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86-神奇的学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486-神奇的学习-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孩子潜心专注于某一件事情的时候给孩子泼冷水。    
    再过了一天,又看到他坐在积木旁边翻那套《西游记》,一副乐不可支的样子,嘴里“嗷嗷”发出“怪声”,我就忍不住说了一句:“你看了多少遍了,怎么老看?有那个功夫,你看点别的不行啊?”    
    “就要看!”他白了我一眼,换了个姿势接着翻《西游记》。    
    我心想,不行,这件事我要采取一个措施压制一下。    
    趁着整理家务的机会,我把那套画本捆在一起,和家里的一些旧物品一起放到了储物间里。    
    果然,张炘炀放学后回到家里,又寻摸那套《西游记》,找了半天没有找见。跑来问我,我的头摇得像拨郎鼓一样,一口咬定没看见,真的没有看见。    
    炘炀一边咕哝着“到哪去了”,一边找了一本别的书来看。幸好他不再追究了,不然又要一阵闹腾。    
    我采取这个措施,是背着这个孩子的。出发点和方式可能有欠考虑之处,我当时这么做,只是朦朦胧胧有这么一种感觉:我不希望他迷上什么东西,虽然我不是很了解他的内心是怎么想的。    
    过去听戏有戏迷,听说书的有书迷;现在上网有网络迷,看武侠书武侠片的有武侠迷。虽然二者之间不能这样简单比较,但我既然抱定了希望他的知识涉猎面从“广”和“博”方面发展的想法,我就对他“安营扎寨”过早地迷上一本书的苗头特别注意。    
    现在回忆起这个事情,我也是持着一个两头分析的态度的。藏起《西游记》这个举动,如果火候没有把握好,很有可能导致压抑孩子的天性的负面结果。放任他去迷那套书,可能关系也不大。    
    但我觉得我这个干预的举动,并没有压制孩子的天性。鼓励张炘炀广泛阅读这个大方向,我是一直坚持下来的。我支持他读《西游记》,但忧心他会迷下去,所以把书藏起来,可能这个举动过于武断,兴许孩子在往下琢磨一些事呢。但我的总体思路是没有错的,他可以读过《西游记》之后再读点别的新货色,我希望他接受知识扩大阅读面的线路是辐射性、外延性发展的。绝大多数事情上,我是很尊重他的。    
    我前面提到过我对待他玩积木的放任态度,有的人可能问:“对了,孩子迷上一件东西是正常的,他玩积木还不是一种‘迷’,你让他随便玩积木,又把他看的画本锁起来,听上去有矛盾,这个道理说不通。”    
    我认为没有什么说不通的,玩积木是一种娱乐,带有启迪智力,开发脑筋的功能。看画本是兼有学习和娱乐功能的,我从学习新知识这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他毕竟那么小,看了《西游记》,满心喜欢,到这个程度也就差不多了。况且我又不是像《在人间》里面那个女主人扼杀少年高尔基的读书那样粗暴地对待张炘炀,我看他迷得有点过头了,就悄悄地把书给他藏起来,行为虽然不怎么光明磊落,但总算得上是用心良苦吧。    
    对于张炘炀的个人小天地——比如说玩积木,我一直是小心伺候,甚至是“过度纵容”的。他从玩积木中琢磨出什么,那是他的事。他时不时在玩积木过程透露出“城堡二期工程”、“恐龙入侵”这些信息,甚至还从搭建积木中引申出“穷人区”“富人区”等社会性时事性很强的话题,我只会嘿嘿点头,这个方面的交流父子俩共同语言比较少,我承认这方面我是门外汉。    
    可是我懂得一点,他沉迷于个人天地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在他上大学的时候还发生过一件事,炘炀母亲不小心把积木的包装袋弄丢了。这一下他不干了,又是疯找又是咆哮。我看不下去,就说:一个包装袋嘛,丢了就丢了,咱们换一个袋来包装成不成?    
    “不行就是不行!这个袋是配这个积木的,别的袋不能代替!”    
    他又闹又嚷,又发现另一个包装袋的扣子也掉了,又满屋找那个扣子。    
    我悄悄地跟他妈说:看吧,又是个教训吧。以后他的玩具,咱碰都不要碰。    
    炘炀母亲咬着牙说:我恨不得砸他两下!    
    恨归恨,安慰还是要安慰的,反正对待他的玩方面,我们当家长的基本上是90%对他让步。    
    除了干预他迷上一种单纯的读物,我还有另外一个自己咂摸出来“奇谈怪论”,那就是“睡多了就不聪明”了。    
    同样,从张炘炀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给他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从来都不会因为心疼孩子而纵容他早上的赖床行为,或者允许他很晚了还不去睡。    
    肯定有很多家长认为我对孩子太严苛了,不让他读自己喜欢的书,不让他睡懒觉,这个爸爸当得也太狠心了吧?    
    很多习惯在一开始培养的时候,可能孩子会有一个比较苦的阶段,比如按时起床和睡觉。但是一旦好的习惯养成,他就会觉得不仅不苦,反而做起来很顺理成章,快快乐乐。    
    而且按照我的看法,即使是小孩子,家长也不能纵容他的惰性。我常对张炘炀说,“不能睡懒觉,睡太多就不聪明了。”这个说法是个“土”说法,但我觉得从理论上讲它有它的正确性。    
    我本人是个苦出身,很少把自己长年形成的吃苦耐劳的习惯强加给孩子,也不会去剥夺孩子的睡眠时间。惟独在这件事上我要把这个观念告诉张炘炀,这个说法可能缺乏科学性,是本人的偏方,但从培养好的作息习惯方面看,偏方不“偏”,戒除散漫,不能以“孩子小”作为托词疏于管理。    
    事实上,张炘炀偶尔睡睡懒觉的毛病并没有因为我的强调而彻底改正了,孩子嘛,免不了有个反复性。这一点我也理解,有什么办法呢?只有不断收收放放,掌握一定的灵活性。


7到8岁:学习主体性是这样创建起来的从不“告诉孩子你真棒”

    对待他的学习管理上,我本着“外圆内方”的原则,从小学开始到高考,给他造成的感觉是他本人在掌握学习节奏和进度,我只扮演“服务员”和“陪学”的角色。而事实上主导角色是我,只是这一点张炘炀感觉不到而已,这可以说是本人颇为自豪的一个“境界”,达到这种境界,我也有我的一套章法——    
    寓管理于无形,不闻风声雨声。    
    不搞态度整顿,随玩随学不论。    
    不搞物质刺激,淡化表扬批评。    
    适当来点加码,培养学习精神。    
    “寓管理于无形”指的是:我把帮助他学习和带他遛弯、玩耍当作互相冲突的事,从不正颜厉色,让他感觉不到学习任务是压过来的。我在为他布置学习时,总是用协商、开导的口气。学习目标我掌握于心,他掌握知识到什么程度,我心里有数即可。从来不会说“最近有点松劲啊”“你这孩子有点不自觉啊”诸如此类的话。我心里总有这么一个念头:孩子年龄小,学习是额外的,“玩”才是正事。随时对自己念叨这一点,就可以做到永远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的学习。故有“不搞态度整顿,随玩随学不论”一说。    
    “不闻风声雨声”,这也是我的一个重要心得,这句的意思不是让他“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对他实行必要的信息封锁。比如,他跳级时,老师有什么不同意见,家长遇到了什么麻烦。又比如他成绩出现滑坡(以初中阶段最为典型),老师着急得要命,家长也着急,但是我们就是让他感觉不到这种变化。根本不给他透露任何诸如“你跟不上了”“你掉队了”之类的信息。让他永远感觉到一切正常(只有一个例外,他考了前几名,他的名次上升了,这个信息要及时捅给他)。    
    “不搞物质刺激”好懂,“考上100给你多少钱”“考上多少名给你买什么”之类的话,是很多家长时不时挂在嘴上的。我家里不来这一套,但是我并不反对适当刺激一下,但对我儿子这种类型,我还是以精神鼓励为主。只有上大学的时候,张炘炀立志要拿奖学金,许诺我说:“我要拿到这笔钱,先还给你五十块……”你看这孩子,“物质刺激”倒过来了,他的证据心气还蛮高的,这让我感到高兴。    
    “淡化表扬批评”,这句话不太好懂,需要多说两句。其实,我“淡化表扬”做到了,“淡化批评”做得不是很好,他做得不好的时候我岂止是“批评”,把我惹急了我巴掌脚尖全上。但是,我从来没有因为学习上的原因对他动粗,从来没有因为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上的原因批评过他,顶多有时候急了说一声“你看你这孩子你妈在旁边听都整明白了你咋还不会呢”,话一出口就后悔,就此打住。我的“淡化表扬批评”,指的是:    
    一、从不“告诉孩子你真棒”,至少我不会片面理解它。我有一句口    
    头禅:“不该升表扬的绝不升表扬。”表扬要是“升”出来的,那就廉价了。我对张炘炀的表扬,顶多到“嗯,还可以”“还凑合”“这道题你做的还行”“这个卷子答得不错”这种程度。我这种不温不火的态度,炘炀母亲都有明显感觉,有时候跟我说笑时暗含怪我的意思:“你这人就这样,从来听不到你跟孩子说一句热络络的表扬话。”我也一笑,我就是这个风格。但是也有我的道理,家长以平常心对待成绩,时间一长,孩子也会受到熏陶,他会觉得“我强我好是正常的”,成绩往下掉才是不正常的。不是说要兼顾素质教育吗?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教育学上不是有一个术语叫“强大的人格”吗?这种“淡化表扬”也有助于孩子的人格强大。    
    二、不够表扬“升”表扬,是人们对赏识性教育的误解,做法也是错的。如果片面理解“告诉孩子你真棒”,刻意地去“做局”,有可能取得一时的效果,但不是最终办法。我不是不赞成赏识教育,但是赏识教育的前提是你必须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