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奸臣世家-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对于蔡确这个副相,如果没有宋神宗的吩咐,就是再给石得一安上十七八个胆子,他也不敢贸贸然派出密探公然去监视。

    如果事情办得好的话,对于宋神宗老说,那也只是份内的事情;可是,如果让蔡确发现了的话,得罪的可就是整个文官集团了。真要到了那个地步的话,宋神宗还真不一定会保他。

    再说狄咏,他也得到了自己侄子一个人进京,并且刚一到内城,就进了蔡确的府邸消息,这件事让他大吃了一惊。他知道这个侄子办事一向稳重,怎么这回这么冒失,皇差还没有办完,就跑到当朝副相家里。

    如今,郑侠进京,蔡卞却被突然调任到了延安府,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狄安这么贸贸然参与进去,这不是给狄家招祸吗?更何况,在大宋朝,文武殊途,武官和内官一样没有人权,难道狄安忘了他祖父狄青是怎么死得吗?

    可是,狄咏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apltiapgt

    却不敢派任何人去和狄安接触,如今狄安就算进了汴梁城,也只是他一个人的问题,如果这个时候被人发现自己和侄子联系,无端端把把柄送到别人的手中。狄咏可没有这么傻,一个人的性命重要,还是一个家族所有人的性命重要,他还是分得清的。

    这一夜,因为狄安的突然回京,让无数人惶惶不可终夜,也让无数人兴奋不已。保守派中有不少人得到郑侠传送回来的信息,都早早写好了奏折,准备在明日的早朝上,围攻狄咏和蔡确这两个文武高官,至于狄安这么个小虾米,狄家要是垮了,他还能继续活着吗?

    这一夜,狄安是睡了个好觉。

    可是,昨天一晚上,上朝官中就有多人没有睡好觉。

    第二天。

    有很多的大官却一个个顶着一双熊猫眼,不断用手捂住嘴,拼命地打着哈欠。像极了后世那些da烟鬼们欲求不满的样子。即便身为武官,人样子狄咏也像个霜打的茄子,蔫了吧唧地骑着马随大流进了宫。

    今天,本是他当值。可是,他一到宫门就接到内官的通知,今天他暂时在宫门里休息,当值的任务交由其他的禁军统领担任。这一点,狄咏早就预料到了,所以,他身上连一件武器都没有带,就这么乖乖地跟着前来传旨的内官一起进了宫。

    蔡确一大早就早早来了,他派人去通知自己的几个手下,就在宫门外,把蔡道的计划同他们一说。蔡确这个人权欲非常重,所以,他的手下有能力并不是很多,都是一些能力不足却异常忠心的官员。和他的手下交换了意见,不出意料,大部人都同意这个计划。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提出异议,毕竟蔡道的这个计划,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一会儿在早朝上肯定会遭到大部分大臣的反对。在他们看来,这个疯狂的计划,仅次于拗相公王安石的那个‘青苗法’。‘青苗法’的失败近在眼前,前车之鉴,不可不吸取教训啊!

    其实,在蔡确系手下大部分的官员看来,真要这么做的话,无异于以卵击石。

    不过,以蔡确的性格,他又怎么会听取少数人的意见呢?

    到时候,即便在大殿上所有人都站出来反对蔡道的这个计划,蔡确也要极力劝说宋神宗,将这件事情办成。而且,他想了一夜,蔡道的这个计划,还是和恩师王安石的‘青苗法’有很大不同。

    计划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小。

    第一、范围不同。

    ‘青苗法’,是王安石强行在大宋国全国实施的新法。

    这项新法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后世之人众说纷纭,在蔡道看来,主要就是因为王安石操之过急,强行想要在全国推行,可地方上的官员大多并不配合,甚至有得远观是反其道而行之,趁机大肆敛财。所以,这条新法的失败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而蔡道的计划则不同,它实施的时候,只需照管京畿属县和运河沿岸各州府县所属区域,由蔡确自己派出手下得力的干将,到这些地方进行严密地监督,而不用指望那些和地方豪绅相勾结的知州或者知县了,这样就能够大幅度的减轻谷贱给农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时效不同。

    虽然都是跟农业有关的新法,两者实施点不同。

    ‘青苗法’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百姓们惶惶不可终日,却被逼着向官府进行官府。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这在后世都是家常便饭,更不要说近一千年前的大宋了。官府里真正操办新法的就是那些奸猾似鬼的小吏们,可想而知他们的态度,比起乡间的大地主要恶劣百倍。

    所以,大部分的普通农民还是宁肯去向乡下的地主借高利贷,也不愿意去借官府的‘青苗款’。更何况,青苗法本身就已经被下面的主官完全歪曲了其初始的意义。

    而蔡道的计划,是有着中原地带普遍大规模丰收的背景,百姓们手里面都有粮食,其中的大部分人心中自然不会慌张,价格掉得这么快,并不会急着卖掉自己手中的粮食。

    只要派下去的官员手中有足够的现钱,就能从这些百姓手中收获到大量的粮食。

    xbqgxs

第168 党争2

    只要派下去的官员手中有足够的现钱,就能从这些百姓手中收获到大量的粮食。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百姓见了现钱,自然会打消心中的疑虑,增强他们中官府的信誉度,为以后蔡道实施他的‘藏富于民计划’打造好良好的群众基础。

    最为主要的是,蔡道的这个计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实施。

    如果碰上好的年景,完全可以将之形成一种惯例,在中原地带花大力气实施。而如果碰上大灾之年,则延续以往的惯例即可。

    而且,如果真是遇到了连续的灾荒之年,府库之中储存着大量的粮食,完全可以减少百姓在灾年之中的损失。

    这就是所谓的手中有粮心不慌。

    以上这计划,就是要让大宋国,真正做到国有三年之储。

    而蔡道的‘藏富于民计划’,是要达到另外一个目的——民有三年之储。

    仅仅中原的百姓,如果都能够做到家家都存有三年的粮食储备,那么,不管之后遇到任何的灾年,百姓们都能够扛过去。

    ……

    而狄安呢?

    他本身就没有上朝的资格,皇差没有办完,这个时候也就没有理由入宫觐见宋神宗。所以,他先去了艮岳那里,重点就是要看一看那片区域农田收获的具体情况。

    这是蔡道给他安排的一个任务。毕竟,蔡道作为主持这么一大片试验田的主要负责人,却在关键的收获时刻没有出现在宋神宗的面前,他在如何自信,如何心大,也还是想要知道他自己能不能在北方做出一番功业,而艮岳的这一大块地就是自己的试金石。

    结果,自然非常好。

    狄安到地方以后,艮岳这片区域里种植的粮食,除了大豆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收获以外,高粱和早稻早早就收割完成了。

    按照蔡道的种植方法,高粱和早稻不但比其他地方成熟的要早,而且,平均每亩的单产量也大大高于中原任何一个地方。当然,想要达到蔡道在孝慈里那样,每亩平均六到八石的产量,根本就不现实。

    狄安问了那些在田地里忙碌的百姓,他们也说不清艮岳这里平均每亩的具体产量,可是,凡是他问道的人,其所耕种的土地,不管是高粱,还是早稻,基本上每亩都超过了四石。这个成绩已经达到了江浙地区的平均数,就连狄安这个武夫都知道,这是一个怎样惊人的功绩啊!

    这之后,狄安并没有去保育院那里拜访,因为,他已经察觉到不只是一批人在跟踪自己。

    所以,狄安在艮岳转了一圈之后,直接回了客栈。一是要等蔡确的消息,二是,他要好好地和自己那两匹宝马磨合磨合。

    再说蔡确,和手下商议之后,他又试探了其他几位变法派大将章敦和蔡京的意见,这二人在得知这一计划的时候全都大吃了一惊。二人思索了片刻之后,蔡京明确表示自己不想参与到这件事当中,而章敦的态度就有些耐人寻味了,他居然不置可否地走了。

    要知道,如今京城里,变法派里也就是二人的官职最大,蔡确是尚书右仆射兼中书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apltiapgt

    侍郎,仅次于王珪,而章敦则是门下侍郎,仅次于二人。所以,他们二人之间也隐隐地有些别苗头,更何况,章敦这个人比蔡确还要独断专行,怎么可能甘于屈居二人之下呢。

    因此,蔡确猜测,章敦之所以一句话也没有答复自己,就这么离开。并不是不向参与到这个计划当中,他只是不想参与到自己执行的计划当中罢了。

    如果这是以前拗相公王安石的变法,章敦就一定不会反对,甚至还会积极的参与其中。

    不过,此时的蔡确仍然信心满满,这个计划虽然会得罪大多数权贵和官员,但是,别忘了,这个江山可是姓赵的。宋神宗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江山能够坚如磐石,经过这么多年的变法,官家应该已经深刻领会到了,粮食储备才真正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早朝之上,还是王珪先说话,三旨宰相可不是盖的,他还是本本分分,没有什么多余的事情要禀报的。

    这之后,就是蔡确,他刚要出班说话。郑侠却突然抢先一步站了出来。

    “陛下,微臣有本上奏。昨日,臣的家人在外城巧遇狄安,这位狄府的小将军夜晚入京,既没有归家,也没有立刻向禁军报备,而是直接进了蔡确的府邸。副相大人,不知道您昨晚和狄家有什么大事要商量?”郑侠表面上说得轻松,其实其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