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86-神奇的学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486-神奇的学习-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来我跟一位老前辈提起这段哺育期的酸甜苦辣。这位老前辈说:母乳喂养应该提倡,但具体情况应该具体分析,也不一定强求一律。孩子喂母乳不是绝对的,我们辽宁的大名人张学良,生下的时候就碰上兵荒马乱,没办法,靠米汤喂养。后来张学良到处推广:大米熬汤是个好东西,特别是米汤上的那一层“米油”更是好东西,营养价值不亚于人乳牛乳!这位老前辈还说:也是你家张炘炀有福啊,我们盘锦的大米好(我没有做广告的意思),再加上牛奶喂养,孩子又不是先天不足的胚子。你就当是老天托福给你吧。    
    这个插曲,当然算不上什么经验之谈。张炘炀的幼年时代经历了这么一个营养闯关的过程——今天说起来轻松平常,在当年,做父母亲的确实提了一把汗,条件受局限,处处被动。    
    后来我们还是吸取了这个教训,早年母乳的欠缺虽然没有带来什么后果。但10多年来,张炘炀的日常食谱里,每天的牛奶是不能少的。这孩子喝牛奶成了习惯,水果也是每天到点就吃,我们这一点从不耽误。


“世上只有爸爸好”俯卧式姿势凝聚精气神

    我这个人在抚养孩子方面,并没有什么系统的知识,但我有一个特点:喜欢琢磨。10多年来,张炘炀的成长主要是我操持的,许多方式方法都是靠我自己琢磨出来的。    
    当然,我这种琢磨不是无根无芽的异想天开,那都是有一定依据的。    
    书本上的知识,报刊家政版、服务版上的有关育儿方面的文章,我都有兴趣看。现在书刊报纸上这一类的文章是铺天盖地,什么都有,自相矛盾的也有。    
    有一些“指南”性的文章,我读了会感到好玩,但如果当真要在孩子身上实验,我可不敢斗胆上阵。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苗苗,谁敢让孩子去尝试一种陌生的育儿方法呀。    
    我对这些报刊科普指导文章的态度是,不盲从,把了解这些知识当作的一种思维上的调剂。报纸上面介绍的方法再好再有趣,你没有条件去做到的,或者距你的经验太远,感到比较陌生的,你就不要贸然去尝试。    
    我这个人的性格基本上属于保守型的,有关幼教家教的新鲜知识,我也听了不少。但听归听,拿主意还得靠我自己。    
    但在小炘炀的婴幼儿时期,我读到了一篇关于“幼儿卧姿有利健康”的短文,感到它的分析能说服我。我当时对它的主要观点破天荒地全盘接受,大胆采用。    
    这篇短文介绍了西方比较流行的婴儿俯卧姿势。    
    文章说婴儿适当俯卧,这样做有利于身体健康。文章说:俯卧能形成结实、健美的颈子,发达的肌肉和丰满的胸部。俯卧时,脖子、肩膀、胸部、脊背、臀部、脚部等部位可以协调活动。    
    文章还从儿童心理生理发育方面分析的俯卧的好处:俯卧使婴儿紧贴床铺,感到安全,是消除婴儿不安的最佳方式,这篇文章还特别讲到:不要让婴儿俯卧在松软的棉被和枕头上,最好在硬板床上练习俯卧。    
    我开始实施这个俯卧办法时,炘炀的母亲还有点不大放心,“让这么小的孩子趴着,万一给憋了气怎么办?”    
    我说:“没事,你看他的小脸会自动地歪向一边,小家伙聪明着呢。”    
    为了以防万一,我在他俯卧的时候,一开始小心翼翼地照看,等他习惯了这种姿势,像游泳那样一蹬一刨的时候,我就放开手。等他自由活动,让他活动开。    
    只要他处在睡醒的状态,除了喂奶、换尿布、洗澡、抱起来活动的时间,我基本上都让他趴着。    
    当然,家长如果愿意试一试这种俯卧式,最好还是给孩子预备硬床和硬一点的垫补,以免孩子头埋在软枕头上,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生命危险。选择给孩子俯卧式的时候,家长最好在一边陪护。    
    以我的经验和判断,我觉得,俯卧式是有它内在的道理的。按照专家的说法是“激发婴儿的本能和生命潜能,培养婴儿的自立精神和积极进取精神”。我认为变一种说法就是,俯卧式有助于孩子较早的自我掌控平衡,能调动出小孩的精气神儿,较早树立起一种支配意念。    
    我老家是农村的,农村人带孩子是极其不讲究的,生下孩子时间不长,两口子还要下地干活。很多时间里孩子就在地上、灶灰乱爬乱动——当然,这么做也是生活困难所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从卫生、安全角度来看都是不可取的。但是你不能不承认,在粗陋的环境里成长出来的农村的幼儿,行动的能力比城里孩子略强一点,筋肉的发育也要好一些。    
    选择俯卧式的目的,当然主要不是让孩子锻炼筋肉。主要的是在无形中培植一种“意念”。事实上证明,我为炘炀选择了这样一种姿势,取得了明显的结果。    
    在他出生70多天的时候,有一天,我们两口子都没有留神,孩子晃着爬着,“叭”地一声从小床上掉到地面上了,我赶快跑过去抱住他。还好,摔得不疼,小家伙咧了咧嘴,就没事了。    
    这是个好的迹象,孩子会移动了——从那次掉到地上之后不久,孩子就能爬了。    
    关于这段时期的成长,炘炀的妈妈做了个笔记——    
    满月    
    身高:56公分,体重52kg,1995年8月8日。    
    100天    
    身高:62公分,体重6。8kg,1995年10月16日。    
    一周岁    
    身高:77公分,体重10kg,1996年7月8日。    
    一年趣事(一岁)    
    出生21天会笑。满月后即看得见悬挂在屋顶的气球和风铃。51天时就能翻身。百天时第一次去照相馆照相。3个月时能自己挪动身体。两个半月时从床上摔到地上,不久就会爬了。5个多月开始坐在小车里。4个多月开始添辅食,7个半月送托儿所,第一天哭得很厉害,第二天就好了,一逗就哭,且能坐了。8个月能扶东西站,很快能扶东西走,11个月能走,周岁时走得较稳了。孩子从小喜欢听音乐、看电视,特别爱看广告等,有时边看边哭。也喜欢听爸妈说唱。7月16日第一次回姥姥家,7月23日第一次回奶奶家,8月4日第一次去湖滨公园。    
    一年趣事(二岁)    
    1997年3月12日(周四)14时,第一次会说“拜拜”,并招手,当时妈妈、三姨、三姨父在场,14个月会跑。20个月会说话,21个月多一些就会背“咏鹅”和“锄禾”,还会说一些经常出现的广告词及简单的句子,并且从照片中能找到自己的亲人,1997年4月20日炀炀和爸爸先回姥家过“五·一”了,30日那天妈妈也去了。    
    ……炀炀特别喜欢看电视,电视节目的名称几乎都能说出,而且特别爱看音乐电视,唱歌也很有韵味。1997年10月3日,炀炀第一次会写字,会写“1”、“2”,此时一般的话都会说了,能认识100多个字,已初步识数。


“世上只有爸爸好”“天伦之乐”表象下可能埋藏的隐患

    炘炀幼年时期,面临的是这么一个家庭环境:    
    一、主要是由父母陪随,没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养的经历。    
    二、家境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普通工薪族,只能根据普通家庭的现有条件养育孩子。在有限的条件里,要给孩子富足感,光明感,让他走好人生第一程。    
    三、“世上只有爸爸好”——我这个说法绝没有挤兑张炘炀妈妈的意思,他妈妈比我事业有成。我所在的工厂效益不好,费了些心思,才调到街道办事处。基本上是个闲职。我个人发展也没有“更上一层楼”的雄心了,再加上单位领导也比较开明,支持我教育孩子。在各方面协调好关系的情况下,也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我做出了在我中年以后最重要的选择。尽我能力和精力,用家庭辅助教育的方式,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为国家社会间接地做一点贡献。    
    张炘炀童年成长面临的格局,可以说是非常单纯的。现在的小孩大多都有老人带养的经历,张炘炀没有这个经历,他的童年少了一些丰富的色调。但从积极的一面来看,缺乏老人带养,可能会避免一些不好的因素。避免了老人过分的溺爱,少了一些多头教育的摩擦和冲突。老人容易用经验代替科学,很多经验是过时的。老人带养孩子,省去了父母亲的一些负担,但也容易滋养父母推诿责任的心理,临到自己面对孩子时,不容易进入角色。专家们还指出了老人带孩子的另一个局限,老人“喜静懒动”的特点,和孩子活泼爱动的天性是矛盾的,一味依赖老人带孩子,孩子往往容易养成内向、不爱活动的习惯和生活方式,我认为也是有道理的。    
    炘炀当初没有被老人带过,并不是我们两口子刻意排斥老人才这么办的,主要是没有这个条件,我也不想对这一点进行拔高总结。现在的年轻夫妻大多数都有让老人带孩子的条件,这对孩子的童年环境也是一种调剂,但只能是一种调剂而已。绝不能把老人带孩子作为推卸责任的途径。    
    什么时候才是两口子养育孩子的最佳年龄段?这里提供我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三十养育是福,三十奔四(是)大福,    
    养儿别赶浪尖,早婚早育乐癫。    
    上亏父母精力,下亏关爱抚育,    
    只顾逍遥玩乐,半哄半推得过。    
    爷奶腿脚不便,满脑陈旧经验,    
    孩子浑然不觉,吃睡之外无学。    
    爷奶喜欢静图闲,儿孙膝下犯懒,    
    表面天伦至乐,实际埋下隐患。    
    启智后年再说,开发更是扯淡。    
    偶而出门转转,阳光雨露少沾。    
    更有一般害处:父母矫正已晚,    
    多少骄横子女,缘自爷奶宠惯,    
    亡羊补牢干涉,三代冲突难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