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塑造成功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怎样塑造成功者-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新世界的独立个体。

注意转移术

当孩子缠着不让妈妈上班时,结局可以是孩子
大哭,也可以是愉快地和妈妈再见,就看怎么处理了。

请来帮助带孩子的保姆已在家快一个月了,看来孩子也认同了家里的新
成员,现在妈妈也该上班去了。几个月来还没有离开过孩子,今天要上班,
虽然只是离开几个小时,但一时还真有点舍不得。当妈妈的尚且如此依依不
舍,更何况孩子呢。孩子好像有灵感似的,从一早上就开始缠着妈妈。但无
论如何,离别的一刻总要到来。孩子舍不得妈妈离开,就哭着要妈妈抱,妈
妈也舍不得孩子哭,就抱他。哭与抱、抱与哭,从楼上转到了楼下,时间就
在这之间流逝。


妈妈总不能因为孩子哭而不上班吧,一狠心把孩子塞给保姆转身就走。
但妈妈还是没有远去,而是躲起来,一是不放心,二是想看看孩子和保姆的
反应。妈妈一离开,孩子哭得很厉害,而且嘴里还喊着要妈妈。保姆顺着孩
子说去找妈妈,妈妈没有找到,孩子继续哭。保姆说:“我们到东边去找妈
妈,妈妈在东边。”孩子满怀希望,到了东边没有找到妈妈,孩子很伤心。
保姆又说:“我们到西边去找妈妈,妈妈在西边。”孩子还是满怀希望。但
到了西边也没有找到妈妈,孩子失望了,拼命地哭着,喊着,要找妈妈。面
对哭喊着要妈妈的孩子,面对在孩子面前不知所措的保姆,当母亲的觉得真
不是滋味。藏不住了,只好出来安慰孩子,孩子一见妈妈,那高兴劲儿只有
她自己能体验到,别人是无法知道的,反正她很快就不哭了,而且又高高兴
兴地要妈妈陪着玩了。

当然,妈妈不能总陪着孩子玩,总要上班的,所以总得想个办法让女儿
不缠着妈妈。于是,妈妈在陪孩子玩的时候让站在边上还不知道怎么是好的
保姆一起玩,很快孩子就被她最喜欢的搭积木游戏所吸引,妈妈一边示意保
姆尽可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一边悄悄地从中退出来,最后,妈妈不用参与
搭积木了,孩子也完全被积木所吸引。这时,妈妈拎起包对孩子说:“妈妈
要上班了,乖乖和妈妈再见。”这时孩子漫不经心地和妈妈说了声“再见”,
继续玩她的积木,妈妈终于可以轻松地上班去了。

这是笔者作为一个母亲的亲身体验,就这一次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孩子
找不到妈妈时伤心哭喊的情形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这一次或许给孩子也留下
了难忘的记忆,因为她到现在还认为最伤心的就是找不到妈妈。因为有了经
验,也可以说是教训吧,所以,以后每次上班前就一定要保姆陪孩子玩,设
法吸引孩子的注意,而做母亲的则尽可能不参与她们的活动。这样,几乎每
次上班,孩子都能愉快地和妈妈“再见”。不仅如此,在其他场合也经常用
吸引孩子注意的办法有效地处理一些问题,我们把这种办法称为“注意转移
术”。现在看来,“注意转移术”用在孩子身上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孩子
很容易被新异刺激或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所吸引,所以当孩子哭泣时或当你知
道他快要哭泣时,应该设法立即转移他的注意。

孩子不让妈妈上班是常有的事,特别是一开始就由母亲在家带的孩子,
对母亲有更深、更牢的依恋。依恋使亲子关系更加密切,当然也使母亲的行
动受到更大的限制,因为孩子会像小尾巴似地跟在后面。也许,这样的经历
许多母亲都体验过,也为之伤过脑筋。为了摆脱孩子的纠缠,同时也为了减
少孩子的痛苦,经常被孩子缠着脱不开身的母亲,不妨也使用一下“注意转
移术”,或许它能帮上点忙。

小朋友

独生子女应该多和年龄相近的孩子交往,才有助于他们的社会化。

有调查研究表明,现在的孩子在户外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孩子之间一
起游戏的机会也越来越少,造成的结果是孩子的交往能力越来越弱。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①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不放心孩子单独出门活动:

②电视和游戏机使孩子们不需要出门就能得到游戏的快乐;③家庭结构的减
小,以及从前的四合院越来越少,单元式楼房越来越多,自然地减少了孩子

们聚在一起的机会。专家们认为,由于上述原因,使孩子缺少一起游戏的玩
伴,这种现象对孩子发展的消极影响,不只是使孩子的交往能力减弱,而且
对孩子动作、语言的发展和知识的获得也不利。

我们知道,儿童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年龄相近的孩子,他们的动作水
平、语言能力和智力活动的发展程度都有不同。他们在一起玩时就能相互摹
仿、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种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相互影响常常被称为同
伴效应。研究发现,这是儿童习得动作行为、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同伴
效应对孩子发展产生的影响,有时比父母或老师对孩子发展产生的影响还深
刻。

父母在教幼儿认识左右关系时,会发现难度很大,而且,即使一时教会
了,很快又会发生自己的左右与别人的左右相混淆的现象。为了研究同伴效
应对幼儿认识左右关系的影响,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对象是三四岁
的孩子。实验中让幼儿面对面站着,他们中间放一玩具小车,车头插两根小
棍,两个孩子各拿住一根棍。这时要求他们让小车向右转弯,观察两个孩子
的反应。结果往往是,一开始,两个孩子各按照自己的左右操纵小棍,因此,
冲突也由此而生,一个说往这边,另一个说往那边。在争执过程中可能把车
子弄成与两个孩子都垂直的位置,这时两个孩子各自的左右都不同与车的左
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有的幼儿自己转过身,使自己站成与车相同的方
向,这时,再确定车的左右就容易多了。研究者发现,在两个孩子中,只要
有一个孩子作出这样的反应,另一个孩子很快也会意识到这一点而作出正确
的反应。而且经过这种因同伴冲突而获得的知识或经验很牢固,也容易迁移
到其他情景之中。

另外,有小朋友在一起,通常就会有游戏,有游戏就会有一定的游戏规
则,有规则必然会有遵守规则与违反规则的现象出现,因此也就会有冲突、
有矛盾。例如,让几个两三岁的孩在一起,前面放些积木让他们玩。开始可
能只是各玩各的,玩着玩着,有个小孩去拿另一个小孩的积木,当然,另一
个小孩会不让拿,这时争吵和打架都可能发生。最后成人就会出来干预使冲
突结束。在这过程中,孩子能得到什么呢?对于发起进攻的孩子来说,他会
知道抢别人的东西一定会遭到反抗,会使对方哭,或会被对方弄哭。其他小
朋友也会因为他要抢别人的东西而不和他一起玩。对于被攻击的孩子来说,
他会学会保护自己的东西,当然也会体验到被伤害的感情。对于旁观的孩子
来说,他们也学会了对玩伴的选择。孩子在和别的小朋友交往过程中,一定
有胜有负,有哭也有笑。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不同的解决办法,不同的情
感体验,使孩子们从中学到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初步知识。

早上好,GoodMorning

语言的习得,礼貌的习得在于每日每时的交流。

每天早晨,我们都对刚刚醒来的孩子说:“Goodmorning!”日复一日,
月复一月,当孩子两岁多,口齿变得伶俐时,我们听到了同样的问候。从他
的微笑中我们意识到,他不仅掌握了这句话的使用,而且还理解了其中的祝
福。

随着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日益提倡和重视,目前确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


切,在孩子极小时就开始教外语。但遗憾的是往往“有心栽花花不开”,不
成功的例子很多。因此,有许多父母提出了“这么小的孩子能否学外语”的
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么小的孩子不宜
学外语,因为“每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一个孩子要同时记住两种
或两种以上语言的语法和词汇是很费劲的,在多数情况下,会使孩子对遣词
造句感到困难”。而且,每个孩子在某个时期所能掌握的总词汇量是一定的,
如果同时学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那么每种语言的词汇量就相应减少,因
而会使孩子的理解和表达产生困难。

上述说法看起来好像有一定的道理,但细细琢磨就会发现许多方面是值
得探讨的。

首先,虽然每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语法、词汇和发音特
点等),但孩子学会某种语言绝不是从分析该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特点
开始的。至于发音,那更是年龄越小,声带的可塑性越大,更适宜于早期训
练。

其次,从发展心理学对双语儿童(即同时受两种语言影响的儿童,如父
亲讲英语而母亲讲汉语)的语言发展的研究结果来看,即使是3 岁以前的孩
子,同时使用两种语言不会有理解和表达方面的特殊困难(指因说两种语言
而造成的特殊困难)。

再者,从儿童发展本身来看,现有的许多研究表明,婴幼儿的学习能力
远比我们估计的要强得多。就语言的学习来说,虽然受年龄因素的限制,孩
子能掌握的词类(如名词、代词等)有限,但词汇量可以是相当可观的。

因此,我们认为即使是3 岁以前的儿童也完全有可能学外语,也能掌握
外语,而且,开始学外语的年龄越小越好。日本著名儿童教育家铃木镇一先
生明确指出过:“零岁开始的教育最好。”

当然,要使这种可能变成现实,还需要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即“教”
外语要用和“教”母语同样的方法。大家知道,我们每个人小时候之所以能
轻松他说母语,就是因为我们从一出生就沉浸于母语的世界里。双语的孩子
能同时使用两种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