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连战大陆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71-连战大陆行-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位负责人说,我会一再表明,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涵义。    
    这位负责人说,我会提出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已经引起台湾同胞的极大关注。8月1日,台湾有关方面就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我会商谈事务性协议时有关“一个中国”涵义问题做出的“结论”中,确认“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我会认为,明确这一点,对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表明,在事务性商谈中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已成为海峡两岸的共识。当然,我会不同意台湾有关方面对“一个中国”涵义的理解。我们主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的立场是一贯的。    
    这位负责人最后表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主张,我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在上述“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这一共识的基础上,应迅速恢复并推进事务性商谈,争取积极的成果,以保障两岸同胞的正当权益,并为海峡两岸合作、振兴中华和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第五部分:西安之旅“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1987年底,长达30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两会在香港商谈中,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公证书使用)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海协的基本态度是,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协商。    
    在香港商谈中,海协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湾海基会也根据“国统会”的结论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方虽然也同意两岸公证书使用是中国内部的事务,双方均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表达了谋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但在文字表述方案上,两会很难达成一致。在会谈即将结束时,海基会代表又增提了3种表述方式,并拿出了他们的最后表述内容:“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惟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还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海协代表表示这是此次商谈的主要成果,等把海基会的建议与具体表述内容报告后再正式答复。    
    香港商谈结束后不久,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正式致函台湾海基会表示,“在这次工作性商谈中,贵会代表建议在相互谅解的前提下,采用贵我两会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并提出了具体表述内容,其中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海协的函后并附上了海基会最后提供的表述方案。12月3日,海基会回函海协,对达成共识未表示异议。至此,关于一个中国原则表述问题的讨论,以形成双方相互接受的两段具体表述内容为结果而告一段落。    
    “九二共识”为两会商谈和“汪辜会谈”奠定了基础。1993年4月27日上午10时,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海皇大厦正式举行。会谈举行了两天,汪道涵会长和辜振甫董事长展现了高度的智慧,克服会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促成会谈顺利举行,签署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等四项协议。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连战在上海机场致辞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行,5月1日下午17时左右抵达上海浦东机场,他在小雨中发表简短感言,连用两次“非常地不敢当”对在雨中久候的人们抱歉。以下是连战讲话全文:    
    范秘书长、杨先生、吴副秘书长、叶会长,各位台湾企业的许多领导人,各位媒体的朋友,各位好朋友,非常感谢这次到上海来访问,承蒙各位在这样有点寒冷阴雨的天气里,在这里久等,实在是非常的不敢当、非常地感谢、非常地感激,也非常非常地感动。    
    因为天气我本来在这里准备了一个相当有内容的演讲,但是现在不要讲了,我预备明天在一个地方有一个公开的、心得的报告。    
    那么,在这里我想上海已经是多年没有来,59年前我来过这里,所以有太多的事情可以看、可以学习、可以了解,尤其对我们台湾工商企业界在长江三角洲这个地区他们贡献、服务,他们各种的情况,也希望借此机会多加了解。    
    我再一次祝福所有的好朋友们,谢谢你们在这样的天气,我实在是非常地不敢当,也谢谢各位媒体,谢谢你们这样久候,这样的等待,谢谢大家,祝福大家,谢谢你们。    
    


第六部分:上海之旅陈良宇会见访问团

    陈良宇会见访问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5月1日晚会见并宴请了访问团一行。    
    陈良宇说,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岸人民受阻于一湾浅浅的海峡,遥相互望、深情呼唤,饱尝了分离的思念和痛苦的煎熬。这次连战主席率中国国民党访问团来大陆访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当前两岸关系中的一件大事。特别是在北京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主席举行了会谈,发表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他说,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上海与台湾两地经贸合作和民间交往日趋活跃。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生活环境、投资环境和法制环境日趋改善,上海已成为台湾同胞在祖国大陆投资、经商、就学、置业的集中区域,也成为海峡两岸民众合作交流的热点区域。相信连战主席和国民党大陆访问团的来访,必将进一步推动上海与台湾两地的交流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连战表示,两岸关系是整个区域乃至全球非常重视的问题,国民党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岸建立互惠互助、共存双赢的关系。1992年,两岸排除万难达成了“九二共识”,1993年辜振甫和汪道涵在新加坡举行了会谈,打破了两岸40多年来的僵局。1998年,辜振甫来到上海会见汪道涵,并到北京会见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这次访问意义重大,因为两岸沟通不再需要通过第三地。但随后的发展事与愿违。    
    连战说,过去没有办法改变,能改变的还是未来。面对当前,面对现在,共同开创未来,这是最值得我们努力的方向。两岸可以共创和平,两岸可以共谋发展,两岸当然也可以共享繁荣。    
    连战说,抗战胜利后他曾在上海江湾住了近一年时间,但今天的上海与当年的印象已完全不同,他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井然有序、可以发挥巨大动力的上海。因此,他特别用两句诗来表达感受:“十里洋场今胜昔,梦回江湾两岸情”。    
    会见结束后,陈良宇向连战夫妇和访问团赠送了《淳化阁帖》最善本、中国四大古典名著邮票集以及丝绸等礼品。连战向陈良宇回赠了祖父撰写的《台湾通史》和自己的著作《改变,才有希望》,以及祝愿上海振兴腾飞的琉璃艺术品“希望”。    
    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韩正、罗世谦,中共中央台办副主任李炳才等参加了会见和宴请。    
    夜游黄浦江    
    “十里洋场今胜昔,梦回江湾两岸情!”连战5月1日晚在上海黄浦江畔发出如是感慨。晚宴之后,连战一行旋即登上黄浦江上最著名的游船———风采号,开始了他的沪上“寻梦”之旅。    
    在连战个人看来,黄浦江对其有特殊的意义,因为59年前,他还是一名少年时就是从上海黄浦江坐船出发前往台湾的,这一去就是近一个“甲子”,多少让他不甚唏嘘。    
    当晚近10时,在富有江南风韵的民乐演奏《花好月圆》和《紫竹调》的伴奏下,连战夫妇坐船眺望两岸夜景,当船行至和平饭店时,连战主动起身远眺。此处乃是1998年汪辜上海会谈所在。    
    当岸边市民发现连战一行夜游浦江时,主动向游船挥手,连战也积极回应,还走到顶层与市民打招呼。    
    席间,当民乐团的小演员奏响陕西民调《黄土情》时,连战夫妇备感亲切,连夫人还起身与演奏的小女孩合影留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