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浮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生浮沉-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坐在饭桌上,张厂长再次举杯:“你今天讲得很好,让我们为了以后的发展干杯。”

    我也举起酒杯。

    “晓升经理,我感到你今天的讲话给我们一个新的感觉,那就是我们都要实实在在地做事情,任何的浮夸虚荣都是不好的。来吧,为了我们以后的成功干杯。”李玉平也敬我一杯。

    “晓升经理,一切都不用说了,全都在酒里了。”老谢就是这样用酒来代替一切表达。

    干杯吧,祝我们一切顺利,预祝公司业务兴旺发达。
第十五章
    我同外方的投资人通了电话,他们确认在十二月份来华参加我们这个合资公司的开业典礼。我们决定在那个时候,我们要请很多的领导和地方上的有关人士。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董事长兼厂长,他听后,非常地兴奋。具体的安排,我们就准备到那个时候再定。

    我们开始了合资公司成立来的第一个订单,产品是衬衫,所以没有逃脱原来这个厂子的老本行,所以我不是非常担心,毕竟这个厂子的产品也曾经是北京市的名牌,在八十年代末也曾经鼓噪一时。听着李玉平讲述他们那个时候的火暴,我也是为之感动,那个年代大家的热情是非常地高涨的。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的明争暗斗,加上车间发生了一次火灾,使得工厂的元气消失了,书记下台,安斗成了书记和厂长。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他们明显得跟不上了形势,所以厂子开始下滑,到了非常的边缘。

    我们的订单进行得非常地顺利,原料是由钱方提供的。他是我认识的面料供应商之一,而且是仅有的几个供应商之一。到了交货的时候,我们要求的是厂装,就是让集装箱来厂子里,由我们自己装。也许是在这个老的企业里,很少有集装箱来的缘故,所以大家此时此刻都非常地激动,我更加如此。这个是我第一次在自己管理的工厂里出货,也算是自己的成功一方面吧。我感到非常地自豪。这个集装箱的出运,也给那些观望和幸灾乐祸看笑话的人一个回击。我表面上从来不说什么别人的坏话的,但是从心底里还是在较劲,要让那些人好好看看我的能力,不论是管理还是经营,甚至是工作,都是非常务实的,同他们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来到厂子里的是一个四十英尺的集装箱,一个庞大的家伙。别看厂子的院子小,但是集装箱车的司机还是非常灵活地把车给倒到了成品库的门口。厂子里的几个搬运工把集装箱的门打开,然后就开始装箱子。秦丽华主动招来所有的管理人员参加助阵。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兴奋的笑脸和汗水。我为大家的支持而感动,为他们为了支持我而努力工作而感动,为了他们有那么一种齐心要把工厂搞好的热情和精神而感动。两个多小时的工作,集装箱就装完了,箱子尺寸计算得非常好,正好装到了门口。那几个工人又开始把门关上,然后就是把海关铅封给锁上。我在司机拿来的运单上签了字,其实我的签字要在平时没有什么,但是今天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我们这次是合资后的第一次发货。车走了,我看到大家还在大门口望着远去的车,久久的久久的……

    车间没有停,还在继续做着货,但是我感到我现在同以前不太一样,原因就是我的压力开始产生。订单没有是不可以的,刚刚开业,是不可能没有活干,让工人放假。别说我自己面子不能够过,就是董事长也不会干的。让我来的目的就是要我接到更加多的订单,让工厂不能够停下来,最后才是创造利润。可是我手头的订单明显地有些问题,就是跟不上。这个问题可是把我给难住了。好在我正在谈的一个出口意大利的丝绸衬衫,数量在十二万件,所以我还心里踏实一些,但是这个订单刚刚开始打样品,还没有最后定下来。无奈之余,我只好开始利用原厂的原辅料,做些自己设计的款式,看看能不能在内销市场上卖掉,这样也可以缓解一下资金的紧张。董事长是坚决支持我的做法,他对我说,不要想什么,东西放在库里也是没有用的,何不使用上,就是要同原厂的财务计算一下成本。我同意了,在没有足够的资金的情况下,使用原厂的原辅料到是一个好事情。我没有过多地讨论什么,在董事长的支持下,我们开始使用原厂里的原辅料。

    由于是刚刚建立,我的管理经验肯定是不够的,特别是服装厂的业务上,就不是简单地贸易公司,而是实际的加工,面对的是几百号的工人,所以我必须要对业务,特别是厂内的事物逐一进行了解,这样我才可以成为内行,不能够让别人说三道四。熟悉了生产流程是最为关键的,同时还要能够看到每个流程之中的问题,遇到了问题,要知道如何去解决。下一步就是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而不是要一成不变。我开始考虑每个部门的工作内容要彻底地分清楚,不要为一些事情而争来争去,造成工作上没有效率,而是浪费在无休止的讨论之中。

    车间记件这方面,我还是延续了过去的那一套,没有做什么改变,其原因就是我自己还没有彻底地搞清楚里面的事情。那么就只好按照李玉平的想法去做。原来车间有统计员,现在还有。每个月报上计算好的工人工资,由财务部发放。

    车间的人员安排,也是没有变化。每个组是两个组长,一个车间一个主任。

    这天,我们在一起吃饭。李薇和王师傅提出每条线要一个组长比较好,这样管理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否则组长的职责总是分得不清楚,组里出了问题不知道找谁。李玉平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她总是同别的人扭着劲儿。她坚持认为传统传下来的做法不能够改变。我没有听她,我还是非常相信北京来的师傅,所以我的观点倾向了李薇和王师傅一边。李玉平感到非常地气愤,但是表面上还是带着笑容。

    对于记件工资问题,我弟弟提出,可以把一件衣服的制作分成若干个程序,每个程序有时间限制,可以由技术部来测定,这个时间的计算是根据公司的整体费用和工人工资的平均底限来测算出来的。比如要求平均每月工资是四百元,就乘以记件工人的人数,就是这个公司要支付给车间的工资,用这个总的工资数额,恒定出每月要求完成的产量。我弟弟已经计算过,他告诉我应该零点零零三左右,也就是说每分钟要达到这个钱数。听起来,从计算公式来讲,有些复杂,但是道理是这样的,所以如果实施,就要给先行的体制进行大的动作。这个是一个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为了以后我们实现电脑化管理的前提条件。我敦促李玉平和李薇公共研究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的办法。

    根据现有的情况,我开始决定买电脑,一方面是让我弟弟能够采用电脑进行财务计算和出报表,另外就是考虑进行人事和工人工资的电脑化管理。我很清楚,这个是现在企业必须要做的,也是我们这个老企业进行改造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以效益求生存。

    我给我的大学同学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

    “喂,我找张明。”我说。

    “等一下。”对方是一个女人的声音。

    “喂,我是张明。”他的浑厚的男低音传了过来。

    “我是晓升,我听说你可以编电脑程序,是吗?”我问他。

    “简单的还可以。”

    “那就帮助我设计一个人事管理和记件工资管理的软件。”我直接地说。

    “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哪天你过来,告诉我一下。”他说。

    “好吧,我明天晚上找你去吧。”我说。

    “好的。”他把电话挂上了。

    他是我大学里非常要好的同学之一,在学校里的时候,他的学业是不错的,后来我们的北京同学里,就是他留在了大机关,他非常地聪明机敏,容易接近人。就是个人的婚姻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一问他,他也是回避不谈。其实他是非常外向的,不应该找不到老婆的,可就偏偏就是这样。但是他表面还是显得不急不慢的样子。
第十六章
    转天,我就到他那里。我们都吃过饭了,所以也没有什么客气的。就直接切入到了我们应该谈的话题。

    “这个想法在电脑里编个程序是非常简单的。坦率地讲比较专业。”他说。

    “是的,我就是想人事部可以每个月对人员进行调整,财务部要求每天对记件工资进行输入,到了月底就自动累加起来。最后发工资的时候,财务部就直接从电脑里调取花名册。有一点,对于管理人员的工资,我要进行直接控制。别的人不能进来。”我解释我的想法。

    “可以的。不过要给我一个月的时间。这些我只能够在业余时间完成。弄完了,我通知你。”他到是非常地简单。

    “可以。”我说。

    我们又聊了一会儿其他的事情,就离开了他。

    我的十二万件的丝绸衬衫订单进行得还是比较地顺利,从打样到客人的确认,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就基本上搞定了。尽管我原来做过真丝的服装的出口,有一定的经验,但是我们还是面对新的问题,那就是在北方地区还不是非常擅长做真丝类服装,特别是洗水处理上,必须要找到一家好的洗水厂,才可以达到客人要求的洗水程度要求。因此我的计划是有些冒险的,这个是成本高的订单,如果出了问题,我们企业也就完了,摆在我面前的困难是非常地严峻的。关于车间这一方面,我同李玉平进行了磋商,主要是考虑工人的适应程度以及机器设备的适应程度。考虑到平缝机有些老化有漏油的现象,我们强调工人要注意这个环节,另外要注意将机头用干净的布包住,避免油脏的问题。对于工人的适应程度,李玉平充满信心,认为没有什么问题,本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