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的艺术 -现代生活艺术 系列丛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求职的艺术 -现代生活艺术 系列丛书-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统计数据来看,近几年来,独资企业在立项总数和投资金额上呈明显上升趋势,超过了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的发展速度。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国外投资者希望在更大程度上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权,避免由于中方管理人员的介人而产生的一些不理想效果。
  事实证明,中、外管理人员在管理观念、方式和水平上都存在一定差异。
  表现为:
  (1)社会制度不同而导致的差异,主要反映在对员工的看法和态度上。
  (2)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平不同而导致的差异。
  (3)社会文化、民族习俗、思想观念的不同而导致的差异。
  双方的差异尽管存在,而且不小,但并非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双方精诚合作,取长补短,存同求异,那么彼此的差距可以慢慢地缩小。
  目前,合资企业可以从以下诸个方面入手:
  (1)吸取中华文化的优点,融东西文化于一体,使之成为一种新型文化,既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又有别于外来文化,而且能为企业员工接受。
  (2)中方人员应主动、积极地学习外国文化,运用〃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不懈地向外方人员介绍中华文化,达到互相学习,彼此沟通,缩小差距的目的。
  (3)在中方人员的选择上把好关,要选择了解外国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人员,同时也要选择悉知中国国情和民族文化的外方高级管理人员。领导层的共同语言越多,对合作越有利。
  如果能做到上面的这三点,合资企业中合作经营管理的现状将有希望大大改善。
  D.三资企业也有短处。
  〃三资热〃在我国目前已成为真正最炙手可热的大潮。各地关于三资企业的培训班也应运而生,报名点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但是,在热闹之下,群众只是更多地看到三资企业薪水高、流动性大、设施较先进、发展前景看好等表层有利的条件,往往因为被优点吸引而〃心向神往〃,从而忽视了三资企业的弊病。其实只要客观、冷静、清醒地分析三资企业,就会看到它的种种弊端、缺陷和不完善的地方。
  a.法规不完善,不配套。
  要走向现代化经济,加入国际市场竞争的一个必要前提是:中国必须制定并执行一系列完整的经济法规和政策。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目标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而且,我们目前的政策、法规还存在着种种漏洞,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这就成为造成三资企业种种弊病的原因之一。
  主要表现在:①钻现行政策、法规的漏洞,从事非法经营,牟取暴利,一旦露出马脚,又可利用〃三资企业〃的招牌,利用现行政策对它的优惠和保护,逃避制裁,或是减轻制裁。②利用腐败现象。利用某些腐化贪污,以权谋私的执法人员,彼此狼狈为好,串通一气,欺下瞒上,进行非法经营或偷、漏税。
  这一类三资企业,由于管理上、财务上的见不得光,因而在招工、晋升时,靠的不是正当的才能,而是靠的关系、靠山、手腕等〃才能〃。由此导致的不公平竞争,是再所难免的。
  b.对口人才的严重匮乏。
  通常,三资企业的技术、设施比国内同行业企业在技术、设备上要高出一筹,其产品也将含一定的外销比例。所以,三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如求才若渴。
  三资企业在队海外带技术、设备的同时,一般不再带大批人马入境。因为:三资企业在中国经营,主要看重的就是中国的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这样可达降低成本的目的。如果还带大批人马,企业必将为此支付大批薪金,也是失去其投资的本来意义。境外人才对中国国情不了解,在一个人生地下熟的环境,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适应中国的一切,相比之下,中国本地的雇员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很容易打开局面。
  因此,三资企业乐于就地取〃才〃。
  但是,中国现有的人才与三资企业所需的人才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日前国内对人才的概念,仍较大程度上局限于受过正规系统的高等教育,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知识分子这一层上,而对实际工作能力、经验重视未达到应有的程度。
  再者,市场经济是在这短短几年内建立起来的,而几十年来,重学术研究,轻实用技能的学院化教育,培养的恰是一批理论研究人才,知识结构陈旧,商业人才、市场人才缺乏。这些人才正是三资企业亟需的。
  常常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令人心焦的现象:一方面,各省、市的人才交流中心有大量的人才登记注册;每一次〃人才交流会〃怀揣各种文凭的人才济济一堂;另一方面,三资企业招聘人员却觅才若渴,心急如焚。这便是人才不对口的现象。
  c.在用人上,普遍出现任人唯亲现象。
  自古开明的君主都知道〃任人唯贤〃。而三资企业却普遍出现任人唯亲之怪现象,这里有一些原因的。
  这种现象在台资、港资企业比较严重。原因是:受中国传统的血缘、地域观念的影响;海峡两岸原有青干丝万缕的联系。港、台胞来大陆后,多少会遇上老友亲朋。于是按中国人的人之常情:近水楼台先得月;某些台、港商对大陆的政策仍心有余悸,任用亲友能使他们稍为宽心。
  当然,其宫三资企业,并不是没育任人唯亲的现象。由于人才的匮乏,只好求其次,任用亲友,可靠性大,肥水不流外人田。从稳坐交椅的角度来考虑,中方代理人自然希望〃沾亲带故〃,培植自己的心腹。其它则或是因为面子难抹,顺水推舟或是因为从事不法经营同在一条贼船上,这样好同舟共济,一致对外。
  任人唯亲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有些并非不知,却已是欲罢不能了。有的则抱着维持现状的态度,以求站稳脚跟,等局面安定后再设法以新替旧。
  d.中外合资造成的种种弊病。
  从经济发展的需要上看,中国早就应该脐身国际竞争的大舞台。然而从现实条件上看,我们在设施、人员的素质、资金、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加入国际市场竞争,加入关贸总协定都有准备不充分的问题。
  然而反过来看,中国只有进入国际社会经济圈,才能迅速有效地解决上面的那些问题。
  现在的种种不足给进入国际经济圈造成了困难,但是又只有早日进入国际经济圈,才能实现经济的腾飞。用逻辑学的术语说,它是一个两难推理。
  关起国门,等准备好了,再进军国际市场,这是不切实际的,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就目前中国的三资企业而言,其优势在于能利用引进的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结合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从而生产出高质低价的产品,打进国际市场。
  其劣势在于国民素质的低下方面。现在,中国的国民素质还不是很高,不能完全吸收外方的先进技术,不适应西方的管理形式,反而吸收了一些不良的经济观念和文化形态。因此,合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外两方弊病衍生的〃经济怪物〃。
  三资企业并不是很完善。有我们在政策、引导上的不足,也有两方管理者的不利。公司人员在上班时吃喝玩耍、聊天,甚至调情,暗地里坑蒙拐骗,假公济私,拉帮结派等事也时有所闻。
  另一方面,三资企业的外方人员有一种优越感,自以为高人一等,常对中方人员侮辱、鄙视,甚至勾引、调戏。而中方人员往往畏其权势或有利可图,或是不懂得以法律自卫,只好忍气吞声。有的人则狐假虎威,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下属。此种上行下效的现象产生的不良后果可想而知。
  e.安全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近,新闻界对三资企业发生严重生产事故的事情时有报道。尤其是中小型的三资企业,常发生生产事故,其势态呈明显上升趋势。
  三资企业发展迅猛,因而不少相应的配套设施不能及时跟上,安全生产方面存在不少隐患,对员工的安全构成威胁。
  一些三资企业不熟悉中国关于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甚者一无所知。有个别企业职工劳动环境差,安全生产的问题处于无人过问的状况。
  E.听听三资人的感受。
  不久前,河海大学发动学生对三资企业搞了一次调查。
  这次调查的对象是:上海市纺织、机电、医药、轻工、二轻、化工、仪表、汽车、船舶、计算机和基金会等十一个局和公司下属的五十家合资企业的员工。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到三资企业员工们的切身感受,这对大家做好应聘前的思想准备是有利的。被调查的大部分认为,目前合资企业现存三大主要问题:
  (1)铁箍般的制度让人难受。
  绝大部分合资企业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而且,管理敢动真格的。
  因此,36.7%的被调查者认为〃制度太严,让人难受〃,〃管头管脚〃,〃有夫人格,无法忍受〃。其中 35 岁以下的生产一线员工有 50%对这种紧张严格的管理制度表示不满。所以,有不少的员工在这一点上留恋原国营企业。
  (2)合资企业的干群关系疏远了。
  在调查中,回答〃您认为现在企业领导比合资前是否更可接近〃这一问题时,有 33%的员工认为〃比合资前难以接近〃。
  在回答〃企业领导是否关心你的工作、生活等情况〃一问时,31%的员工认为〃关心不够,很少问及〃,22.4%的员工回答:〃不关心,从未过问。〃还有不少员工认为〃有话无处说〃,〃有话难说〃,〃说了也没用〃。
  (3)劳动报酬低于劳动量的输出。
  三资企业的运作效率高。但员工的收入虽大大高于全民或集体企业,但仍有不少员工对此表示不满。长时间在国营、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