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体-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汪淼注意到,它的转动方向和速度在不停地变化。在机器下方有一个方坑,在里面昏暗的火光中,汪淼看到几个奴隶模样的人在推动着一个转盘,为上面的机器提供动力。

有一个人朝汪淼走来,与上次首遇周文王时一样,这人背对着地平线的曙光,只能看到黑暗中一双闪亮的眼睛。他身材瘦高,身着飘逸的黑色长袍,长发在头顶上不经意地缩了个结,剩下的在风中飞扬。

“你好,我是墨子。”他自我介绍道。“我是海人,你好。”

“啊,我知道你!”墨子兴奋地说,“在137号文明中,你追随过周文王。”

“我是同他一起到过这里,但从不相信他的理论。”

“你是对的。”

墨子对汪淼郑重地点点头,然后凑近他说,“知道吗,在你离开的三十六万两千年里,文明又重新启动了四次。在乱纪元和恒纪元的无规律交替中艰难地成长。最短的一次只走完了石器时代的一半,但139号文明创造了纪录,居然走到了蒸汽时代!”

“这么说,在那个文明中有人找到了太阳运行的规律?”

墨子大笑着摇头:“没有没有,侥幸而已。”

“但人们一直在努力吧?”

“当然,来,我让你看看上次文明的努力。”墨子领着汪淼走到观星台一角,大地在他们下面伸展开来,像一块沧桑的旧皮革,墨子将一架小望远镜对准下面大地上的一个目标,然后让汪淼看。汪淼将眼晴凑到目镜上,看到一个奇异的东西,那是一具骷髅,在晨光中呈雪白色,看上去结构很精致。最令人惊奇的是这骷髅站立着,那姿势很是优雅高贵,一只手抬到颚下,似乎在抚摸着那已不存在的胡须,它的头微仰,仿佛在向天地发问。

“那是孔子。”墨子指着那个方向说,“他认为,一切都要合乎礼,宇宙万物都不例外。他于是创造了一套宇宙的礼法系统,企图据此预测太阳的运行。”

“结果可想而知。”

“是的,他计算出太阳该循礼之时,就预测了一次长达五年的恒纪元,你别说。那一次还真持续了一个月之久。”

“然后,有一天太阳再也没有出来?”

“不,那天太阳出来了,升到了正空,但突然熄灭了。”

“什么?熄灭?!”

“是的,开始是慢慢暗下去、小下去。然后突然熄灭了!夜幕降临,那个冷啊,孔子就那么站着冻成了冰柱,一直站到现在。”

“什么都没有了吗?我是说熄灭后的太阳?”

“在那个位置,出现了一颗飞星。像是太阳死后的灵魂。”

“哦,你肯定太阳是突然熄灭,飞星是突然出现的吗?”

“是。突然熄灭,飞星就出现了。你可以去查日志数据库,这记载没错。”

“哦——”汪淼沉吟良久,本来,对于三体世界的奥秘,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理论,但墨子说的这件事将他所想的全推翻了,“怎么会是……突然的呢?”他懊恼地说。

“现在是汉朝,西汉还是东汉我也不清楚。”

“你也是一直活到现在?”

“我有使命,要准确观测太阳的运行。那些巫师、玄学家和道学家们都是些无用的东西,他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动手能力极差,只是沉浸于自己的玄想中。但我不同,我能做出实际的东西来!”他指指平台上的众多仪器说。

“凭着这些就能达到你的目的吗?”汪淼指了指仪器,特别是那个神秘的大铜球说。

“我也有理论,但不是玄学,是通过大量观测总结出来的。首先,你知道宇宙是什么吗?是一部机器。”

“这等于没说。”

“说得具体些,宇宙是一个悬浮于火海中的大空心球,球上有许多小洞和一个大洞,火海的光芒从这些洞中透进来,小洞是星星,大洞是太阳。”

“很有意思的一个模型,”汪淼看看大铜球说,现在他大概能猜出那是什么了,“但其中有一个大漏洞:太阳升起和落下时,我们看到它与群星是相对运动的,而大球球壳上的所有洞孔的相对位置应该是固定的。”

“很对。所以我推出了经过修正的模型,宇宙之球是由两层球壳构成的,我们看到的天空是内层壳,外层球壳上有一个大洞,内层球壳上有大量小洞,那个外壳上的大洞透进的光在两层球壳之间的夹层反射和散射,使夹层间充满了亮光,这亮光从小洞中透进来,我们就看到了星星。”

“那太阳呢?”

“太阳是外层壳上的大洞投射到内层壳上的巨大光斑,它的亮度如此之高。像照穿鸡蛋壳一般照穿了内壳,我们就看到了太阳。光斑周围的散射光较强,也照了内壳,这就是我们白天看到的晴空。”

“是什么力最驱动若两层球壳进行不规则转动呢?”

“是宇宙之外火海的力量。”

“可不同时期的太阳大小和亮度是不一样的。在你双壳模型中,太阳的大小和亮度应该是恒定的,如果外火海不均匀,至少大小应该是恒定的。”

“你把这个模型想得太简单了,随着外界火海的化,宇宙的外层壳的大小也会膨胀或收缩,这就导致了太阳大小和光度的变化。”

“那飞星呢?”

“飞星?你怎么总是提飞星?它们是些不重要的西,是宇宙球内乱飞的灰尘。”

“不。我认为飞星很重要。另外,你的模型如何解释孔子时代太阳当空熄灭呢?”

“那是个罕见的例外,可能是宇宙外面的火海中的个暗斑或黑云正好飘过外层壳上的大洞。”

汪淼指指大铜球问:“这一定就是你的宇宙模型吧?”

“是的,我造出了宇宙机器。使球转动的那一组复杂的齿轮,模拟着外界火海对球的作用。这种作用的规律,也就是外界火海中火焰的分布和流动规律,是我经过几百年的观测总结出来的。”

“这球可以膨胀收缩吗?”

“当然可以,现在它就在缓慢收缩。”

汪淼找了平台边的栏杆作为固定参照物细看,发现墨子说的是事实。

“这球有内层壳吗?”

“当然有,内外壳之间通过复杂的机构传动。”

“真是精巧的机械!”汪淼由衷地赞叹道,“可从外壳上没有看到在内层壳投射光斑的大洞啊?”

“没有洞,我在外壳的内壁上安装了一个光源,作为大洞的模拟。那光源是用从几十万只萤火虫中提炼出来的荧光材料制成的。发出的是冷光,因为内壳的半透明石膏球层导热性不好,这样可以避免一般的热光源在球内聚集温度,让记录员可以在里面长期待下去。”

“球里面还有人?”

“当然,记录员站在一个底部有滑轮的架子上,位置保持在球体中心。将模拟宇宙设定到现实宇宙的某一状态后,它其后的运转将准确地模拟出未来的宇宙状态,当然也能模拟出太阳的运行状态,那名记录员将其记录下来就形成了一本准确的万年历,这是过去上百个文明梦寐以求的东西啊。你来得正好,模拟宇宙刚刚显示,一个长达四年的恒纪元将开始,汉武帝已根据我的预测发布了浸泡诏书,让我们等着日出吧。”

墨子调出了游戏界面,将时间的流逝速度稍微调快了些。一轮红日升出地平线,大地上星罗棋布的湖泊开始解冻,这些湖泊原来封冻的冰面上落满了沙尘,与大地融为一体,现在渐渐变成一个个晶莹闪亮的镜面,仿佛大地睁开了无数只眼睛。在这高处,浸泡的具体细节看不请楚,只能看到湖边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像春天拥出洞|穴的蚁群。世界再一次复活了。

“您不下去投身于这美妙的生活吗?刚刚复活的女性是最渴望爱隋的。”墨子指着下面重现生机的大地对汪淼说,“你在这里再待下去没有意义了,游戏已经终结,我是最后的胜者。”

“你的模拟宇宙作为一台机器确实精妙绝伦,但对它做出的预测嘛……哦,我能否使用您那台望远镜观测天象呢?”

“当然可以,你请。”墨子对着大望远镜做了个手势。

汪淼走到望远镜前,立刻发现了问题:“要观测太阳,怎么办呢?”

墨子从一只木箱中拿出了一块黑色圆片,“加上这片烟熏的滤镜。”说着将它插到望远镜的目镜前。汪淼将望远镜对准已升到半空的太阳,不由赞叹墨子的想象力:太阳看上去确实像一个通向无边火海的孔洞,是一个更大存在的一小部分。但进一步细看时,他发现,这个太阳与自己现实经验中的那个有些不同,它有一颗很小的核心,如果将太阳看成一只眸子,这个日核就像瞳孔。日核虽小,但明亮而致密,包裹它的外层则显得有些缺少实在感,飘忽不定,很像是气态的。而穿过那厚厚的外层能看到内部日核,也说明外层是处于透明或半透明状态的,它发出的光芒,更多的可能是日核光芒的散射。

太阳图像的真实和精致令汪淼震惊,他再次确定,游戏的作者在表面简洁的图像深处有意隐藏了海量的细节,等待着玩家去发掘。

汪淼直起身,细想着这个太阳的结构隐含的意义,立刻兴奋起来。由于游戏时间加速,太阳已移到了西天,汪淼调整望远镜再次对准它,一直跟踪到它落下地平线。夜幕降临。大地上点点排火与夜空渐密的群星相映。汪淼将望远镜上的黑色滤镜取下,继续观测星空,他最感兴趣的是飞星,很快找到了两个。他只来得及对其中的一个进行大概的观察,天就又亮了。他于是装上滤镜接着观测太阳……汪淼就这样连续进行了十多天的天文观测,享受着发现的乐趣。其实,时间流逝速度的加快是有利于天文观测的。因为这使得天体的运行和变化更加明显。

恒纪元开始后的第十七天,日出时问已过了五个小时,大地仍笼罩在夜幕中。金字塔下面人山人海。无数火把在寒风中摇曳。

“太阳可能不会出来了,同137号文明的结局一样。”汪淼对正在编纂这个世界上第一份万年历的墨子说。墨子抚着胡须。对汪淼露出自信的笑容,“放心,太阳就要升起,恒纪元将继续,我已经掌握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