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10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05年第10期-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燥热也不冷漠,不兴奋也不麻木;保持与个人相谐的诗性状态,客观、沉静地以灵动的语言驾驭思想潜入提升。
  
  2005年创作想法
  站在远处审视自己,是我愿意尝试的一种写作方式。我把我当作别人,试图看得清晰,像一个旁观者,不时发现另一个“我”。
  虽然写作渐渐成了我生命的诠释和养分,但我要使自己的姿态逐渐降低,不再被作为诗人的神圣假象所蒙蔽,让思想贴着地面走,让金子般停靠在灵魂底部的文字浮出水面。
  
  简介:沙戈,女,1966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参加十九届“青春诗会”,入围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入围2003年《诗刊》华文青年诗人奖,2003年《诗刊》中国年度最佳诗人提名,作品多次选入年度诗歌选集,出版诗集《梦中人》《沙戈诗选》。
  现在兰州某杂志社任职。


平原上的冻土
■ 肖 铁
  木柄的镐头  挥起  落下
  挥起  落下
  下面是平原上的冻土
  冻土里埋着  庄稼枯死的根
  
  疼痛  疼痛
  金属的镐头和冷硬的泥土  对话
  
  泥土拒绝镐头
  
  风钻进厚厚的棉衣  钻进手套  和鞋帽
  木柄的镐头挥动  再挥动  撕裂虎口
  每一次起落
  都有大片的白气从口中呼出……
  
  这是我的理念中  突然出现的
  关于爷爷的意象
  我在广东
  爷爷已死去多年
  埋葬他的那个地方叫白城牧场
  那个地方现在比过去还荒芜
  依旧有很多土里刨食的老人
  在冬天里躬着腰
  敲打着平原上的冻土……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充分认识到事物周围隐秘的热度使得事物并不仅仅是其自身,太阳、花草、树木和我们,本是在同一个本原中生长,并不仅仅面向此世界。在此世界中是美的,彼世界中也是美的。尽最大努力把我们短暂的物质存在赋予另外一个超越的维度,瞬霎和永恒合而为一,从而,我们的生命和诗歌就成为永恒存在的一部分。
  
  2005年创作的想法
  在对生活、情感碎片的梳理中自觉抵抗精神的绝望,在忧国忧民忧自然的状态中保持人格的相对独立和完整,在对异化的反讽式接受中担当存在的荒谬。在表面的平静和疏离中让生命意识随着年岁增长,并最大限度地融入诗歌。当切身的疼痛进入语言的过滤、保护和淡化时,同时承认和尊重语言的本体存在,把语言当作自身自足的东西。
  
  简介:肖铁,东北人,1969年出生,喜舞文弄墨,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报刊。在《绥芬河日报》《南方周末》打过工;2002年创办民报《先行者》(已停刊),2003年创办民刊《今朝》。著有诗集《2002~2003′肖铁诗歌年鉴》,散文集《爱是锁链和囚牢》等。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以前和现在
■ 阿 毛
  以前我走的路,都很平坦
  以前我走的路,都在生活的外面
  我整天写诗,做诗人
  我整天爱呀,做恋人
  还常常哭,流眼泪
  人们看我一脸痛苦
  其实,我那时多么幸福
  
  现在我走的路,都很坎坷
  现在我走的路,都在生活的里面
  我整天写字,做作家
  我整天做事,做俗人
  还常常笑,没眼泪
  人们看我一脸幸福
  其实,我现在多么痛苦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2004年发表的一些诗歌实现了我的一部分诗歌理想——在悲悯的情怀中,凸现人性、俗世里日渐麻木的柔情与疼痛。
  我的诗歌在俗世与梦想,自我与他人,高处和低处等面前,总是于激情澎湃处谨小慎微,于绵软、滑腻处见皮肤的纹理和筋凸;它们以女性的、个性化的沉静、细敏与从容,使当下的人性缺憾呈露,使心灵的疼痛得到抚慰。
  
  2005年创作想法
  坚持有难度的有意义的诗歌写作,决不写一首无病呻吟的诗歌。
  我希望我的每一首诗都是独特的。希望它们既是新生的,新鲜的,又是有长久生命力的。即便不是最优秀的,但也至少是好的,于某个非凡的层面打动人。
  
  简介:阿毛,女,1967年生。做过宣传干事、文学编辑。现为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参加《诗刊》社第二十届“青春诗会”。著有诗集《为水所伤》《至上的星星》,中短篇小说集《杯上的苹果》,长篇小说《谁带我回家》,散文集《影像的火车》等。


风中的柳树
■ 郁 金
  写下这一行时,我正在
  看一棵柳树。在我看来
  风中的柳树才更像一棵柳树
  你看,它的枝条指引着风
  在这黎明的河边,它还给
  几个晨练的老人指引着未来的去处
  
  风中的柳树,它让风有了形象
  它让风有了色彩,它让风有了未来
  它让我们发现
  风,原来,是绿色的
  人啊,是一棵怎样的柳树
  意识里发着什么芽,吹着
  什么样的风。更重要的
  是在怎样的风景里与风相遇
  
  如果没有风,不知这个世界
  又会是什么样子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人生的诘问和对生命的关怀。语言从容、沉稳、简约,在不动声色之中,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推展至深远的诗意之境。在深刻的生命细节里,建立起和这个世界的密切联系,发现寻常的物象里包容着更多的精神含量和浸入灵魂的东西。
  
  2005年创作想法
  读一些哲学方面的书,加强自我修炼。拟写作反映底层生活的系列诗歌《旧宫镇》。
  
  简介:郁金,原名吕国荣,1968年11月生于湖南祁东。作品散见《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北京文学》等报刊杂志,出版著作多种,多次获全国性文学奖,诗作入选各类年度选本。与友人共同主持歌民刊《行吟诗人》。财经作家、图书策划人。现居北京。


静物
■ 孟醒石
  桌布被她掀起来,很多东西散落到床上
  早晨起床时,被子没有叠。粉绿色的棉花被罩
  浅蓝色的褥子,残留着他们的身体
  在昨夜就已经降低的温度。被窝的一角
  有他蹬开的口子。他说:“热”。于是,他背转过身
  
  现在他出门了。她忽然想起什么
  她忽然想起什么就把桌布掀翻了
  那些杯子、苹果、香蕉、陶罐、盘子、还有一把水果刀
  明晃晃的,散落在床上
  
  幸好没有什么破碎
  幸好他不在家
  等他从外面回来,她已经出去
  床铺已经整理,一切恢复了往常。他打开灯
  坐回椅子上,看到了一个苹果
  一个有着她牙齿痕迹的苹果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因为在写作上过于虚弱,所以不敢去体会那种飞翔的感觉。只能是以记录片式日记式片段地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整理。不计较方法,惟求语言和心情的接近。稳稳当当的现身,争取不吓自己一跳。
  
  2005年创作想法:
  继续大型组诗《后北焦》的创作,不是一味追求规模,因后北焦是我的家乡——像贾平凹的商州,莫言的高密——是心灵最原始的案发现场。为了证明我的存在,无法回避它。我把与它有关的创作,都统一为这一母题。目前写了80多首,越写越感觉“真相”的重要,每一条线索都来之不易,所以不能着急,写一首算一首,耐心等待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简介:孟醒石,1977年1月1日生,河北无极人。1996年毕业于石家庄教育学院美术系。2001年冬开始诗歌创作,曾在《诗刊》《诗选刊》《星星》《诗歌月刊》等杂志发表诗歌,作品曾入选一些选本。现为石家庄日报社《女子文摘》杂志编辑。


在黄昏
■ 杨 键
  湖面是落日莫名的磅礴,
  无垠静卧在这里,
  像一根鞭子,
  抽打着我的心脏。
  
  如果万物和我都是梦,
  而我醒来,
  像绵绵细雨,
  似乎没有到来,似乎没有远去。
  
  所以,我轻轻地说:
  没有人束缚我们,但我们却在爱
  我们远远没有尝到
  放下的快乐。
  
  我们因舍弃在一切事物里
  凝成的力量——
  这太好了,我们在大地上四通八达,也万寿无疆,
  一切都成了我们的助手。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一年中我只有很少的时光可以进入明遗民所提示的共存亡的情怀。是啊,这种存亡与共乃是幸福的源泉。
  
  2005年创作想法
  诗,别无其他,牺牲而已,这是文明的实质。
  
  简介:杨键,安徽马鞍山人,1967年生。1986年习诗。1995年获首届刘丽安诗歌奖。2003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诗集《暮晚》。


生活
■ 娜 夜
  我珍爱过你
  像小时候珍爱一颗黑糖球
  舔一口  马上用糖纸包上
  再舔一口
  舔的越来越慢
  包的越来越快
  现在  只剩下我和糖纸了
  我必须忍住:忧伤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简约的风格和直接的力量。在这些诗里,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生活通向诗歌的隐秘渠道中,它们重新赢得了珍贵的感动能力。
  赞美中隐含祈祷。
  
  2005年创作想法
  依然是对生命体验的书写。
  
  简介:娜夜,女,满族,1963年生于辽宁兴城。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诗歌写作。出版诗集三部。
  现居兰州。在某新闻单位工作。


起风了
■ 草人儿
  天空随手扬起的灰尘
  告诉我
  起风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