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轮流乘坐,可辟恶鬼。又就甘泉宫中,建筑台观,画天地泰一诸鬼神像,并置备一切祭具。少翁凡有所言,武帝无不照办,只忙得一班工匠,日夜赶工,不消数月,一切完备。少翁遂作起种种法术。过了年余,并不见神仙到来。武帝渐疑其假,少翁也觉武帝信任不及从前,心想若不弄些手段,显见得我术无灵,必然说是欺妄,将我治罪。少翁想得一计,暗中自去行事。
一日,武帝驾到甘泉,问起求仙之事,少翁答道“不日便有效验。”武帝听了半信半疑,忽见道旁有人牵牛走过。少翁一见此牛,面上霹出惊异之色,即命其人牵到面前,详细看了一遍,遂对武帝道“此牛腹中必有奇异。”武帝即命左右杀而验之。左右奉命,剖开牛腹,果然中间有物。取出一看,乃是一块绸帛,上有文字。左右呈上武帝。武帝反复看了数遍,心中若有所思,迟疑不语。少翁在旁,正想夸说此书如何灵异,必是神仙所使。谁知尚未开口,武帝忽地将面一沉,两眼直视少翁,厉声说道“此书明是汝亲笔所写,如何当面将我戏弄?”原来少翁假作帛书,杂在草中,与此牛食之,意欲显他神道。
不料弄巧成拙,竟被武帝窥破,吓得目瞪口呆,一言不发。武帝愈觉他是情虚,心中大怒,即喝令左右将少翁推出斩首,时元狩四年也。
过了一年,武帝行至鼎湖宫,病甚,遍求天下巫医。有游水发根者,进言上郡有巫,先因抱病,神附其身,善能知人休咎。武帝遂命迎到甘泉供奉,亦号神君。因遣人向神君问病,神君答道“天子不必忧病,病稍愈,可到甘泉,与我相会。”来人将言回报武帝。过了几日,武帝病体渐瘥,遂起驾前往甘泉,病果大愈。乃大赦天下,就北宫中,更置寿宫,以奉神君,张插旌旗羽葆,排列几筵帷帐,异常庄严。此神君不止一人,其中最贵者为太一,尚有太禁、司命等为其辅佐。神君时去时来,来时有风肃然,常居帷帐之中,人不得见,但闻其语,语音与人相似。神君饮食,皆由巫进奉,语言亦由巫转达。神君发言多在夜间,有时日中亦闻其言。武帝每到寿宫,必先洁除,然后入内,凡神君所言,武帝遣人记录成书,名曰画法。
其所言皆是世俗所知,并无特别奇异之处,但武帝心中独觉喜好,只因其事诡秘,究竟是真是假,外人也无从得知。
武帝既立寿宫神君,又想起长陵神君,现在上林,往来祈祷,未免不便。元鼎二年,下令就长安城北门内建筑一台,迎长陵神君入居其处。台用香柏为梁,因名为柏梁台,高至数十丈。武帝又听方士之盲,择地立一铜柱,高二十丈,大七围,上铸仙人,平舒双掌,高捧铜盘,盘中置玉杯以承露水。云取此露水,和玉屑服之,可以长生,时人因呼之为仙掌,又曰金茎。此物传至三国时代,魏明帝性好神仙,景初元年,遣人往长安折取铜人承露盘,意欲移之洛阳。当折取之时,声闻数十里。谁知铜人过重,不能移动,遂置于灞城,此是后事。
当日柏粱台既成,武帝大会群臣,下令有能为七言诗者,始得上台预宴。武帝先吟一句,群臣奉诏,以次接续成篇,后人因名为柏梁台体。其诗道日月星辰和四时,骖驾驷马从梁来。郡国士马羽林材,总领天下诚难治。和抚四夷不易哉,刀笔之吏臣执之。撞钟伐鼓声中诗,宗室广大日益滋。周卫交戟禁不时,总领从宗柏梁台。
平理清谳决嫌疑,修饰舆马待驾来。郡国吏功差次之,乘舆御物主治之。陈粟万石扬以箕,徼道官下随讨治。三辅盗贼天下危,盗阻南山为民灾。外家公主不可治,椒房率更领其材。蛮夷朝贺常舍其,柱刊闤楂相枝持。枇杷橘栗桃李梅,走狗逐兔张罘騃。齿妃女唇甘如饴,迫窘诘屈几穷哉。
武帝自诛少翁之后,因见一班方士更无一人及得少翁,遂追悔自己性急,不该将他杀死,未曾尽用其术。又想天下之大,必有得道真人,或闻少翁被诛,便将他做个榜样,不肯与我亲近。遂吩咐左右勿言少翁被杀,只说是中毒而死。武帝正在思念少翁,不久又得一人,做了少翁替身。此人姓栾名大,乃胶东王舍人,事胶东康王刘寄,主管药方。康王娶乐成侯丁义姊为王后,无子。及刘寄身死,武帝立他姬之子刘贤为胶东王。
康王后做事不端,又与刘贤不睦,恐被他寻得短处,出来告发,欲买武帝欢心。因闻武帝悔诛少翁,遂想到栾大曾与少翁同师,学习法术,谅其本领与少翁不相上下,武帝必能中意。乃遣栾大入京,托其弟乐成侯丁义举荐。丁义言于武帝,武帝闻是少翁同学,心中大悦,命召入见。栾大为人身材长大,巧于言语,又多机变,敢为大言。当日入见武帝说道“臣常往来海中,遇见安期羡门之屑,但以臣为贱不肯信臣,又以为康王不过一国诸侯,不足传授仙术。臣屡向康王言及,康王又不用臣,今见陛下,庶几得遂平生之愿。臣昔从师学术,臣师曾言黄金可成,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然臣所虑者,恐学文成将军,不得善终。如此则方士皆掩口而去,安敢再言法术?”武帝闻言急说道“文成乃食马肝而死,汝若能修其苹,我更无所吝惜。”栾大道“臣师仙者无求于人,陛下必欲其来,须先尊贵其使者,令为亲属,用客礼相待,佩以各种印信,方可使之通言于仙人。仙人若尚不允,再须加尊其使,然后可致。”武帝见说,沉吟半晌,只因一向被方士欺骗怕了,所以未敢相信,遂命栾大当面试验小术。栾大奉命,吩咐左右取小旗数百杆,插在殿前,栾大口中念念有词,不消片刻,数百杆之旗,一齐飞向空中,离地约有十余丈。但见满空旗影翩翩,回旋飞舞,自相触击,观者无不骇然。武帝遂下诏拜栾大为五利将军。
未知以后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七回 佩六印栾大奉使 得大鼎孙卿进书
话说武帝当日正忧河决未塞,又见方士化炼黄金不能成就,今闻栾大大言不惭,所验斗旗小术,也能动人,因此十分相信。心想他如果请到神仙,我自不吝爵赏,但据他口气,须要先行封授官爵,并一一依他要求,方能与神仙接洽。岂有神仙也存势利思想,分别贵贱待人?或者他恐我见得请仙太易,所以故作刁难,试我一试?好在富贵由我口出,并无难事,就是结为亲属,待以客礼,不过屈些尊贵,既想成仙得道,也顾不得许多,便一律依他,看是如何。武帝想罢,遂先封栾大为五利将军。过了数日,又下诏加封栾大,如此接连下了三道诏书,加封为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栾大自见武帝,仅有月余,居然佩了四个印绶。
武帝求仙情急,一心但望依了栾大要求,立刻将神仙请来相见,何等快活!于是便把朝廷官爵,当作求神礼物,随意送人,不管他有功无功,胡乱给了四个将樱又料到栾大尚未足意,索性早日满他心愿,免得耽误求仙之事。元鼎四年四月,武帝遂下诏封栾大为乐通侯,赐以列侯甲第,僮仆千人,并御用车马帷帐器物。又以卫皇后所生长女卫长公主嫁之,赠嫁黄金万斤,改公主所食汤沐邑名曰当利公主。武帝车驾亲临栾大之家,又不时派遣使者,存问赏赐。车马往来,不绝于道。朝中上下,见武帝如此宠任栾大,都想与他亲近。遂由窦太主起,以至列侯将相九卿二千石,争到其家,置酒宴请,并赠献许多珍物。武帝又刻玉印一方,文曰天道将军,遣使者身着羽衣,夜立白茅之上,授与栾大。栾大亦着羽衣,立白茅上,收受印绶。此种仪节,算是用客礼相待,印文上刻“天道”二字,是说为天子引导天神之意。可笑栾大一个微贱之人,一旦时运到来,得见天子,只费三言两语,数月之间,封侯尚主,身佩六印,富贵荣华,一时无比。在栾大原不料武帝竟肯件件依从,毫无吝惜,如今受此非常待遇,也觉无话可说。遂就家中铺设坛场,安立神座,夜夜祈祷,希望天神下降。谁知用尽法术,天神未曾下降,却召集许多鬼物。栾大便时时驱使众鬼,卖弄小术,借此敷衍武帝,消磨岁月。
栾大虽然十分快意,安乐过日,心中却也担忧,只因武帝是要他降神,不是要他使鬼,万不能将鬼代神。又知武帝为人,不易愚弄,现今一时懵懂,久后若被察出,反面无情,便如少翁枉遭毒手。因此栾大住了数月,不敢贪恋快乐,即命家人备办行装,辞别武帝,入海寻师。武帝满望他此去请得神仙到来,心中十分高兴,吩咐设宴饯行。又恐所言不实,被他欺骗,乃唤近侍密嘱道“汝可假作平民,暗中跟随栾大,一路留心察其动静,却不可露出痕迹,被其窥破。”近侍奉命,遂秘密随同栾大起程。
当日燕齐一带方士,闻说栾大骤然富贵,人人心中艳羡,都想入见武帝,夸张自己有何秘方神术,借此骗取爵赏,但苦无由进身。中有齐人公孙卿,因闻武帝新得大鼎,便作成一书,名为鼎书,趁此机会,来到长安,托人引进。
先是元鼎四年冬十一月,武帝命立后土祠于汾阴。车驾亲往致祭。祭毕,武帝乘坐御船,渡过汾河。河行至中流,与群臣宴饮,顾视帝京,欣然有感,遂作一诗,名为《秋风词》。
其词道
秋风起兮白云飞,木叶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衷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是年六月,汾阴有巫名锦,为人祭祀后土祠旁,忽见地上有物,形状如钩,信手将士扒开一看,却是一个大鼎。此鼎形状与寻常不同,刻满花纹,并无款识。众人甚觉奇异,告知地方官。地方官奏闻武帝,武帝遣人查验,据回报说巫锦得鼎情形,并无虚伪,遂命使者往迎宝鼎。武帝亲自起驾,带同宝鼎,前赴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