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按着顺序排下来,贤德妃贾元春正好是上元节这日,当然,这日也不独是她一个,不过最为显赫的却是她。
所以贾氏一族上上下下地欢喜疯了,上蹿下跳的,说是陛下对他们家大小姐的看重。
皇后娘娘年纪大了,出嫁多年,与娘家人没有多少的感情,她父母已经过世,当家的是哥哥嫂子,从前外祖母去世了之后,母亲伤悲非常,尝说自己从此往后再也没有娘家了,她那个时候年轻不懂事儿,弄不明白,母亲明明还有两个舅舅家可以往来,何以说自己没了娘家?
可是现在轮到自己品尝这种滋味了,没了母亲之后,整个家似乎不是自己的了,皇后娘娘的母亲并不多么长寿,她又是在深宫内院,也没有承欢膝下,所以承恩公府对于皇后娘娘来说,并不是个什么欢喜的地方,反倒是充满了悲伤。
她当初在嫁给了皇子的陛下时,因着父亲没了,所以带了族中的妹妹回府当了陛下的滕妾,为的就是让那族妹早日诞下赵家血脉,帮自己稳固地位。
这事儿她不同意,可是两个哥哥却是赞同的很,而且提议的就是自己的大嫂子,后来那滕妾果然是个好生养的,诞下了陛下的长子。
不过可惜的是,竟是个福薄的,自己难产而去,留下了个病歪歪的儿子。
那个时候还是王妃的皇后娘娘念及他是王爷的长子,又是族妹挣命一样生下来的,所以将这个病怏怏的孩子抱在她的身边,照看抚养。
这么多年过去,大皇子虽然已经娶妻成家,可是子嗣不丰,仍旧是病怏怏的。
不过他对于皇后这个嫡母兼姨母却是敬重有加,好歹让皇后略感欣慰,总算是没养出个白眼儿狼来。
后来,母亲去世,她和娘家就基本上断了往来。直到皇上登基,加恩赵家,大哥封了承恩公之后,这才慢慢地恢复了交际。
当然,即便如此,皇后对于娘家,对于族人一向都是淡淡的,反正他们是自己的族人,也不可能反水去支持别人,关系是否亲密又何妨?
所以皇帝当初允了后宫省亲,皇后娘娘在娘家人进来请安时,也是一口拒绝了的。没了母亲的那一日,她便没了娘家,还回去做甚么?
忆苦思甜?她如今的日子不见得有多甜,往昔的日子不见得有多苦,所以皇后娘娘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赵家虽然懊恼,可也不得不听了皇后娘娘的吩咐,不能建别墅,总觉得承恩公府比别的外戚们低一头似的。
皇后娘娘那里没动作,那么争斗的便是两位贵妃了,贤德妃贾氏和吴贵妃二人。当然,不仅是她们二人彼此争斗,就是在宫外,贾家和吴家之间也是龌龊不断,少有和睦。
吴贵妃的资历老,虽然没儿子,可是名下有个公主,被皇帝当成了宝一样疼着,对上蛋都没有怀上一个的贾氏,吴贵妃是底气十足的。
再者说了,吴贵妃之父吴天佑虽然是个混不吝的,可是吴家却是比贾家强上许多了,所以能给吴贵妃朝堂上的支持,不跟贾府似的,除了银钱外,竟是没有任何的势力。
元春在宫内苦苦挣扎,她也知道府上的情况,可是现在不同了啊,这不是有个静孝郡主吗?黛玉她女婿又是骆阁老的亲侄子,听说骆阁老夫妻俩对于这个侄儿关心非常。
所以长了见识,开了眼界的元春总算是和贾母的目光一样了,打起了黛玉的主意。
果然自己在前朝有骆阁老,哪怕是十分之一的支持,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在后宫孤立无援,累死累活的。
所以元春在大年初五时,打发了宫中的小太监,递了消息出来。
贾母对于元春这个自小儿精心教养的孙女儿自然是寄有厚望的,现在看着她的眼界,顿时欣慰不已。
递了帖子,打发了王熙凤这个能说回道的,又有探春这个机敏多智的一起上门,为的便是邀请黛玉上元节那天在贾府等着娘娘的接见。
对于这样的邀请,黛玉顿时有些反应不过来。
“我毕竟不是贾家人,府上是喜事儿,我去了这只怕不大好。”
黛玉有些为难地道,她确实没想过要去贾府去见什么娘娘。
“这哪里不好了?是宫中的大姐姐专门传了消息,说是借着机会好生地认认亲,以后也往来方便,玉儿妹妹,不是我说,这样好的事情,别人求都求不来的!”
“唔,这样吧,风姐姐,三妹妹先坐,我去找夫君商量商量再说。”
黛玉有些招架不住王熙凤的这张嘴,立即地将骆辰逸给拎出来做挡箭牌。
王熙凤虽然对于那赘婿没甚好感,可也知道这个林妹夫不是个好惹的,所以只能无奈地点点头。
“唷,林妹妹,如今你都是郡主了?这府上的大小事宜谁还敢不听你的,哪里需要商量了?”
不过仍旧是打趣地挤兑了黛玉两句。
黛玉忍着内心的不喜,然后快步地出了花厅。
骆辰逸听了黛玉的转告之言后,觉得有些好笑,
“不去,不说别的,咱们如今身上有孝,咱们又不求着贾贵妃,上门去干吗?没得让人说咱们失了风骨,骂咱们不孝呢!”
骆辰逸对着黛玉道。
黛玉也知道丈夫是读书人,对于这些事情看的格外重,所以只能暗暗地松了口气,抱怨道,
“我也是这么说的,可是二嫂子那张嘴,又说是贤德妃的口谕,这样不去真的行吗?”
“放心吧,不提后宫不得干政。再者说了,后宫还轮不到一个贵妃指手画脚呢。有太后娘娘不说,还有皇后娘娘呢,所以直言拒绝就成,再不然你就推到我身上,说是我不许你去,再者,我与大伯家约好了,要一起上街看花灯的。”
“什么?为何你不早说?”
黛玉瞪大眼睛,一脸不悦地问道。
“这不想给你一个惊喜吗?可惜的是……”
“既然与大伯母约好了,那么自然不能失礼,我这就去回了琏二嫂子,唉,她也是难,那样一大家子……”
听着黛玉对于王熙凤的怜悯,骆辰逸觉得好笑,王熙凤自己并不觉得为难啊,如今正是显示她才干优长的时候呢,王熙凤巴不得天天有这样卖弄的日子呢,黛玉倒是替她觉得为难了。
“你呀,操的什么闲心,只怕二嫂子未必这么想呢。”
他这般说,黛玉复又想想王熙凤争强好胜的性子,也觉得自己有些好笑起来了。
所以她转身回了花厅,将刚刚与骆辰逸的这一番对话说给了她们姑侄听。
王熙凤笑着道,
“如何就这样巧了,妹妹竟是不知道?”
虽然黛玉对于她的质疑有些不痛快,不过还是耐心地解释道,
“他是想给我惊喜,所以一直都保密着,我也没想到……琏二嫂子,家去了替我向外祖母,二舅母致歉吧。娘娘家来了,也是阖府团聚的喜事儿,没的我一个外人掺和进去,却是不像。再者说了,我身上又有孝的……”
既然黛玉都这般说了,王熙凤和探春二人也只能失望而归,探春在离开郡主府时,突然地觑见了一个身影,突然明白过来那是谁的探春顿时面红耳赤起来。
再是没想到,这位林姐夫竟然这样一表人才,俊俏非凡。
好在王熙凤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想着回去了之后要如何跟老太太交代,所以并未发现探春的异样来。
可偏生,探春虽然极力控制自己,可是那个身影似乎是印在了自己脑海中,心底里一般,觉得怎么着都剥落不去。
探春自此似乎是成长了一般,时常地待在自己的屋子里发呆,也不大和姐妹们一起去玩乐了。
不过对着王夫人,却是更加地恭维了。
王夫人对于探春这个庶女只怕也没有多少的感情,不过也乐得和她秀母女情深,撩拨的赵姨娘上蹿下跳的,越发地显得粗鄙了,越发地让探春瞧不上了,母女,姐弟之间的罅隙日深,王夫人才觉得心中畅快了不少。
想想宫中的贵妃女儿,再想想将来有大出息的宝玉,王夫人如今志得意满,所以对于探春这个庶女也并不觉得有多么地碍眼了,毕竟将来嫁出去,也能为自己的宝玉拉来一个助力。
第二天探春受宠若惊地收到了几件太太打发人送来的首饰,布料还有旧衣。
说的是旧衣服,不过都是好料子,不过是样式过时罢了,王夫人年轻时略显丰腴,探春年纪又小,穿着还挺奇怪的。
所以她带着丫头们连夜地改了之后,便天天地换着穿,逢人就说太太的慈和。不过因着不是时兴的布料,不是时兴的样子,总显得有些怪异。
因着骆辰逸说了带着黛玉一起出府和大伯母家一起去赏花灯,所以黛玉总觉得这几日时间走的额外慢。
骆辰逸看她闲的慌,所以找了各色东西来,夫妻俩一起做灯笼玩。骆辰逸懒,也不爱动脑子,可是他见过的多啊,眼界开阔,自己又会画画,所以每每做出的东西又精致又好玩,再对比一下自己的,不然是兔子灯之类的,黛玉顿时觉得无趣了。
扔下了自己手头上东西之后,开始帮骆辰逸了,夫妻俩联合做了个大胖娃娃吃元宵的灯笼,看的一众人心头软软的,不过陈嬷嬷却是略带担忧,这样童趣十足的东西,姑爷这是在暗示着什么吗?
整整两天功夫,夫妻俩在工匠的协助下,总共做出了十来盏不一样的灯笼来,夜里看着这些东西,简直成就感爆棚。
黛玉又紧急地往贾、骆两处送了几盏自己觉得好玩的给姐妹们,自然是少不了宝玉的。
至于骆家,那只大胖娃娃咬元宵的也一起送了过去,骆辰迅的小儿子如今正是三四岁好玩的时候,他拿着这灯笼,却是极为相配的。
贾府的几个姐妹,宝玉,巧姐儿,贾兰,贾琮贾环人手一只灯笼,俱是欢喜不已。
府上忙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