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野史- 第9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宗王献诗将赏 

洪熙元年,韩王冲或、襄陵王冲秋、乐平王冲各献诗颂,上叹而嘉之,赐敕奖谕,比之东平、河间。仍赍韩王白金五百两,钞六千锭,锦六匹,丝二十表里,纱罗各二十匹;二王各白金二百五十两,钞四千锭,锦三匹,丝十表里,纱罗各十匹。仍令户部加支本色禄米有差。祖宗朝亲亲右文,其隆渥如此。 

○夷王如亲王 

西虏如忠义王,北虏如太平王、如和宁王,皆待之以王号,取羁縻而已。独永乐哈密忠顺王筑城池,赐金印,复设长史、纪善、卫经历,以中国庶僚周安、刘行、韦思诚充之,则俨然亲王矣。哈密累建累废,后为土鲁番所并。虽以诏旨还王及印,微弱不振,终难复也。 

○异姓追封王 

国朝推刘氏白马之约,於勋戚大臣无生封王者,惟赠典则有之,今记於左 

滁阳王郭子兴以旧帅追封。杨王陈公以外大父追封,徐王马公以外父追封,俱无名。外高祖大王、外曾祖高王,俱无姓。陇西王李贞以姊夫及子文忠功追封。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歧阳王李文忠、宁河王邓愈、东瓯王汤和、黔宁王沐英、定远王沐晟、河间王张玉,定兴王张辅、东平王朱能、宣平王朱永,以功追封。平阴王朱勇以死难追封。宁阳王张懋、定襄王朱希忠,以恩旧追封。 

以上庙像用七旒冠皮弁及诰命用宝轴金册。宁阳、定襄后以言者追论非例见褫。 

又洪武三年,大封勋臣,所谓生封公、死封王者,凡六人。其后李韩公善长、冯宋公胜皆以罪不得封。而封王者汤信公和、沐西平英也,沐定远晟、朱宣平永已不能无异议矣。朱平阴之死败绩,与丘淇公同,而得封王爵。至李陇西贞、张宁阳懋、朱定襄希忠,抑又异矣。 

○异姓封王 

永乐末年,也先土干来归,赐姓名金忠,封忠勇王,奉朝请,其禄俸亻兼从,在公之下侯之上。然累加太保、太子太保等官,又在京及典兵出征,非四夷封爵比也。 

○赠三代王 

洪武三年追封鄂国公遇春为开平王,十六年曹国公文忠为歧阳王,十八年魏国公达为中山王,二十五年西平侯英为黔宁王;俱追封其三代曾祖、祖、父为王。鄂、魏、曹以勋,西平兼以戚也。洪熙初,追封东平、河间亦三代王,后无之。 

○再进公号 

吴元年,封中书左相国李善长宣国公,右相国徐达信国公。时上尚为吴王也。洪武三年,左丞相宣国公善长进封韩国公,禄四千石;右丞相信国公达进封魏国公,禄五千石。 

○再易侯号 

预章侯胡廷瑞改封临川侯。 

○父子易封 

甲令袭封仍故号。常忠武遇春封鄂国公,薨,子茂袭,改封郑国公;茂得罪,弟改封开国公。邓武顺愈封卫国公,子镇袭,改封申国公。纳哈出降附,封海西侯,子察罕袭,改封沈阳侯。濮英赠金山侯,子改封西凉侯。 

○遥授国公 

廖平章永安为张士诚所获,不屈,被囚,遥封楚国公。卒后改封郧,以避王封也。 

○恩泽公 

高帝最重公封,下於王一等。其时独李曹公贞以尚主由恩亲侯进封,然与其子文忠同爵,不甚异也。至二十三年,都督佥事胡显以皇充妃从子侍楚王征蛮洞,功甚微,进封梁国,则甚异矣。永乐初,徐定公增寿以皇后弟输款被祸封,遂世袭。嘉靖初,张昌公鹤龄以太后兄推恩、郭翊公勋以督工进封,真阔异之典也。然昌、翊二国是流爵,非世袭。 

○袭爵公侯赠王公 

袭爵公、侯、伯,非有奇功异能没不得追封王公侯,亦令甲也。宁阳王为英国公懋,平阴王为成国公勇,定襄王为成国公希忠。康蕲春铎之封蕲国,陈泰宁瀛之封宁国,宋西宁瑛之封郓国,吴恭顺瑾之封凉国,孙会昌继宗之封剡国,李忠宪贤之封丰国,蒋敏毅琬之封凉国,皆袭爵。内朱、陈、宋、吴四人,皆以死事,则宁阳、定襄,诚为旷典。而嗣侯得之,亦为异恩矣。 

○文臣封爵 

按《大明律》“文臣不许封公、侯。”又云“其生前出将入相,能除大患尽忠报国者,同开国元勋一体封侯谥公,不拘此例。”“谥”当作“赠”,疑误也。按称“封侯谥公”,又云“不拘此例”,则侯似可封;然所谓生前云云,恐亦追封也。国初自李韩公后不复见,成化中欲进封王越,亦以此例而止。 

封公者,中书左丞相韩国公李善长以开国辅政功封。 

封伯者,右丞相忠勤伯汪广洋以辅政封,御史中丞城意伯刘其以筹策封,广东左布政使东莞伯何真以降附封。 

已上太祖时封,阶勋尚二品,而何公不言阶勋,顾岁禄至千五百石,已在一品上矣。 

兵部尚书忠诚伯茹常以迎附封。 

已上太宗时封,勋阶皆正一品矣。 

兵部尚书靖远伯王骥以平麓川封,礼部尚书兴济伯杨善、华盖殿大学士武功伯徐有贞以夺门封。 

已上英宗时封。 

都察院左都御史威宁伯王越以破虏封。 

已上宪宗时封。 

南京兵部尚书新建伯王守仁以擒叛王封,真人恭诚伯陶仲文以修药饵封。 

已上世宗时封。 

汪、刘、陶不世袭。刘卒后,其孙推恩封一辈,至曾孙於嘉靖中复封;何、杨传一代废;茹、徐传世指挥使,随革。今得世袭者,基、骥、宁仁而已。 

嘉靖初,修定策功,内阁大学士杨廷和、蒋冕、毛纪封伯爵,子孙世袭,固辞,而许廷和子孙世袭在京四品文职,冕等五品,俱不就。 

文臣支伯爵俸者嘉靖中真人陶仲文以祈雨,少师嵩年八十加恩隆庆初,少师徐阶十八年考满加恩,辞;万历中,少师张居正十五年满加恩,辞。按嵩之伯爵俸,定议千二百石,又本色八分,折色二分,所以为优。若千石,则在正一品下,比之旧支正一品兼支尚书俸更薄矣。 

○录军国重事 

洪武元年,李宣公善长、徐信公达、常鄂公遇春,於阶勋下带录军国重事,若因元之旧耳。三年,宣公进封韩,信公进封魏,改带参军国事;而同封李曹公文忠为同知军国事,冯宋公胜、邓卫公愈为同参军国事,盖不无少轩轾也。十年,信公汤和加设知军国事,颇重,以后不入衔。 

○文职冒武号 

国初,公、侯为“辅运”,伯为“翊运”,武为“宣力”,而文为“守正”。汪忠勤广洋、刘诚意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而无“推诚”字,盖杀其礼也;茹忠诚常因之。其后王靖远骥号止”“推诚宣力”,杨兴济善有“奉天翊卫”八字,然俱称武臣,虽秩隆於前三伯,而文职冒武号,不自觉其误矣。后徐武功有贞自为诰券,始复改正。而靖远、兴济遂援以请,亦得称文臣。洪武中,公有“光禄左柱国”、“荣禄右柱国”,皆带特进,而侯止“荣禄柱国”、伯止“资善大夫护军”,靖远以后乃俱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虽伯阶已进次通侯,然职典章者亦不为不误也。 

○文武勋号之优 

勋号,在洪武者曰“开国辅运”,在永乐者曰“奉天靖难”,久之则曰“奉天翊卫”。或以祖勋而封后人者曰“钦承祖业”、其武职则曰“推诚宣力”,文职则曰“推诚守正”而已。惟张英公辅,初以“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为新城侯,洪熙给诰,以上公故特加“辅运”二字;《正统实录》成,加“佐理”二字,共得十二字。朱宣平永加“佐理”,与徐武功有贞加“奉天翊运推诚宣力守正”,得十字,而王靖远、杨光济因之;后王威宁、王新建亦因之。盖奄有文武之美,非故典也。嘉靖中,封常、李、邓、汤后四侯,诚意一伯,给本身诰券,只当称“钦承祖业”,不可言“开国”也。 

○文臣赠爵 

赠公者江西行省参政、姑熟郡公陶安,太子少师、荣国公姚广孝。 

赠侯者知处州府、太原郡侯王道同,知南昌府、南阳郡侯叶琛,左司郎中、高阳郡侯许瑗。尚书、靖远侯王骥,兴济侯杨善,新建侯王守仁。 

赠伯者吴王府参军、左司郎中、缙云伯胡深,中书参议、西河伯毛麟,临江同知、天水伯赵天麒,太子太师、汤阴伯郭资,少师、茌平伯吴中,太子太保、沐阳伯金濂。 

赠男者中书都事、丹阳县男孙炎,中书郎中、当涂县男王恺。 

○公世子 

令典亲王子曰“世子”,礼服视郡王;郡王子曰“长子”,礼服视镇国将军。公、侯子应袭者,授勋卫及带刀舍人,不当言世子也。惟汤信公和子儿已为前军都督佥事,二品矣,卒而赠世子。又高帝御撰《中山王神道碑》曰“世子辉祖袭”。想国初之制如此,但不知品秩何如。 

○上柱国 

《会典》称正一品阶勋云加授赠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疑止为赠设耳。李韩公、徐魏公、常鄂公初俱带“上柱国”,然阶不过银青荣禄大夫。盖因元之旧,官未定也。后常公物故,二公俱改“左柱国”。近夏少师言独得“上柱”,为一时旷典。然在隋初为从一品勋,而唐则四,实不为异也。乙丑年,加严嵩,辞以人臣无“上”,则夏公此官,固骖乘之祸耳。乙丑,少师徐阶以十五年满加,固辞。辛巳,少师张居正亦以十五年满加,亦辞,后卒以为赠。今按“上柱国”一人,夏言;曾“上柱国”一人,张居正。 

○左柱国 

左右柱国不见《会典》。洪武三年始封李、徐二公,加“左柱国”,自李曹公而下,俱“右柱国”,文臣则绝无及者。正德初,刘文靖健以顾命大臣得“左柱国”,继之者李文正东阳、杨文忠廷和、梁文康储、杨文襄一清,大概皆异典也。万历时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俱以九年满加“左柱”,共八人。正德末年,梁文康以次辅与杨文忠同得“左柱”,尤奇。今少师时行以六年满得之,俱奇。 

洪武三年大封,唯太师李韩公、太傅徐魏公称“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而已,常郑公茂、冯宋公胜、李曹公文忠、邓卫公愈皆以“荣禄右柱国”封,见“左”之不易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