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以他的实力,当个庄家,翻云覆雨,又有何难!但他如果真那样做了,他也就不是比尔•;盖茨了。
广泛涉足,难免蜻蜓点水,把一件事做透,正是富人成功的秘诀。
第三章 穷人缺方法不要瞧不起小生意
很多穷人瞧不起小生意,但很多富人恰恰是做小生意的,只不过他做的不只是一个小生意,而是N个小生意的总和。
曾经的中国首富刘永好,是做猪饲料起家的!城里人别说是养猪,就是看一眼猪,都会觉得邋遢。猪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人的口腹之欲,所以猪只有变成肉了,新鲜干净地摆在市场上,才能被城里人正视。至于从猪到猪肉的过程,有格调的城里人是不屑于关心的。但是就在这个他们正眼也不瞧一瞧的行业里,却诞生了一个亿万富翁,雄踞在富豪榜首。
世界最大的百货零售商是沃尔玛,世界最大的快餐店是麦当劳,他们每天的销售额数以亿计,但沃尔玛每天要卖多少的针头线脑,麦当劳每天要卖多少个汉堡鸡腿,才能堆积出那样巨大的财富呢?不要以为你只是喝了一小瓶可乐,你那一两元的消费,相对于可口可乐的亿万资产来说,确实算不了什么,但却是绝不能忽略不计的,他巍峨的财富大厦,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一元二元垒成!
生意无大小。
没有做过生意的人,就不是生意人,尽管每天和商品打交道,也只是个消费者。
消费者常常根据消费的经验,将生意分成大小等级,以为那些投资少、单价低的生意是小生意,反之则是大生意,比如经营房地产的必定是大老板,而从事柴米油盐的可能就是小商贩。其实生意的大小是由需求的大小决定的,当绝大部分老百姓还对他们积蓄一辈子也买不起的高档住宅望洋兴叹时,房地产这个盛产大老板的行业就成了吞噬资金的黑洞。相反,在一般人最瞧不起的农村,专门向那些穿得破旧,用得节俭的农民提供饲料和化肥的经营者中,却出了真正大腕级的巨商。
农民是中国社会最宠大的群体,农民的需求,也是最大的需求。农民虽然卑贱,但农民的钱也是钱,含金量一分不少。所以那些瞧不起劳动人民的人,不仅是缺少人文精神,也缺少财富眼光。
富人对穷人的关怀,其实往往并不是出于良心,而是出于智慧,他看到了穷人不仅是劳动力,还是市场和资源,爱穷人就是爱自己。
发现大需求,才能做成大生意。人最大的需求是什么?不就是吃喝拉撒这些小事?越小的事越不能忽略,一泡尿也能憋死英雄,不信你试试,不让拉尿了,谁都不行!而谁要是能让拉不出来的人拉得出来,让拉得出来的人拉得轻松愉快,他一定能发财!
第三章 穷人缺方法节约是种美德
穷人节约往往是迫不得已,富人节约就是有意识了。很多企业家都有节约的习惯,这恐怕不是巧合。
日本三菱财团创业者岩崎弥太郎是个神话般的人物,在明治时代,日本海运由他一手独占垄断,财力可影响整个日本,号称明治时代财界第一人。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岩崎在公益、慈善事业上相当慷慨,自己的生活却很简朴,公司也绝不允许有一点浪费。他的得力干将近藤廉平,曾用公司的信笺写私信,被岩崎发现后,立即将他的70元月薪减为55元。
岩崎经常说:“酒桶塞子一掉下,任何人都会匆匆忙忙把它塞紧。但桶底如果有缝隙漏酒,往往就没有人发现,也不会把它当作一回事。渗漏虽然是微不足道的损失,但长年累月就可观了,比塞子掉落事态严重得多。”
其实,很多时候,节约并不完全是为了降低成本,严格说来,它是一种意识,是境界和习惯的产物。
节约首先是有责任心的表现。穷人对公共的财物并不是很爱惜,因为在他的意识里,那不是他的。用公家的电话,拉自己的家常;用单位的电脑,聊自己的QQ;用工作的时间,办自己的私事,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至于浪费一点材料,或者采购的时候价格买得高点,只要在制度许可的范围内,他是不会有太多心痛的。
老板则永远不会因为贪图对方的红包,而做出损害企业的事情,因为企业本来就是他自己的。而其他人之所以不把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最简单的原因也就是,企业不是自己的。
不是自己的,就可以随便乱整,显然这是种极不负责、极其自私的表现。无恒产者无恒心,穷人常常把自己所处的团体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环境,把工作当作自身发展的手段,对团体只有利用之心,而无奉献和爱护之意。这种意识一旦成为习惯,推而广之到对待整个社会的态度,就难免表现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不负责任。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每一样事物都有它正常的作用和寿命,浪费一样东西无异于把它们的生命扼杀掉,对于地球资源来说也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对依赖地球生存的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一些世界著名的大公司,非常注重节约,就是打印纸也规定要双面使用。而大量的小公司,岂止是打印纸,浪费的现象随处可见,这就是一种境界的区别了。
瑞士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瑞士人却非常节约,他们不买“奔驰”、“林肯”,而坐普及型的“丰田”、“雪铁龙”;他们生产“劳力士”,自己却戴普通表;在餐馆点菜太多,超出了胃口的承受能力,店方不是给你优惠,而是罚款……
节约是种美德。节约不仅意味着对社会负责,也意味着对人的尊重。在企业中一件产品要由很多道工序完成,后工序的点滴浪费,都会抹煞掉前面很多人的劳动成果。在社会上也是一样,一点一滴的事物都是别人劳动的结晶,任何浪费都是对别人劳动的不尊重。
当然节约更直接地体现为朴素、现实、严谨的生活态度。节约的人能够理解一件事物的价值,并且懂得珍惜和利用,这与华而不实正好相反。懂得惜物者往往也懂得惜人,所以在与人相处中更能尊重人、理解人,更有细腻的感情色彩,这就是节约的人使人感到更加信赖的原因。
节约,使得富人更富,也使得他们的富变得亲切。
一个富人,如果只是一味地穷奢极欲,哪怕他的钱足以支持他的奢糜,他也不会被人敬重。摆阔,只不过是腐朽的代名词,更可能被人当成傻根儿。
第三章 穷人缺方法穷人不要显得穷
“财不外露”、“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处世哲学的经典名句。猪壮了就要被宰,财外露容易惹祸,这让我们看到,在一个普遍贫穷的社会,到处充满饥渴的眼睛,有钱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现在不一样了,真正的无产者越来越少了,中产阶级渐渐成长壮大了,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了,有钱就可以住高尚社区,有保安,有高科技防护系统,安全也有保证了,还怕什么呢?
富人越来越多,有钱的人不仅不怕露富,而且还争先恐后曝光,为什么?人越有钱,就越是有人要给你钱。要想让人给你钱,你就越要显得不缺钱。
银行是专门做钱生意的,低价吸进来,高价贷出去,要是没人要他的钱了,他比谁都着急。但是他的钱能给穷人吗?你都穷得揭不开锅了,就等着他的钱救命,把钱给你,命是救了,钱也肉包子打狗了,他又不是慈善机构。
不管是谁,给你钱都是有目的的(亲爹娘除外),都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回报。穷,是失败的标志(至少在经济方面),失败者难以给人信心,没有信心人家就不会把钱给你,救急不救穷,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穷人不能用穷去打动别人,那就成了乞讨,不仅人格受辱,而且收效甚微。靠同情是解决不了多大问题的,你要让人心甘情愿把钱给你,给完了还要笑眯眯地说声谢谢,你就必须找到别人的需求点,主动去满足他。
这绝不是教你空手道的技巧。每个人都必定有自己的长处,有自已的能力,有自己的作用。你也绝不是个废物,你是有用的。关键是你要让别人也相信这一点。
第三章 穷人缺方法穷人要有信用
中国有句老话“七十二行,诈骗为王”,还有一句老话“成者为王败者寇”,都说明一种实用主义价值观深入人心,人们对狡诈的崇拜胜过了诚实。
道德是后天教化的结果,说谎更接近人的本性。因为人的本能就是要趋利避害的。
一个小孩子,如果他说要买文具,却把父母给的钱拿去买零食了,一定是因为零食的诱惑力太大,而他不撒谎又没有其他的办法得到钱。同样,如果他打烂了一个花瓶却说是小猫打烂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害怕,父母极有可能暴跳如雷,这件事的后果,在他看来是不能承受的。
我们往往把诚实看成是品德问题,其实,诚实同时还是个能力问题。有能力得到,就不必撒谎;有能力承受,就可以坦白直言。
而在能力方面,穷人恰恰是最欠缺的。穷人家的孩子如果把买文具的钱买了零食,很可能就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富人的孩子却不必如此,因为这只是小事一桩。
越是贫穷的地方,越容易产生道德危机。生存环境越是严酷,人就越是需要自保。同样,越是初级的、没有平等交易的经济环境,越是充满着谎言和欺诈。说到底,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资本的特性是赚取利润,成本和回报之间,永远都在核算。
讲不讲信用,很多时候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当不诚信的人大把大把赚钱,却没有不可承担的后果降临,那么“不诚信”就会成为市场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