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性(1)-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靠他们的帮助,加官晋爵,平步青云。如果这位胸怀宏愿的人并非来自门庭显赫之家,而仅仅是一位有天赋的人,那么穷困潦倒就会促使他发挥自己的优势。因为无论是谁,平常和人相处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要证明自己胜人一筹,在政治生活中尤其如此。因此,只有彻底的寒门之子,才会自感在所有方面都低人一等。一文不名,无足轻重的人,能够不声不响地在政治舞台上获得一席之地。只有他才会一直卑躬屈膝、曲意逢迎,在必要时真实地表现出来;只有他会屈从于一切,而又藐视一切;只有他才懂得功绩荣誉毫无价值;只有他在必须和他的顶头上司及达官显贵交谈或给他们通信时,不会粗声粗气,鲁莽冒失。如果他的上司随手乱抹了几笔,他就会大加称赞,称其为妙笔杰作。只有他在几乎还是孩子时,就知道该如何去恳求,所以走出社会后,他便成了通晓这一隐秘的高级僧侣。歌德指明了这一隐秘:抱怨卑贱的目的没有用处,无论别人说什么,都想是它们支配了整个世界。    
    而不愁温饱的人,心灵上往往倾向于能够独立自主。他习惯于高视阔步,也许他会有些滥用天赋,尽管他知道这一点,他决不会用这种能力去和那些奴颜卑膝的平庸之辈争高低;他终究会明白那些顶头上司的卑劣无能,倘使他们侮辱了他,他会倔强执拗,感到羞耻。这样的人肯定赞同伏尔泰的观点:即使我们只能再活两天,倘使要向卑鄙无耻的流氓委屈求全,我们宁愿即刻去死。    
    


第四部分:权力之道傲慢是男人的劣根性(1)

    人们常说的愚昧有三点:贪婪、虚荣和傲慢。    
    虚荣和傲慢的区别在于,傲慢是确信自己在某一特殊方面具有卓越的品质,虚荣则是令他人“确信”的欲望。傲慢存在于内,是直接的自我欣赏。虚荣则是从外欲求达到这种自我欣赏。所以,虚荣心强的人能言善辩,狂妄自大,而又沉默寡言。爱虚荣的人,保持沉默应当知道要比喋喋不休更容易得到他人赞美。所以我们肯定:任何想假装傲慢的人都不是妄自尊大的人。    
    只要有坚定不移地确信自己具有杰出的品质和特殊的价值,就会使人产生严格意义上的骄狂,或由于偶然的以及一贯的性格优势而产生的确信。傲慢根源于确信,它很像没有经过我们仲裁的其他形式的知识。傲慢的最大障碍就是虚荣心。为谋求对自我价值的高度评价打下必要的基础,虚荣心就投其世人所好,阿谀奉承。而傲慢则是以早就存在的确信为基础的。傲慢,其实就是吹毛求疵,尖酸刻薄。傲慢的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他们傲慢的。一个人如果本性很好,又不自恃己长,与他人和睦相处,就像他与他人完全平等,他人就会真诚坦率地待他。我要特别奉劝那些卓越的人,卓越就像勋章和头衔一样,不能每时每刻都引起人们的注目。另外,亲昵生狎侮,或如罗马人曾经说的:愚人教智者。阿拉伯格言也说:与奴隶开玩笑,不久就会狼狈不堪。我们不能不注意贺拉斯说过的:获取你应该得到的名誉。    
    当谦虚这一美德具有虚构成分时,对愚人是很有利的。谦虚时刻都在拉平人们的差距。最虚伪的傲慢是民族的傲慢,因为一个人为他的民族而骄傲,就说明他自己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资本,否则,他就不会去求助于他的千百万同胞并与他们共同分享那份资本。    
    一般来说,独具个性的人有过多的先人之见。因此,就难予清楚地看到,他的民族有哪些不足,因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在他眼前不断出现以至于他无法看清。但那些一无是处的傻瓜,把自己所属于的民族当作最后的依靠,并为之骄傲;他常常乐意去掩盖民族的阴暗面,且以此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我们知道,德国人没有民族的骄傲,这表明他们是诚实的。可是也有些人装腔作势,借口为他们的国家感到骄傲,他们和那些为使国家误入歧途而向群氓媚的、蛊惑人心的政客们一样让人慎恨、愤恨。    
    不论怎样说,个性都比民族性重要,任何特殊的个人都比民族重要千百倍。因为不说到大量的个人,就无法谈到国民性,人不可能既竭力捧场同时又保持诚实的作风。    
    所谓国民性,就是人类的渺小、堕落和卑劣的特性在所有国家里采取的个别形式。通常来说,我们厌恶一种,就会赞美另一种,直到我们对这另一种也厌恶了,我们才会停下来,不再赞美了。每一民族都在嘲笑其他民族,所以,民族之间的嘲笑没有什么公道与不公道之分。    
    登高的旅游者,只有越过他脚下蜿蜒曲折的道路,放眼望去才可看到一个通盘的概观。只有当我们走完人生旅途的某个阶段时,才可能认清我们全部行为间的真实联系:如我们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才能明白精确的因果链条和努力的价值所在。如果我们沉湎于日常的生活琐事,就往往会按照自己的天性行动,并受情感的左右或能力的限定。简单地说,我们始终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我们认为正当的事业。只有当我们回首整个人生旅程和总体结果时,才能明白全部奥秘。    
    实际生活中,我们正在进行某项伟大事业或创造某个不朽作品时,一般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本身。我们考虑的只是达到眼前的目的,完成当时的计划。当我们把人生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时,我们的品质和能力才能展示出来。这是一种引导我们的创造力,既能在理智的事物里被感知,也可以在世间的事物中被察觉。且由于其自身的不足而以相同的方式导致不幸和灾难。    
    理智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现在与将来之间保持恰当的比例,以免由于过多地关注其中之一而损害另一个。有很多无足轻重的人,仅仅生活在现在,而另一些人则沉湎于未来,总是忧心忡忡、愁思满腹。很少有人能在两个极端之间保持平衡。那些寄希望于未来、为之奋斗并仅仅生活在未来的人,对即将来临的事物总是翘首以待、急不可耐,仿佛这种东西一旦到手,就能获得幸福。尽管那些人聪明绝顶、气质非凡,严格说来也只像意大利的短尾猿,一种希望最终得到某种东西的冲力支撑着他们,使他们始终急急忙忙、紧追不舍。    
    那事物总是恰好在他们的前面,而他们却始终试图得到它。就其整体存在而言,这种人置身于一种恒久虚幻的情景之中,生活于一种短暂的临时状态,直到走完人生的旅途。    
    既不要让未来牵引我们而思绪不宁、焦虑企盼,也不要沉湎在对往事的追悔惋惜,而要记住:只有现在才是实在的、确定的;未来总是无一例外地使我们的希望落空,过去也常与我们曾预料的相去甚远。无论是未来还是过去都不如我们的想象。同样的物体,由于间距,肉眼看来很小,思想却可以把它想象得很大。只有现在是真实可行的,它是惟一富有现实性的时刻,正是在绝无仅有的时刻,我们的生存才显得这样真实。    
    我们应当永远为此充满欢乐,欢迎它,并尽情享受这每一时刻带来的快乐。如果我们对过去的落空愁眉不展,对未来的前景焦躁不安,就难以做到这一点。拒斥当前的幸福,或为陈年往事懊恼、为未来忧心忡忡,都是愚蠢的。


第四部分:权力之道傲慢是男人的劣根性(2)

    男人一生中总有抱憾终身的时候,一旦往事成为历史,该想,逝者如斯,向它道声再见吧。而未来,我们只能认为它超乎人为,只有神知道。    
    只有那些必然降临的不幸才会侵扰我们,但能对此做出完满说明的人又寥若晨星。不幸或灾难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可能,哪怕是极大的可能;一种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就算是那些不可避免的灾难,发生的具体时间也不确定。如果我们总处在一种戒备状态,就会永远不得安宁。我们并不因为对灾难的恐惧而放弃生活中的乐趣,我们应该把它们看作不会很快发生甚至不会发生的灾难。    
    一个人心灵的宁静越不为恐惧侵扰,就越可能被欲望和期待骚动。心灵的宁静,是任何时刻享乐的本质,人生之乐稍纵即逝,须抓紧当下的分秒片刻。我们应当时刻记住:今日仅有一次且一去不返,接踵而来的明日只是新的一日,且也是一去不复返的。我们常常忘记每一天都是一个整体,也是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我们总习惯于将生命看作一个观念或名称,它们无法体验,因此包容个体于自身之中的生命就遭到了破坏。    
    在那些幸福而充满生气的日子里,我们尽情地欣赏和享受,就算在悲苦忧愁时,也要回想过去的每一寸光阴。在记忆中,它们似乎远离痛苦与哀伤,令人妒羡。往昔犹如失却的伊甸园,只有在这时,我们才会真切地体会到它们是朋友。我们欢度幸福时刻,但并没有珍惜它,当灾难逼近我们时,我们才希望它们归来。无数欢快和愉悦的时光都消磨在无聊的事务中;我们往往由于一些不愉快的琐事而错过愉快的时刻,一旦不幸降临,又为之徒然空叹。那些决不是平凡普通的时刻,往往被漫不经心地打发过去,甚至急不可耐地置之一旁,而它们正是我们应引以为豪的。人们从来没有想到流逝的时光不断使当前变为过去,在那里,记忆使之理想化并闪烁着永恒的光芒。只有当我们处在窘境中时,面纱才被揭去,我们也才会为之抱憾终身。    
    人的最大特点是能适应各种环境。将自己固定在单一的生活方式上,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这怎么说是生活呢?这只能说是为了生存。    
    只有那些多才多艺、善于交往的人才能赢得真正的幸福。    
    如果让我按我的生存方法培养自己,我就不会去固定在某一种生活方式上,不管这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