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影长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幻影长空- 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玄武门是宫城正北地大门,门外是宫城的后院“西内苑”。

    朱雀、承天、玄武三门,形成皇城宫城的主轴,有坚强的工事和森严地警卫。玄武门更

    是宫廷禁卫军司令部所在地,兵力雄厚,谁能控制玄武门等若控制皇宫,甚至整个京师。

    故才会在有李唐开国之初时,发生的举世震惊的“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李世民在这里借击杀兄长李建成,王弟李元吉,一举登上帝位。

    而宫城由三个部份组成:中为太极宫,西为掖庭宫,东为东宫。

    太极宫是唐皇李隆基起居作息的地方,东宫自然是太子李亨居处,

    太极宫内共有十六座大殿,最主要的四座大殿为太极殿、两仪殿、甘露殿和延嘉殿,均

    建在承天门至玄武门的中轴线上。

    太极殿又称“中朝”,是大唐宫内的主建筑,每月朔望两日,李渊在这里接见群臣,处

    理政务。

    太极殿北是两仪殿,为“内朝”,只有少数有资格作决策的亲信大臣才能进出参与,国

    政大事往往先在此商讨、决定,才轮到在“中朝”提出和讨论执行的人选及方法。

    而这次李从文带领江碧海,所到的目的地便是两仪殿。

    当进入分隔皇城宫城的广场横街,以江碧海如此心境平定,淡泊自甘的人,也被这横分南北、气贯东西的长街式广场的磅磺气势所震慑,叹为观止。尤其是承天门上建有重楼,只要想像唐室有甚庆典在外朝举行,帝君登上承天门楼主持的气象,禁不住有些心念神往,热血澎湃。

    他心里只有这样一个念头,这样雄美的地方,如若也遭战灾,当是何等罪行,只要有可能,我江碧海绝不容许此种事发生。

正文 第三章 意外发现(上)

    (在上一章之中,我查找资料出错,写的是初唐唐宫资料,实际上自李治之后,唐宫变化甚大,皇帝老儿仪事的地方早就变成大明宫的含元殿,这里向书友们道歉!)

    若是一般人,不要说初次进这庄严皇宫内城,就是那些经常上朝报奏的大臣,也不敢象江碧海这样大胆而肆意的挺直身子,随意的四处打量。

    李从文浑身惊出一身冷汗,见到江碧海显然大不敬的行为,本想出声制止,却想起昨天他见宣旨汤公公毫不在意,不敬不跪的样子,又把一番话给缩了回去。

    从大明宫丹凤门入门起,到从深进几达千步以上的广场,行进到含元殿的一路上,江碧海除对皇宫雄宏之态大有感悟外,还有意外的惊人发现。

    原来这皇宫布局也是有高人指点过的。

    这长安皇城本是承袭隋朝旧宫而来,又历代多代修筑新建,又增加了大明宫等等不少格局变化,如守门石狮,花坛,气运树等等同样关乎风水流向,龙脉转运之地的布置却大有文章,境界之高,让他看到叹为观止,这些当初布局之人的风水功流,恐怕还在寻龙大侠蓝青衣之上。

    这让他想起本朝太宗李世民至武则天年间,被传为神人的两个一代天师般的人物袁天罡和李淳风。

    不用说,现在这里面的风水布局,必然是出自其中一人之手,甚或有可能是两人合智布出来的,否则又岂会让他看呆了眼。

    不过时移势移,风云变幻,时代变迁,当初可以移之为妙到毫颠的风水布局,历经到现在这么久的变化,已经渐失其效。

    更何况他还看出其中一个大的破绽,正好应对他入长安时。所看到的龙脉转移之象。

    以袁天罡、李淳风那般神仙人物,为何布局上竟会出现大漏,以至于高宗李治后,就被一代女皇武则天褫夺皇位,恐怕与这风水布局象是争斗,又似是故留的破绽有不小的关系。

    据江碧海所知,袁天罡、李淳风两人并不是好得如他和尹文峰般,是等若血脉相连亲兄弟般的关系,而是明里暗里争斗不止。

    也正因为如此。以两人过寻龙大侠的修为,岂会看不出武则天取李唐代之地惊天大事。

    那风水布局中的破绽太过明显了。

    正所谓幸亦不幸,幸者太宗身边竟同有袁天罡、李淳风两位高手,不幸亦是竟同时有两位高手。

    由此江碧海更还推知,恐怕现在的唐皇李隆基身边,再无一个象袁天罡、李淳风那样的修为高手,不。恐怕连两人修为十分之一的人都没有,否则又岂会还有眼前这风水布局。

    天在变。地在变,人亦在变。风水布局又岂能不随之而变。

    他还有个感觉,或者有一二高人也看出此点,或因人微言轻,根本影响不了唐皇。又或者根本不去动以前的两位天师其中之一所布的风水之局。

    最大可能就是还有,眼前的风水之局是有人有意留下!

    江碧海感到情势更加危急,眼前的风水之局配合周围山向龙脉,已关联映象。并不是现在他马上去改变这风水之局就能起作用地。

    这风水之局就有如聚薪温火煮水,水已被炙干,仅是移走薪炭,水也不会复还!

    到达含元殿时,李从文朝守门御林待卫通报了,便领着江碧海站在殿阶处静候通传。

    就在待卫朝里喊报时,江碧海忽的感受到最少三注隐身在暗处先天境界的高手朝他投过来的注视目光,最令他奇怪的是,他还对这种三道目光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他大感奇怪,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三个先天级高手?

    江碧海微一思索之下,有了点明悟。

    先天级高手,绝不会象路上摆地摊,卖解之人那样,随便一抓一大把,这里能同时出现三个,恐怕已是唐皇身边的供奉级高手,负责他最后地安全保卫,否则的话,凭这些所谓御林军,大内待卫这些在他眼里不过是花架式地所谓高手,岂能卫护李隆基的安全。

    顺着这思路想开去,这三人必然是有可能见识过仙境传人,而仙境传人公开亮相,也是唯一一次亮相,只有对阵来洗风地宿命对决。

    所以这三人是对他这代尹文峰行事的仙境传人最后的把关之人,否则的话,仅凭李从文地一番话,历来多猜凝的帝皇是绝不会未加亲信绝对验证,轻易就那么相信的。

    他感到熟悉是当时他在观看尹大哥对阵仙境传人时,灵神扫视过暗中窥看对决的众人,从而凭着先天级高手本能地感应而留下印象的。

    于此看来,李隆基也不可小看,恐怕在仙境传人一下山的传言出来时就早已留意,否则岂会派出身边拱卫安全的最后力量,去下到扬州,查探仙境传人的真伪行行踪呢?

    想到这里,江碧海淡定从容,全身凝聚起归心神功,化生出名山仙境绝顶宝典界仙录所载无上玄功运行之象,目光凌厉至有若实质的朝向他暗中窥探的三人扫视而去!

    感受到他的气势威摄,暗中

    时一惊,相互愕然对望一眼,同时点了点头,其中一 退,退往含元殿内,显是要去通报李隆基,来人的的确确是不折不扣的仙境传人,再无半点虚假。

    果不其然,在这真正报信之人退进两仪殿后,里面才正式传来“宣仙境传人尹文峰”上殿的尖嗓子太监声音,一声声传递着出来。

    江碧海跟着李从文信步游庭般进到含元殿正中,在身边的李从文一进殿就跪了下来后,毫不在意的站在殿中,不理会周围显然是一众大臣看自己的目光,从容的望高居正中帝皇宝位之上正坐之人望去。

    那便是李隆基。

    李隆基看起来已经有些老了,在头顶的珠垂皇冠下,已经隐有几根白发。

    他显然年轻时喜好过骑马射箭,学武练功,虽已年岁高龄,但仍有一丝彪悍之气。不要说比一边站立的文臣强壮,就是比一边的武将,因着万人之一养尊处优的上位气势,也毫不有半点逊色。

    只可惜,李隆基显然最近几年来,已嬉于享乐,浑身有种让江碧海觉得肌肉废驰之感,显然已经大不如前了。

    江碧海感到有些好奇。

    以他现在进入先天如意境界,执意进军无上武道之人。竟然在面对李隆基时,有种被强烈气势逼压的感受,若他还只是刚进先天境界地 话,恐怕还敌不过这股气势,不敢象现在般如此轻松的与李隆基对视。

    而这仅仅是一个在他眼中,肉体凡胎,连丝毫内力也没有的“普通人”发出来的。怎不让他有些好奇。

    看来,这李隆基一直以来。位居万一之上,杀伐决断。的确养传了江碧海只在传言中听说过的令寻常凡人感到害怕的“伴君如伴虎”的帝王之气。

    他心底有些微感无奈的叹了口气。

    江碧海一直在尹文峰面前自称,只学得寻龙大侠一点皮毛,对风 水,相面等。完全不精通,只能微知大慨,却不能说出道道,实际上某种程度。可算作是他地一种谦虚。

    的确他这些方面的本领,不及寻龙大侠浸淫几十年,可一针见血,看得清楚明白,也能给人说得透彻清楚,但却因他慧根非浅,比之一般江湖算相术士自是高明百倍。

    此时他就看出李隆基脸上缭绕着一脸阴险之气,非常浅,由整个面相观之,这李隆基将来会遭一大劫,甚至有性命之忧,而这性命之忧当然不包括暴病意外。

    连皇帝都会有大劫找上,这更印证了江碧海入长安时所观到的风水之象。

    另一方面,则是他看出李隆基又是意志坚定,喜好独专的人,看他现在的样子,绝不再是年轻时锐意进取,可贤明纳柬了,而是一个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守旧印象,恐怕什么逆耳忠言,都听不进去了。

    这李隆基决不是一个信命之人,那怕对方再高明。

    江碧海自觉对李隆基了解越多,越觉危机紧迫,不过面相上却丝毫不露,仍然从容平淡。

    “大胆!你一个草民,见到圣上怎么不跪,还如此无礼!”

    江碧海右手地文臣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