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邪传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邪传人-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千习听了骂道,“好个姓孔的,我们是做什么的,能弄坏你的画,看你宝贝的像是没见过画一样,连当初拿故宫博物院的镇宫之宝也没这么宝贝过,”

    孔儒听了一边展画一边说道,“等你们看了就知道因为什么了,”

    几人眼光凝聚在孔儒展开的画卷上,顿感一震,只见一个黄衣女子随着画卷的展开慢慢现出眼前,几人不自主的移动到了画的正前方,林千习作为书画协会的泰斗,对人物绘画的研究比之孔儒更高一分,此时他看着画像只觉得像是雕刻上去的,而不是画在上面,衣服上的起伏的褶皱,微微飘拂的发丝,一切的一切都如同真人。

    好像为了验证是否是雕刻其上,林千习几人的手竟然同时缓缓想去触摸,孔儒一直在旁边小心的看着,见几人忘神,连忙咳了一声,伸手挡开几人,“注意带上手套再去触摸,”

    几人听了连忙拿起旁边的薄膜手套带上,伸手去验证心中所想,尽管他们也知道不可能是雕刻上去的,但如果他们不能亲手去验证一下,他们不敢相信眼前所见到的。

    “真的,这是真的画上去的,怎么可能,用什么手法能把人物和背景的立体感表现的这么强烈。”林千习不可思议的说道,王墨文几人一脸赞叹,他更关注的是旁边的题词,那手令人看了就觉得飘逸潇洒的字体。王墨文是什么人,如果说当今有人精通楷、隶、行、草、篆五种字体,那么毫无疑问那个人就是王墨文,他从小练字,至今六十多年每天都无间断,在他二十岁时自己把名字改为墨文。

    但此刻王墨文却自叹远远不如,这幅字表面应该算是行书,但给人的感觉却是草书的飘荡不羁,字中流露的意境异常强烈,简单说来这幅字把书写人狂傲不羁,潇洒写意的性格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房间里一时间无人说话,只留下几人呼吸的声音。

    孔儒见了,笑着问道,“怎么样?比之故宫的那幅《韩熙载夜宴图》如何,”

    王墨文突然一把抓住孔儒的胳膊,“老孔,我们几十年的交情了,你就把这幅画让给我吧,我拿我珍藏多年的书法作品和你换,欧阳询的《九成宫》和你换,再加一幅《秋深帖》。”

    孔儒还没回话,林千习马上接着说道,“老王,你太不厚道了,这是幅画,要换也是我换,老孔,我家那些收藏随你挑,只要你愿意把这幅画给我,”

    一时间书房中热闹非凡,这里的几人都与书画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哪个没有几幅珍品。孔儒听得头大,“停下,都停下,刚才我就说过,这幅画不是我的,只是别人借我而已,”

    “谁的?”几人同时问道,房间瞬间安静,孔儒冲画上的落款点点,没有说话。

    几人回过神来,“老孔,这楚字是哪位名家,我怎么没听说过有这么一位?是古代哪个名家的作品?”几人连忙问道,

    孔儒轻轻一笑,“是什么时候的作品,难道你们几位会分辨不出来么?”

    几人听了大吃一惊,他们是做什么的,一生都在钻研这些,怎么可能分别不出,只是不敢相信现在有人能画出如此神奇之画,“这不太可能吧,难道是哪个不知名的大家,可古画的笔法,技巧很多都已经失传,”

    “前一段你们不是打电话向我询问一个少年么?这就是他的作品,”孔儒淡淡说道,

    “你说什么?就是前一段文学报上说的那个少年,那个让你自叹不如的年轻人?”这消息对他们的震撼比之桌上的那幅画更令他们吃惊,他们当时也有询问过孔儒,但口说无凭,他们也只是认为那少年很难得而已。但现在,几人看看桌子上的画,带着疑问又看了看一旁的孔儒。

    孔儒点了点头,林千习得到确认,嘴里叫道,“这不可能吧,二十左右的少年能有如此成就,不可能,难以置信,”他们钻研了一辈子,清楚的知道想要对书画这样很多东西失传的技艺有所成就有多困难,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纵然天纵奇才也不可能有如此成就的。

    孔儒见他们难以置信,开口说道,“虽然难以置信,但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当初见到又如何会相信,不过知道他的经历后也能理解为什么有如此成就。”

    “什么经历?”几人心中充满了好奇。

名传天下 第三十三章 书画展

    几人对能培养如此少年的经历很是好奇,连忙询问。

    孔儒摇摇头,“他不想到处宣扬,所以我也不便过多透漏。他们家可算得上唯一完整流传下来的书香世家,几百年间没有经历过战争,基本没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就可以了,”

    几百年没有经历战争,唯一完整流传的书香世家,那岂不是说明有很多技艺都没有失传么?而且肯定保存着太多的珍品。

    王墨文几人惊喜异常,“老孔,那少年没有随你来么?这样的人我们可得好好见识一下,说不定能知道些已经失传的东西呢,”他们这些老人一生光明磊落,不像现在的年轻人,他们生的时间都致力与对书画文学的研究,从没有考虑通过这些为自己谋取什么利益,文人的风骨在他们身上完美体现。

    孔儒摇摇头,“来的时候我邀请过他,不过他拒绝了,他的性格你们应该能从这幅字上了解,”

    几人听了很是遗憾,王墨文却点头赞叹道,“看字知人,如此淡然洒脱的少年在如今更是罕见,老孔,不如你带我们去杭州拜访一下这为神奇少年,”其他几人听了连连点头,只凭这幅长相思就能令世界为之震撼,技以长着为尊,这样的人值得他们去拜访学习,虽然他是个少年。

    孔儒听了皱皱眉头,“这可不行,我才刚来北京,这里还有点事要办,再说全国书画展这几天就要举行了,你们不在怎么成。等忙完再去吧。”

    几人这才想起全国书画展就要在北京开展,这可是每年最重要的展会。

    林千习听到书画展,脑中突然一闪,“老孔,这幅画你可要贡献出几天了,再怎么说你可算是文学会的名誉会长之一,总要下书画展吧,”

    孔儒听了苦笑一声,“我就知道今天被你们看见不会有好事,算了就借你用几天,不过等书画展开始的前一天才能拿走,我这两天正在研究和临摹笔法呢。”

    几人看他对这幅画宝贝如命,只好打消了拿回去研究的念头。

    林千习又仔细看了看那幅让他震撼的画卷,问道,“老孔,既然是那少年画的,那你知道不知道这幅画用了什么样的画技,如何能有这么强烈的凹凸感?”

    中国古画重在神似那只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其他各派技法众多,不同的画风有着不同的画法,但流传至今基本已经成为历史。现在古画的很多技巧只是经过研究临摹古画总结出来的。

    孔儒听了摇摇头,“虽然当时他画这幅画时我就在旁边,但我却没瞧出半分头绪,因为他的画笔很快,让我无法看清。事后我虽然冒昧的问过他这是何种画法,他并没有隐瞒,说这种画法别人是学不会的,因为要完全控制触纸的力道,通过力道的轻重在纸上形成笔墨的凹凸不平,”说完感叹不已,

    通过笔触控制笔墨,让墨水在纸上形成细微的厚度差,怎么可能办的到?墨水风干以后能有多厚?还要连触摸都感觉不到的褶皱,这太不可思议了吧?几人听了孔儒的话面面相觑半天,唏嘘不已,虽然他们不敢置信,但事实就在面前,这样的手法他们不敢想象怎样才能做到。

    却不知楚邪不是不想教,而是没办法教。这办法是他师傅黄药师所擅长,细观黄药师一身本领,不管琴棋书画还是医卜星象,或者奇门五行,黄药师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这风格却无一不以他的武功为基础。就如这令画卷犹如雕刻的褶皱如果没有高深的武功,不能精确的控制画笔的力道轻重和墨迹的效果,那这一切就是空谈。没有一身高深的本领,想要学会这种画技,实在可能办得到。

    王墨文感慨之余,想起旁边的题词,“老孔,这字怎么说?”

    “他说字没有严格的形体之分,只有一个心字,心之所动,手则所至,心伤则字悲,心喜则字欢,书画本就贵在意境,如果只是简单一味模仿他人笔迹,只能形似而字亡。想中国古代各名家,有几人是靠模仿前人之而成名?无不是纳前人之精华溶入自身而自成一体。”

    几人听到这几话,频频点头,短短几句话道出了书画的精髓,更说出了书法的练习之路。其中包含着中国文化的灵魂,意境,这两个有些玄幻的词却是众多古文化的灵魂。无论是书法还是画画,只要作品中能体现画的意境,这幅作品有了灵魂,反之如果没有灵魂就算画的再像也只能算是照片而已,没有人觉得像一张照片一样的作品有价值。

    中国传统书画展已经举办了十一届,逐渐发展为中国文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展览之一,举办地点就在故宫博物馆。展览期间,故宫博物馆都会拿出馆内收藏的稀世作品供人欣赏,不过参赛作品主要来自个人的收藏。

    展览期间国内外著名的收藏家都会赶到这里,他们有的是欣赏,有的则是想买自己喜欢的作品,不过更多的则是以物换物。书画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藏人的喜好,因为喜欢可以用高于书画本身几倍的价格买下,所以书画展中很多人把自己不太喜欢的收藏拿出来以换取自己较为中意的作品,当然也有一部分专门来这里买卖字画的。

    四月二日,是第十二届中国传统书画展开始的第一天。一大早,故宫博物院外的停车场就停满了轿车,三五成群的人走进书画展中,其中更是有不少富豪行在其中,众多的保安人员说明了展览中作品何等珍贵。

    展览大厅中,厚厚的玻璃中挂着一幅幅平常难得一见的各种书画字卷,让游人流连忘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