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86-神奇的学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486-神奇的学习-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孩子读六年级时正是暑假刚过,所以在等待初中入学考试的同时,我们一边复习小学知识,一边学习新知识。一年后,2002年秋天,张炘炀顺利考入盘锦市第三初级中学。    
    刚入学及在就读过程中,由于和其他孩子年龄相差太大,一些老师和家长都对张炘炀的学习情况表示过怀疑。但是除了在初二末尾孩子的成绩有过一点起伏外,其他时间都是很稳定也很优秀。甚至最后那些怀疑的人也都不得不纷纷表示认同和佩服。    
    张炘炀的一大特点就是记忆力特别好,十几个英语单词,他看两遍就能记住。他也很会听课。班主任张老师说:“他会抓重点,并且能在书上或本子上做出标记。”因此初一念了半年,张炘炀就直接上了二年级。之后初二也是念了半年,就又升入了初三。一年后,张炘炀顺利毕业了。    
    在张炘炀读初中的时候,为了帮他准备奥林匹克化学竞赛,我在家为他辅导了高中化学。两本高中化学课本,孩子花了一个月时间就掌握得差不多了。一看效果不错,于是后来在他准备中考的半年内,我又陆陆续续教他学完了高中其他课程。    
    中考结束后,我们想办法让他和高三的学生一起参加了一场考试,孩子最后的成绩还说得过去。这让我一下子信心倍增,就此决定让张炘炀跳过高一和高二,直接读高三。    
    在高中三年级,经过一年的半封闭突击,张炘炀在2005年6月参加了高考,并顺利过关,成为了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如今回顾这些,我的心情已经平静。也许这是孩子创造的一个不大不小的人生战果,但无论如何,张炘炀现在也只有10岁,以后的路还很长。所以不管外界如何评说,我还是不会忘乎所以,在孩子真正独立之前照旧行使我的陪护责任,帮助他顺利地走上自己的成人自立之路。    
    张炘炀初步实现了超越,从媒体的反映来看,大多数的舆论还是持积极肯定的态度的。    
    然而,谁都不知道,10年以前,能不能怀上这个孩子,我们两口子曾经做了最悲观的估计。


“世上只有爸爸好”并非优生典型

    我爱人吴慧娟被医生确诊怀上孩子那天,我正在外地出差。我回到家里,看到我爱人激动不安的表情,看到街坊和亲朋好友们送来的水果补品什么的。一下就明白了:这回,是真的怀上了。    
    说实在的,当时的心绪实在是不太平静,甚至鼻子还有点发酸。    
    有一段时间,我几乎已经对生育不抱希望了。我和吴慧娟属于晚婚晚育的典型,我们两口子都是大学文化,彼此认识之前,我在承德工作,她在盘锦教中学。结婚以后,我也调到了盘锦,总的来说生活还是比较和美的。我这个人脾性比较急躁,按照我老熟人的说法,就是“比较固执”。但和我爱人在家里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磕磕绊绊。    
    可是婚后好几年里,我们两口子陷入一种烦恼中。    
    原因是什么呢?    
    现在说起来也没有什么难为情的,我们本来就属于晚婚,也到了育儿年龄。婚后几年里没有什么动静。一开始我也没有怎么重视:我小时候是受苦人出身,体格没有什么问题,又没有烟酒上的不良嗜好,生理上不大可能有什么毛病吧。心想不急,可是后来发现还是不大对劲,于是我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的结论是:精子成活率比较低,这是导致怀不上的原因。    
    一知道这个检查结果才有点发懵,看来不能盲目地凭主观判断自己身体没有问题。    
    “精子成活率低”的结论确实打蒙了我,但我并没有泄气。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听医生的话,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呗,那几年,我也吃了不少药,中医、西医都看过。我爱人也宽慰我:心理上不要有什么负担。    
    可是有一天她回来了,神情也挺发愁。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说:妇科检查的结果不好,医生发现她也有输卵管粘连的毛病。    
    这下子轮到我们两口子一起发愁了:真是祸不单行啊,是不是老天爷不高兴我们有这个孩子呀——当然,这个想法在我脑子里只是一闪。我闷坐了一会儿,马上宽慰我爱人:没事没事,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我不相信过不去这个坎。    
    话是这么说,内心还是有些惶惶然。还好,我们两口子有一个共同的优点:性格比较豁达。我就经常跟她开这种玩笑:要孩子可要做多方面的准备,不但是生理上营养要做一定准备,精神和灵魂上也要做准备呢。据说:父母的精气神会影响孩子的素质,咱们趁着这段时间,该积极治病就积极治病,该做精神世界上的准备也要行动起来。    
    我爱人苦笑:唉,你这个人就是穷作乐,孩子连个影都没有呢?还“精神和灵魂的准备”呢……    
    苦恼归苦恼,我们两口子在外面还是显得一点事都没有,该嘻嘻哈哈就嘻嘻哈哈,该散步就去散步。在心灵深处,我们还是挺虔诚地为这个孩子的到来做准备:看书,听音乐,表面上看像是穷作乐穷开心,目的还是放松自己,让自己在思想上不要背任何包袱。    
    从父母亲的状况上看,我这个孩子根本算不上早期培育上“优生”的典范。    
    这还不算,生下了这个孩子之后,还有一次打击在等着我们夫妻俩。    
    得知吴慧娟怀孕的消息后,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怀孕期间的身体检查都是在盘锦第二医院(油田医院)进行的。    
    在一般人的想像中,我们两口子好不容易得了个宝贝疙瘩,那肯定是比一般家庭更加精心准备,特别护理——可是在我的记忆中,我们的产育准备根本没有特别之处。我和她都是有工作的人,还要忙于上班。吴慧娟孕妊期间,也没有早早地休假,她在学校是业务骨干,脱不开身。回到家里,还要做饭(我做菜的手艺太一般,只能承担洗洗涮涮之类的粗活)。    
    我都记不得吴慧娟吃过什么特殊的补品,怀孕期间的伙食无非就是荤素搭配,多吃天然食品——像栗子、核桃什么的,多吃蔬菜水果。我和她都是劳动人民家庭出身,吃方面都不太讲究,到今天为止也是如此,有时工作太忙了,就在单位食堂买两个菜。吴慧娟爱吃青菜,只要有条件,她就拌一点有胡萝卜丝、香菜和白菜的拌生菜。    
    说到饮食搭配,惭愧得很,我们实在提供不出特殊的配方,我们家里的成员,烹调技能一般,跟许多普通老百姓家庭一样不讲究吃喝。    
    这种习惯可能也影响了后来的小炘炀,他在饮食方面也没有什么挑嘴的毛病——至于后来他“宣布”吃素,那是另外一个话题,我后面会详细地讲到这一点。    
    怀孕期间,两口子的情绪是比较爽朗的。毕竟这个孩子来之不易,我是带着一种感恩的心情接受这个现实的。    
    有必要把我的历程说两句,我家出生在农村,在我生长的那个时代,一个农村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是相当不容易的。很小的时候,我就萌发出要有出息的想法,我读书勤奋,有求知的热情,也不怕吃苦,自认为资质也不错,老师也比较喜欢我。那阵没有什么“知识改变命运”的清晰的理想,但思想意识大概还是大致相近的。    
    我是在1978年,也就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考上河北科技大学的。以后的经历并不辉煌,按别人对我的评价,我这个人口才不好,又不会“来事”,虽然在基层任劳任怨地干,但很多年下来,只是一个普通的机关干部。也有人问:张会祥,你后来把精力和热情倾注到孩子身上,让他小小年纪就创造奇迹,初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你这么做的动机,是不是有一种补偿心理在里面?    
    我的思想深处,没有这样的潜意识:想到自己不行了,才把出人头地的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总的来说,我和我爱人对人生、社会的看法都是比较淡泊的。我们都是大学文化,都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对生活没有什么抱怨的。因此,没有这样的心理:我曾经想怎么怎么样,这个目标在我这一代身上没有实现,那么我就要千方百计的要在后代身上实现。    
    后来的事实也是如此:我并没有强迫孩子去做这种跨越式学习的选择。只是因为我对这孩子的天资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对他的自学习惯加以了引导,以类似私塾式的“一对一”教育方法,让他顺利地通过了小学中学的课程,成为最年轻的大学生。我在这么做的时候,都是循序渐进,按照比较合理的步骤往前走的,没有头脑发热的成份在里面。联想到我小时侯,虽然别人都夸我是个读书的苗子,但父母根本没有那个条件来精心栽培你(辅导引导更谈不上)。而现在,家庭工作收入都比较稳定,所谓建功立业个人发展,到我这一步也算到头了,我即将有了自己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那都是未来的希望啊。我别的本事没有,精心自己的孩子,也算是为国家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一份职责吧。    
    老实说,我对培养自己的孩子是有自己的思想准备的。谈不上补偿心理,也压根没有打算让他以后轰动全国。但我的态度是比较郑重的,也许可以说是“宗教感”吧——这个孩子来得实在是不容易,在我们两口子几乎到了绝望的关口,才得到了这样一个好消息,从早期怀孕的不顺到“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难忘的经历对我的选择是一种推动。


“世上只有爸爸好”重视受孕瞬间的质量

    得知怀上孩子的消息,除了我们两口子激动不安之外,亲戚朋友邻里街坊也没有闲着。大家伙除了时不时到家里探访,送物送钱帮忙做事外,还七嘴八舌帮我们出主意做分析。    
    有的街坊说:从吴慧娟的各种姿态和气色、饮食偏好来看,这回怀上的一定是个女孩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