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北大 妹妹清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姐姐北大 妹妹清华-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90。6。1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娉娉认认真真画了两张大奖状,上写:    
    奖给杨增祥同志,星期日主动干家务,大家向他学习。    
    娉娉大印        
    奖给赵锁仙同志,十几年辛辛苦苦勤勤恳恳,为了家庭幸福贡献了她的青春年华,我们要向她学习乐于为后代奉献的精神。    
    娉娉印章        
    这孩子很爱动脑筋,总喜欢“别出心裁”,给人惊喜,女儿给爸爸妈妈颁奖还不曾听说过,这个奖独一无二,我将珍藏在心里,温暖一生。    
    1991。2。14    
    娉娉是我的知音,她对我的理解、认同和接受超过所有的人,和她在一起,才是真实、本色的我,我的弱点、不足与缺憾都一一直露于她,她是女儿,更是朋友,我醉心于我们朋友式的母女之情,我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我和女儿无所不谈,相互开导,相互鼓舞,共同进步。心情不畅时,通过沟通,达成一致,忧愁化解了;取得成绩时,相互交流,相互提醒,轻装上阵;我做得不对的地方,主动向孩子道歉并请求原谅,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天下的父母无不是”不应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观念,父母也是人,哪有不做错的时候?是则是,非则非,不含糊,不做作,在孩子心里确立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她们也会主动认错,努力改正……    
    两个孩子一下子懂事了。她们知道体谅、体贴大人,我常常感受到孩子们的爱,有女儿真好,我在心里无数次重复着这句话。    
    


第四部分母女真真切切、完完全全地融为了一体

    2000。2。3    
    随意打开一份报纸,上面有一则广告是“出售带锁的日记本”,我乐了。娉娉说:“这种日记本,在我这儿永远没有市场,与家人干嘛要封闭呢?”娉娉善于交心,容易沟通,没有任何回避父母的地方,我们之间无话不说。每个假期,我都把我的日记一篇一篇读给女儿听,她也把她的日记本拿出来让我看,从中我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与思想情况,我的心里很踏实。    
    曾经在报上读过这样一篇文章过目难忘:一位十八岁少女只因父母偷看了她的日记本而恼羞成怒,和父母闹翻,有两三年时间不理睬父母,吓得父母大气不敢出,天天看着女儿的脸色过日子,那一对父母好煎熬、好可怜。她自己的情绪也一落千丈,因此休学一年。事情过去了许多年,早已成家立业的女儿无意中提及那件事时,老迈父母双双都哭了,他们说:“孩子啊,没想到你的反应那么强烈,好像我们犯了天大的错,改正的机会都不给,那段日子连死的心都有啊!”女儿听罢,十分震惊,这么严重啊,区区一件小事,自己陷入痛苦不说,还给父母造成那么大的伤害,她痛悔自己当年少不更事!她痛彻地体会到:父母也是人,不是圣贤,他们也有做错的时候,偶尔做错了,他们也和孩子一样手足无措,子女与父母要加强沟通,达成理解。    
    2000。8。24    
    与女儿在一起的每一分钟都十分珍贵。自从孩子上大学以来,最快乐的日子莫过放假,放假似天天都在过年。和孩子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相互交流思想,倾吐思念之情,相互享受成功,共同分担忧愁,相互鼓励信心,亲情互动,其乐融融,像生活在天堂一般。    
    2001。2。6    
    原来我们家也有代沟。    
    一直以为自己很开明、很民主、思想不老,“代沟”一词好像专门为别人设的,自信我们家绝对不存在这个问题。    
    看了倪萍和丹丹的聊天后,我有点坐不住了,试探性地问婷婷:“咱家不存在什么代沟吧?”婷婷毫不客气地说:“妈妈,别那么自信,怎么会没有代沟?不可能的。”我有些懵了。    
    冷静想想:两代人年龄悬殊、经历不同、接受教育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思想基础、价值观念、消费观念、识人断事观念怎么可能完全一致呢?再民主、再朋友式的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有代沟,不承认是不客观的,它的的确确存在。    
    倪萍多么善解人意,难得省亲回家,妈妈将所有批评她的报纸,厚厚一大摞拿出来让她看,而这一切倪萍早就看过了,甚至抱过屈、流过泪,妈妈的好意非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给女儿添堵了。是哥哥的话打开倪萍的心结,说妈妈不知道如何帮助女儿,钱比女儿赚得少,孩子不能帮着带,千方百计搜集一些东西,想给女儿提个醒,想不到帮了倒忙,惹得女儿不痛快。倪萍谅解了妈妈。    
    丹丹不明白妈妈哪来那么多不放心?上街了,妈妈三番五次对她说:“把包拿好,不要让人偷了”,她觉得自己又不是小孩子,都四十好几的人了,什么事没经历过?什么理不知道?    
    每次演出前,妈妈总对她说:“不要瞪眼睛,背要挺直”,丹丹恼妈妈为什么不能说点好听的,鼓鼓劲儿;丹丹每次回家,爸爸一定要到楼下接,大可不必嘛!    
    认真比对丹丹与她的爸爸妈妈,这些现象也经常发生在我与女儿之间。这也算代沟?我茫然。两个女儿外出求学,自己牵肠挂肚,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她们有时也嫌我嘴碎、唠叨。比如打电话,左一个叮咛,右一个嘱咐,无外乎要她们“吃好喝好、注意休息、好好学习、出门骑车要小心”这几句话,用婷婷的话说:“耳朵都起茧子啦,早背下来了。”每天很用心、很负责地收看北京的天气预报,及时提醒女儿多加衣服,以防感冒,这不是多事吗?毕竟孩子二十出头了。说了,讨人嫌;不说,还由不得自己。平时,总喜欢对孩子指手划脚、耳提面命,说的是平等对话,难免有说教之嫌,并不一定能说到点子上,她们到底长大了,有自己的判断、认知,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各种关系、各种事情,有时不见得比自己处理得差。做父母有时也无聊,也无奈,今后我得注意了。    
    曹禺和夫人李玉茹对自己的孩子很宽泛,与成年儿女过往不太密切,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与空间,让他们各自做自己喜欢的事,尽可能不干预子女的生活,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人家比我理智得多。    
    2002年寒假期间,我问娉娉:“咱们家当初的环境算不上很好,对你们的期望值并不很高,而你们成长得那么好,我就有点想不明白了。”娉娉讲:“绝对完美是没有的,咱们家相对完美。别人家的孩子是在接受父母的斥责声中长大的,是父子、母女两代人的关系,有的甚至是‘老鼠与猫’的关系,而你和爸对我和小妹永远以朋友相待,家里的气氛特别宽松,这就已经很好了,‘大气候’不错嘛,生在这个家真的好幸福噢,妈妈,感谢您,感谢爸。”听着女儿的话,我流泪了,谢谢女儿的理解,女儿真够朋友。    
    傅雷写信给儿子傅聪说:“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位朋友,儿子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哟!”一位名家说:找一个朋友做爱人,生一个孩子做朋友,就是成功的人生。和孩子和谐相处,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努力做孩子的朋友,是我的最高追求。所幸,我的愿望实现了!享有两个朋友式的女儿,我是快乐的,成功的,也是幸福的!    
    


第四部分孩子在热爱劳动中健康成长

    中国父母往往感情胜过理智,对独生子女娇宠溺爱呵护有加,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对孩子的大事小情大包大揽,养成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一个九岁小姑娘到亲戚家吃鸡蛋不会剥皮,每次都是妈妈把剥好皮的鸡蛋送到孩子嘴边。有的父母甚至跑到学校替孩子做值日,生怕孩子吃苦受累。相关机构曾对“中小学生每天人均做家务的时间”做过详细调查:美国为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北京只有0。2小时。    
    中国很多独生子女依赖性强,离开父母这根拐棍就一步也走不了。杭州一个女孩高考考进云南大学,仅一个星期因为不适应学校生活而退学,家长欣然同意。还有一个上大学的女孩子因为料理不了自己的生活,雇佣了一个保姆随身照顾。    
    俗语云:“没有丑女孩,只有懒女孩。”说的也是勤劳的道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必不可少,让她们从小建立劳动意识,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进行必要的劳动锻炼是他们人生第一课。劳动观念的强弱,决定着孩子的一生走向。    
    一个出生七个月就父母双亡的小男孩,长大到十岁时,打理和照顾自己的生活绰绰有余,家务活无不精通,做得既快又好,知情人一致称赞他精明强干。他自己说:长大了一切苦都不在话下。儿时受苦终归甜。    
    在孩子们还做不动事的时候,用讲故事的形式,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启蒙他们的劳动意识尤为重要。娉娉和婷婷对寓言《小蜜蜂》、《寒号鸟》十分喜欢,对故事《园中有金》更是百听不厌。故事说的是:一位果农辛辛苦苦经营一个果园,艰难地养家度日。有一天,老父亲身患绝症一病不起,临终的老父亲十分担心一向懒惰成性不爱劳动的儿子没有能力维持家用,于是他心生一计,告诉儿子:园中有金。儿子一听很兴奋,费尽力气掘地三尺,把整个果园的角角落落翻了个透,却连金子的影子也不见,他心里很有些恼怒老父亲,认为父亲临终时还在戏弄他,让他白流了许多汗,白吃了许多苦。不曾想到第二年秋天,果树上挂满了果子,获得空前丰收。儿子这才知道老父亲的良苦用心,从此他变成一个不怕辛苦勤劳肯干的人,一家人也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娉娉和婷婷还很小的时候,我就尽可能让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强化她们的劳动意识,端正劳动态度,提高劳动能力,让她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