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野史- 第16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洙汉隐帝朝,洙为开封尹。周祖自邺起兵,洙尽诛周祖之家子孙妇女十数人,极其惨毒。及隐帝遇害,周祖以汉太后令,收洙下狱,使人责之。洙对曰“某为汉家戮叛族耳,不知其他。”周祖怒,遂杀之。臣谨按周世家朝史官修《汉隐帝实录》,洙之忠言,讳而不载。


周史四篇 

◇周太祖冯道(事迹相因,故君臣同序) 

周太祖在汉隐帝朝,为枢密使,将兵伐河中李守贞时,冯道守太师,不与朝政,以疾请告。周祖谒道于私第,问伐蒲策。道辞以不在其位,不敢议国事。周祖固问之,道不得已,谓周祖曰“相公颇知博乎”周祖微时好蒲博,屡以此抵罪,疑道讥己,勃然变色。道曰“是行亦犹博也。夫博,财多者气豪而胜,财寡者心怯而输。守贞在晋,累典禁兵,自为军情附己,遂谋反耳。今相公诚能不惜官钱,广施恩爱,明其赏罚,使军心许国,则守贞不足虑也。”周祖曰“恭闻命矣。”故伐蒲之役,周祖以便宜从事,率成大功。然亦军旅归心,终移汉祚。又周祖自邺起兵赴阙,汉隐帝兵败,遇害于刘子陂。周祖入京师,百官谒,周祖见道犹设拜,意道便行推戴。道受拜如平时,徐曰“侍中此行不易。”周祖气沮,故禅代之谋稍缓。及请道诣徐州,册湘阴公为汉嗣。道曰“侍中由衷乎”周祖设誓,道曰“莫教老夫为谬语,令为谬语人。”臣谨按周世宗朝诏史臣修《周祖实录》,故道之事所宜讳矣。 

◇王峻 

广顺初,河东刘崇引契丹攻晋州,遣峻率师赴援。峻顿兵于陕,周祖欲亲征,遣使谕之。峻见使受宣讫,谓使曰“与某驰还,附奏陛下,言晋州城坚,未易可拔,刘崇兵锋方锐,不可与力争。所以驻兵者,待其气衰耳,非臣怯也。陛下新即位,不宜轻举。今朝中受圣知者,惟李谷、范质而已。陛下若车驾出汜水,则慕容彦超以贼军入汴,大事去矣。”使还具奏,周祖自以手提耳,目使者曰“几败吾事。” 

◇世宗符皇后 

符后,先适河中节度使李守贞之子崇训。守贞尝得术士,善听声,知人贵贱,守贞举族悉令术士听之,独言后大贵,当母仪天下。守贞信之,因曰“吾妇尚为皇后,我可知也。”遂谋叛。及城陷,后独免,周祖为世宗娶之。显德中,册为后。臣以为术士之言,盖亦有时而中,人君之位,安可无妄而求,公侯其诫之。 

◇王朴周显德中,朴与魏仁浦俱为枢密使。时太祖皇帝已掌禁兵。一日,有殿直乘马,误冲太祖导从,太祖自诣密地,诉其无礼。仁浦令宣徽院勘诘,朴谓太祖曰“太尉名位虽高,未加使相。殿直,廷臣也,与太尉比肩事主,太尉况带军职,不宜如此。”太祖唯唯而出。臣谨按朴之行事,传于人口者甚众,而史氏阙书。臣昨重修《太祖实录》,已于《李谷传》中见朴遗事,今复补其大者。况太祖、太宗在位,每称朴有公辅之器,朝列具闻。 

【全书完】 



   
   
五代新说 

作者(唐)徐炫 著 



○原序 
余咸亨之始著作东观,以三馀之瑕,阅五代之书。后与好事者谈,或以叙存录目,余搦管随记疏之,因而诠次,遂加题目,名曰五代新说,三十篇,分为两卷。 

梁高祖武皇帝(姓萧,讳衍,字叔逵),初为雍州刺史,举义兵。齐东昏侯立和帝,封梁王。受齐禅。魏叛臣侯景来降,以为河南王,领寿阳。景与弟犹子临贺王正德。及围台城,城陷,孙永安侯入见帝。帝曰“可一战否?”曰“不可。”叹曰“得既自我,失亦在命,不豫子孙,夫复何恨!”景幽帝于宴居殿,绝膳而崩。立太子为简文帝(讳纳,字世缚)。景幽帝于永福省。少帝引笔自叙曰“有梁王兰陵萧纲,立身行己,终始若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数至于此,命也何如。”作五言诗曰“天道何茫昧,方途那可相。凤飞逢鸟弋,龙行会鱼纲。”又曰“宝剑还藏狱,神龙逐陆居。有意聊思勿,无情堪著书。”景燕帝,帝知不免,因大酣醉。后以土囊加之而崩。景立豫章王栋为太子,俄而篡位。湘东王命太守王僧辨、司空陈霸先击景,破之。诛景,即位为元皇帝,都弟阝州。魏军围城,帝登城楼观战,为诗曰“落星依远戍,斜月半平林。徵兵资琰玉,垒鼓□□金,单醪投百米,芳饵下千寻。从军所以□,□王有赤心。”俄而城陷,被杀。将奔,为诗曰“长夜无岁月,安知秋与春。原陵五杏树,空得动耕人。”又曰“南风且绝唱,西陵最可悲。今日还嵩里,终非封禅时。”太尉与司空定议,以帝第九子承制,迎还京师,为皇太子。太尉与北齐通好,司空惧其有变,袭杀之。太子是为敬帝(讳方智,小字法真)。帝即位,封司空为陈王。陈王受禅,以弟为江阴王。 

陈高祖武皇帝(姓陈,讳霸先)。即位三年,崩。兄子临川王嗣位,是为文帝(讳旧,字子华)。七年,崩。是为废帝(讳绍宗)。二年,废。文帝弟安成王立,是为先帝(讳赞)。十四年,崩。太子立,是为后主(讳叔宝)。六年,隋灭陈,以后主皈,封长城王。后主惑于张贵妃,常居内游宴,不关政事。故隋师至而莫察。济江陵诗曰故乡一水隔,风烟两岸通。望极青波里,思尽白云中。 

北齐高祖神武皇帝(姓高,讳欢,字贺六浑,渤海人)归魏,拜晋州刺史,进渤海王,位相国。崩。赠齐王,谥献武。嫡子嗣位,是为文襄帝。文襄帝立,追尊高祖为神武皇帝。文襄帝(讳澄,字子惠)嗣位,进位相国。齐王将受禅,为食奴兰荆因进毒食,次崩。谥文囊。太原公嗣位,是为文宣。文宣进位,追尊曰文襄皇帝。显祖皇帝(讳洋,字子进)嗣位相国、齐王,受魏禅。十年,崩。太子立,是为废帝(讳殷,字正道)。即位,从父常山王废帝自立,是为昭帝(讳演,字延安)。一年,崩。徵弟长广王立,是为武成帝(讳湛)。四年,传位太子,自称太上皇帝。崩。太子立,是为后主(讳纬,字仁纲)。十二年,周灭齐,以后主归长安,封温公。为诗曰“龙楼绝行迹,凤阙永无因。独知明夜月,遥想邺城人。” 

周太祖文皇帝(姓宇文,讳泰,字黑獭),魏进位太师。崩。谥曰文公。嫡子嗣位,是为闵帝,后追尊为文帝。闵帝(讳觉,字陀罗尼)。嗣位大冢宰,封周。寻受魏禅。依周制摄天王。先帝犹子为冢宰(名护,即晋阳公),执政。以帝受禅。至是,废帝,立帝兄宁都公为天王,是为明帝(讳毓万宇法突)。三年,冢宰鸩帝,崩。立帝弟鲁公,是为武帝(讳邕,字妙罗突)。诛冢宰。十八年,崩。太子立,是为宣帝(讳赟,字乾伯),称天元皇帝。二年,崩。太子立,是为静帝(讳衍)。以清公辅政,进为清王。二年,禅位隋王。 

隋高祖文皇帝(姓杨,名坚,本姓普六茹氏),受周禅。二十四年,崩。太子立,是为炀帝(讳广,小字阿{麻女})。十二年,幸江都。宇文化及弑帝于温室。大唐平江南,谥曰炀。 

梁武帝两骻骈骨,项上隆起,右手有文曰武。帝所居之室,常有云气。人或遇者,体辄肃然。梁元帝背有黑子,相者曰“此大贵之兆也。” 

梁武帝张太后忽见庭前菖蒲花,左右无见者。取吞之而孕焉。 

齐神武少时,梦履众星而行。曾与同志数人猎于迥泽,泽中茅屋有犬出,噬杀鹰。帝射犬。有三人出,将辱帝。有老母,两目盲,匍匐而出,曰“何敢与太家争!”三子乃止。母言善相暗相。诸人皆云“卿相而已。”至帝,曰“贵不可道。”去数百步,还顾,无所见。齐文宣帝鳞身鱼踝,曾见天开。晋阳有沙门,乍愚乍智,呼为阿秃师。帝与诸童儿见之,历问禄位。至帝,无言,而指天。 

周文帝母王氏孕,梦抱子升天,才上至天而坠。故帝未受禅而崩。背有黑子,宛转若龙覆之形。手垂过膝,而有紫光。 

陈武帝初梦天开数丈,有四朱衣人捧日令上吞之。及觉,腹中犹热。隋文帝生于冯翊般若寺。有尼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以俗间处之。”乃自抚养。皇妣曾见帝头生角,身有鳞。起,骇而堕地。尼自外至,曰“已惊我儿。”帝额有五柱入项,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 

梁太子在,率更徐公摛侍太子。侯景入永福省,众皆奔散。摛嶷然曰“侯公当以礼见,何得如此!”景乃下拜。梁吴兴太守张公,乘侯景使人说之,乃斩之。连击景,景益兵攻城。城陷,戎服坐厅事,临之以刃,终不为屈而死。 

梁沈中丞俊见侯景,景怒,横刃于膝,瞋目叱之。俊正色谓景曰“举兵向阙,赦过结盟,血未乾而又翻背。死生有命,岂畏逆臣之刀乎!”不顾而去。景后竟杀之。 

北齐东雍州刺史傅公复,周武帝破齐,遣其子招慰之。答曰“此儿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愿斩之号令天下。”及至,高河郡公问至尊所在。曰“已被执入周公。”乃大哭,入厅事,前,北面哀号。然后出降。周帝执其手曰“朕平齐,惟见公一人。” 

梁袁光禄昂,母忧,将柩过江,而遇风骇。乃缚衣着柩,誓同沉溺。馀舟皆沉,唯独获全。梁孔金紫体源至孝,每见父手所写,必哀恸流涕。梁刘洗马邑,七岁时,见诸州即泣。母以其畏惧,怒之。答曰“儿早孤,不及识父。闻诸州相似,以故中悲。”因而殻ъぃ敢啾!

梁陶黄门季直,五岁丧母。母在时,染衣于外。后赎归,抱之号泣。闻者酸感。 

北齐赵郡公高献,生三旬而失父。及数岁,读《孝经》至资于事父,则流泣。及丧母,举声则绝,遂长斋骨立。 

周幽公文广,患疾经年。母李氏亦以成疾而殁。公居丧,委惙而终。时为诔母为子殂,子为母死,孝慈之道,极于一门。 

北齐李中散岳弟庶为临漳令,以讼魏吏不平,文宣帝怒,杖之三百,死临漳狱中。中散痛之,终身不经临漳。居弟丧,不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