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野史- 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ψ砘赝繁阕撸诒鹘幼撸扌牧嫡剑黄胪陡昶祝蚕玛⒅兀髯蕴由G既舜笫ひ怀。⒌昧诵矶喑盗颈饕铝浮!

安国一路招集残兵,退至令居,遣使入朝告急,时神爵元年春也。 

宣帝闻报,意欲命将出师,遍顾朝中诸将,只有赵充国老谋深算,善于用兵,但充国此时年已七十余岁,宣帝恐其老迈,不能亲临战阵,乃遣御史大夫丙吉往问充国“何人可以为将,出征羌戎?”充国对道“再无有胜过老臣者矣!”丙吉回报宣帝。宣帝又遣人问道“将军预料虏势如何,当用几多兵马?”充国对道“兵事不能遥计,臣愿驰至金城,绘其地图,并筹定用兵方略,再行奏闻。但羌戎小丑,逆天背叛,灭亡不久,愿陛下以此事交与老臣,勿以为忧。”宣帝闻言,含笑应允。 

充国克日起行,直到金城,调集各路兵马约有万人,安排渡河。 

早有探马报说隔河时见羌骑出没。充国恐被敌人侵袭,待至黑夜,先遣三营人马,人皆衔枚,马皆摘铃,卷旗息鼓,悄悄渡过河去。一到隔岸,便先立下营寨,排下阵势,遥为声援。充国方率大军继进,直到天明,全数皆已渡河。远远望见羌人,数十骑为一队,就近旁往来,诸将请出兵击之。充国道“吾兵士一夜渡河,未免疲倦。此等皆是敌之骁骑,不易取胜,又恐或是诱敌之兵。大凡攻敌,意在全数殄灭,若此等小利,切不可贪。”遂下令坚守勿出。 

充国既得渡河,便欲引兵再进,披阅地图,见前面有一山峡,名为四望峡,两边皆是峭壁,中央一道江水,是个险要去处。充国乃先遣精细探卒前往该处,探看有无敌兵。探卒奉命,到了峡中,四处探视一周,并无一人,急来回报充国。充国大喜,等到夜静,传令拔营尽起,向四望峡前进。一路安然无阻,直到落都地方,安营歇息,充国对诸将道“吾知羌虏不识行兵,使他发出数千人马守住四望峡,吾军岂能入此。”于是充国又率队西行,到了西部都尉府,休军养马,每日宴飨将士。 

羌人闻知汉兵到来,出队挑战,将士皆请迎敌,充国但命坚守勿出。一日部下捕得羌人数名,报请充国发落。充国吩咐将他召进,先用好言安慰一番,问以羌中情形,羌人供称羌中各酋长,闻知朝廷大出兵马来讨,心中畏惧,便自相埋怨道“我前曾劝汝勿反,如今天子遣赵将军领兵来讨,闻说赵将军是个老将,年已八九十,善于用兵,我辈如何抵敌,眼看得只有束手就缚,便想一战而死,也不可得了!”充国闻言,心知羌人内部人心不一,但须设法离散其党,不必全用武力便可平定,因此定下一计,只是按兵不动。 

原来羌戎之中,种类虽多,算是先零、罕(干干)二种最强,历来彼此自相攻伐,如同仇敌,此次先零为匈奴所诱,意欲叛汉,便先与罕玡和好。罕玡酋长靡当儿知先零之谋,便遣其弟雕库来告西部都尉道“先零将反。”都尉先尚未信。过了数日,果得先零反信,但又闻说罕(干干)种人也有在先零中一同造反者,都尉便将雕库留住,作为抵押。如今充国既到,意欲招抚罕(干干),使不与先零同叛,因说道“雕库此来无罪,不应将他拘留。”遂命人放出雕库,善言安慰道“汝今回去告知酋长,可说大兵此来,诛讨有罪之人,汝等当与叛人隔绝,勿得自取灭亡。现在天子有诏,布告诸羌凡羌人被胁者,能自相捕斩,免除其罪,并有奖赏;凡能斩叛酋之首,大者赏钱四十万,中者十五万,小者二万,斩取叛羌壮男者赏三千,女子及老弱每人千钱,所捕获之妻子财物尽数给予,汝可将此诏传布诸羌,使其知悉。”雕库诺诺领命而去。 

宣帝自充国起行后,即下诏发三辅、太常罪人。并三河、颍川、沛郡、淮阳、汝南材官。金城、陇西、天水、定北、地上郡骑士,并近羌之武威、张掖、酒泉三郡太守所率领防寇之兵,合计已有六万人。于是酒泉太守辛武贤奏言“北地严寒,汉马不耐过冬,请趁七月时,自领人马一万,分两道由酒泉、张掖出兵,合攻罕玡于鲜水。羌人以畜产为命,我兵此去,虽不能尽灭羌戎。但夺其畜产,掳其妻子,引兵而回,至冬再出攻之,虏必败坏。”宣帝见奏,发交充国,令与诸将详议可否。 

充国与诸将议道“武贤欲引万骑,远行千里之路,每人须用一马驮三十日之粮,约共米二斛四斗、麦八斛,又有衣装兵器,行走疲缓。羌人闻知,先期逃入山林,据险而伏,我兵进退两难,徒取败亡,安能掳获?且武威、张掖一带,皆有山路,可以通行。窃料匈奴与羌有谋,必将起兵来攻,二郡之兵更当防守要塞,不可轻动。又此次叛逆,先零为首,罕玡虽暗与通和,并未助之为逆,宜先讨先零为是。”宣帝见奏,又命公卿会议。 

公卿多言先零兵盛,倚借罕玡为助。若不先破罕玡,先零未易取胜。宣帝拜许延寿为强弩将军,辛武贤为破羌将军,令其准备出兵,一面降敕诘责充国道“近者兴师动众,百物昂贵,人民疲弊,将军不念国家劳费,欲延搁岁月,安坐胜敌,为将谁不欲如此,其如国事何?今特命破羌将军辛武贤领兵于七月往征罕羌于鲜水,将军即引兵西进,相隔虽远,遥为声援,使羌虏闻东方北方皆有大兵,自然众心离散,纵不能全灭,也当瓦解。已令中郎将赵卬,带领胡越佽飞射士步兵二营,往助将军,将军急行,勿再有疑。”充国见了敕书,虽然被责,心中自有把握,依然不动。遂又上书陈说利害,未知充国如何上书,且看下回分解。 




   
   
第一五二回 赵充国屯田立功 辛武贤挟私报怨 



话说赵充国接到宣帝敕书,见语意中含有责备,心知宣帝被众人言语所动,此种办法,实属不妥,自己既有确见,不能随声附和,遂上书复奏道“先零羌帅杨玉等,率领羌骑,据守险阻,谋欲为寇。而罕玡并无举动,今不击先零,反击罕玡,是纵有罪而诛无辜也。且先零欲叛,故与罕玡联合,然其心中惟恐汉兵至时,罕玡背约降汉,我若先击罕玡,则彼必来救以见好于罕玡,罕(干干)感先零之助己,彼此结为一党,臣恐非二三年所能平定。臣蒙厚恩,父子皆得显位,臣年已七十六岁,报国而死,诚所甘心。但为国家计,不如先讨先零,则罕玡可不征而服矣。”宣帝见书顿悟,遂从充国之计,吩咐二将停止进兵,并遣使报知充国。 
充国得报,已知宣帝依允其计,乃引兵向先零前进。当日先零酋长聚集部兵,屯在湟水之北,屡向汉兵索战。汉兵只是不出,两边相持,羌人渐渐懈怠,不作准备。如今忽见汉兵卷地而至,声势浩大,不敢抵敌,便一齐弃却辎重粮草,望南而奔,意欲渡过湟水避难。汉兵随后追赶,偏遇湟水北岸一带皆是山谷,路径甚窄,又兼崎岖不平。充国传令诸将缓缓前进,旁有部将进说道“追兵利在速行,何以反缓?”充国道“此乃穷寇,若被追急,则反而死抗;惟有从缓,彼皆贪生,不自相顾,可获全胜。”诸将称善。果然羌人见汉兵并不力追,各图逃脱,只顾前进,到了湟水北岸,急觅船只渡过,无如船少人多,不能尽载,大众争先恐后来夺船只,后面汉兵大队赶到,羌人前后无路,一时心慌,彼此拥挤,前面立脚不住纷纷落水,死者不下数百人,后面被杀及投降者五百余人,余众幸得逃脱。汉兵大获全胜,掳得马牛羊万余头,车四千余辆。充国乘胜率兵前进,行经罕玡之地,吩咐军士丝毫不得侵犯。罕玡人闻知,俱各大喜,互相告语,说是汉兵果不来攻,我等可以无患。先是罕(干干)人种随同先零渡过湟河,占居汉地。 

今见汉兵来讨,酋长靡忘惧祸及己,遂遣人来见充国。自言愿回故地。充国奏闻宣帝,未奉批答,靡忘情急,自己来见充国,充国召入相见,好言抚慰,并赐以酒食,令其回去晓谕同种之人,速速悔罪投诚,靡忘唯唯从命。诸将见充国欲将靡忘放还一齐,上前谏道“此乃反虏,不可轻纵,恐朝廷闻知,必至得罪。”充国听说慨然道“诸君此种计划,但求自己无过,非为国家效忠也。”话尚未完,宣帝玺书已到,准其赎罪,于是不费一兵,罕羌全数归顺。诸将皆服充国办事之勇决。 

到了是年秋月,充国忽得一病,病中仍自筹画兵事,安插降人,不肯休息。此时羌人穷困,陆续来降者已有万余人。充国预料羌人必败,意欲撤回马兵,但留应募士卒及罪徒共一万人,在彼屯田。正在作成表章,尚未奏上,忽得宣帝赐书,书中说是闻将军年老有病,恐遭不测,朕心深忧。今遣破羌、将军辛武贤往助将军,可于十二月进击先零,若将军病甚,不必亲行,但遣破羌强弩二将军前往可也。 

当日赵充国之子中郎将赵卬,奉宣帝之命,率领军队往助其父。此时亦在军中,见宣帝诏书催战,心知其父已定屯田之策,必不肯奉诏出师,深虑因此触怒宣帝,致遭罪责;意欲自行进谏,又恐其父不从,乃转托门下宾客进言道“主上意在速战,不如勉从上意,且此行纵有不利,亦无大损;若逆上意,一旦遣绣衣使者来责将军,将军身且不保,安能顾及国家?” 

充国闻言叹息道“汝安得出此不忠之言,向使朝廷早听吾计,何至使羌虏如此猖撅。往日主上命举荐往察羌戎之人,吾举辛武贤。丞相御史复奏遣义渠安国,办理不善,以致启衅。金城、湟中谷每斛八钱。吾告耿中丞采粟二百万斛,羌人便不敢动,耿中丞奏请采百万斛,朝廷仅允采四十万斛,又被义渠两次出使费去其半。失此二策,羌人故敢为逆。今若出兵,相持日久,胜负未决,难保四夷不乘机而起。到了其时,边患蔓延,虽有智者,无以为计,岂独羌戎一处,为足忧虑?吾今当力主吾策,以死守之,幸遇明主,可尽忠言。”于是上书备陈屯田有十二利。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