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有水有点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有山有水有点田-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告诉他,也是暗中在提醒他吧。在他的抱负面前,皇帝的打算和安排要放在他的抱负的前面。
对弓弩图纸态度的冷淡,又是一个佐证了。
“看来我们想的没错。”武道子叹道:“也是我们急功近利了。”
余初笑着点点头:“的确如此。不过无妨,此次进京,我会与皇上好好谈谈。”
武道子欣慰地颔首,想了想,迟疑地问余初道:“可是公子要前往江夏国,会不会太过草率了?陛下那儿,公子打算怎么交代?”
“武师父不用担心,皇上恐怕也是乐见我历练一番的。况且江夏国已经是皇上的囊中之物,即便我是去捣乱的,皇上也不会将我放在眼里。”余初笑着说道:“皇上身边可用之才不少,但大部分还是在皇上和勋贵之间摇摆不定,完全站在皇上这边的人不多,皇上也定会扶持忠心于他之人站到朝堂的高位上。”
“公子的意思是……”武道子立刻反应过来:“皇上会扶持公子上位?”
“只要我做出成绩给皇上看,且对他表明我绝对的忠心,皇上又为何舍我而选其他人?”余初淡淡地道:“比起其他人来,我与皇上多少还有一份孩童时的情谊。”
武道子点头笑道:“公子有这个能力辅佐陛下,此番前往江夏,公子可要把握住机会才是。”
“武师父放心,我有分寸。”余初眼神一深:“皇上的局也布得差不多了,江夏国那边就等着收网了。江夏国的事一了结,其他几国想必也被皇上列上日程了。”
“陛下雄才伟略,几个国中之国的确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武道子道:“集中皇权,陛下才能更好地实现抱负。朝中陈大学士私下里曾与我说过,陛下的成就恐怕会超越世祖陛下,成为一代圣君。陛下如今才二十春秋,今后统领朝纲的时间还长着……在陛下的统治之下,我大晋的国运定然会越走越顺畅,更加繁荣昌盛。”
世祖是大晋第三位帝王,开国帝王虽然建立了大晋朝,但在位不过短短三年便因打江山时积累的病痛折磨而薨逝,第二位太宗皇帝在位十年,是个保守的治国之人,在他的治理下,大晋只维持了开国以来的现状。太宗统治后期,几个分封的“镇国王”蠢蠢欲动想要争夺王位,取正统而代之,大晋政局开始混乱。
直到世祖登基,迅速平定了大晋内乱。虽然最终那几个分封的镇国王因为牵连太广,世祖没能将他们一网打尽,但也采取了分封制,列土封疆,暂时解决了这一问题。虽然这导致大晋后来几个分封国的坐大,让大晋无法集中统治,但在当时不得不说是一种怀柔政策,迅速平息了乱局。
当然世祖的功绩并不体现在这方面。在世祖统治的二十来年时间里,大晋整个王朝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成就达到了开国以来的顶峰。边境上面,世祖在积极巩固边防的基础上,还将大晋的国土扩大了很多面积。尤其是在世祖统治的最后几年,大晋仓廪满粮,百姓安居乐业。
因为世祖的功绩,以至于世祖因病薨逝时,举朝上至大臣,下至百姓全都因此痛哭不止,全国哀悼。
自世祖之后,大晋却再也没有出现过一位这样的君主。但好在有世祖打下的基础,所以尽管接下来的几位帝王资质平平,大晋也能很好地维持统治。
陈大学士对当今皇上的期许很高啊……
余初笑了笑,点头道:“皇上想必也想成为世祖陛下那样的君主,毕竟皇族成员对世祖陛下的崇拜是自来就有的。”
夜晚天凉,余初几人围坐在柴火堆周围还是能感受到凉意,尤其是冷风一直吹着,又是在空旷的道路上,更加让人觉得冷飕飕的。
赶路的时候难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没有客栈,没有驿馆,只能在路上露宿。夏日还好,冬日着实冻人。
好在余初一行四人都有功夫的底子,倒也不怕严寒。休息一晚,第二日天还没亮几人便继续上路了。
尽管余初料到一路上不会很太平,却也没想到那么快就遇上了来阻他进京的杀手。
“看来府里那位是等不及了。”武道子眼中精光乍露:“也对,公子如今已经及冠,此番要是回去,对他着实是一大威胁。”
余初轻笑一声:“这次还下了血本的,武师父应该看得出来,这一批人,个顶个的好身手啊。他还真是看得起我。”
余初的话虽然说得轻松,但身体却丝毫没有放松,整个人紧绷着,全神贯注地注意着对方的动静。
敌不动,则我不动。
僵持了半晌,对方率先开口道:“楚小公子,得罪了。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到了地府,还望楚小公子不要记恨我等。杀!”
一场激烈的厮杀在这空旷的路上上演,冰天雪地里,刀剑相撞的声音格外清楚刺耳,时不时闪过的兵器的寒光让人瞧了就遍体生寒。
余初手里的武器并非一般人所用的刀枪剑戟一类,而是他一直随身携带的那管玉笛。他的身手和招式不像楚尽和卫应那样硬碰硬,以蛮力取胜,也不像武道子那样灵巧转劲,以防御为主。他虽然身手也并不咄咄逼人,可是他却是毫无保留地全力进攻。他手中的玉笛不知在其中安置了什么机关,竟然收放自如,即便对方撤了招式,玉笛里诡异伸出的尖细利刃也能追随而至,瞬间切割掉对方的喉颈大动脉。
余初的身上已经染红了好几块,他沉声吩咐道:“今日所见之人,全部除掉,一个不留。”
另三人立刻响亮应道:“是!”
一场让人胆战心惊的杀戮继续上演着,在凛冽的寒风中似乎往京城的方向传递着一个血腥的信息。
他,回来了。

☆、102。第102章 小户大家

四季总在轮回,严冬过后必是温暖的春天。
筱雨撩开厚重的门帘往外望去,脸上露出一个欣喜的笑容来:“最近天儿越来越暖起来了,再过段日子,积雪也要融化了吧?春天也快要来了。”
正努力练习着针线的罗氏闻言笑道:“是啊,等开了春,又有得忙了。”
筱雨不懂农事,等开了春,归他们姐弟的田产多半也要赁出去让别人租种。
想到这儿筱雨迟疑了一下,问罗氏道:“三婶,三叔忙得过去吗?要是忙得过来,除了你们的田以外,我那份也让三叔给种了吧?大家平常怎么算就怎么算,也省得我再寻别人租种了。”
罗氏忙不迭点头道:“你三叔忙得过来,他还正说呢,觉得田少了不够他伺候。”
罗氏和秦招寿早就想跟筱雨提这个事,倒是筱雨先开了这个口。
秦家分家之后,秦招寿分得的田地的确要比没分家前种的田地要少得多。往年靠着秦招福兄弟三个和秦斧伺候全部的田地,四个人都还觉得绰绰有余,现在分出其中四分之一给他,就面积上来说,的确还不够秦招寿看的。
罗氏爽快答应下来,筱雨便也算是搁下了一桩心事。
筱雨回了屋里,戴上暖耳凑过去看初霁。自那日去镇上医馆后回来几天,谢明琛托人给她带了一本《草药本志》,是图文注解的入门草药书,毫无疑问这是给初霁带的。开了春初霁就要去谢家医馆学本事,这本书显然是给初霁打基础用的。
筱雨自然是感念谢明琛想得周到细致,初霁就更不用说了,当知道这是谢明琛给他的书之后,初霁就将书看做宝贝似的,轻易不给人。就连筱雨想要摸一摸,初霁都一脸纠结地望着她,一副生怕她把书给摸坏掉的样子,让筱雨忍俊不禁。
于是接下来的冬天,初霁就变成了一个“书呆子”,每日里多半的时间都是在看那本《草药本志》,任谁看了都要夸他“手不释卷”。
因为是图文注解的,上面的图和文字筱雨相信初霁已经牢牢印在脑海里了,只不过这孩子并不识字,并不知道书上讲的是什么。
他就这样看了一个月,好像是反复地背诵和温习过之后,终于有一天找上了筱雨,轻扯了她的衣摆说:“姐姐,教我。”
他拿着那本《草药本志》,清澈明亮的眼睛望着筱雨,直让筱雨心软到了骨子里。
有事情做,这个冬天便极好打发时间了。筱雨教初霁认字识药材,洁霜就在一边待着乖乖做针线。罗氏忙活家务事,闲下来了便跟洁霜取取经,也学着精进自己的绣技。大牛小牛两兄弟带着长虹玩儿,小泥巴则是在几人怀里不断倒手。
而作为这个家里唯一的成年男丁秦招寿,他倒显得无聊许多,每日做得最多的活便是铲雪。他曾跟筱雨提过能不能趁着这会儿没事修几个隔间,等开了春喂牲畜什么的,筱雨倒是同意了,但他提过之后又没下文了。
筱雨家中从前只养过鸡,家中毕竟只有宋氏一人,煮家里的吃食便已经很困难了,更别提还要为那些牲畜备粮。后来秦招禄和宋氏失踪了,家里仅存的几只鸡也都被秦招福和陈氏给划拉了去。
筱雨倒是很希望能养些家禽家畜,秦招寿提过之后她就等着秦招寿动工,可几天后秦招寿却还是一点行动都没有。
“三叔,你不是说要修几隔间喂牲畜吗?”筱雨觉得奇怪,便问秦招寿道:“这几天天气都不错的,三叔你怎么还没动工?”
罗氏也疑惑地望向秦招寿,她是第一次听说这件事。
秦招寿长长叹了口气,道:“三叔想了想,这事儿还是算了吧。修隔间倒是不妨事儿,我一个人就行,可要买那些牲畜苗子,可要花好大些钱。三叔三婶是拿不出这么些钱来的,筱雨你好不容易才攒这些钱,还是留着的好,别就都给花光了。今年冬天过得是不错,可也要防着今后吃了上顿没下顿……这事儿还是缓缓吧。”
罗氏动了下嘴皮子,徒然叹了口气,想来也是觉得白有那么多空地,却不养牲畜有些可惜。
筱雨则是笑了声,说:“三叔不用替我省着,再说现在不是还没到买牲畜苗子的时候吗?三叔尽管把地方给捯饬出来,等开了春,牲畜苗子子咱们一定给买上。”
秦招寿和罗氏都朝筱雨望去,两人眼里都带了点儿希冀。
没分家前秦家也是养了好几种牲畜的,如今家里没点儿鸡鸣猪哄的,的确让秦招寿和罗氏不习惯。“六畜兴旺”这个词并不是白说的,家里有养家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