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魔神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魔神传-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体柔韧性的动作,等身体活动开之后,警卫员就会过来将小胜己带去练功房,跟着警卫员练习军体拳,几趟拳打完,在特别定做的机械上(小胜己太小,只能定做)做一些力量训练后,就跟着警卫员出去跑步,从半山腰跑到山顶,再跑下来。当这一套程序做完,时间大概正好在七点左右。回去洗完澡,再补充点水分,就开始晨读。八点吃早餐,八点半去书房上课。
是老爷子定的规矩。老爷子出身贫寒,十五岁就扛枪参加革命,什么样的苦都经历过,解放之后,身居高位,条件也是极大改善,却从未放弃过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因此,对家属,亲人,身边的警卫人员以及自己的下属,要求都是格外严格。可以说这种近乎严苛的“自律”已经变成了老爷子的本能。
当八点半孙胜己走进书房刚坐下,一个三十左右的知性女子也走了进来。齐肩的短发,戴着一副无框眼镜,一米六五左右的身高,看起来修长苗条。皮肤白皙,脸上未施脂粉,五官长得极为精致,就算在孙胜己这种活了几百年的老怪物眼里,也几乎挑不出什么瑕疵来。尤其是她身上那浓浓的书卷气,仿似能让每一个接近她的人都静下心来。
那女子进来之后,看了眼坐在那儿的孙胜己,淡淡一笑道:“我叫齐雪娟,是你的国学老师。你是孙胜己对吧?”说完,走到孙胜己桌子对面,也坐了下来,孙胜己忙站了起来道:“齐老师好,我是孙胜己。”
小胜己的礼貌稳重倒也出乎了齐雪娟的预料,因为早就知道这个家教对象才满三周岁,所以在来时路上还在担心,别遇到个咬着奶嘴,赖在保姆身上不肯下来的小少爷呢。却没想到小家伙居然一个人,规规矩矩坐在那儿等着自己。而且,看到自己竟然一点都不怕陌生,回答自己问话也是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礼貌,得体。一看就是个很有教养,也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聪明的孩子。
齐雪娟放下一切担心,开始用心的教授小胜己读书。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齐雪娟刚刚读到这,那孙胜己突然举起右手,站了起来道:”老师,这些我都会背了。“本来以为是遇到一个比较有教养,且聪慧早熟的小大人,这一切已经让齐雪娟颇为惊喜了。谁知小家伙更然语出惊人,使得齐雪娟被震到了,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有些吃惊的看着孙胜己。
小胜己看到自家这位新老师的表情,也是颇不以为然。心说:“小爷我好歹活了几百岁了,会背诵个《三字经》至于让你吃惊成这样嘛。”当然,这话也就只能自己在心里想想,嘴上出来却是另一套说辞了:“老师,我两周岁就跟着姑姑背三字经了,姑姑说,我们孙家的人都必须会背。”
原本孙胜己是打算低调一些的,可是现在被老爷子抓了壮丁,*着他花大量时间来学这些自己早就烂熟了的学问,那自然不能干了。要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可生命却是自己的,就算哥寿命比一般人长几倍,却也不能这样浪费啊。所以,孙胜己毅然,决然的站起来承认,这些自己都会了,就是希望跳过这阶段,直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像唐诗,宋词,《论语》啥的,孙胜己当初还真没怎么学过。现在,既然逃脱不了被学习的命运,那还不如真正学点东西算了。
于是,第一堂国文课就改成了《论语》教学。
其实论语里面的很多东西还是比较启发人的思维的。它通篇都是孔子与学生的一些对话,对话内容也是林林总总,涉及面很广:有关于学习的,关于社会人生的等等。而且,通过这些对话,我们还可以发现,孔子不但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还是一个好老师。他在回答自己这些弟子兼追随者的提问时,从没将自己摆在高位来进行说教。而是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和学生们一起来探讨,争论。当然了,孔子是一个好老师,不等于咱们就要全盘接受他的学说,他的思想。
儒家学说其核心可以归结为“名教”俩字,就是上定名分,教化天下。为了上定名分,他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概念,后来又经过孟子的补充,董仲舒将它定义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此为君权,父权,男权奠定了天然合法的地位。确定了合法地位之后,君,父,夫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抢占道德伦理的制高点,来从事那神圣崇高的教化万民的工作。于是又有了“仁义礼智信”这五大守则的出台来框束人们的行为,此为五常。确实,这三纲五常禁锢了人民的思想,束缚住了民众的手脚。使得华夏民族戴着手铐脚镣踽踽前行了两千多年。
而儒家学说还有一个巨大的危害就是官本位思想。在儒家看来,唯有通过学习儒家著述,弄懂伦理纲常,以此为晋升阶梯,迈入官场才是正途。读书做官以外的行当皆是小道。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几千年来,华夏的读书人真的是穷经皓首只为官。华夏人对公权力有着一种近乎病态的痴迷追求。更可怕的是,华夏人对于公权力没有有效的监督也当成是一种理所应当。甚至大部分民众对权力的追求就是为了能公器私用。甚至可以说,儒家官本位思想已经烙印在了华夏民族的遗传基因里面。就算那些曾经疯狂批评过儒家思想的人,他们也未能逃脱被烙印的命运。
当然,儒家思想也并非全是糟粕。而且那些糟粕大部分都是后世的儒家学者添加上去的,并不是孔子的本意。
话题扯得有些远了。我们的小胜己毕竟刚刚开始学习论语,自然不会有那些感触。虽说人家的实际心理年龄已经好几百岁了,可他并不是一个社会学家,而且几百年来几乎一直隐于深山,埋头苦修那长生大道。对于民间疾苦的了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毕竟,对于修道有成的那些人来说,他们已经从本质上脱离了人类。这是一种生命层次上的差别,是普通智慧生命进化路上的一次飞跃。两者间的差距绝不亚于智慧生命和普通非智慧生命之间的距离。因此,普通人类所追求得到的东西,在他们眼里都是垃圾。就像普通人类看到一群蚂蚁,费力的抬着一条青虫的尸体拖回家,准备储存起来作粮食时,是绝对不会生起抢夺的意念来的。因为,那玩意在蚂蚁眼里是重要无比,对于人类却是毫无用处的。
不过,小胜己的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前世种种已成云烟,现在的自己就是一三岁的普通孩子。唯一不普通的就是脑子里多了几百年的记忆。在自己重新修道有成之前,自己就是一个凡人。因此,凡人需要掌握的生存技能,自己也必须学会,别到时候“道”还没修成,自己却先饿死了,那将会成为修道界天大的笑话了。所以,尽管不是出于自愿,但小胜己的学习态度还是无可挑剔的。
而齐老师也是一个认真,敬业的人。所以,一个教的尽心,一个学的认真。不知不觉,一堂课就临近了尾声。
齐雪娟看了看表,一节课的时间马上就到了。看着这个聪明乖巧的有些过分的小神童,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自己的孩子。
29岁,离异单身的她,带着个女儿一起生活。女儿也快三周岁了。由于没到上幼儿园的年龄,就只能让她一个人呆在家里。显然,这种做法对孩子来讲很残酷,可是,很多单亲家庭又只能这样去做。
想到自己的生活,想到自己女儿,齐老师脸上的表情也随着思绪,不停的变幻着。想到最后,脑子里很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来:眼前这个小大人似的近乎妖虐般的孩子,他快乐吗?这么小的年纪,就需要接受这般严苛的教育,缺乏玩伴,没有童趣,他会不会感到寂寞呢?
于是,一个更大胆的想法生了起来,她以一种满怀希冀的眼神看着小胜己道:“孙胜己,老师家有一个妹妹跟你差不多大,我把她带来和你一起玩好吗?”
孙胜己需要一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玩伴吗?这个问题显然不需要回答。就在他开口拒绝的那一瞬间,刚才齐雪娟在沉思时,无意中流出的落寞和担忧,在他脑中闪过。于是,话到嘴边就变成了肯定,道:“嗯,好的老师。您下次来上课,就把小妹妹也一起带过来好了。你等下跟我爷爷打声招呼,我也会跟爷爷讲的。”
人生就是如此奇妙,当孙胜己长大之后,每当回忆起今天的一幕,还是觉得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的不可思议。一个活了几百年的老怪物,竟然答应让一个才两岁半的孩子做自己的玩伴。一件看起来荒诞不经的事情,竟这样及其自然的发生了。一个陪伴他走过无数世纪的亲密爱人,就样走进了他的生活。
国文课结束之后,孙胜己休息了15分钟后,开始接受古琴教学。
从“琴棋书画“的排列来看。就可以看出古琴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我们可以用四个词语来形容它:优雅,淡雅,洁雅,高雅。围绕古琴的历史典故就有许许多多,而且不光是典籍上有,更是在民间广为传颂。像”伯牙叔齐“因琴音而结为知己。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因琴定情,楚庄王迷恋琴音七日不上朝,并发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千古绝叹等等。而像孔子,蔡邕,嵇康,苏轼等也都以酷爱抚琴而闻名。因此,就算把“古琴”当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也丝毫不觉过分。
古琴出现的具体年份已经无从考证,从典籍上看,在周朝以前就已颇为流行。古琴初出现是为五弦,其总长为三尺六寸五分,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之意。后,周文王为纪念其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就给添加了一根弦上去。武王伐纣时,为鼓舞士气,改成七弦,故又被称为“七弦琴”。
我们现在还经常看到一种乐器叫“古筝”,其外形在外行看来与“古琴”颇为相似。可弹奏起来,两种乐器的风格却是截然不同。
古琴的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其表现力意境深远,极富内涵,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音乐形式也更侧重于写意。
而古筝则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淳厚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