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千打开档案袋一边浏览报告内容,一边问道:“你认为猎尸人公会的模式要如何推广呢?”
裴青弦这时终于回过味了,原来自己今天做汇报的对象并不是杨会长,而是眼前这个小孩,倒是不知道这小男孩究竟是何方神圣。
“即便尚海歼灭战大获全胜,不留一只怪物,可其他国家未必能做到这一点,尤其是那些不发达国家和军事力量薄弱的国家,那么世界地图上就会产生新的‘黑区’和‘灰区’,噢,‘黑区’和‘灰区’是猎尸人术语,指的是存在丧尸和变异体的危险区域。”
“嗯。”刘中千点头,认真听着。
“与远江这么座小城市不同,到时新出现的‘黑区’与‘灰区’占地面积极大,要想全靠正规军剿灭魔潮怪物,很难实现,这时候怪物猎人的作用就尤为重要。一方面,猎尸人公会这一模式的推广能够吸纳退伍老兵和许多不愿意进入部队受到约束的战争人才,能够把这些人的力量运用到正确的地方,而另一方面,又能把他们的暴力因子释放到战斗中,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还有呢?”
裴青弦准备好的汇报内容都已说完,一时答不上话。
杨小千接道:“除此以外,猎尸人公会后期转型的模式也值得大力推广,既然要做就干脆做大,远救会旗下多家产业都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其中战远公司内部一部分安保人员就曾是猎尸人,既然战远公司拿下了安保业务,那么猎人公会完全可以考虑开拓中介业务,只要有战斗发生,雇佣战士的需求就不会消失,将来这可是全球性的市场,价值之高难以估量,即便我们不做,国外也会有大鳄去做,国际雇佣兵市场那么大,体系那么成熟,我们不抓住机会,就会被他们抢走先机。”
裴青弦隐晦地瞄了眼杨小千,眼中饱含感激。
战远公司的负责人是何育,一个国际雇佣兵,曾在远江犯下大案,本该锒铛入狱,搞不好还要吃枪子,全靠着杨会长这颗大树才在战争结束后免于清算,还成了战远安保公司的执行总裁,近来搭上立帆集团的线,开始涉足掩体制造业,与美联邦两家大公司结盟后更是一跃成为掌管跨国公司的大佬级人物。
换在远江时期,何育这个始终没有觉醒的保安队长,地位远远不如裴青弦,可出了远江以后情况却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调转。公会不少老人都说这是杨会长偏心,把好处留给溜须拍马装忠狗的何育,却忘了为他卖命做脏活的公会,但裴青弦一直坚信杨会长一定另有安排,给何育如今的地位,一来是因为何育也卖了命,二来是因为何育是远救会元老,不能利用完了就清算。
现在看来,杨会长果然是对公会另有安排,而且远超预期。原来杨会长要给他们争取的,不仅是重建公会的机会,还有价值至少百亿的市场。
急着去占取这份市场,可不是因为杨会长贪财,谁都知道杨会长是个爱惜羽毛的人,他的钱就是远救会的钱,除了给自家父母在南都置办一套房子,以及满足家庭成员不算过分的消费需求以外,杨会长几乎再没有用过钱,也没有自己的个人账户。
到他这个层次,自身的财产恐怕已经失去意义,所以,到时所获利益也肯定是反馈给猎人们和其他需要的人。
有这样一位愿为手下人考虑的领导,裴青弦倍感幸运。
第四百二十九章 天才侄子
“另外还有一点我必须申明,远救会近期没有做过任何战争动员或相关宣传,所有决定赶赴尚海参加战斗的猎尸人都是自愿出战,这不是受到煽动后热血上头的冲动决定,而是他们对自己人生和职业的选择。”杨小千瞅着刘中千,似笑非笑地说道,“说了这么多,你怎么看呢,小刘?”
“如果您是真心实意询问我的看法,那我需要一点时间来思考。”刘中千没有立刻表态。
“好的。”杨小千示意裴青弦坐下,而后好整以暇地打量着刘中千带有一丝纠结的神情,一边欣赏刘中千思考这种关乎人命与人生相交错的复杂问题,一边猜测着刘中千会不会向自己道歉,如果会,又会以什么方式向自己道歉。
另一边裴青弦也在不动声色地打量刘中千,他听到杨会长刚才称呼这个小男孩为“小刘”,这个姓氏让他浮想联翩。
几分钟后,刘中千开口了:“杨会长,我个人认为建立猎人公会这个提议值得一试,但这件事很复杂,我没有拍板的资格,最终决定权在刘局手里。”
“嗯。”杨小千应了一声,不置可否。
“很抱歉,杨会长,我得乘专机回零一基地,着手准备蒙古国难民接收事宜了,今天就谈到这里吧?”
蒙古国也就是外蒙古,与墨西哥一样是第二次魔潮降临时的重灾区,好在外蒙古虽与华夏接壤,但其人口总数大约只有三百万人,魔潮降临后逃难的难民不会对华夏边境造成太大冲击。
在难民接收问题上,华夏的态度一直较为坚定,以外交语言阐述即为“华夏愿意同国际社会一道解决难民问题,并且事实证明,长期以来,华夏正府一直秉持人道主义精神,在联合国框架下,为难民接收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过去是这样,以后还会是这样。”
换成直白的说法就是:只出钱,不收人,不管欧美国家施加多少舆论压力,拒不开放难民接收渠道。
对此杨小千极力赞成,华夏自身贫困地区和人口问题都尚未解决,凭什么接收主要来自于中东地区的难民,为美联邦领导的盟国擦屁股?破财消灾,可以接受,但要大量接收难民,把本国国土变成人道主义的垃圾桶,绝不可能。
不过现在情况又有一些变化,首先,难民来源地有所不同,外蒙古人民所信仰的宗教主要是藏传佛教与萨满教,基本不会因宗教差异而带来高度危害的可能。其次,自民国时期外蒙古脱离华夏独立建国已有九十年,如今终于有了收复疆域的机会,既然有收复国土的意向,那么能够名正言顺当然更好。
须知难民不是移民,移民多指那些因种种原因主要为工作目的而进入其他国家的人群,通常会长时间定居,而难民则是因战乱或灾害被迫逃离的人群,等到祖国恢复平定,难民便不应当继续留在接收国,而应该重新启程回归故土。
到时华夏军队“护送”着在华期间逐渐被同化的外蒙古难民重回故乡,也算是师出有名,等到外蒙古重新回归祖国的拥抱,华夏为外蒙古提供支持,外蒙古为华夏充当前哨,大家又是水乳交融的一家人,岂不美哉。
所以外蒙古这三百万难民是有必要接收的,但是要接收三百万难民可不容易,怎么接收,安置在什么地方,怎么安置,都是难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接收并妥善处置三百万难民的难度,并不比撤离尚海两千四百万民众要低。
原因有很多,首先,难民来自其他国家,本身与华夏其实并没有太多关联,正府不用奢望难民们能像尚海民众一样投奔亲戚自行解决生活问题,甚至不能指望他们会安分老实地接收安排,配合正府工作。
其次,难民与华夏国民在文化、风俗、人情和法律上都存在着许多差异,这种差异必定会导致矛盾的产生,要解决这种矛盾相当困难,只有想办法同化双方的观念,才能找到和平共处的良好模式。
否则,很可能会像那些大量接收难民的西方国家一样,将自己的国民置入危险之中,把本国国土搞得乌烟瘴气。
最后,华夏正府并没有多少接收难民的经验,抛开香港接收越南难民一事不提,算下来总共就这么几次:上世纪六十年代与七十年代接收过一批从印尼逃难的华侨和红色高棉执政时期的柬埔寨难民,后安置在光西与海楠;俄联邦前身苏联邦入侵阿富汗时开放中阿边境暂时接收了一批难民,最后滞留数目不过万余,全都留在新江归化华夏;八十至九十年代,联合国难民署一再争取,欧美国家提供财政支持,华夏外接收两万多位缅甸穆教难民和斯里兰卡泰米尔族难民;二十世纪末,北寒国大规模饥荒,数十万难民越境逃亡,并滞留隐藏在吉临的北寒族聚集区,华夏正府采取了容忍默许政策,地方正府则鼓励北寒难民以通婚方式获取华夏国籍。
这几次接收的难民总数大致在五十万左右,而且还是分批次接收,与一次性接收蒙古国三百万难民根本不是一回事。
所以,难民接收一事也需要零一基地参与,合情合理,毕竟这种时候错不得。
见刘中千找这个借口开溜,杨小千也不留他,点头道:“好,接受难民兹事体大,你去忙吧,我就不送你了。”
刘中千起身前面露犹豫,似乎在考虑自己是否应该道歉。
想了想,刘中千一声不吭地站起身,轻轻推开座椅,弯腰把掉在地上的那颗糖果捡了起来,当着杨小千的面,慢条斯理地撕开包装纸,把糖果放进了嘴里,用力咬牙。
嘎嘣一声响,刘中千咂着小嘴转身往门外走去。
杨小千一动不动地坐着,等到刘中千出了门,才掏出烟盒,给裴青弦扔去一根烟,再给自己点上一根烟,自言自语道:“我这便宜侄子,真是个天才。”
第四百三十章 猎人角(上)
“您知道,很多网民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专门的兴趣论坛,方便有着相同爱好或者工作的同好在论坛里交流,这样一来天南地北的同行或者同好都能及时将信息传达给其他人。”
裴青弦作为第二批加入远救会的老人,深知杨会长脾性,开大会的时候打打官腔倒也无妨,但单独汇报的时候务必要讲人话,最好是能找到容易理解的比喻或者例子,千万不要在报告内容里塞满让人头大的术语。
领导做到杨会长这份上真是不容易,裴青弦心想,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