化的,不管他的身份是皇帝还是别的什么人。太监对徽宗的寻花问柳的嗜好没有任何的危害,很令人放心的。
徽宗在杨戬伴玩中得到了很多的";实惠";,为了感谢杨戬,徽宗让一个太监身份的人";立明堂,铸鼎鼐、起大晟府、龙德宫,皆为提举。";政和四年,杨戬已经官拜至彰化军节度使,手握重权,杨戬首创建立期门来行发号施令以巩固他的权力,其声势与当时的权臣梁师成不相伯仲。梁师成也是个太监,有“影子宰相”之称,杨戬能跟梁叫板,可见当时声望之隆。杨戬还曾历任镇安、清海、镇东三镇节度使,由检校少保升迁至太傅,其主张和想法影响着皇室的决策。
除了宣和六贼以外,还有";十恶";,指谭模、梁方平、兰从熙、王仍、张见道、邓文诰等宦官专权。杨戬、童贯等太监把持着朝政,成为大宋王朝的一种悲哀,这种很怪异现象是北宋末年朝纲腐败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小说家凌濛初的《二刻拍案惊奇》中就有一个艳情短篇说的是杨戬府中的侍妾与歌姬非常多,她们年方少艾,而杨戬又是个阉人,空闺难守,就设法把一名在馆中作门客的青年男子留在内室。后来杨戬发现秘密,把那男子抓获残酷地阉割。杨戬做阉割之活做得很漂亮。可见已所不欲则施之于人也。在《金瓶梅》中西门庆也是仗着杨戬的威风鱼肉乡里;《金屋梦》(又名《续金瓶梅》或《隔帘花影》)中也有他的影子。做太监的真的不是什么好人啊。
在《宋史》尤其提到一件事,有一个叫杜公才的胥吏替杨戬出了一个主意,“立法索民田契”,就是专门立了一个法令,向老百姓提出查阅土地的契约,因为许多人的土地是辗转转让的,或为开垦荒地而来,根本拿不出田契,杨戬则度地所出,增立赋租。始于汝州,浸淫于京东西、淮西北。。。皆勒民主佃。额一定后,虽冲荡回复不可减,号为“西城所”。杜公才这个建议让杨戬发了一笔横财,也成为杨戬的一项政绩。杜公才因此被杨戬提拔为观察使。
在《金瓶梅》中杨戬因为对北宋王朝进攻辽国的国策支持不力而遭到谪贬,成为了西门家族走向没落的起点。而在《水浒传》杨戬则因为对宋江、卢俊义的死负有责任,(是杨戬提出了在酒中放水银谋杀了玉麒麟卢俊义)而被徽宗责斥和谪贬。
但事实上是在宣和三年,杨戬才死掉的,据说是病死的。杨戬死后接替他的李彦又是一个宦官,比杨戬有过之无不及也,看来这宋徽宗整个都变了态了,所以想不亡国都不行了。靖康初年,徽宗的儿子钦宗即位后还下诏追封杨戬,赠予他太师的官爵,授予吴国公的爵位。当然杨戬生前一直被徽宗所重用,是“宣和六贼”中唯一善终的一个人。
( 本文系彭志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作者。)
悲情英雄李定国
    其实网络上纪念介绍李定国的文章已经很多了,再写他的事迹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我仔细研读了一番,发现其中真正写得比较全面的文章就不多了。谁叫他是个悲情英雄呢?而最近这段时间我对研究那些失败者很有兴趣,故而写成此文,潦表对这位英雄的一点敬意吧。
史书中对李定国的评价是“骁勇超逸,更称万人敌“。但他的身份真要一句话准确地定位起来却比较的困难,因为他曾是明朝末年反抗明朝的农民军大西军的著名将领,后来又为了抗清而拥戴了南明政权,被封为西宁王,为南明战斗到最后一息。在明朝末年就已经有人写过一首诗来怀念李定国,诗文是这样的:
凛凛孤忠志独坚,手持一木欲撑天。
磨盘战地人犹识,磷火常同日色鲜。
李定国,字宁宇,陕西延安绥德州人,但也有人说他是云南人,自幼就父母双亡,由一个陕西商人带到陕西延安绥德州。不管李定国是陕西人还是云南人,反正他的出身是很贫寒的。
1630年,张献忠在绥德北面的米脂县(也是李自成的家乡)起义,许多的饥民纷纷加入了农民军,当时只有十岁的李定国也在其中。张献忠经常教这些儿童练习骑射等杀敌本领,李定国表现得很优秀,被张献忠收为义子。
李定国从此跟随张献忠的农民军转战在四川、湖北等地,逐渐地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将领。在1641年2月21日,李定国率28骑用缴获的兵符骗开了城门攻破了襄阳,擒杀了襄阳王朱翊铭,迫使明朝的东阁大学士杨嗣昌自杀。
1643年5月,张献忠占领武昌,6月自称为“大西王”,这个时候的李定国开始独挡一面,他手下有2万军马。1644年11月,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张献忠册封了自己最信任的四个义子,孙可望为平东将军,李定国为安西将军,刘文绣为抚南将军,艾能奇为定北将军。从张献忠对四个义子的册封可以看出,他的想法是效仿刘邦、刘备以四川作为立国之本,再逐鹿中原。但是四川的重要性使当时南明政权也不会轻言放弃。
在清军还没有到来以前,南明和大西军在殊死地火拼,这也算是我们汉族政权的一个悲剧吧。李定国官拜安西将军,前军都督,在川北、川南等地作战。张献忠部被明朝杀得大败,丢失了重庆。1646年,趁火打劫的清军进攻四川。张献忠被迫放弃了成都。12月,在西充凤凰山的作战,张献忠不幸中箭被俘,惨遭清军杀死。
大西军呈现出树倒猢狲散的态势,只剩下不到5、6万人由孙可望、李定国等四人指挥。被迫向南撤退,有点“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味道,大西军攻破重庆,杀死明将曾英(系落水淹死),攻入贵州,一路所向披靡,1647年2月又攻入云南。
此时的云南正值少数民族地方官吏沙定洲叛乱,攻城陷府,明朝军队承现出土崩瓦解之势。大西军适时地打出了援助明军平叛的旗号,得到了明朝地主劣绅的支持,得以补充了兵饷和粮秣。孙可望等人指挥军队顺应民心,吊民伐罪,很快地击溃了沙定洲的叛军,收复了昆明。1647年4月,李定国独自领一支人马从昆明南下,追击沙定洲,将叛匪围困在临安。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攻坚战,终于生擒了沙定洲,把他押解到昆明处死。李定国因此而名声大噪,成为西南边陲的最知名的汉族将领,他的队伍也迅速地扩充,吸收了大量的彝族白族少数民族兵员,发展到五万多人,成为四支大西军中势力最强大的一支。
但在胜利的同时,对于大西军的领导权问题日益凸显地摆在人们的面前,张献忠的四个儿子各怀鬼胎,长子孙可望当仁不让地以继承人的身份自居,为了树立权威,对李定国采取杀一儆百的手段,找碴要当众杖责李定国,在众将的劝说下,李定国为了顾全大局,忍受了杀威棒的处罚。
1647年4月,大西军攻取了云南西部,生擒了明朝的名士杨知畏,孙可望没有杀他,以礼相待。大西军与明朝在云南出现了冰释前嫌,共同抗清的迹象。第二年,大西军事实上已控制了整个云南省。
1649年,孙可望派杨知畏去广东肇庆见南明皇帝永历帝,希望南明政府册封他为王。但南明政府的部分权臣反对册封孙可望为王,只册封孙可望为景国公,李定国、刘文秀等为侯爵。杨知畏无法回去交差,于是篡改诏书,封孙可望为平辽王。没想到,孙可望已经等不及了,扬言如果不封王就要进攻南明,离孙可望大军最近的明朝庆国公陈邦传很害怕,已经假传圣旨册封孙可望为秦王。结果双方作假的内幕同时被揭穿。
1650年8月,孙可望再次派人去南明政府,要求正式封他为秦王,被拒绝。9月,孙可望起兵进攻南明,亲率大军攻入贵州,夺取遵义和贵阳等重镇;刘文秀领兵攻入四川,李定国率部攻陷了贵州的安顺。11月,清军趁火打劫,进攻广东和广西,攻占广州和桂林。南明永历帝逃往南宁,这时才答应册封孙可望为冀王。孙可望予以拒绝,一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