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李建国和张伍深的闲话,这价格不算高,当然,比自家里做的肯定是贵点,但人家开店总得赚钱,最重要的是这里不用粮票,有钱就可以买。
从去年开始,很多地方吃东西已经用不着粮票了,虽然粮油还是统购统销,但其它商品的价格也放开了,只是规定不得高过国营两成就好。
看得出来老杨厨艺不错,一个人在厨房里做得不慌不乱,然后就听到锅铲相撞的声音,油烟香气一下冲了出来。
李一鸣立刻听到肚子里咕噜的声音。
他走到厨房边看着老杨炒菜,还有那熟练的颠锅,老杨手上的力道可真不小。
“马上好!”老杨抽空对他说了句。
果然是马上好,第一道上的是竹笋干炒肉片,淡褐色的笋干被切成了片,然后跟着薄五花肉片翻炒,加了不少大葱叶,非常香。
然后第二道是肉片炒包菜,这也很快。
后面红烧肉最慢,但也没慢多少,估计肉都是先煮熟的,只要一切下锅翻炒调味再焖一会就可以了。
非常有条理的一个人,这是李一鸣对老杨的印象。
“吃吃!”李建国拿着筷子招呼着。
“老李,嫂子是在哪个单位?”张伍深随口问道。
李一鸣身子一僵。
“她啊,去支边了。”李建国淡淡地回答了一句,“很辛苦,常年也回不来。来来,尝尝这菜,好吃!”
张伍深哦哦地点点头。
李一鸣低着头,一双筷子夹着肉放在他碗里,耳里听到父亲的声音:“吃吧!”
原来父亲一直是当母亲去支边了,李一鸣用力扒了口饭,忍着两眼酸涩低头嚼着,平复着自己心中的情绪。
“对,半大小子最能吃的时候,赶紧吃!”张伍深也夹着一筷子肉过来,“见不到你妈妈很难受吧?”
李一鸣低着头点了点,眼中酸胀已经变成湿润,一滴泪水已经落进了碗里。
“小张,你在杭城有没有组织去古田?”李建国飞快地把话题带走,“我是四年前去过一次,当时还吃了那特别有名的萝卜干。”
一边说一边夹了块肉放到他碗里。
“有有。。。有去,好几次。自己来自己来。。。。。。吃吃,自己吃!”张伍深连连应道,好像知道自己不小心说错了什么话。
…。。。
李建国和张伍深边吃边聊,天南地北,农村城市,乡土民情,还有各种新闻,话题很广泛。
老杨把菜炒好上完之后,笑眯眯地让他们吃好。
自己就坐在靠近门边的桌边椅上,摆弄着一个收音机,听着里头的广播,有时也会接几句话。
三个大人都在聊社会,而李一鸣就一边吃一边听,一边还想着自己的心思,努力从那伤感中解脱出来。
原来,母亲是去支边了,因为国家需要,所以回不来。
这真是个强大的理由!
。。。。。。
不知不觉,他眼中的泪水消失了,他半低着头,安静地夹着菜,嘴里嚼着,慢慢地咽下。
这个竹笋炒肉,味道也是很香,但这个炒法,应该还有十来种变化,。。。。。。
就好像孩子们顽皮时被大人拿着竹条打屁股,那声音总是带着不同的节奏,哭声也分很多音调,有的可能是c大调,有的可能是d小调,如果是两大人打一个屁股,那应该是协奏曲,如果是边跑边打一路追着打,那可能是奏鸣曲。。。。。。
家家户户都会,上千年的传承,打屁股其实应该也算是传统手艺,三十年后那么多手艺都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好像没人说保护这个,难怪孩子们都变样了。
爸爸妈妈小时候打过我么?
好像有的。。。。。。
只是记不清了有点…。。。
第63章 时光()
大人们开始谈到赚钱的事了,老杨客气地摇头,说现在天热,吃饭的人其实不多,只是日子可以过,或许是真的,或许是低调。
“好不好吃?”老杨突然朝着李一鸣问了句。
李一鸣赶紧点点头。
老杨呵呵一笑,冲着李建国说道:“以前来这吃肉的小孩子都是一口一块不带嚼的,看他吃得慢,我还以为今天没做好。”
“因为味道好,才慢慢吃,不能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口一个都不知道什么味道嘛!”李建国说着笑话,随手又给李一鸣添了块肉。
“一鸣,不急,慢慢吃,有的是时间,人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对吧!”李建国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
李一鸣默默点了点头。
刚才他在观察那三盘红烧肉,其实是在心里估算着一个叫利润率的东西。
但好像利润率有很多种,故事中有提到过,按成本和按销售是不一样的,按成本算会高一点,按销售会少一点。
按成本算就有可能超过百分百,按销售永远也超不过,马克思说的那句话应该是指成本利润率,大家好像也习惯用这个算法。
如果这一盘用了一斤五花肉,连酱油柴火什么的加起来成本两块钱,加工之后两块五,毛利是五毛,成本利润率百分二十五。
故事里说餐饮业利润率是很高的,但人们很多钱是投入在种种硬件设备上,因为淘汰率也高,如果总是换装修,那就会拉资本利润率。
现在这样的小店,应该都是拿的二手物品,也许就是从家里搬来的东西。
如果按着现在国家规定说不能超过国营的两成,那么是不是指允许三成的利润?
李一鸣看看坐在一边的老杨,如果是百分之三十的利润,那这盘红烧肉的成本应该是一块九毛三,差不多正好是一斤。
这有点儿像是数学的应用题,绕来绕去的,李一鸣回想着自己那些课本,好像题目都没这个有意思。
但如果减少肉量,或是买更便宜的肉,又或者提高价格,那利润就更高,马克思不是也说过利润超过百分百之后资本就会发狂了么。。。。。。
接下来往后,人们都在想方设法让自己富起来,现在或许他们还保持着纯朴的习惯,但十年之后这习惯会被丢进下水道,三十年后一盘家常菜也可以卖出几百块,真是难以想像。
前三年严打,李一鸣亲眼看到很多人插着牌子站在卡车后面被带去打靶,之后整个社会的治安一下好了许多。
三十年后那样的人如果在这个时代,坟头草应该得长三茬了吧。
但那些人现在应该还是小小的孩子,他们怎么会变成那个样子了呢?
李一鸣看向张伍深和老杨,这样的两人,在未来的几年内,不出意外能积累出不小的财富,至少几万元这样的资产是少不了的。
而十年后三十年后,最有钱的,其实是那个老头老九,那家伙估计平时就在收各种旧货,李一鸣可以想像那破屋里应该有不少古董。
当然,三十年之后,也许他已经死了。
这个老杨,或许也不在了。
父亲会变老,张叔叔也会变老。
自己会长成像父亲这个样子。。。。。
我有的是时间么?
李一鸣打量着这饭店里里外外,桌子椅子墙壁贴画,仿佛看到了随着时光的流动,它们变得越来越陈旧。
而眼前的这些人越来越老,终于消失,门外车行人过,喧闹也在光阴中化作一段哀伤的旋律。。。。。。
“一鸣怎么又不吃啊?”张叔叔夹了块红烧肉放在他碗里,“多吃点,长点肉!”
李一鸣嗯了一声,就着这肉扒了两口饭,碗里已经堆了好几块了。
“一鸣这孩子吃饭真秀气,我看那别人家的孩子那简直,唉,吃东西像打仗一样,你刚给他添完饭他就敢递碗了,跟洗过似的!更不用说是吃肉了,不过也没办法,日子穷,肚子里没油水,闻见这猪肉香哪受得了,那过年时要敢上一盘肉,灶王爷都会抢着吃。”张伍深笑呵呵地说道。
“哪是灶王爷抢,是烧肉的人偷吃的吧。。。。。我们当年下乡插队大锅饭不也是,大家那个抢,不过反正里头菜叶地瓜多,但不顶饿啊,唉。。。。。。”
说着这话,李建国扭头看看儿子,点点头:“儿子,你多吃点,不够再要。”
李一鸣点点头,很想指着碗里的肉对父亲说:爸,机会并不是你碗里的肉,而是大家锅里的。。。。。。全村人都围着一锅肉,想想那场面吧!
美国人,英国人,曰本人,还有很多很多人,哪个不像恶狼一样?
我们不能慢慢吃,别人多吃一口你就少一口,何况他们不见得用筷子,他们会用叉子,用刀子,用大勺子,。。。。。。
不但会抢会吞还会屯,他们还会心分两用双手互搏,你眼睛敢眨一下,他们还可能连锅都给你抢走。。。。。。用的都是几百年实战训练出来的顶级手速!
对了,还有,他们有可能根本不让你知道有肉,自己关起门来偷偷就吃光了,然后让你洗碗背锅!
我要做的那些事,都很需要钱,而钱是真正可以缩短做事的时间的,一个时代的机会只有回头看才知道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多,优势是会累积的,想要弯道超车也要看别人有没有那么高尚的风格让你超。
美国人肯么?
英国人愿意么?
曰本人情愿么?
德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澳大利亚人,还有韩国人印度人越南人印尼人,他们会开心地看着中国变得强大,国人变得富裕,生活得幸福么?
在三十年前,主席说过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在三十年后还是那样!
时间可以带来改变,但也有改变不了的东西。
第64章 用钱()
一大堆话堵在嗓子眼里,他却没法说出口,因为父亲又和张叔叔聊起来了。
他们更多讲的是现在那些知青回城之后的各种就业问题。
现在就业确实是个问题,因为很多工厂都开始变得不景气,或许是因为生产线老化,产品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