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散之中,有补之法,得补益之利,受解散之功。”命煎一帖投之。
东楼气若少舒,而终不能言语。阴生曰“病在伤肝,伤肝而又伐肝,是助其郁也。急多服救肝开郁汤。”樊鸿曰“前者医士,莫不治肺,金木相克,是犹操刀杀人。此药妙处,亦可得而闻乎?”阴生曰“此方妙在用白芍多至三两,则直入肝经,以益其匮乏之气,自然血生火熄;又用白术、当归、健土以生血;柴胡以解郁,甘草以和中,白芥子以消膜膈之痰;又妙在多用获苓,使郁气与痰涎,尽入膀胱之中,而消弭于无形。
一剂而声出,再剂而神安,三剂而郁尽解矣。”果然服此药后,疾渐回春,樊鸿大喜,厚赠阴生,阴生不受而去。
一日,闻梦兰在园中招饮,作红梅宴,诗社诸友,无不折柬相邀。东楼此时,疾已减去三分之二,亦欲抱病赴会。樊鸿多令仆从随侍。一至郑园中,梦兰迎入,喜出望外,众友各申契阔,无不粲然。东楼见胜友如云,高朋满座,又见满园红梅,含苞吐艳,灼灼照眼,如含宿雨,如带新烟。园以西竹林深处,即是前日所见小楼。西顾爽然,疾更不知何往矣。少顷,分席列坐,水陆杂陈,虽无丝竹管弦,而低斟浅酌,幽情畅叙,饮兴方酣。梦兰即席请曰“今日敝园,红梅盛开,略设小饮,不可不题咏佐酒。勿令梅花笑我。”众皆曰“甚佳。但引兴必烦东道主,我等用以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耳。”梦兰谢曰“座中皆名公钜手,井蛙敢语海耶?抛砖引玉,恐不堪覆诸君酒瓮耳。”即以红梅为题,书七律一首,诗曰一自东风嫁海棠,全欺绛雪艳群芳。
火齐夜照疏钟冷,锦瑟朝翻绣幕香。
素质岂堪留血泪,纤肌故遣衬荷裳。
任夸艳冶牡丹贵,不藉花钿赛晓妆。
众宾交口称羡,一时唱和甚多,独樊东楼一见首韵,便有含蓄,尾联有“牡丹花钿”四字,默然有感,即题七绝六首,其诗曰芙蓉不耐九秋霜,菡萏趋炎怯晚妆。
争似芳菲冰雪体,牡丹岂复羡河阳。
玉盏酡颜兴未央,染成殷腻晕檀郎。
多情错认啼鹃泪,拾作花钿有暗香。
灼灼含苞缀玉房,为邀神女漱云浆。
相逢月下惊娇艳,不是罗浮旧日妆。
烧鲍绛蜡选鞴猓缫骨岷蝶h鸘。
不向晓风贪结子,丹衣染就谢东皇。
稜稜玉骨映红墙,照眼横斜水一方。
闻道石家舒步障,珊瑚满树引鸳鸯。
雨到春山点寿阳,琼枝玉树窗明珰。
金钿释手开欢靥,咫尺花台是七襄。
诗成,众皆赞美。特不知寓意之所在。众友人座又畅饮一会,方始别去。原来此宴,乃玉奴所设。玉奴一日病起,因至楼上,见园中红梅盛开,触动情景,梦中楼下书生,宛在目前,因作红梅诗一首。诗虽咏红梅,而以牡丹花钿,藏在诗尾,即梦兰所书一律,而诡为己作者也。玉奴因母择配,高低不就,心恋楼下书生,又虑有貌无才,遂心生一计,对天立誓,以红梅招饮,各处名士毕集,以己诗,诡为兄作,务令属和,就中若有喻得牡丹花钿之意者,必楼下书生,即己之画眉人也。此意惟白母氏,梦兰不知也。
玉奴遍观众人和韵,佳叶非不甚夥,而多粘定红梅,惟此六绝深明其意,累累关合花钿在内,心中暗喜曰“此必楼下书生也。”但众人分纸题咏时,皆未署名,并不知此人为谁。
玉奴一时踌躇,暗想诸人倡和,吾兄必一一周知,但与明言,殊觉不雅。又心生一计,将各诗尽用封缄,而以牡丹钿,独藏于此人诗囊中,余者封润笔银五钱,令家人逐一送去。吾兄发付时,当自有斟酌。谁知梦兰不解其意,以为赏花招饮,各赠润笔,亦属寻常。随接手中,呼马陵至前,执笔微启封缄。视之曰“此某人诗也,送某处”、“此某生诗也,送某处”,逐一送去,亦未细审诗囊所贮之物。而东楼之诗,恰恰误笔标为“竹溪王生开选”。“王生开选”,转误为樊生东楼之诗。
独有东楼此时,得诗稿送还。见俱有润笔,喜不自胜。开缄视之,乃封银五钱。再看诗稿,却非已原诗,为五言律二首。心中大疑。细审诗意,亦仅咏红梅之色香而已。一时踌躇暗思“此诗岂梦兰之再韵耶?抑闺中之属和耶?”而家人口中,诗囊纸上,明明言原韵奉还,益发不解。东楼满望姻事克谐,在此次诗为之媒,讵知乖舛无常,望空捉雪。已痊之病,渐欲复发”既而转念曰“樊东楼,何执迷乃尔?改日梦兰兄至,问之自见分晓。”遂日日专望梦兰,探王昌之消息。殊梦兰有母舅梁崧,因乱移家枣阳。目下宋师平定汉东,收复襄阳,招纳贤俊。梁崧已投宋出仕,授武经大夫,转荐郑梦兰于宋帅岳招讨。
梁崧书达房县,梦兰得知,即奉母命赴襄阳。一以省舅,一以自图进取,于赏花招饮后五日,即与马陵同去。东楼得此信息,心如冰冷,自念姻事坎坷,左右迍邅。郑氏量无复谐之理,楼前邂逅,特镜花水月耳。遂将此念摈弃不题。
一日,忽有数十壮士,马上拥一军官,款门问曰“樊先生东楼,可在家否?”樊鸿应之。军官自言“大宋人也,奉扈、韩两先锋之令,特送荐书至此。”东楼闻之,即出延人,叩其来意,始知平定梦泽巨寇者,即昔年涪陵祠相遇之扈德威、韩搏虎也。扈、韩二人投宋,已为上将,身统重兵。讨平巨寇,汉东一带,业已肃清;襄樊诸郡,无不纳款。军官亦言“不久又见太平气象矣。先生抱济世之才,身遇明主,正好出仕,慎勿辜负两先锋之意。”东楼谢之,置酒款待。次日,东楼厚赠之,辞去。东楼始观其书曰忆自涪陵祠前,藉接清晖。别后遂身归故宋,蒙宋以不次拔擢,用为列将,累积微功,目下已收复闽、广、湘、汉诸郡,大宋帝业,不日可成。先生既怀瑾握瑜,择主而事,时不可失,定如尊翁之言,不负从龙之意。此书到日,先生可至长沙,俟大兵凯旋,同见宋主,自当重用。余不宣。
扈德威、韩搏虎,同拜。
东楼久欲仕宋,今得此书,正中其怀。遂命樊鸿治装,不日起行。一日有郑氏老仆索通至,东楼叩其家事,则梁夫人无恙,玉奴卧病未愈,盖玉奴以花钿赠诗,久无音耗,不觉郁郁成疾,母夫人深知其意,每问择婿,究属何人?玉奴曰“得吾牡丹钿者,即婿也。奈花钿既无下落,长兄又远去襄阳,婿择何所?”母夫人因命索通,往招饮诸友,逐一探问花钿消息,多疑在樊东楼处。索通因以微言挑其意,东楼始言“诗稿,不知误送何所?”毕竟索通会意,即讨过诗稿,登时别去,遂竟往竹溪。时王生开选,自郑园招饮后,即有友约共游洞庭未归。诗稿现在家中未开,索通大喜。即说明错误,更换诗囊。
索通细审内有贮者,即花钿也。如获至宝,先携归家。与玉奴看明不差,以愈其疾,始送与东楼。东楼得见花钿,封贮在己诗囊内,不禁狂喜,把玩不置。指定花钿笑曰“花钿,花钿,楼上美人,楼下书生,望汝作蹇修,乃播弄人如此耶?”遂设酒款待索通。因问梦兰几时回归,索通曰“公子行程,尚无定期。但家中大小诸事,老奴力能相助。”东楼即请作伐,索通笑曰“有此花钿,二家姻事,不谐自谐。”回归与夫人、玉奴说知,约定成婚。
一日,马陵亦归,索通迎门大骂,村夫无识,将诗稿误送,几误大事。马陵曰“此公子手书之误也。”夫人急问梦兰之事,马陵曰“公子随舅父,引见岳招讨。得蒙收录,以文士宜随大军,过长沙,去见宋主。自当重用。命老奴回家报知,接家共往归宋。”
且言“小姐姻事,宜在樊生。夫人早为于归,他无所嘱。”
夫人大喜,以梦兰既不在家,命索通知会东楼人赘。东楼命樊鸿预送聘金,权为花烛之费,一至佳期,夫人命张灯结彩,肆筵设席,笙簧迭奏,鼓吹喧阗,迎接樊东楼入赘。金屋银屏,共饮合卺。花烛影里,玉奴看东楼,明明楼下书生;东楼亦暗瞧玉奴,仍然楼上美人。东楼即命侍婢,交还花钿。司马才高,文君调绝。非花钿,无此几番狼狈;非花钿,亦无此一封鸾凰也。玉树琪花,允称佳偶,比翼鸟,比目鱼,有未足喻其夫妇相得之乐者。
旬日后,一同治装,东楼遂请夫人、玉奴、鸾英、凤英,··侍婢等随行,自与索通、马陵、樊鸿众仆役挈家望长沙而去。
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败海门岛
集庆路安抚使塔思不花,既在开武选,得将领数十人,士卒编入行伍者,亦数万余人,遂欲讨平凤阳,无如建康仓库,被贼焚毁,粮草不充,乃檄各郡,运粮至宣城,一面征集各路将士,协力大举,即命典试都监镇海将军戚璘,为大都督,统属众将,勾龙阔海为前部,率耶律霸、韩双、马昌、史忠等领兵五千,由广德州而进。
时守广德者,乃兵马都监耿青,以兵阻住州南三十里石云梯。勾龙阔海厉兵秣马,率众将奋勇争先,寿阳兵望而夺气,元兵直过隘口,三战而败耿青之师,复取广德,耿青退至宁国。
韩虎、梁玧二将闻之,急引兵来争广德。中途,遇勾龙阔海等,大杀一阵,二将大败,仍旧退保宁国。元兵围困宁国。二将飞马告急,寿阳伪王贾智深大惊,急命张师旦,为兵马大元帅,韩彧为监军。时龙、虎二将项嗣昌已死,则命阎飞熊为先锋,引兵一万,速救宁国。是夜,张师旦宿于营中,合眼便见淮王秦锡帛至。师旦大惊,方欲起迎。淮王大骂“逆贼,还我命来。”张师旦未及回答,忽转过邢士龙,拔剑砍之,取首级而去。张师旦急用手抚摩,问左右曰“吾还有头否?”左右不答。一时忿怒,正欲投袂而起,忽鸣镝一声惊觉,乃在梦中。
一时悚然,毛发皆竖。恐此次行师不利。起行渡江,直抵宣城,正遇凤凰台斗武之人,师旦骇曰“此劲敌也。”
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