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眼看西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妖眼看西游-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唐太宗入冥记
◎ 刘全进瓜
◎ 观音显像化金蝉
○ 陈光蕊本事( 清刊本《 新说西游记 》)
第三部分就是〃取真经〃。从第十三回开始到第一百回结束,内容良莠不齐,文字优劣共存,既拖沓又雷同,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尾巴。
至此,疑问又产生了:为什么百回本《 西游记 》的结构会是这样混乱不堪?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百回本《 西游记 》并不是一本〃个人创作〃,而只是一本〃汇编之书〃,而且就算是汇编,也是很多人一起在短时间内攒出来的,仅仅只是做到了略微统一语言风格,连校对工作都还没有做到位,明显的错误随意就能举出好多:
其一,〃猴子吃荤吃素前后矛盾〃
在第二十七回中,明明猴子有这样一段吃荤的自白:
师父,你那里认得!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
而到了第三十九回,乌鸡国度气救国王时,猴子又变成了吃素的典范:
那八戒上前就要度气,三藏一把扯住道:〃使不得!还教悟空来。〃那师父甚有主张。原来猪八戒自幼儿伤生作孽吃人,是一口浊气,惟行者从小修持,咬松嚼柏,吃桃果为生,是一口清气。
这说明百回本《 西游记 》的编撰者根本不注意细节的前后呼应。
其二,〃西海龙王名讳混乱至极〃
在百回本《 西游记 》第三回中,四海龙王分别为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到了西游记第十五回鹰愁涧收白龙时,西海龙王依旧是敖闰。而到了第四十一回时,北海龙王敖顺变成了〃敖闰〃,西海龙王敖闰则变成了〃敖顺〃。四十三回衡阳峪收鼍洁时,西海龙王亦是〃敖顺〃,并且一顺到底,再也没改过,但在第七十七回,北海龙王又成了〃敖顺〃。
这种一错再错,已经不是〃校对失误〃可以形容的,这说明,的确有很多人在编撰这部百回本《 西游记 》,并且时间仓促,根本来不及查对。
其三,〃双青狮之误〃
在第三十六回和第七十四回,文殊菩萨的青狮两次下凡,这当然不是菩萨的错误,他并非没有严格看管自己的狮子,也不是因为西天施行单双号的缘故要养两头狮子,这是由于编撰者没有审视全书,就任意增加妖魔所导致的后果。
第102节:第三回 百结悬鹑(3)
其四,〃通关文牒盖印之误〃
在第一百回中,唐太宗曾御览通关文牒,这里的错误有点儿大得离谱:
( 三藏 )叫:〃徒弟,将通关文牒取上来,对主公缴纳。〃当时递上。太宗看了,乃贞观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给。太宗笑道:〃久劳远涉,今已贞观二十七年矣。〃牒文上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又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太宗览毕,收了。
我很想问一问百回本《 西游记 》的编撰者,〃狮驼国〃的国印是如何盖上去的?根据第七十四回的记录,整个狮驼国只是一个空壳,因为大鹏在〃五百年前吃了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因此上夺了他的江山,如今尽是些妖怪〃。既然如此,取经团到哪去找到五百年前就被遗失的〃狮驼国印〃?这岂非笑话!
还有,既然上面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三个天竺直辖市的大印,为什么没有盖上大天竺国的国印?是没有盖吗?请看第九十四回的记录:
国王见了,教请行者三位近前道:〃汝等将关文拿上来,朕当用宝花押交付汝等,外多备盘缠,送你三位早去灵山见佛,若取经回来,还有重谢。留驸马在此,勿得悬念。〃行者称谢,遂教沙僧取出关文递上。国王看了,即用了印,押了花字,又取黄金十锭,白金二十锭,聊达亲礼。
在大天竺国分明用了印,而且还是一个重要情节,为什么在第一百回却消失了?这只能说明编撰人员各负责一部分,并且还是偶尔凭记忆来编辑改写,这种编辑实在令人发指!
其五,〃唐三藏问题〃
在第九十九回,观音菩萨念灾难簿子的时候,一劈头就是四个莫名其妙的灾难:
金蝉遭贬第一难,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寻亲报冤第四难。
这四难在〃明刊本〃中根本就没有体现,何以难之?后来在清刊本中补上了〃陈光蕊本事〃以及〃江流儿故事〃,这才将这四难说圆满但又出现了〃唐三藏性格前后不一致〃的大问题,在清刊本第九回中,陈玄奘可是手刃了仇人的:
( 丞相 )把刘洪拿到洪江渡口先年打死陈光蕊处。丞相与小姐、玄奘,三人亲到江边,望空祭奠,活剜取刘洪心肝,祭了光蕊,烧了祭文一道。
这样一个为了报杀父之仇,竟然活活地把个刘洪开膛破肚,剜了心肝的和尚;我实在很难和日后西天路上那个所谓〃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的唐三藏联系起来,这简直就不是同一个人!这种错误,更加说明了百回本《 西游记 》的〃累世汇编性〃,因为它不在一个大的统一的架构之下,所以才会导致漏洞百出,透得进阳光只要仔细阅读《 西游记 》的文本,类似这样的错误可谓比比皆是。
既然《 西游记 》的结构如此之混乱不堪,那么,到底《 西游记 》一书是怎么成形的呢?它的编撰者又是谁呢?它到底汇编了哪些已有的文字内容呢?欲知这一切的谜团,请看第四回《 新月满月 》。
第103节:第四回 新月满月(1)
第四回 新月满月
到底百回本《 西游记 》的作者是谁?
也许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吴承恩!这个答案得益于数十年来全国上下的教育灌输,并且几乎所有出版的百回本《 西游记 》都赫然印着〃吴承恩〃三个字。但其实,〃吴承恩〃取得百回本《 西游记 》的著作权,也不过就是几十年前的事情这仅仅只是一个说法而已,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依旧在继续,基本分为两大派:一派支持吴承恩为百回本《 西游记 》的作者,另一派则指出吴承恩并非百回本《 西游记 》的作者。当然,数十年间陆续又有一两个单独的观点被提出,支持其他人( 如〃李春芳〃 )为百回本《 西游记 》的作者,但毕竟成不了大气候。
比较有意思的现状是,互掐的两大门派谁也不让谁,各持己见,但他们双方所能凭借的〃最有利〃的证据,其实都不属于铁证:
◎ 天启《 淮安府志 》卷十九《 艺文志 》《 淮贤文目 》中有着如下的著录:
〃吴承恩:《射阳集》四册□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
◎ 清初黄虞稷所撰的《 千倾堂书目 》卷八〃史部地理类〃有着如下的著录:
〃唐鹤征《 南游记 》三卷;吴承恩《 西游记 》;沈明臣《 四明山游记 》一卷。〃
〃吴作〃与〃非吴作〃所激战的最终证据就是这两条了,此外所有的〃证据〃,都是在先肯定或是否定〃《 淮安府志 》中吴承恩所作《 西游记 》为小说〃以及肯定或是否定〃《 千倾堂书目 》中的吴承恩《 西游记 》为游记〃的前提下而引申的论证。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这场百回本《 西游记 》作者之争就没有消停过,而且越演越烈,但谁也不能说服谁,因为证据还是太少,都是自圆其说我属于〃非吴作〃一派,但我无意在此论证有关〃吴承恩〃的任何事情,因为这本就是一个说不清楚的事情,而且不管分歧有多大,首先都应该回到文本,以文本为出发点,才可得出相对合理的结论。
我只想在此讨论一下百回本《 西游记 》的成形的大概过程。
现存最早的百回本《 西游记 》扉页中题〃华阳洞天主人校,金陵世德堂梓行〃,共二十卷;而卷九、十、十九、二十又题〃金陵荣寿堂梓行〃,卷十六第三行又题〃书林熊云滨重锲〃。这清楚地表明,这一版本至少是三种版本的混合体这与我的〃汇编之书〃的观点是吻合的,这一部拼杂而成的〃奇书〃,极有可能是当时的〃书商〃( 金陵书坊主 )为适应当时的阅读形势,及其追逐读者市场的一个〃快餐式〃的产物。
第104节:第四回 新月满月(2)
明朝中叶是古代书籍刊刻印行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书籍刊刻出版由官府转向民间,在一些城市中出现了许多由书商经营、以营利为目的的书坊,金陵的〃世德堂〃就是其中一家。当时的金陵是全国书坊的最集中之地,在这样一个〃出版社〃和〃印书厂〃云集的文化中心,一部好的〃畅销书〃是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书坊为了标榜〃新编〃、〃新作〃或〃新订〃、〃重订〃以吸引读者,不惜窜改古籍的原作,或修缀拼接,或改头换面,使之成为一本〃新〃的〃流行读物〃。
面对这种不良风气,顾炎武曾经有过批评:
万历间人多好改革古书,人心之邪,风气之变,自此而始。(《 日知录 》卷十八 )
而清代著名版本学家黄荛圃亦有〃明人喜刻书,而又不肯守其旧,故所刻往往废于古( 见《 黄荛圃书跋 》)〃的批评,更有人曾有过〃明人刻书而书亡〃之叹(《 书林清话 》)。由此可见,这种〃不尊重原作、妄加改窜〃的做法,已经成为当时出版界的通病。由此可想,百回本《 西游记 》也许正是从这种〃拆补拼缀〃中诞生的〃畅销书〃。
百回本《 西游记 》的缝补痕迹极为明显,有生硬连接之嫌疑,我有一个更为大胆的猜测,也许它是按照这个结构来拼接的:
也许在百回本《 西游记 》之前,这世上早已经存在了有关〃前七回〃的文字,而且〃前七回〃文字非常完整,它描写了一只妖猴从出世到被镇压的完整过程,其实和〃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感觉差不多,或许在世上真的存在过一本包含前七回主体内容的〃《 镇魔记 》〃吧!如果有,它可能就是百回本《 西游记 》的起因。
当时〃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已经流传很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