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连战大陆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71-连战大陆行-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有利于两岸交流    
    在记者会上,王在希还就两岸“三通”、台湾以适当身份参加国际活动等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在回答有关两岸“三通”问题时,王在希说,关于“三通”,我们的态度一直非常明确。我们希望在目前形势下,由两岸的民间行业组织出面来协商航空、航海“三通”问题。我们希望尽快实现航空、航海“三通”。王在希还表示,今年首次实现了台商春节包机双向对飞,现在正在努力推动台商春节包机向着“节日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实际上也是朝着“三通”的大目标在努力。针对开放大陆居民到台湾观光旅游的问题,王在希表示,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有利于两岸人民的交流和往来,也有利于两岸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宣布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后,具体事务将由旅游部门组织实施。    
    有台湾记者问,国共两党“会谈新闻公报”提到,要优先讨论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活动。世卫组织5月16日即将召开年会,台湾将以“台湾疾病管制局”名义参与,大陆方面对此有何看法?    
    王在希回答,关于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活动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曾经提到,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我们可以商谈台湾地区在国际社会与其地位相适应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活动空间问题。此次胡锦涛总书记和连战主席的“会谈新闻公报”,再次提到在促进两岸恢复协商之后,可以优先讨论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活动的问题。我们愿意为台湾的医疗卫生专家学者参与世卫组织活动提供方便。应该说“会谈新闻公报”对这个问题比以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也更加具体。    
    大陆赠送大熊猫给台湾同胞绝非“统战”     
    王在希说,熊猫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深受海内外中华儿女和全世界人民的珍爱。台湾同胞也一直希望能够亲眼目睹大熊猫的风采。多年来大陆一直怀有向台湾赠送熊猫的心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王在希说,现在,我们认为条件和时机比较成熟了,因此,今天上午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先生受委托宣布,向台湾赠送一对大熊猫,并且表示希望连战主席和国民党、宋楚瑜主席和亲民党,以及台湾社会各界的朋友共同促成此事。因此,大陆同胞向台湾送熊猫绝对不是统战。    
    王在希表示,希望台湾主管部门能够考虑广大台湾同胞的热切期盼,在大陆人民向台湾同胞赠送熊猫这个问题上,予以合作,提供各种方便,不要人为设置障碍。    
    对于台北市长马英九表示将向大陆回赠猕猴一事,王在希表示,相信大陆同胞会同样感到高兴,并表示欢迎。    
    连战大陆行的启示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对大陆的访问已经受到举世关注。连战将在大陆看到什么?将与胡锦涛总书记谈些什么?回台湾时能带回什么?对连主席的这次访问,抱怎样的期待值比较恰当?做什么样的评价比较贴切?对这些见仁见智的问题,笔者也正在寻求答案。不过,从主客方有关人士的谈话中,笔者感到双方已经建立了三项默契,而所有问题的答案其实已经蕴含在其中,试述如下:    
    面向未来而非过去    
    国共两党的领导人在时隔60年后(从1945年重庆谈判起算)重新坐到一起对话协商,所讨论的问题应当不是“了结旧账”,而是“规划未来”,基本的关注方向不是“怀旧”,而是“瞻前”。有评论说连战的来访是要“终结国共两党的历史恩怨”、“是国共内战终止的标志”,这些说法出自对国共关系历史之“自然联想”,也不能算错。不过在笔者看来,所谓“历史恩怨”其实早已经“了结”得差不多了,如果说还有残余的话,在现实政治中也没有多少分量。而“国共和谈”也变成了一个必须审慎使用的历史名词。    
    现今国共两党重新开启对话接触,是因为他们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都承认“九二共识”、都反对“台独”、都以统一为奋斗目标,都希望致力于两岸的和平稳定发展。至于两党以前的“恩”(两次合作)或“怨”(政争与内战),都不是今天要优先处理的问题,如果要处理,交给历史学家去处理就行了。连战先生强调,“此行抱持的态度,是期待摆脱过去的历史纠缠,两岸共同努力,互惠互助、共存共荣、走向和平的未来,并寻求如何基于现实,开创未来两岸互动关系。”连战的核心幕僚苏起先生解释说,“胡连会”将“不谈历史”、“不谈过去”,只会“展望两岸未来”。    
    有评论将连战祭拜中山陵、为祖母扫墓、重访母校等一系列活动称为“怀旧之旅”,其实这些活动所蕴含的意义远不止于“怀旧”,台湾最大在野党的主席在大陆从事这些活动,何尝不是借此向全世界表达两岸的血缘、亲缘、历史、文化“本属同根,不能割断”的道理。而只有以这个道理为双方共同维护的基础,两岸才有美好的未来可言。    
    


第七部分:热评如潮胸怀大局而非小利

    胸怀大局而非小利    
    这里的“大”,是指全球化的大趋势、两岸经济必然进一步整合的大趋势、两岸早晚将走向和解、统一的大趋势、中国必将兴旺发达的大趋势;这里的“小”,是指台湾岛内的权力格局和政治矛盾。有人说国共接触是要“刻意矮化台湾的公权力”、是“去政府化”,是“帮泛蓝竞选”,这是从“小”的视野看问题的典型表述。国民党方面已经表示,清楚了解“公权力”不在手上,所以连战将扮演的是“沟通”而非“谈判”角色,是要先跑“第一棒”,为今后愿意跑“第二棒”、“第三棒”的人创造条件。连先生本人已多次表明了将退休的愿望,此行目的完全是为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至于对岛内权力格局有何影响,甚至对国民党内的权力格局有何影响,都不在他的考虑之中,或者说不在其主要考虑范围之中。    
    就大陆方面而言,同台湾的政党接触主要着眼于是否“四个有利”,即胡锦涛总书记讲的“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对维护台海地区和平有利、对两岸关系发展与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祖国大陆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对于同什么人谈判,没有任何成见,也没有因为哪个人当权就不愿意谈。这里不存在大陆插手和介入岛内政争的问题,更不存在什么“把牌做给哪一边”的考虑。两岸之间多一些沟通的渠道总是会好一些,基于这样的考虑,大陆方面固然要同台湾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党共同推动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同时也密切注意民进党的变化哪怕是很微小的变化,力求“多一些沟通的渠道”,不管是什么人、什么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只要现在承认体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大陆都会一视同仁,对其作出正面响应,与之接触交往。    
    我们注意到,民进党对连战“大陆行”的态度也有了微妙的变化,从扬言要“法办”变为“祝福”,从反对连战“联共卖台”变为乐见连战“投石问路”,可见岛内权力之争的小格局终究敌不过两岸关系发展的大趋势。希望民进党在这场比胸襟、比气度的较量中,早日摆脱处处同大陆对抗的思维惯性,走出新路。正如陈云林所指出:如果民进党能放弃“台独党纲”,摆脱束缚,走出新路,我们与民进党交往也就不会有障碍,能出现这样的新局面,也必定是有利于两岸关系良性健康发展的。    
    意存长远而非眼前    
    许多人猜测连战这次来访“能拿到什么东西”,其实在笔者看来,既然江丙坤来访时已经取得了12项初步成果,在时间相隔不久后连战再来,其重点已经不在于能取得多少具体成果,而在于能为两岸关系的长期和平稳定有何贡献?连战已经表明他此行既不是来谈判也不是来签协议,所以要评论此行的成果和意义,必须用一种更长远的眼光来观察,而不可斤斤计较眼前取得了多少“让步”。    
    笔者以为,要达到“意存长远”的境界,首先,双方要对当前两岸关系的症结、今后努力的方向,双方保持良性互动关系应遵守的游戏规则等重大的、长远性的问题有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思考方向。第二,要保持“各自表述”的空间,营造出一种氛围,让不同的见解有在同一个平台上彼此交锋与互动的机会,它的表征就是“对话”。既然是“对话”,就必须接受彼此立场的歧异,有些一时难以下结论的问题就不必急着有结论。第三,要追求“创造性的模糊”,避开“挑衅性的清晰”,在当前两岸关系的情境中,任何一方都很难以“清晰表态”的方式做出原则性的让步,能找到某种模糊的方式,向对方传达诚意和善意、并让对方有某种想象空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只要让善意的对话能够持续下去,就有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    
    我们有理由期待,连战主席这次历史性的访问,必将在上述三个方面创造出两岸政治高层当面对话的良好范例,在保持“各自表述”空间的同时构建出两岸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思考方向,开拓出两岸党际互动的新途径,营造出两岸互惠互助、共存共荣、走向和平的氛围。这对于深化两岸的相互了解、缓解两岸僵局必将发生深远的影响。做到这些,也堪称为“重大突破”了。    
    众所周知,国共曾经是不共戴天的仇敌,而今连战在大陆受到最高规格的礼遇,就是因为双方的领导人都能做到面向未来、胸怀大局、意存长远,这三项默契本身就是连战此行的重大成果。不仅今后国共两党继续发展关系要坚持这三项默契,而且其他政党要在两岸关系上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