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9-穷人缺什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469-穷人缺什么-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的经济,也就是讨价还价的经济,那么谁最欢迎这种经济呢?是富人,不是穷人!    
    虽然,穷人也有出卖劳动获取工资的自由,但如果资本家利用有利条件压低工资也成了理所当然的自由,那穷人只能处于不利地位。穷人要吃饭,他只有劳力资本,他不出卖劳动是不可能的。    
    “个人拥有最大限度的个人自由”往往就是“资本家拥有最大限度个人自由”的同义语。只有竞争性的市场,一定会导致专制和垄断。绝对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    
    自由是一个美妙的词,但是自由也是一柄双刃剑,是有杀伤力的。各个领域都一样,越下层的人,自由对他越没好处。    
    动物园里的动物,关得久了,已经失去野外生存的能力,放它出去,它还不知所措,你给它自由,就等于杀它。    
    每个人的竞争能力不一样,完全的自由只能让少部分人得到好处。让强者和弱者在同一条跑道上赛跑,必然是强者轻松胜出,弱者累得吐血。让不同的人在同样的规则下竞争,本身就是向强者倾斜。就像龟兔赛跑,只要兔子本身不出事,结果其实是不言自喻的。哪怕裁判确实绝对公正,但双方的实力已经决定了胜负,毫无倾斜的公正,实际上让天平更加合理地倒向强者一方。很多貌似公平的规则,实际上是对弱者的强暴。遗憾的是,弱者还在欢呼。    
    真正应该欢呼的是富人,有自由竞争,他们才有了致富的机会。正因为此,富人挨骂,才是应该的,因为他只看见了规则的公平,没有看见规则的不公平,只强调了自己的优秀,没有强调穷人的牺牲。    
    世上哪有什么公平,公平都是相对的。富人不管你是怎么富的,你都亏欠了社会,不回报怎么行!    
    


第五章 穷人缺帮助跑步进入中产阶级

    有人说,5年后中国会出现一个中产阶级。用词虽然有点夸张,但趋势确实如此。    
    解放后,中国就没有什么中产阶级了,有的只是无产阶级,如果被视为“有产”者,你就惨了。如果非要有一个中等收入阶层,那就是工人阶级。工人收入稳定,没有失业危险,粮食定量供给,医疗养老都有保障,那时候能够进厂当工人,真的是心满意足了。    
    现在不同了,失业、下岗,这些城市中最令人焦虑的问题,都落在工人阶级身上。尽管他们也有了彩电、冰箱,也有了存款和股票,新旧对比,收入还是上升的,但再左右一看,就相对贫穷了,心理难免失衡。再让工人阶级来充当原来的类似中产阶级的角色,显然是不可能的了。    
    一个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可能绝对平均,总存在着贫富两极,而在这两极之间,一定有一个中间地带,那就是中产阶级。这是必然,也是必须。中产阶级是两极之间的平稳地带,没有中产阶级的调节和平衡,两极之间的冲突就会因为彼此的巨大落差和直接碰撞而变得更加激烈。有一个稳定而庞大的中产阶级,社会就有了一个稳定而庞大的经济基础,由此而有了稳定的上层建筑。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这样一个稳定而庞大的中产阶级。中国新兴的中产阶层,包括所谓的白领,他们的数量确实是在增加,而且增速很快,但相对于庞大的贫困人口,还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这部分人的分布也非常狭窄。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中等收入者已经在形成阶层,因为这些城市的金融、电信、高科技等等行业发达,外国资本也相对集中,白领的生存就有了很好的土壤。但是几个大城市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的情况,在广大的中小城市,5000元以上月薪,还是凤毛麟角,10万元年薪就是炒作题材了。    
    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形成,这无论对穷人还是富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富人可以期待少一点危如累卵的感觉,穷人则有了更加现实的目标,大家都可以心平气和一些。不管怎么说,当经济学家正在研究中产阶级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力时,穷人最需要做的就是,瞄准机会,跑步进入中产阶级。    
    


第五章 穷人缺帮助穷人不要感恩戴德

    当富人光临穷人区,穷人们都以为富人要施舍几个,就连富人装着衬衣袜子的密码箱里,穷人都以为码着成捆的钞票。于是铺红地毯,夹道欢迎,宰鸡杀鱼,吃空运来的海鲜,巴不得把心都掏出来炒成一盘菜,只要富人高兴。    
    但富人最需要的是装满钱袋而不是装满肚子。穷人其实搞错了,富人不是来施舍的,而是来赚钱的。穷人拿自己的惯性思维去对付富人,结果是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    
    只有穷人才是为了填饱肚子到处奔波,富人的需求根本就和穷人不同。    
    不要因为富人投了资就歌功颂德,富人不投资就只有憋死;投资一旦失败,很可能变得比你还穷。所以大可不必感恩戴德,更不必卑恭屈膝,该投的他总会投,不投的你就是下跪也没用。    
    富人是按经济的原则思维的,他做一切事情自然有他的考虑,你只有适应他,而不要想去影响他,改变他。    
    


第五章 穷人缺帮助穷人最恨不平等

    洋人做生意的确有一套,肯德基、麦当劳就很好地迎合了穷人的心理。    
    店堂里没有雅间,就是你多付钱也不行,不管你有没有想与大众脱离的愿望,也不管你是不是真有大生意要谈,一律大厅就坐。    
    厨师都在后堂……    
    收银通过机器……    
    服务员只管清洁卫生,绝不半跪点烟……    
    不管你在店里有没有熟人,汉堡包的大小都绝无区别。不管你有钱没钱,是官不是官,都得排队付款,自己端着盘子找座位。    
    座位也是固定的,桌子不能挪动,椅子角度一致,不管你的肚子是大是小,你的屁股是胖是瘦,也不管你平时是坐沙发还是坐硬板凳的,都一视同仁,这就是平等!    
    于是穷人的内心平衡了。穷人最恨的就是不平等,在平等的地方他们才有自在和尊严。所以他们蜂拥而入,把麦当劳、肯德基的店堂挤爆,使这个美国人的快餐店,在中国硬是成了格调的象征。    
    于是很多人就一面认同“洋快餐”是“垃圾食品”,一面操起鸡腿,平平等等地大啃特啃。    
    麦、肯的主人于是成了更富的富人,又一次体现出“富人赚穷人的钱”这个颠扑不破的道理。    
    


第五章 穷人缺帮助穷人敌视富人

    穷人敌视富人,并不只是中国的国情,也不只是现在才有,小说里、戏台上,打家劫舍很多时候被视为英雄,正是一种穷人心理的表现。    
    确实有很多富人聚的都是不义之财,特别是在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资本的每个毛孔都滴着奴隶的血。但是,在商业经济逐渐发达,游戏规则逐渐规范,物质财富相对丰富,社会成员的绝对贫困也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资本的血腥味道确实也越来越淡了。    
    当然,剥削依然存在,但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容易被接受。就像股市,很多人亏了钱,但并不会憎恨和你一起炒股的人,也许你座位旁边的那个和蔼老者就赚了不少,但你不认为自己兜里的钱是被他赚走的。    
    复杂的商业形态就像一个迷宫,各色人等在里面穿梭往来,有的找到了出口,有的还在盲目转悠,所以你就没必要对里面的人太动感情,无论是爱还是恨,重要的是找到你自己的路。    
    一条路不通,不一定是因为某个人挡了你的道,就算眼下畅通无阻,也不一定就是最后的通途。只要游戏规则是公平的,只要你确实是个聪明人,别人能走通你也能够走通。就算是游戏规则并不公平,从实用的角度考虑,你也得承认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你改变不了的事,最好就去适应它,这样虽然当不成英雄,但却是实际的。    
    


第五章 穷人缺帮助穷人帮助穷人

    穷人看见富人一掷千金,往往有这样的感慨:“他一双皮鞋,就是我们一月的收入呀!他少吃一顿饭,就可以供我们一个孩子读完小学呀!”    
    穷人想得天真,富人之所以是富人,就因为他是穿这样的鞋,吃这样的饭的。富人的想法和穷人不同。过去教科书揭露资本主义的血腥,说富人宁肯把过剩的牛奶倒进河里,也不愿施舍给穷人。    
    因为富人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如果经营牛奶的成本已经超过了所得的利润,当然他要把牛奶倒掉。    
    真正同情穷人,给予穷人施舍的,还是只有穷人。他们心甘情愿地把自己那点微不足道的钱掏出来,还捎上热呼呼的几句话:“有我锅里的,就有你碗里的……”社会上一旦有个什么灾祸,捐款捐物还要亲自去帮忙的,多半还是穷人。    
    穷人捐款是出于感情,富人施舍却是出于理性。穷人之间握着的是手,连着的是心;富人捐出的是钱,收回的是名,最终转化为利。富人的捐赠也是一种投资!    
    富人捐钱,大多有作秀的成份,行善也是一种经营。    
    穷人帮助穷人,却是发自内心。因为他从别的穷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穷人和穷人之间,很容易结成互助的关系,两个衣衫单薄的人,在寒风中很容易抱在一起,相依为命。恶劣的环境常常像刀子一样,把人的私欲剔除干净,只剩了生存的欲望,这时的人是非常好团结的。    
    当人还是猿猴时,他们最大的敌人是野兽。猿猴一旦进化成高等动物,在地球上所向无敌,惟一能使之血流成河的,就是同类之间的战争。事实上,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武器,都是为了消灭人自身而发明的。    
    穷人一旦变富,当初的互助也就不平等了,由相怜相惜,变成行善施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