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错手-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者:倪匡


【楔子】

  自 序

这个故事相当轻松,经过情形不是很复杂,看到最后,一定会有很多人说:没有完。

当然不是,刘根生的故事,是另一个精采曲折的故事,在适当的时侯,会有详细的记述,不属于“错手”这个故事的范围。在“适当时机”还未曾来到之前,大家不妨设想一下他的遭遇,一个小刀会的头目,怎么会出现在一个怪容器之中,而且在一百年左右之后。

(小刀会的那段历史,相当有趣,也可以找点参考书才看看。)

故事由白老大和哈山打赌开始,两个老人家之间的这场打”赐,谁也没输,谁也没赢  世上所有的打赌,其实结果皆是如此。

在说故事的时候,夹杂了若干上海话,这是小趣味,所用的上海话,都十分通用,学会了,间中说上两句,“蛮好白相格”(挺好玩的)。

  倪匡

免不了闲话

在说故事之前,照例都要罗嗦一番  这不是好现象,或许正如温宝裕和胡说他们所说的:卫斯理老了!一般的印象是:年纪老的人,总喜欢唠唠叨叨的,说些废话,但其实并不尽然,很有些老人乾净利落,三下五去二,绝不罗嗦的。

这个故事,名为“错手”。

错这个字很妙,原义是镀金的意思,不知怎地,忽然变成了“对”的反义词。和错有联结的词很多,错手,只不过是其中之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这是做了错事的人的自我安慰。错可大可小,有的时候,错很小,可是造成的后果,却极可怕,所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是这种情形。

所以,最好,人的一生之中,世界上所有的事,都不要有差错,但那当然是绝对无可能的事,总有差错的,任何一个小小的错误,都可能衍化为不可预测的后果!

还是不再罗嗦 ,说多了,错的机会就多!当然,故事是总要说的。

【第一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上一节说到“很有些老人乾净利落,绝不罗佩”,倒也不尽是闲话,和这个故事一开始,很有点关系。

白素的父亲白老大,就是一个绝不含糊的老人,这个曾是江湖上第一奇人的老人,晚年隐居法国南部,优哉游哉,又自称“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总以为在他身上不会再有什么事发生的了,尤其在若干年前,他又做了一个脑科手术,手术十分顺利,更令他庆幸得享余年,人自然也更豁达,更不会有什么节外生枝的意外。可是,世事真是难料得很  世事若是全在意料之中,人生也就没有什么味道,忽然又有一些事,发生在他的身上,成为这个故事的开端。

故事一开始,白老大身在一艘豪华的邮轮之上,这艘大邮轮,载著将近七百名游客,正在作环游世界的航行  这种航行,甚至是没有目的地的,只是在旅途中,经过一些著名的沿海城市,便停泊下来,玩些日子,然后再启航,又到下一个城市。

这种方式的环游世界,自然十分舒服,可是也十分费时间,至少要三五十天,而且,费用极其昂贵,所以青年人决不参加,中年人也绝少参加,老年人参加的很多  不过要注意,白老大在邮轮上,参加了这种形式的旅行,绝不是因为他年纪大了,而是另有原因。

原因说来十分孩子气,或许人到年纪大了,会有返老还童的现象,白老大会到邮轮上去,是因为他和一个人打了一个赌。

(白老大性烈如火,不是很受得起激,所以,也十分容易和人家打赌、)

和他打赌的是另一个老人,年纪和他差不多,脾气一定也和白老大相去无几,不然,怎么两个都活了将近一世纪的老人,会因为小事而争吵起来,终于形成非打赌来解决不可的局面呢?那另一个老人,在工作上早已退体,可是仍然拥有一家大轮船公司的大多数股权,是世界上著名的富豪,简单一点来说,也就是拥有白老大后来搭乘的那艘邮轮的船公司的真正主人,哈山先生。

哈山先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究竟是什么地方人,连他自己也说不上来,他和中国很有点关系,因为他是被一个犹太富商,从上海的一间孤儿院中领养出来,接受教育而长大的。

他之所以会被那个犹太富商领养,原因说出来也十分滑稽  虽然他三岁,外形看来,已明显地不是中国人,眼大鼻高,皮肤却又黝黑,那是中东一带的人的特徵,犹太富商便也把他当作是犹太人了。

哈山后来常开自己的玩笑,说:“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外型看来都差不多,都是在那一带生活的,我可能根本是一个阿拉伯人,却被当作是犹太人,这和一个男人从小被人当作女人养大,实在没有什么分别,是一宗荒谬的错误!”

阿拉伯人也好,犹太人也好,哈山其实都不在乎,因为他根本无法确定  孤儿院中没有任何记录,他在未满月时就被人弃置街头,那一年冬天,上海最低温是摄多零下六度,作为一个弃婴,他没有冻死,真是奇迹。

白老大和他相识甚早,大家十多岁的时候,在上海,就由少年人的打架,打成了相识。别看哈山的样子,没有一点像中国人,可是一开口,那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尤其是讲起一连串的粗话来,也真的能叫人愕然。

到了二十岁之后,两人各奔东西,互有发展,抚养哈山的那个犹太富商,可能早已看出哈山聪明绝顶,非同凡响,所以对他很好,也有可能,暗中留下了一部分财产给他去发展,那犹太富商,富可敌国,就算只留下一点点,也是庞大的数字,再加上哈山的经营本领,自然哈山很快也成为富豪。

当哈山和白老大各自三十出头之后,两人倒也合作过几件事,例如大批的军火交易,大规模的战时的物资交易和破坏活动等等。

总之,他们是从小就相识的好朋友,白老大退隐法国南部之后,定居在巴黎的哈山,时常来探望他,两人不论在什么地方,都高谈阔论,上一分钟是流利之极的法语,下一分钟,就用在法国谁也听不懂的上海话,使得在他们身边的人为之侧目,以为这两个老人,来自外星。

两人有这样的交情,居然为了一言不合,还要打赌,付诸行动,因此也可知这两个老人的少年心境。

他们打的是什么赌呢?完全从闲谈开始,那天,哈山自己驾著他那辆鲜红色的跑车,一路上逢车过车,来到白老大的小农庄,意气风发之极,对白老大道:“你不应该在这种乡下地方孵豆芽,到外面见见世面去!”

“孵豆芽”是上海话,就是说人没有事情做,一到晚躲在家里的意思。

白老大一听,心中已有三分不喜欢,心想,花花世界,我白老大还有什么没见过的?但是碍在大家都是老朋友,所以他中没有立刻发作,只是面色也就有点不很好看,双眼向上略翻:“有什么好看的?”他顺手一指哈山驾来的那辆跑车:“像这种东西,一个甲子之前,已经白相得不要再白相了!”

“一个甲子”是六十年,“白相”就是玩,那自然是白老大对哈山刚才的话,表示不满。

哈山一扬眉,他的眉极浓,年轻时,因之常有人说他像泰隆鲍华  一个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大明星,他也很以此自豪,所以一直养成了动不动就扬眉的动作,以突出他面部的特点,至老不变,他扬眉的动作相当夸张,说的话也很夸张“要是你见识过我那艘新的邮轮,你才知道船可以大到什么程度。”

白老大立即学著他的样子,也夸张地扬了扬眉,同时,打了一个哈哈:“是么,我知道有一艘船极大的!”

哈山再扬眉,不服气:“大到什么程度?”

白老大比比手势:“一个在船头工作的人,生了一个儿子跑去通知在船尾上工作的朋友,等到他回来,他儿子已经结婚了!”

白老大说完,已忍不住轰笑了起来,哈山的脸色,也就不怎么好看。

白老大刚才的笑话,其实并不好笑,但是那都是一个上海颇出名的老笑话。老笑话听起来有亲切感,好笑的程度也格外高些。

哈山冷冷地道:“一点也不好笑,你没有真正见识过大船有什么好说的?”

白老大摇头道:“你不必激我,我才不会像那些傻瓜那样坐船去旅行,每到吃晚饭还要穿上礼服,浪费生命在海洋上晃来晃去,留著你自己去见识吧!”

两个老人话说到这里,已经很僵了,哈山还道:“你这种乡下人,保证一上我这新邮轮,就晕头转身,七荤八素,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

哈山若是单这样讲,还不要紧,可是他在这样说的时候,还伸手指向白老大的鼻尖  

幸而哈山的指尖和白老大鼻尖之间,还有大约一公分的距离,若是一下子碰了上去,两位老人家只怕就要大打出手。

白老大狠狠盯著哈山的手指。“移开你的脚爪,一条小破船,也来吹牛皮!沉在水里,只怕也没有人来捞!”

哈山的事业,很大部分是靠航运起家的,所以他对船有探厚的感情,这句话,伤害了他的感情,也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而且,白老大最后那句话,还是有典故的,典故和他们两人有关,也和一桩历史事实有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才爆发时,交战的双方,组成了同盟国和轴心国。轴心国的主要国家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当时上海的租界势力,则是同盟国的英国和法国。恰好有一艘意大利邮轮,那时停泊在上海的外滩,宣战令一下,自然要把它扣留。意大利邮轮的船长,漏夜把船弄沉,不肯交到同盟国之手。

这艘邮轮极大,沉没之后,整个翻转,船底向天(就像有一部描述巨轮翻转的海难电影一样),整个船底储红色露在外滩的海面之旁,人来人往,个个可见。

许多冒险家都想把这艘巨轮捞起来,因为传说,这艘巨轮中,载有大量的金块,都是轴心国在上海的财产,要由这艘船款走的。

可是船实在太大,经过许多方法尝试,都未能成功,后来日本军队人侵上海成功,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